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品種===
‧ === 大賀蓮: === 大賀蓮乃日本大賀一郎博士,於昭和 22 年 ( 民國 36 年 ) 從兩千年前日之本千葉縣檢見川地層中發掘之蓮子,所培育而成之品種,故以其命之,不過大憨蓮是否大賀蓮,仍須與故宮大賀蓮比較方知,若是那麼大憨蓮則是大賀蓮音誤訛傳。大賀蓮屬較古老品種,故成長較快。
分布:在全省分布面積最廣,北從台北市植物園、新莊市,南到澄清湖、屏東中正公園,東到花蓮吉安鄉,都可發現其蹤跡,其中以白河一帶種植最多。
花:大賀蓮通常花高於葉面,但葉梗越來越高,最後高過花梗。花期較晚,花期較長,三月間種植,五月至九月均會開花。花瓣基部稍白,其餘仍桃紅。
蓮蓬:花謝後,蓮蓬如深碗,成熟時因上半部膨大,又如淺確半部膨大,又如淺碗半球形,蓮蓬大,蓮子不多。
蓮子:蓮子少,約有十餘粒,每甲產量不及 3000 斤,蓮子呈橢圓形,屬長粒仔,一般來講,比較容易煮熟,比較好吃。
藕條:較細長,產量較多,一斤藕粉約需 10-12 斤藕條。
葉子:顏色較淺,越長越高,高可超過人的身高。
利用:蓮子可吃,藕條可切片曬乾,泡蓮藕茶,也可製藕粉。
‧ === 建蓮: === 建蓮乃於十七世紀由大陸福建省建寧縣所傳入,故稱建蓮,至於見蓮亦屬音誤。建蓮早期曾繁盛於左營蓮花閣,屬較新品種植物,因此成長較慢。
分布:台北市植物園、中興新村、暨南大學、澄清湖等皆有栽植。為本地栽種最多之品種。
花:建蓮花期較早,花期三個月以上,四月中期即開始開花,而且是百花齊放。花瓣呈船形,脈較清晰,花為粉紅色。花梗通常比葉梗低矮,蓮花隱藏葉下,有『猶抱琪琶半遮面』之情。
蓮蓬:蓮蓬像漏斗,有的蓮蓬外側有棘紅色斑紋。
蓮子:蓮子是圓形的,即所謂圓粒仔,產量多,達三十餘顆,每甲產 3000 斤以上。
耦條:直徑約四公分,比大賀蓮粗,節間有兩條溝槽。不過藕雖粗,卻較短且少粉,一斤藕粉需 15-20 公斤蓮藕。
葉:較低矮,葉呈墨綠色,葉背有棘紅色墨狀色素紅斑。
利用:蓮子可食用,藕條製藕粉,粉較大賀蓮少。
‧ === 石蓮: === 有人以為是 1901 年自日本傳入,尚不能確定,應是先民自大陸傳入較可信。
分布:分布面積最少,不過本地種植面積歷年均有增加。
花:花期稍晚,花梗比大賀蓮銷矮,花為白色,只有在邊緣略帶粉紅。
蓮蓬:如淺碗,比大賀蓮蓮蓬略小。
蓮子:每個蓮蓬只有十餘粒蓮子,為橢圓形,常有許多退化萎縮蓮子,故甚少收取蓮子。
藕條:長條形,節間有一道溝槽,藕粉最多, 1 斤藕粉需藕條 8-9 斤。
葉子,比大賀蓮低矮。
利用:石蓮是蓮種中藥用效果較佳者,在中藥店所見之蓮子、蓮心、蓮蓬等多為石蓮。藕條可製粉,是最好的藕粉,因此有此蓮農賣得貴些。花也可做蓮花茶,一般來說,石蓮子較無人食用,因其產量少,主要挖藕製粉。
‧ === 菜蓮:===
分布:菜蓮從廣東傳入,主要在台北新莊市,本地幾乎沒有,只嘉義市附近地帶、民雄等地有一些。
花:花蕾淺綠色,花白色,然甚少開花,因此有人誤以為菜蓮不開花。
蓮蓬:甚小,如淺碗。
蓮子:蓮子為橢圓形,僅十餘粒,因花少故蓮子產量也少。
藕條:粗大,節間沒有溝槽,有卵圓及長條兩種,粉極少。
葉:植株高大,葉兩長達 170 公分,葉片直徑超過 60 公分。
利用:葉蓮利用部分只有藕條,條甚粗大,挖取後可切片做葉。市場上所賣之藕條即是葉蓮,其他蓮種則未聞藕條可做葉者。另藕條榨汁加糖冷凍成蓮藕凍,可去肝火,益胃補心。
‧ === 白蓮 3 號: === 近年蓮花世界林森津先生研發「白蓮 3 號」蓮成功,在東山鄉有大片實驗農作區,目前白河蓮農已有部分在林森津輔導下推廣栽植,茲簡介如下: 白蓮 3 號比一般蓮花能提早一個月開花及採收蓮子。因為它比較耐寒。花季亦可慢一個月結束。它又比一般蓮花的開花率高一倍以上,每平方公尺達 36 朵。 比一般蓮花受粉率高,結實率約 80 %,其他蓮種約 65 %。 比一般蓮花抗酸雨能力強,一般蓮子每日雨量 100mm 以上,池水 PH5.5 以下,則產生敗蕾,但白蓮 3 號能適應。<ref>[http://www.baihe.org.tw/page_view.php?mnuid=84&modid=83&langid=1 蓮花簡介],蓮花公園-白河區農會</ref>
==交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