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2
次編輯
變更
雲林縣二崙鄉
,→二崙開拓史
證之臺灣府志、諸羅縣志等文獻資料、荷蘭佔據台灣時期(明天啟四年,即公元一六二四年至明永曆十五年前後統紿臺灣三十八年)以及明鄭時期,均無漢人屯墾二崙地區的記載,故二崙地區的開拓應自康熙四十年(公元一七○一年)開始。
當時二崙有兩座小丘崙、北方有兩座稍大的丘崙即今之大義崙,東有先住民巴布薩 [[ 平埔族 ]] (今稱平地山胞)聚居的西螺社,西有貓兒干社(自今之本鄉大同村至崙背鄉豐榮村一帶)兩社,因為他們平日以 [[ 狩獵 ]] 為生,甚少從事農耕,所以夾在這兩社之間的二崙鄉一帶,是一片完全未經開墾的原始荒蕪之地。
清康熙四十年,世居福建漳州府紹安縣官陂鄉的廖朝孔,聽歸來的人說:移民臺灣墾荒甚有前途。他當時只二十四歲,乃胸懷大志,率同二弟朝問、四弟朝路以及朝近、朝廳兩個堂兄弟一行五人,從貧瘠的官陂山區,攜帶扁擔、柴刀、鋤頭、十字鎬等農具及五穀種子和少量乾糧,乘破船孤舟,冒著濤天海浪,渡海來臺施展抱負,落腳二崙,從事墾荒開拓農地。嗣後,一批接著一批,另有七、八十個族人亦相繼渡海來臺,散居於田尾、湳仔、三和、來惠、楊賢、義庄各村以及西螺鎮各里、崙背鄉港尾等地開墾。此後,又有李姓先人來臺開拓油車、大義、港后、永定等各村,鍾姓先人開拓定安、永定村,楊姓先人開拓楊賢村。
開拓二崙一帶的這些先人,薪本相傳,不知流了多少血汗和經歷了多少艱辛困難,努力不懈、慘淡經營之下,此片荒蕪之地,今日成為既肥沃而且農產豐富的黃金農地,更變成臺灣地區首要農業生產地,諸如二崙米、二崙西瓜、香瓜以及二、三十年前的二崙柳橙均揚名國內外,尤其是二崙鄉於七十年來更有臺灣穀倉之雅譽。<ref>[http://www.ehlg.gov.tw/content/index.aspx?Parser=1,4,27 歷史沿革],雲林縣二崙鄉-雲林縣二崙鄉公所全球資訊網</ref>
==文物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