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57
次編輯
變更
光纤物理学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光纤物理学</big>''' |- |<center><img src=http://img0.pconline.com.cn…”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光纤物理学</big>'''
|-
|<center><img src=http://img0.pconline.com.cn/pconline/1205/04/2774382_2757451_29752a9b04c562a6c8eaf436.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network.pconline.com.cn/news/1205/2774382.html 来自 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光纤:一种传输光能的波导介质,一般由[[纤芯]]和[[包层]]组成。光纤物理学:研究控制信封阶段的超短脉冲、脉冲的超快精确控制的学科。
==光纤简介==
光学物理学家操纵光来产生超短激光脉冲,然后研究这些脉冲争取进入光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光的调查中还夹杂着极端光源的发展,运营商控制信封阶段的超短脉冲,脉冲的超快精确控制,量子光学理论。以联合天体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下,超快激光现在就能实现的“设计师”,其应用包括在化学,生物动力学过程的控制光脉冲,材料科学,医药,电信,技术和纳米技术。光学研究,也影响了信号处理,特别是进一步的光学和光学频率标准原子钟发展中的盲信号分离和精密测量,发展。
Optical physicists manipulate light to produce ultrashort laser pulses and then study these pulse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light. The investigation of light is intertw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xtreme light sources, the control of the carrier-envelope phase of ultrashort pulses, the precise control of ultrafast pulses, and theoretical quantum optics. Thanks to JILA research, ultrafast lasers can now deliver
==光纤之父:高锟==
人物简历
高琨简历:被称为“光纤之父”高锟一九三三年出生于上海,住在法租界。高教授的父亲是律师。
华人科学家[[高锟]]
家境还算富裕,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而三楼就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起初,他对化学最有兴趣,尝试自制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和,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及途人。
一九四四年,随父移居香港,入读圣约瑟书院,之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还未有电机工程系,他只好远赴英国伦敦大学进修。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做工程师,后被聘为研究实验室研究员,同时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九六五年毕业。从一九六三年开始,高锟就著手对玻璃纤维进行理论和实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设想利用一种玻璃纤维传送激光脉冲以代替用金属电缆输出电脉冲的通讯方法。一九六六年高锟教授发表了利用极高纯度的玻璃作为媒介,传送光波,作为通讯之用的基础理论。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新网10月6日电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光纤之父”高锟6日被宣布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前,英国科学博物馆里摆置了他的照片和科学成就,表扬他对人类科学界所做的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96年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高锟星”的命名典礼上致词时曾说:“今天以后,我知道每次我和小孙女看夜空的时候,将会告诉她,其中一颗是‘高锟星’。我还会对她说,就在那刹那,数不清的光纤,正在传递着数不尽的数位(bits),把人类世界推进高速资讯的新纪元。”
高锟教授生于上海,1948年举家移居香港,高中毕业后到英国深造。1957年加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英国的标准电信研究实验室当研究员。
高锟教授在1965年考获伦敦大学电子工程的博士学位。同一时期,他开始提出用光纤来传送资讯,并且为传送讯息的这个新的媒介进行设计。
高锟教授在1987年到香港中文大学执教,科学家又兼任教育家。但是从自己的经验,他也很难具体说得清怎样的环境可以培养科学家。
==获奖感言==
儿时理想
