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58
次編輯
變更
原始青瓷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原始青瓷</big>''' |- |<center><img src=http://www.hebixingchina.com/d…”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原始青瓷</big>'''
|-
|<center><img src=http://www.hebixingchina.com/d/file/tcwh/lskg/2014-08-19/c97ff5714a17de378fe715e8688dc84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hebixingchina.com/tcwh/lskg/2014-08-19/406.html 来自 合璧兴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原始青瓷,是[[瓷器]]的一种。是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靖舍原始青瓷是现阶段杰出代表,青瓷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陶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渐渐烧制出的一些初达瓷器标准,但是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器物。
早期瓷器的釉是含钙的石灰釉,以[[铁]]为着色剂。入窑烧造时空气流通,进氧很多,形成氧化气氛,釉中的铁遇到空气中的氧,烧出来呈黄绿色;如果不让空气进入窑内,则窑中产生还原气氛,烧出来的瓷器就是青绿色。因此,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为青瓷。釉中的含铁量再高,达到3%,就会烧出褐色釉瓷器。含铁量高的釉涂得厚一点,或将釉中的含铁量提高到4%~9%,这时烧出的瓷器就是黑瓷了。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原始青瓷
时间:1985
出土:福建省建阳市
==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正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就是原始青瓷发生发展的阶段。商周到西汉这一时期的原始青瓷所涂的釉子是用石灰石加粘土配制而所的,含铁元素,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所以呈青绿,黄圈纹、曲折纹、席纹、叶脉纹、蓖纹、水波纹、云雷纹、“S”形纹等纹饰。主要器型有:尊、豆、瓿、盂、[[罐]]、[[盖罐]]、[[提梁壶]]、[[鼎]]、[[瓮]]、[[簋]]、[[盉]]、[[杯]]、钵、錞于等。
在河南郑州等地商代遗址,发现很多带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化验证明:这些原始瓷器的瓷胎与一般瓷器的胎骨,所含化学成分相似,用高岭土烧成。瓷釉光亮,一般施在器表和部分口沿内,器内施釉的很少。釉色以青绿为主,少数呈褐色或黄绿色;瓷釉与一般所谓的豆青色釉,所含化学成分近似;胎和釉结合紧密,釉底极薄。器物制作,基本上采用轮制,也有助以手捏和泥条盘筑法成形的。器形多尊类,特别是敞口、鼓腹、折肩、小底。常见纹饰有细格纹、粗格纹、条状纹和云雷纹等。从瓷器的胎骨、施釉和火候看,基本上已具备了早期瓷器的特征。由于加工过程还有很精细,胎和釉和配料不很准确,控制火候还不够成熟,和以后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因此称“原始瓷器”,也有称为“釉陶”的。
瓷器的发展历程
东汉
东汉时期瓷器主要器型有:碗、盘、水盂、钵、罐、壶、盆、洗、瓿、五联罐、唾壶、奁及少量的三足。碗、盘、钵的造型多直口,直腹、内收底,平足内凹,器型丰满;罐多直口硕。
