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气压力

增加 1,80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大气压力</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1907979378,1135850880&fm=253&fmt=auto&app=138&f=PNG?w=500&h=375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A4%A7%E6%B0%94%E5%8E%8B%E5%8A%9B&step_word=&hs=0&pn=49&spn=0&di=7077213605308923905&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644518196%2C862679153&os=2389992777%2C2526889329&simid=4147947545%2C622800045&adpicid=0&lpn=0&ln=1394&fr=&fmq=165083928212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txt25-2.book118.com%2F2017%2F0722%2Fbook123531%2F123530867.jpg%26refer%3Dhttp%3A%2F%2Ftxt25-2.book118.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53431365%26t%3D294f6f3b9ddf18958f8f4f2788c52371&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wx_z%26e3Bk55h88b_z%26e3Bv54AzdH3Fip4sAzdH3Fda80AzdH3Fa0ddAzdH3F8dncnabm0_z%26e3Bfip4&gsm=3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yLDMsNSw0LDYsM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大气压力</big> ''' light|-
|[[File:|缩略图|居 |[ 原图链接]]]文名;大气压力
|-外文名;atmospheric pressure.barometric pressure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应用领域;地理,气象,物理,航空动力学
|-计量单位;帕Pa
| align= light|词性;名词
测量工具;气压计
|}
'''大气压力'''(atmospheric pressure)是地球表面覆盖有一层厚厚的由空气组成的 [[ 大气层 ]] ,在大气层中的物体,都要受到空气分子撞击产生的压力。
也可以认为,大气压力是大气层中的物体受大气层自身重力产生的作用于 [[ 物体 ]] 上的压力。<ref>[ https://www.360kuai.com/pc/9112c287b8898097e?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优点和缺点及技术选型手册 ], 快资讯 , 2022-02-12</ref>
==发现历程==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不存在真空原理数世纪以来一直被用来 [[ 说明 ]] 这样一个事实:要想放空一桶酒,就必须同时在顶部和底部开口。因为自然不允许在桶中产生真空,除非空气从顶部进入酒桶,否则酒就不会从底部流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一原理在包括真空的所有场合中都成立。但在16世纪,人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将用来从矿井中抽水的真空泵放在高于水平面30英尺的 [[ 位置 ]] ,泵就不能工作,这导致人们开始思考对酒桶成立的 [[ 自然 ]] 没有真空这一原理对泵是否有某些限制。
1630年,热那亚的乔瓦尼·巴利阿尼在虹吸管上发现了一个相似的局限性。当他试图从一个超过60英尺高的蓄水池中吸水的时候,发现虹吸管无法 [[ 工作 ]] 。当虹吸管完全充满水后,从两端取掉塞子,似乎在吸管的顶部产生了真空。
1641年左右,罗马的加斯帕罗·伯提在得知了这些发现后,试图以更科学的方法确定是否可以创造真空。为此,他设计了一个装置,该装置由附有大约40英尺长管子的球形 [[ 玻璃 ]] 容器构成。伯提将装置垂直贴附于塔边,在关闭位于较低位置的管子末端阀门后,便将水从位于较高位置的玻璃容器顶端开口大量注人。当管子和玻璃容器被完全注满后,将容器的顶端开口密封,并开启末端的 [[ 阀门 ]] ,水立即从管子底部喷涌而出,从而在玻璃容器中形成了真空。这个试验使多年的问题变得明确:如果大自然不存在真空,怎么会容许在玻璃容器中制造一个真空呢?而且,当重复做这个试验的时候,为什么水总会下降到管子中同样的位置?