他说:“我从小就喜欢科技,是自然有兴趣的。小学时代,我已经在玩很多科学实验,拿它们作玩具,什么都要拆开来,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好奇心很强。我的父母亲和科学完全没有关系,他们也没有给我任何压力,要我读科学。”
研发理念
高教授笑说:“不是研究,是看里面好不好玩。我运气很好,没有人罚我。如果当时他们觉得我这么做是不好的习惯,那我的好奇心可能会受到打击。”因此好奇心是最大动力。
高教授还特别提到中学里一位让他印象深刻的科学老师。高教授清楚记得,老师当时讲一个沙特利耶(Chatelier)原理,即任何物体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将会自然收缩,使自己的构造能够尽量减低所承受的外来压力。
“老师当时说,我站在课室的角落,你们来推我时,我的身体一定会挪动,以设法减少压力。而假使很多人在推挤一个人时,那就可以呈现晶体的形成了。”
高锟教授说,这是一个自然的原理,但是老师生动的讲解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他说:“有多少学生听过这样的说法,但我不知道其他人听见他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同样觉得很有道理。我想,这真是人生的奥妙。”
高锟教授说:“两个人谈话,我所要说的东西跟你吸收的东西肯定有差别。因为我的年纪比你多了至少一半,你学了比我至少少一半年纪的知识。你是用你的生活经验作成本基础来了解我讲的东西,而我说话的时候,有自己的背景和意念,这是你不知道的。我自己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我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不一定是这几个字眼就能够清楚表达的。”
高锟教授说:“我们听到什么,都会按自己当时要的反应来处理,但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绝对性的了解。这正是现在信息时代里最大的问题。”
科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他说:“我觉得很难。”
他解释道:“每一个电脑都有人工智能,假使将来做得成功,但你教它一部分的智能之后,它的‘思想’就受到那个方面限制。所以一个电脑就会跟另一个你灌输不同知识的电脑不同。所以电脑将来也会跟人一样,每个都不同。一个电脑和一个人一样,都是受到环境的限制。”
他说:“假使要电脑和人一样聪明,它吸收知识的速度,必须像人一样慢慢地吸收基本的知识,因为这有一个接触和经验的过程,而人就是把这许多东西混杂在一起,消化吸收,然后有了自己的理解。”
虽然人与人之间因为语言造成了距离,使人们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这是人生的奥妙”,但是他认为没有生命的物体之间也应该进行沟通。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高教授说:“现在感测器和沟通工具的发展越来越快,如果感测器的科技做得好,那以后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机器人告诉一套沙发说:‘我要打扫房间,沙发,你把自己移开,我要扫沙发底下。”
从一个科学家的眼光来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人类已经能够操纵一个原子了。只要人类能够操纵一个原子,他就能够做各种各样的事。”
高教授说:“我想我们将来的世界将是我们创造的。我们要它怎样,它就变成怎样。但过程可能会很麻烦,因为保守派和非保守派之间会有争论,会争权夺利。”
至于科学家要负怎样的责任,扮演怎样的角色呢?高教授曾在接受访问谈到自己当时认为可以透过玻璃传送资讯,但却不为许多人所信,而自己却非常执着。他当时说:“科学家都应该固执。”
但是科学家在坚持自己的信念,进行任何发明时,却未必能够预料它的后果。以高锟教授发明光纤来说,他当时认为人类应该有更好的讯息交流道路,减少传送资讯的压力,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后来的网际网络虽然为人们提供很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带来很大的危险。
高教授指出:“保留和环保的问题实际上有冲突。一类生物的逐渐消失到底是自然的,或者是可以被保留下来的?世界是很复杂的,而读科学的人可能比不读科学的人更要领会这种问题,因此大家更要三思而行。”
香港为之骄傲
香港前中文大学校长、七十六岁的光纤之父高锟及另外两名美籍科学家,荣获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扬他们在光纤传导研究的成就。图为中大行政大楼挂上高锟的油画。中新社发谭达明 摄 有“光纤之父”之称的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香港中文大学七日下午在校园举行一个没有“主角”的庆祝会,一百多名师生共聚一堂,祝贺身在美国的高锟,为他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
自称是外行人的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在会上表示,他曾问过高锟:“你的贡献这么大,为什么诺贝尔还轮不到你?”金耀基说,“今天的光荣是迟来的荣誉,但来得也不算太迟,我昨天听到高锟获奖以后,高兴到不得了!”
学校为之骄傲
金耀基更形容:“中国过去有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现在‘光纤’就是第四大发明。”他称,今天大家生活于网络时代,有赖于“光纤”的发明,“光纤”改变了世界,又将香港中文大学变成世界级大学。
金耀基今早已向高锟夫妇致电祝贺。他说,高锟观看电视时,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获奖,夫人在旁指着电视说他得了诺贝尔奖,高锟才惊讶地说:“真好!”