腹,肩腹之间有双系、四系或六系;壶多有很浅的盘口;五联罐是三国、两晋时期谷仓的雏形;砚一般有小围墙、砚面凸起、周期是沟槽,平底,底下有三个蹄形足。纹饰以光素为主,有的瓷器的口、颈、肩、腹有划或印的弦纹、水波纹、麻布纹、网纹、带状纹、方格纺纹、杉叶纹等。壶、洗、盆、罐等常贴印铺首(兽面衔环)纹等。
三国
三国时(220~265年)的越窑瓷器胎质坚致,优质瓷的胎子呈淡春色;釉子青亮光润,这时器物纹饰较少,只有划或印的网格纹,弦纹、水波纹等,贴塑、模印纹则比较丰富,另外还有一些雕塑艺术造诣很高的瓷器作品,如捧钵蛙落花流水注、鸽形杯、熊灯、兽柄虎子、跪羊烛台等。三国时常见的器型有:碗、盘、盒、罐、洗子、盘口壶、钵、盆、水盂、虎子、唾壶、槅、耳杯及为殉葬用的灶、鸡笼、犬、羊、猪圈、谷仓等明器。
西晋
西晋时期(265~316年)的青瓷器还是以越窑为代表,胎子普遍比三国时略厚,色灰;釉子厚而均匀,呈青灰色,有的闪黄。装饰方法主要为压印、刻划、贴塑、模印、捏塑等。常见的纹饰有网格、联珠、忍冬、菱形、锯齿、水波、梳蓖、楼阙、舞乐人、祈祷人、禽鸟、家畜、佛像、铺首、避邪、朱雀、白虎、人物等等;器型除了三国时已有的盘口四系壶、洗、盆、虎子等到以外,还有扁壶、鸡首壶、尊、熏炉、灯、瓷俑等。器型短胖,盘、碗、钵等器口沿略薄,但底很厚,器足多做兽蹄、熊形、龙首、虎头等形状。
东晋
东晋(317~420年)青瓷的胎釉情况和西晋相似,但在装饰上却大相径庭。西晋纹饰追求华丽面东晋趋于简朴,光素无纹器莲瓣纹之后,东晋晚期使用渐多。另外,西晋后期出现的不规则褐色斑点,东晋时已普遍使用。这时的褐色斑点一筋骨 规律地点在器物的口沿、器盖或者兽眼、鸡冠、羊角等部位上。东晋时也有一些动物形象的尊、砚滴等。
==代表作==
原始青瓷盘
1985年福建省建阳市小湖乡山林仔遗址出土。尖唇,直口,微鼓腹,布数道细弦纹,深腹底下凹,足上部有一道凸梭,圈足较深。盘径13厘米,足径10.4厘米,高5.8厘米。
原始青瓷豆
1986年福建省建阳市福建省建阳市小湖乡小湖村山林仔遗址出土,共2件。其中一件为唇沿外卷,深盘,底近平,折腹,下腹璧斜直,喇叭口,矮圈足;釉色呈米黄色,部分剥落。盘径16.6厘米,足径7.5厘米,高7.7厘米。另一件为唇沿外卷,深盘,底下凹,折腹,下腹璧斜直,喇叭口,矮圈足;釉色呈米黄色,部分剥落;盘径14厘米,足径6.6厘米,高6.7厘米。<ref>[https://www.docin.com/p-1001842737.html 晋侯墓地出土原始青瓷]豆丁网,2014-12-25</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原始青瓷</big>'''
|-
|<center><img src=http://www.hebixingchina.com/d/file/tcwh/lskg/2014-08-19/c97ff5714a17de378fe715e8688dc84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hebixingchina.com/tcwh/lskg/2014-08-19/406.html 来自 合璧兴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原始青瓷,是[[瓷器]]的一种。是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靖舍原始青瓷是现阶段杰出代表,青瓷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陶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渐渐烧制出的一些初达瓷器标准,但是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器物。
早期瓷器的釉是含钙的石灰釉,以[[铁]]为着色剂。入窑烧造时空气流通,进氧很多,形成氧化气氛,釉中的铁遇到空气中的氧,烧出来呈黄绿色;如果不让空气进入窑内,则窑中产生还原气氛,烧出来的瓷器就是青绿色。因此,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为青瓷。釉中的含铁量再高,达到3%,就会烧出褐色釉瓷器。含铁量高的釉涂得厚一点,或将釉中的含铁量提高到4%~9%,这时烧出的瓷器就是黑瓷了。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原始青瓷
时间:1985
出土:福建省建阳市