正在做伽利略助手的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在佛罗伦萨得知了伯提的试验结果。伽利略认为真空的力量支撑了管子中的水,在1642年伽利略逝世之后,托里拆利提出了自己的假说,即大气压力支撑了管子中的水。他是这样 [[ 推理 ]] 的:我们居住在大气海洋的底部,空气压力支撑推动管子底部的水达到某一特定的高度。他认为:当管子中剩余水的重量等于上部空气向下推的重量时,达到平衡点。从这个假说出发,托里拆利得出几个推论:一个是大气压力在一个密封顶部的管中可以支撑起大约29英寸高的水银柱。这一 [[ 结论 ]] 的得出源于大气压可以支撑33英尺高的水柱,而水银的密度又是水的密度的13.6倍。这样,33/13.6×12英寸=29英寸。第二个推论是这样一个注满水银的管可以用来测量大气压的变化。正是这个推论最终使托里拆利获得了提出气压计理论的荣誉。最后,托里拆利推断:如果将这样的装置放在诸如山顶等空气稀薄的地方, [[ 水银柱 ]] 的高度会下降。
1647年,法国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承担了托里拆利第三个推论的验证工作。在得知托里拆利的 [[ 气压计 ]] 试验的消息后,帕斯卡自己制造了一个气压计,他坚信托里拆利假说的正确性。为了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即与真空原理相悖,他请求他的姐夫帕瑞将一个气压计运送到法国奥弗涅(地区)最高山之一的多姆山顶部。一年后,帕瑞答应了这一请求,他在山脚下的隐修院里装配了两个气压计开始试验。当观察到两个水银柱上升到了相同的高度后,帕瑞拆卸下一个气压计,并吩咐一个修士全天监测另一个气压计的 [[ 水银 ]] 高度。然后,帕瑞带着卸下来的气压计,和一组见证人一起动身向山上进发。一登上山顶,他就装配了这台气压计。大家惊奇地发现,此时的水银面比山脚下的要低3英寸多。第二次测试时,他卸下了气压计并分别重新安装到山顶五个不同点,每一次的结果都完全相同。
下山的路走到一半时,帕瑞再一次装配了气压计。他发现水银面大约处于在山顶和山底时的水银面之间。最后,他一回到隐修院,就询问了修士气压计观察情况。修士的汇报结果是自从那天早晨他们离开后,水银面一直没有任何变化。于是,帕斯卡向全世界的知识界宣布了这一试验结果,从而成功推翻了自然不存在真空原理。
==简介==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距地球表面近的 [[ 地方 ]] ,地球吸引力大,空气分子的密集程度高,撞击到物体表面的频率高,由此产生的大气压力就大。距地球表面远的地方,地球吸引力小,空气分子的密集程度低,撞击到物体表面的频率也低,由此产生的大气压力就小。因此在地球上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力是不同的,位置越高大气压力越小。此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对大气压力也有影响。
在物理学中,把纬度为45度海平面(即海拔高度为零)上的常年平均大气压力规定为1标准大气压(atm)。此标准大气压为一定值。其值为 1 [[ 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3工程大气压 =1.0133×105Pa=0.10133MPa
==产生原因==
大气压力的产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引力,大气被“吸”向地球,因而产生了压力,靠近地面处大气压力最大。气象科学上的气压,是指 [[ 单位 ]] 面积上所受大气柱的重量(大气压强),也就是大气柱在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
气压的单位有毫米和毫巴两种:以水银柱高度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用毫米(mm)。例如气压为760毫米,就是表示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毫米高度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另一种是天气预报广播中经常听见的毫巴(mb)。它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压力大小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1毫巴=1000达因/平方厘米(1巴=1000毫巴)。因此,1毫巴就表示在1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1000达因的力。气压为760毫米汞柱时相当于1013.25毫巴,这个气压值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变化规律==
大气压力与高度有密切关系,即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在近海平面1000hPa附近,高度每上升约10m,气压降1hPa;在500hPa(5500m)附近,高度每上升约20m,气压降1hPa;在200hPa(12000m)附近,高度每上升约30m,气压降1hPa;它应用于航空上,用来决定飞机飞行的高度。 [[ 飞机 ]] 上的高度表,就是以空盒气压计的气压高度换算出高度,作为高度表的标尺。国际民航组织(ICAO)假设在干空气、平均海平面的气压和气温分别为1013.25hPa和15℃、对流层顶以下约11km之温度随高度递减率每千米下降6.5℃等标准大气条件下,作为高度表的参考基准,在这种状态下的大气称为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大气(ICAO Standard Atmosphere)。
气压是随大气高度而变化的。海拔愈高,大气压力愈小;两地的海拔相差愈悬殊,其气压差也愈大。
大气柱的重量还受到密度变化的影响,空气的密度愈大,也就是 [[ 单位 ]] 体积内空气的质量愈多,其所产生的大气压力也愈大。
由于大气的质量愈近地面愈密集,愈向高空愈稀薄,所以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值也是愈靠近 [[ 地面 ]] 愈大。例如在低层,每上升100米,气压便降低约10毫巴;在5~6公里的高空,每上升100米,气压降低约7毫巴;而到9~10公里的高空,每上升100米,气压便只降低约5毫巴了。
气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在通常情况下,每天 [[ 早晨 ]] 气压上升,到下午气压下降;每年冬季气压最高,每年夏季气压最低。但有时候,如在一次寒潮影响时,气压会很快升高,但冷空气一过气压又慢慢降低。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e0532yofo4j|480|270|qq}}
<center>大气压强的变化</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970 技藝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