高锟得悉获奖后发表声明说:“有赖光纤的出现,这个喜讯已于瞬间传到千里……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感到非常惊喜。”行政长官曾荫权也透过发言人祝贺高锟,“是我们的无比骄傲”。
中大校长刘遵义对高锟获奖感到兴奋,但对高锟夫妇不在香港表示可惜。“昨日下午我就接到电话知道高锟获奖,可惜高锟教授与夫人现在都身在美国,今天不能一起分享喜悦,希望他今年稍后会回到香港一起庆祝。”金耀基则表示,高锟最快要到明天才能回到香港庆祝。
刘遵义透露,高锟是中大电子学系的创系主任,今次得奖的发明,早于一九六六年就有研究的基础,相隔这么多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仍然认同他的贡献,这实在令人鼓舞。<ref>[https://www.docin.com/p-743102671.html 光纤物理网设计思路]豆丁网,2013-12-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光纤物理学</big>'''
|-
|<center><img src=http://img0.pconline.com.cn/pconline/1205/04/2774382_2757451_29752a9b04c562a6c8eaf436.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network.pconline.com.cn/news/1205/2774382.html 来自 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光纤:一种传输光能的波导介质,一般由[[纤芯]]和[[包层]]组成。光纤物理学:研究控制信封阶段的超短脉冲、脉冲的超快精确控制的学科。
==光纤简介==
光学物理学家操纵光来产生超短激光脉冲,然后研究这些脉冲争取进入光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光的调查中还夹杂着极端光源的发展,运营商控制信封阶段的超短脉冲,脉冲的超快精确控制,量子光学理论。以联合天体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下,超快激光现在就能实现的“设计师”,其应用包括在化学,生物动力学过程的控制光脉冲,材料科学,医药,电信,技术和纳米技术。光学研究,也影响了信号处理,特别是进一步的光学和光学频率标准原子钟发展中的盲信号分离和精密测量,发展。
Optical physicists manipulate light to produce ultrashort laser pulses and then study these pulse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light. The investigation of light is intertw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xtreme light sources, the control of the carrier-envelope phase of ultrashort pulses, the precise control of ultrafast pulses, and theoretical quantum optics. Thanks to JILA research, ultrafast lasers can now deliver
==光纤之父:高锟==
人物简历
高琨简历:被称为“光纤之父”高锟一九三三年出生于上海,住在法租界。高教授的父亲是律师。
华人科学家[[高锟]]
家境还算富裕,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而三楼就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起初,他对化学最有兴趣,尝试自制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和,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及途人。
一九四四年,随父移居香港,入读圣约瑟书院,之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还未有电机工程系,他只好远赴英国伦敦大学进修。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做工程师,后被聘为研究实验室研究员,同时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九六五年毕业。从一九六三年开始,高锟就著手对玻璃纤维进行理论和实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设想利用一种玻璃纤维传送激光脉冲以代替用金属电缆输出电脉冲的通讯方法。一九六六年高锟教授发表了利用极高纯度的玻璃作为媒介,传送光波,作为通讯之用的基础理论。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新网10月6日电 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光纤之父”高锟6日被宣布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前,英国科学博物馆里摆置了他的照片和科学成就,表扬他对人类科学界所做的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96年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高锟星”的命名典礼上致词时曾说:“今天以后,我知道每次我和小孙女看夜空的时候,将会告诉她,其中一颗是‘高锟星’。我还会对她说,就在那刹那,数不清的光纤,正在传递着数不尽的数位(bits),把人类世界推进高速资讯的新纪元。”
高锟教授生于上海,1948年举家移居香港,高中毕业后到英国深造。1957年加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英国的标准电信研究实验室当研究员。
高锟教授在1965年考获伦敦大学电子工程的博士学位。同一时期,他开始提出用光纤来传送资讯,并且为传送讯息的这个新的媒介进行设计。
高锟教授在1987年到香港中文大学执教,科学家又兼任教育家。但是从自己的经验,他也很难具体说得清怎样的环境可以培养科学家。
==获奖感言==
儿时理想
他说:“我从小就喜欢科技,是自然有兴趣的。小学时代,我已经在玩很多科学实验,拿它们作玩具,什么都要拆开来,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好奇心很强。我的父母亲和科学完全没有关系,他们也没有给我任何压力,要我读科学。”
