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乾隆

增加 9,137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Otheruses|乾隆帝|subject=中国清朝皇帝弘历的年号|other=使用该年号的皇帝}} {{Eranamebox|年号=乾隆 |起讫时间= 1735年-1795年 |政权=…”
{{Otheruses|乾隆帝|subject=中国清朝皇帝弘历的年号|other=使用该年号的皇帝}}
{{Eranamebox|年号=乾隆
|起讫时间= 1735年-1795年
|政权= [[清]]
|帝王= [[清高宗]]
|历时= 60年
|timeline= <timeline>
ImageSize = width:200 height:50
PlotArea = width:180 height:30 left:10 bottom:20
TimeAxis = orientation:horizontal
DateFormat = yyyy
Period = from:1616 till:1912
AlignBars = early
ScaleMajor = increment:60 start:1616
Colors =
id:canvas value:rgb(1,1,0.85)
BackgroundColors = canvas:canvas
PlotData =
width:15 color:black
bar:era from:start till:end
bar:era from:1736 till:1799 color:red
</timeline>
|说明= <span style="color: red">乾隆</span>在'''清朝'''时期的位置。
}}
{{Contains Manchu text}}

'''乾隆'''({{lang-mnc|ᠠᠪᡴᠠᡳ <br>ᠸᡝᡥᡳᠶᡝᡥᡝ|z=abkai wehiyehe}}<ref>满语直译:上天的扶助。“{{ManchuSibeUnicode|ᠠᠪᡴᠠᡳ}}”意为“上天的”,“{{ManchuSibeUnicode|ᠸᡝᡥᡳᠶᡝᡥᡝ}}”意为“支持”。</ref>;{{mong|m=ᠲᠩᠷᠢ ᠶ᠋ᠢᠨ <br>ᠲᠡᠳᠭᠦᠭ᠍ᠰᠡᠨ|k=Тэнгэр тэтгэгч|Ppp=tengryin tedgügči}},[[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清高宗弘历]]的年号。乾隆為尊敬其祖父康熙,在位60年後讓位嘉慶。

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为[[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康熙帝|康熙帝玄烨]],但禅位后又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裕陵。

從文化上來說,《石頭記》這一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之所以丟失了全本怕是他也脫不開干係。他不僅弄出了比他父輩、祖父輩還要殘忍,還要坑害讀書人的文字獄,仇視西方先進科技,加重了閉關鎖國的程度,直接坑害了後面幾百年的中國,還發動了許多根本毫無意義的戰爭,花費了大量錢財,導致國力虧損不說,還讓清朝更快地被洋人給打老實了。
乾隆可以說是一個絕對的文化專制主義者。與此同時,1793年英國馬嘎爾尼代表團進入中國拜訪他時,乾隆直接拒絕了他們對外貿易的要求,放棄了最後與先進現代文明接觸的時候,錯過了這個世界留給中國的最後一個機會。正因為他這傲慢的態度,目空一切的盲目自信,就算知道了法國爆發大革命,就算他對世界進程並非一無所知,卻還是愚昧的堅持自己的想法,拒絕了對外開放的機會,使得國門最後被外國強行用大炮轟開。

<ref>https://kknews.cc/zh-tw/history/86xgpg.html</ref>
==藝術==
此時期的風格為皇帝收藏、創作的藝術風格,乾隆的收藏以瓷器、青銅器、玉器、法書、珍本書為主。在陶藝方面,此時特色是質地細緻的粉彩瓷製作。繪畫方面的特色是乾隆與宮廷畫家所創作,畫工細膩的花鳥畫。乾隆喜愛歐洲風格,因而在建築方面發展出中式洛可可風。乾隆非常喜欢给先人的书画作品加盖印章、题字、题诗,后世多认为他的行为对原来的艺术品是一种破坏。乾隆亦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皇帝,一生创作的诗多达接近四万首,然而绝大多数格调和艺术价值并不高。<ref>[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SUBJECT_ID:300018486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乾隆]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219213347/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3FSUBJECT_ID%3A300018486 |date=2011-12-19 }} 於2011 年4 月8 日查閱</ref>