==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正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就是原始青瓷发生发展的阶段。商周到西汉这一时期的原始青瓷所涂的釉子是用石灰石加粘土配制而所的,含铁元素,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所以呈青绿,黄圈纹、曲折纹、席纹、叶脉纹、蓖纹、水波纹、云雷纹、“S”形纹等纹饰。主要器型有:尊、豆、瓿、盂、[[罐]]、[[盖罐]]、[[提梁壶]]、[[鼎]]、[[瓮]]、[[簋]]、[[盉]]、[[杯]]、钵、錞于等。
在河南郑州等地商代遗址,发现很多带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化验证明:这些原始瓷器的瓷胎与一般瓷器的胎骨,所含化学成分相似,用高岭土烧成。瓷釉光亮,一般施在器表和部分口沿内,器内施釉的很少。釉色以青绿为主,少数呈褐色或黄绿色;瓷釉与一般所谓的豆青色釉,所含化学成分近似;胎和釉结合紧密,釉底极薄。器物制作,基本上采用轮制,也有助以手捏和泥条盘筑法成形的。器形多尊类,特别是敞口、鼓腹、折肩、小底。常见纹饰有细格纹、粗格纹、条状纹和云雷纹等。从瓷器的胎骨、施釉和火候看,基本上已具备了早期瓷器的特征。由于加工过程还有很精细,胎和釉和配料不很准确,控制火候还不够成熟,和以后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因此称“原始瓷器”,也有称为“釉陶”的。
瓷器的发展历程
东汉
东汉时期瓷器主要器型有:碗、盘、水盂、钵、罐、壶、盆、洗、瓿、五联罐、唾壶、奁及少量的三足。碗、盘、钵的造型多直口,直腹、内收底,平足内凹,器型丰满;罐多直口硕。
腹,肩腹之间有双系、四系或六系;壶多有很浅的盘口;五联罐是三国、两晋时期谷仓的雏形;砚一般有小围墙、砚面凸起、周期是沟槽,平底,底下有三个蹄形足。纹饰以光素为主,有的瓷器的口、颈、肩、腹有划或印的弦纹、水波纹、麻布纹、网纹、带状纹、方格纺纹、杉叶纹等。壶、洗、盆、罐等常贴印铺首(兽面衔环)纹等。
三国
三国时(220~265年)的越窑瓷器胎质坚致,优质瓷的胎子呈淡春色;釉子青亮光润,这时器物纹饰较少,只有划或印的网格纹,弦纹、水波纹等,贴塑、模印纹则比较丰富,另外还有一些雕塑艺术造诣很高的瓷器作品,如捧钵蛙落花流水注、鸽形杯、熊灯、兽柄虎子、跪羊烛台等。三国时常见的器型有:碗、盘、盒、罐、洗子、盘口壶、钵、盆、水盂、虎子、唾壶、槅、耳杯及为殉葬用的灶、鸡笼、犬、羊、猪圈、谷仓等明器。
西晋
西晋时期(265~316年)的青瓷器还是以越窑为代表,胎子普遍比三国时略厚,色灰;釉子厚而均匀,呈青灰色,有的闪黄。装饰方法主要为压印、刻划、贴塑、模印、捏塑等。常见的纹饰有网格、联珠、忍冬、菱形、锯齿、水波、梳蓖、楼阙、舞乐人、祈祷人、禽鸟、家畜、佛像、铺首、避邪、朱雀、白虎、人物等等;器型除了三国时已有的盘口四系壶、洗、盆、虎子等到以外,还有扁壶、鸡首壶、尊、熏炉、灯、瓷俑等。器型短胖,盘、碗、钵等器口沿略薄,但底很厚,器足多做兽蹄、熊形、龙首、虎头等形状。
东晋
东晋(317~420年)青瓷的胎釉情况和西晋相似,但在装饰上却大相径庭。西晋纹饰追求华丽面东晋趋于简朴,光素无纹器莲瓣纹之后,东晋晚期使用渐多。另外,西晋后期出现的不规则褐色斑点,东晋时已普遍使用。这时的褐色斑点一筋骨 规律地点在器物的口沿、器盖或者兽眼、鸡冠、羊角等部位上。东晋时也有一些动物形象的尊、砚滴等。
==代表作==
原始青瓷盘
1985年福建省建阳市小湖乡山林仔遗址出土。尖唇,直口,微鼓腹,布数道细弦纹,深腹底下凹,足上部有一道凸梭,圈足较深。盘径13厘米,足径10.4厘米,高5.8厘米。
原始青瓷豆
1986年福建省建阳市福建省建阳市小湖乡小湖村山林仔遗址出土,共2件。其中一件为唇沿外卷,深盘,底近平,折腹,下腹璧斜直,喇叭口,矮圈足;釉色呈米黄色,部分剥落。盘径16.6厘米,足径7.5厘米,高7.7厘米。另一件为唇沿外卷,深盘,底下凹,折腹,下腹璧斜直,喇叭口,矮圈足;釉色呈米黄色,部分剥落;盘径14厘米,足径6.6厘米,高6.7厘米。<ref>[https://www.docin.com/p-1001842737.html 晋侯墓地出土原始青瓷]豆丁网,2014-12-25</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