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瓦尔特·佩特

增加 13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883|05|18}}
| 出生地点 = 德国柏林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69|07|1505|1883|05|18}}
| 国籍 = 德国
| 职业 = 建筑师、建筑教育家
== 流亡柏林 ==
  <big>''' 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作品)'''</big>
<p style="text-indent:2em;">1932年,纳粹党强行关闭了包豪斯。当时的校长带领学生们流亡至柏林,学校勉强维持至1933年,直到有一天校舍被纳粹军队占领。从此,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消失了。虽然包豪斯在世界上仅存在了15年,但是它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为这种理念来源于对科学进步与民众需要的尊重,并能充分体现20世纪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面貌。</p>
== 主要作品 ==
<big>''' 模范工厂'''</big>
<p style="text-indent:2em;">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1914 年。----继法古斯工厂之后,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又合作了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筑为对称式,正面是砖墙,而侧面的圆楼梯全部是玻璃的,显得格外轻巧。这是第一间用透明材料作建筑的主题。虽然现看上去没有什么新鲜,当年却有划时代的意义。</p>
<big>''' 包豪斯校舍'''</big>
<p style="text-indent:2em;">1925年作品-----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p>
<big>''' 厂房公寓'''</big>
<p style="text-indent:2em;">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p>
[[File:瓦尔特·格罗皮乌斯05.jpg|缩略图|右|瓦尔特·格罗皮乌斯04|
[http://www.archcy.com/uploads/126511/de5.jpg 原图链接] [http://www.archcy.com/classic_case/mingjia/foreign_master/ae02e876c8a3a8ce_p2 来自畅言网]]]
<big>''' 乡村学院'''</big>
<p style="text-indent:2em;">1936年作品----英国平顿乡村学院(Village College,Impington)是在英格兰建造的第四所乡村学院,位于剑桥,由格罗皮乌斯和英国现代主义流派建筑师弗雷合作,在剑桥教育部长亨利·摩利斯的参与协作下完成。大会议厅右侧部分为两层建筑,其余均为单层。整个平面像一个反写的“之”字,入口位于“之”字形的头部,右侧即为会议厅,左侧是成人娱乐活动场所。建筑立面耐人回味,10 个突出的窗户在颇具动感的弧形墙面上投下富有韵律的阴影。建筑设计注重内部功能,外观平实无华,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
<big>''' 德绍建筑'''</big>
<p style="text-indent:2em;">“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包豪斯建筑”,它建于1925—1926年,为包豪斯学校设计,是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校舍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共分三部:①教学楼;②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饭厅、礼堂、厨房、锅炉房等,宿舍为六层,其余为两层);③四层的附属职业学校(与教学楼由过街楼连结)。后两部分均为混合结构。从学校步行五分钟即到教员的小型住宅区。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构,表现简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整个构图的平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表现出严肃的几何图形。包豪斯创立发展阶段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百废待兴的时期,为了有助于解决平民百姓的住房问题,包豪斯着重研究小面积住宅和建筑工业化,并注意建筑单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包豪斯的设计从房屋到茶壶、台灯,汗牛充栋无所不包。在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包豪斯强调设计家要着眼于工业大生产,要为大多数人生产实用美观的物品,而不是为少数的富豪生产奢侈品。</p>
<big>''' 西门子住宅'''</big>
<p style="text-indent:2em;">“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p>
<big>'''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big>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作品-----“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Harvard Graduate Center,Cam-bridge,Mass)。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仁设计了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位于美国麻省哈佛大学校园北部的一块楔形用地上,由格罗皮乌斯主持下的建筑师协作组设计。研究生中心包括 7 栋学生宿舍和一座公共活动楼,后者设有交谊厅和餐厅。8 个建筑单体散落于基地,构成了形状各异的庭院,互以走廊相连。建筑群构图自由,空间流动开敞,虚实相应,既维护了哈佛校园的空间布局风格,又有创新。研究生中心处处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所追求的精致,造型简洁优雅,被国内建筑界称为“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p>
[[File:瓦尔特·格罗皮乌斯06.jpg|缩略图|右|瓦尔特·格罗皮乌斯06|
[http://www.archcy.com/uploads/126511/de6.jpg 原图链接] [http://www.archcy.com/classic_case/mingjia/foreign_master/ae02e876c8a3a8ce_p2 来自畅言网]]]
<big>''' 建筑风格 法古斯工厂'''</big>
<p style="text-indent:2em;">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p>
6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