== 公元纪年对照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乾隆||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
|-
![[公元纪年|公元]]
|[[1736年]]||[[1737年]]||[[1738年]]||[[1739年]]||[[1740年]]||[[1741年]]||[[1742年]]||[[1743年]]||[[1744年]]||[[1745年]]
|-
![[干支纪年|干支]]
|[[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
|-
!乾隆||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
|-
![[公元纪年|公元]]
|[[1746年]]||[[1747年]]||[[1748年]]||[[1749年]]||[[1750年]]||[[1751年]]||[[1752年]]||[[1753年]]||[[1754年]]||[[1755年]]
|-
![[干支纪年|干支]]
|[[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
!乾隆||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
|-
![[公元纪年|公元]]
|[[1756年]]||[[1757年]]||[[1758年]]||[[1759年]]||[[1760年]]||[[1761年]]||[[1762年]]||[[1763年]]||[[1764年]]||[[1765年]]
|-
![[干支纪年|干支]]
|[[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
|-
!乾隆!!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十七年!!三十八年!!三十九年!!四十年
|-
![[公元纪年|公元]]
|[[1766年]]||[[1767年]]||[[1768年]]||[[1769年]]||[[1770年]]||[[1771年]]||[[1772年]]||[[1773年]]||[[1774年]]||[[1775年]]
|-
![[干支纪年|干支]]
|[[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 [[癸巳]]|| [[甲午]]||[[乙未]]
|-
!乾隆!!四十一年!!四十二年!!四十三年!!四十四年!!四十五年!!四十六年!!四十七年!!四十八年!!四十九年!!五十年
|-
![[公元纪年|公元]]
|[[1776年]]||[[1777年]]||[[1778年]]||[[1779年]]||[[1780年]]||[[1781年]]||[[1782年]]||[[1783年]]||[[1784年]]||[[1785年]]
|-
![[干支纪年|干支]]
|[[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
|-
!乾隆!!五十一年!!五十二年!!五十三年!!五十四年!!五十五年!!五十六年!!五十七年!!五十八年!!五十九年!!六十年
|-
![[公元纪年|公元]]
|[[1786年]]||[[1787年]]||[[1788年]]||[[1789年]]||[[1790年]]||[[1791年]]||[[1792年]]||[[1793年]]||[[1794年]]||[[1795年]]
|-
![[干支纪年|干支]]
|[[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 [[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
|}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
* [[嘉慶]](1796年-1820年):嗣皇帝—嘉慶皇帝之年號
* [[顺天 (林爽文)|顺天]](1786年):清朝时期—后明[[林爽文]]之年号
* [[天运 (陈周全)|天运]](1795年):清朝时期—[[陈周全]]之年号
* [[享保]](1716年六月二十二-1736年四月二十八):日本—[[中御门天皇]]、[[樱町天皇]]之年號
* [[元文 (日本)|元文]](1736年四月二十八-1741年二月二十七):日本—[[樱町天皇]]之年號
* [[宽保]](1741年二月二十七-1744年二月二十一):日本—樱町天皇之年號
* [[延享]](1744年二月二十一-1748年七月十二):日本—樱町天皇、[[桃园天皇]]之年號
* [[宽延]](1748年七月十二-1751年十月二十七):日本—桃园天皇之年號
* [[宝历 (桃园天皇)|宝历]](1751年十月二十七-1764年六月初二):日本—桃园天皇、[[后樱町天皇]]之年號
* [[明和 (后樱町天皇)|明和]](1764年六月初二-1772年十一月十六):日本—后樱町天皇、[[后桃园天皇]]之年號
* [[安永 (后桃园天皇)|安永]](1772年十一月十六-1781年四月初二):日本—后桃园天皇、[[光格天皇]]之年號
* [[天明 (日本)|天明]](1781年四月初二-1789年正月二十五):日本—光格天皇之年號
* [[宽政]](1789年正月二十五-1801年二月初五):日本—光格天皇之年號
* [[永佑]](1735年-1740年):[[后黎朝]]—懿宗[[黎维祳]]之年号
* [[景興]](1740年-1787年):后黎朝—显宗[[黎维祧]]之年号
* [[昭統]](1787年-1789年):后黎朝—愍帝[[黎维祁]]之年号
* [[泰德 (年号)|泰德]](1778年-1793年):[[西山朝]]—归仁[[阮文岳]]之年号
* [[光中]](1788年-1792年):西山朝—富春[[阮惠]]之年号
* [[景盛]](1793年-1801年):西山朝—富春[[阮光缵]]之年号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参见 ==
* [[中国年号索引]]

{{-}}
{{年号|[[雍正 (年号)|雍正]]|清朝年号|[[嘉庆 (年号)|嘉庆]]}}
{{年号|[[雍正]]|[[台灣年號列表|台灣年號]]|[[嘉慶]]}}
{{清朝年号}}
{{台灣年號}}
[[Category:乾隆| ]]
[[Category:清高宗]]
[[Category:清朝年号]]
[[Category:台灣年號|清]]
[[Category:18世纪中国年号]]
[[Category:1730年代中国政治]]
[[Category:1740年代中国政治]]
[[Category:1750年代中国政治]]
[[Category:1760年代中国政治]]
[[Category:1770年代中国政治]]
[[Category:1780年代中国政治]]
[[Category:1790年代中国政治]]
7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