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秦觏少章寄寂斋

移除 1,27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秦觏少章寄寂斋'''》是[[File:李廌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 北宋]] 李廌 (画像)</big>[https://image.gushimi.org/file/c100696b6552f436f8a7e67e4c04a40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gushiji.cc/shiren/lizhi1.html 来自 古诗集网 图片]]]作品之一。
《'''秦觏少章寄寂斋'''》是[[北宋]][[文学家]] 李廌 的作品之一。李廌[[诗歌]]在 ,北 代诗坛具有不可忽视的[[ 学]]价值。 李廌: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 。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 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 "苏门六君子"<ref>[https://www.cidianwang.com/lishi/zhishi/5/15685yr.htm 苏门六君子 介绍],词典网</ref> 之一 。中年应举落 ,他才华横溢,名冠当时,却终生不 第, 绝意仕进 飘然布衣。胸有经世之策 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 济世之想 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 少时汲汲于功名 而中 理。所著除文集外 年即绝意进取 有《师友谈记》十卷、《德隅堂画品》一卷、《[[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传 归耕颍川
<center>秦觏少章寄寂斋</center>
|[北宋]李廌}}
== 物生平精神== 李廌(1059年~1109年),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华州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 元丰年间(1078-1085),李廌到黄州(今湖北黄岗)拜谒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才能,可敌万人。"因受苏轼赏识,故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人们称为"苏门六君子"。 后李廌举进士不第,宰相吕大防为"失此奇才"而叹,苏轼与[[翰林学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荐,但因苏、范二人相继遭贬而不果。李廌从此绝意仕进,致力于撰文著书。
苏轼去世后, 北宋文人 李廌 感其知遇之恩 而悲怆痛哭 早年游历吴越,壮年参加[[科举]]考试 作祭文日:"皇天后土 三考未中 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 中年绝意仕进 还万古英灵之气 定居[[河南]]长社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很明显地体现出了北宋中后期士人精神<ref>[httphttps://wwwrufodao.360docqq.com/contenta/1720150106/0430/22/28367213_649916423022109.shtml htm 苏轼 朱汉民:士大夫精神 李廌中国文化], 个人图书馆,2017腾讯网,2015-0401-3014</ref>"词语奇壮,读者无不竦然 的共同特征 李廌 晚年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生活清苦,卒年51岁 终其一班在[[文学]]与实践上都尊奉着“忠义刚正”的道德精神
== 李廌 虽然终身无缘于[[政治]],但他始终宝怀着“身游江湖,心存魏阙”的淑世精神。他关注现实民生,尤其可贵的是他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他站在下层百姓的立场 作品==求处于上位统治阶级的君王、文臣、武将们都能够各尽其贵,为民造福。
《答赵 作为一个布衣 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是重要 人,李腐还有急切地积极 文学批评作品 功业进取精神 《师友谈记》1卷,记载了苏轼、黄庭坚、秦观等 他念念不忘士 关于治学 “以天下 已任” 言论 人生目标,汲汲以求科举功名。然而最终也未能实现这一理想 为研究宋代文学史提供 他在遭遇 重要 如此 资料。赵令畤(德麟)元符元年(1098年)官襄阳。行槖中诸画,廌皆为评品 政治人生挫败 曰《德隅斋画品》。赵序有"鉴裁明当 语胜理诣 以老庄思想消解自我的苦闷忧伤 翰墨娟秀"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其"妙中理解"。卒年五十一。《四部总录艺术编》诗歌以七古和七绝为佳。内容多写山水和羁旅 最终达到了对过往自我的超越 亦有赠答、题画等作品。风格雄健奇丽。著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今本8卷是从 具备了 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辑出。《师友谈记》有《丛书集成》本 旷的自我超越精神
李廌诗 ,以影印文渊阁《歌中表现出的士人精神是中国[[ 四库全书传统文化]] 》本为底本,校以近人[浸养、熏陶的产物<ref>[ https://www.doc88.com/p-315941493484.html?s=rel&id=7 论 之鼎廌诗歌中的士人精神]]宜秋馆《宋 ,道客巴巴,2012-05-07</ref>。尤其是受到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儒家文化培养了士 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 的道德品格、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道家文化帮助士人在遭受政治挫折后,养成另一种“逍遥”的自由超脱精神
==视频==
===<center> 秦觏少章寄寂斋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04 苏轼送李廌落第诗 才子 佳人之北 代科举“文人”的兴起</center><center>{{#iDisplay:f31621ied8fg0563c7n81g|560|390|qq}}</center>
<center> [百家讲坛]唐 史》《金史》《辽史》三史一个非常伟 的创举!家之苏轼(六)苏门六君子</center><center>{{#iDisplay:r0561dw4xdwl0531sa3qt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4,7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