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臺北城內

增加 8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 5px 0; "> ''' 臺北城內.jpg''' </p>| 缩略图-| 臺北城內|[http<center><img src="https://wwwim2.eslitebook.com.tw/product.aspximage/getImage?pgidi=1001122732534694 圖片來源][httphttps://picwww.eslitebooks.com.tw/Uploadimg/Product001/201608072/m61/6360779706072050000010726169_b_01.jpg &v=57b5aab2&w=280&h=28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6169 連結]]片來自books]</small> |} 
'''臺北城內''',是[[臺北市]][[中正區 (臺北市)|中正區]]的一個舊地域名稱,意指昔日[[臺北城]]之內部,位於該區西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劃,其範圍包括建國里的全部,以及光復里、黎明里兩里不含忠孝西路以北部分。
==歷史==
台灣清治時期,臺北城內地區不屬於任何堡里。日治前期,該地區編為街庄,稱為「臺北城內」,隸屬於[[大加蚋堡]]。該街庄北與[[大稻埕]]為鄰,東與[[三板橋庄]]為臨,東南邊及南邊為[[龍匣口庄]],西邊為[[艋舺]]<ref>《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ref>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街庄為[[臺北廳]]直轄,編入第一區。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一區改名「艋舺區」。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仍隸屬於臺北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街庄改制為「臺北城內」[[大字]],隸屬於[[臺北州]][[臺北市 (州轄市)|臺北市]],大字下有府前街、府後街、府直街、撫台前街、北門街、西門街、石防街、東門街、南門街、文武廟街、書院街、小南門街小字名<ref>《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與台灣日日新報社合編,1921年</ref>。1922年4月町目劃分時,臺北城內大字分拆為[[本町 (台北市)|本町]]、[[京町]]、[[大和町 (台北市)|大和町]]、[[榮町 (台北市)|榮町]]、[[乃木町]]、[[書院町]]、[[文武町]]、[[明石町]]、[[表町 (臺北市)|表町]]<ref name="地圖會說話">[http://mapstalk.blogspot.tw/2010/10/1901-2010.html 《臺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圖會說話網站]</ref>
戰後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1946年2 1922年4 臺北市 町目 劃分 為10個區 ,臺北城內 地區隸屬於大字分拆為[[ 城中區 本町 ( 北市)| 城中區本町]]、[[京町]] ,劃為府南 [[大和町 (台 市)|大和町]] 府後 [[榮町 (台北市)|榮町]]、[[乃木町]] 榮文 [[書院町]] [[ 文武 町]] 光復、撫臺7里<ref name="封域篇">{{cite book |title=《臺北市志》卷一 沿革志 封域篇 |date=1988-06 |publisher=[[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明石町]] |pages=122-123}}</ref>。1968年7月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1990年3月,臺北市各區重劃,臺北城內地區改隸[[ 中正區 表町 (臺北市)| 中正區表町]] <ref name="地圖會說話">[http://mapstalk.blogspot.tw/2010/10/1901-2010.html 《臺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圖會說話網站]</ref>
==交通==[[台 戰後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1946年2月臺 捷運]][[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板南線]]經過 市劃分為10個區, 臺北城內地區 ,設有隸屬於[[ 臺大醫院站]]、[[小南門站 城中區 (臺北市)| 小南門站城中區]] ,劃為府南、府北、府後、榮文 [[西門站]] 文武、光復 撫臺7里<ref name="封域篇">{{cite book |title=《臺北市志》卷一 沿革志 封域篇 |date=1988-06 |publisher=[[臺北 車站市文獻委員會]] 。鄰近居民可由此等路線及相關路網快速前往大台北地區各地,或在臺北車站轉搭[[台灣高鐵| 高鐵]]、[[台鐵]]或客運前往全台各地。  pages=122-123}}</ref>。1968年7月 臺北 城內的東北角是[[臺灣公路原點]] 市改制為院轄市。1990年3月 省道[[台1線]]、[[台3線]]開頭段共線([[忠孝西路 ( 臺北市)|忠孝西路]]一段),是本地 北部邊界 重劃 其中台3線轉向南後([[中華路 ( 臺北 市)|中華路]]一段)成為本 城內 地區 西部邊界,省道[[台9線]]開頭段(改隸[[中 山南路 正區 (臺北市)|中 山南路正區]] )為本地區東部邊界,均為重要的平面聯外道路
==學校==
*[[二二八和平公園]]
*[[臺大醫院]]
 
==交通==
[[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板南線]]經過臺北城內地區,設有[[臺大醫院站]]、[[小南門站 (臺北市)|小南門站]]、[[西門站]]、[[臺北車站]]。鄰近居民可由此等路線及相關路網快速前往大台北地區各地,或在臺北車站轉搭[[台灣高鐵|高鐵]]、[[台鐵]]或客運前往全台各地。
 
臺北城內的東北角是[[臺灣公路原點]],省道[[台1線]]、[[台3線]]開頭段共線([[忠孝西路 (臺北市)|忠孝西路]]一段),是本地區北部邊界,其中台3線轉向南後([[中華路 (臺北市)|中華路]]一段)成為本地區西部邊界,省道[[台9線]]開頭段([[中山南路 (臺北市)|中山南路]])為本地區東部邊界,均為重要的平面聯外道路。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