研发理念
高教授笑说:“不是研究,是看里面好不好玩。我运气很好,没有人罚我。如果当时他们觉得我这么做是不好的习惯,那我的好奇心可能会受到打击。”因此好奇心是最大动力。
高教授还特别提到中学里一位让他印象深刻的科学老师。高教授清楚记得,老师当时讲一个沙特利耶(Chatelier)原理,即任何物体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将会自然收缩,使自己的构造能够尽量减低所承受的外来压力。
“老师当时说,我站在课室的角落,你们来推我时,我的身体一定会挪动,以设法减少压力。而假使很多人在推挤一个人时,那就可以呈现晶体的形成了。”
高锟教授说,这是一个自然的原理,但是老师生动的讲解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他说:“有多少学生听过这样的说法,但我不知道其他人听见他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同样觉得很有道理。我想,这真是人生的奥妙。”
高锟教授说:“两个人谈话,我所要说的东西跟你吸收的东西肯定有差别。因为我的年纪比你多了至少一半,你学了比我至少少一半年纪的知识。你是用你的生活经验作成本基础来了解我讲的东西,而我说话的时候,有自己的背景和意念,这是你不知道的。我自己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我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不一定是这几个字眼就能够清楚表达的。”
高锟教授说:“我们听到什么,都会按自己当时要的反应来处理,但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绝对性的了解。这正是现在信息时代里最大的问题。”
科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他说:“我觉得很难。”
他解释道:“每一个电脑都有人工智能,假使将来做得成功,但你教它一部分的智能之后,它的‘思想’就受到那个方面限制。所以一个电脑就会跟另一个你灌输不同知识的电脑不同。所以电脑将来也会跟人一样,每个都不同。一个电脑和一个人一样,都是受到环境的限制。”
他说:“假使要电脑和人一样聪明,它吸收知识的速度,必须像人一样慢慢地吸收基本的知识,因为这有一个接触和经验的过程,而人就是把这许多东西混杂在一起,消化吸收,然后有了自己的理解。”
虽然人与人之间因为语言造成了距离,使人们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这是人生的奥妙”,但是他认为没有生命的物体之间也应该进行沟通。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高教授说:“现在感测器和沟通工具的发展越来越快,如果感测器的科技做得好,那以后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机器人告诉一套沙发说:‘我要打扫房间,沙发,你把自己移开,我要扫沙发底下。”
从一个科学家的眼光来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人类已经能够操纵一个原子了。只要人类能够操纵一个原子,他就能够做各种各样的事。”
高教授说:“我想我们将来的世界将是我们创造的。我们要它怎样,它就变成怎样。但过程可能会很麻烦,因为保守派和非保守派之间会有争论,会争权夺利。”
至于科学家要负怎样的责任,扮演怎样的角色呢?高教授曾在接受访问谈到自己当时认为可以透过玻璃传送资讯,但却不为许多人所信,而自己却非常执着。他当时说:“科学家都应该固执。”
但是科学家在坚持自己的信念,进行任何发明时,却未必能够预料它的后果。以高锟教授发明光纤来说,他当时认为人类应该有更好的讯息交流道路,减少传送资讯的压力,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后来的网际网络虽然为人们提供很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带来很大的危险。
高教授指出:“保留和环保的问题实际上有冲突。一类生物的逐渐消失到底是自然的,或者是可以被保留下来的?世界是很复杂的,而读科学的人可能比不读科学的人更要领会这种问题,因此大家更要三思而行。”
香港为之骄傲
香港前中文大学校长、七十六岁的光纤之父高锟及另外两名美籍科学家,荣获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扬他们在光纤传导研究的成就。图为中大行政大楼挂上高锟的油画。中新社发谭达明 摄 有“光纤之父”之称的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香港中文大学七日下午在校园举行一个没有“主角”的庆祝会,一百多名师生共聚一堂,祝贺身在美国的高锟,为他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
自称是外行人的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在会上表示,他曾问过高锟:“你的贡献这么大,为什么诺贝尔还轮不到你?”金耀基说,“今天的光荣是迟来的荣誉,但来得也不算太迟,我昨天听到高锟获奖以后,高兴到不得了!”
学校为之骄傲
金耀基更形容:“中国过去有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现在‘光纤’就是第四大发明。”他称,今天大家生活于网络时代,有赖于“光纤”的发明,“光纤”改变了世界,又将香港中文大学变成世界级大学。
金耀基今早已向高锟夫妇致电祝贺。他说,高锟观看电视时,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获奖,夫人在旁指着电视说他得了诺贝尔奖,高锟才惊讶地说:“真好!”
高锟得悉获奖后发表声明说:“有赖光纤的出现,这个喜讯已于瞬间传到千里……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感到非常惊喜。”行政长官曾荫权也透过发言人祝贺高锟,“是我们的无比骄傲”。
中大校长刘遵义对高锟获奖感到兴奋,但对高锟夫妇不在香港表示可惜。“昨日下午我就接到电话知道高锟获奖,可惜高锟教授与夫人现在都身在美国,今天不能一起分享喜悦,希望他今年稍后会回到香港一起庆祝。”金耀基则表示,高锟最快要到明天才能回到香港庆祝。
刘遵义透露,高锟是中大电子学系的创系主任,今次得奖的发明,早于一九六六年就有研究的基础,相隔这么多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仍然认同他的贡献,这实在令人鼓舞。<ref>[https://www.docin.com/p-743102671.html 光纤物理网设计思路]豆丁网,2013-12-1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