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韩王安

增加 5,32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Emperorcn box|图像=[[File:韩王安.jpg|缩略图|居中|韩王安|[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2892628776&di=744b22e03caf87775ce6007c3dcea2e2&imgtype=0&src=http%3A%2F%2Fimg0.pconline.com.cn%2Fpconline%2F1711%2F13%2F10298216_0zzpab1gd5f_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news.pconline.com.cn/1029/10298216.html 来自资讯中心图片]]]
|名称=韩王安
|姓名=
|年号=无
}}
=='''韩王安'''==
'''韩王安'''(?─前226年),'''姬'''姓,'''韩'''氏,名'''安''',在位9年。[[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韩王安献出[[南阳]](今[[河南]]境[[王屋山]]([[太行山]]馀脉)南、[[黄河]]以北地区),同年九月,秦王任命韩国降将[[内史腾]]为南阳守。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师十万南下渡过[[黄河]]攻韩,一路势如破竹,几无抵抗,俘虏韩王安,以韩地建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韩国灭亡。
之后,前226年,在韩国故都[[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发动叛乱,后被平定,而韩王安也在这年被处死。
 
==人物生平==
 
===军事生涯===
 
韩王安是公元前238年继位的,此时的[[韩国]]已是七国中最弱小的国家。他在位共九年,是韩国的末代国君。韩王安对秦国既怕又恨,怕的是秦国的强大,恨的是秦国的骄横。秦军发兵攻赵后,韩王安是以这样的心情关注着秦、赵战事的:既希望秦军战败,又担心赵军难敌秦军。公元前234年,秦将樊於期攻占赵国的平阳、武城两城,赵军被斩首十万人,赵将扈辄死于战阵。此韩王安急令[[韩非]]上书,请求秦国不要发兵韩国。<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09lod1mra8slg48.html 韩王安 简历 ],名人简历</ref>
 
公元前233年,韩非的上书呈送[[秦国]]不久,秦赵战场又传来新的消息:秦军在樊於期率领下继续攻赵,从上党直袭赤丽、宜安,造成了对赵国都城邯郸的包围。赵王迁从北方边防调回了率兵防御[[匈奴]]的大将[[李牧]],几乎使秦军全军覆灭,只有樊於期率领少数护卫兵士突出重围。樊於期唯恐获罪,不敢回秦,逃往燕国。
 
韩王安得知此事,大为振奋。认为秦军并非百战百胜之师,诸侯中也有与秦抗衡的力量。[[赵国]]使臣的这一通蛊惑人心的游说使韩王安如沐春风。这位昏懦的国君见赵国势盛,便不再顾忌秦国的威胁,不加考虑地倒向赵国一边。他信誓旦旦地向赵国使臣表示,韩与赵同为晋地,理应联合为一,共同对付强秦。只要二国同心协力,定会使秦军再次遭到像当年崤山那样的惨败,不敢再贸然东进。就在韩王安得到赵国力助忘乎所以的时候,[[李斯]]来到了韩国王宫。
 
秦臣李斯在上书中使用强硬的措辞,其意是促使韩王猛醒,速派使者赴秦。但韩王安看过上书后,仍不以为然,无意召见李斯。他不相信事情会像李斯讲的那么严重,顽固地以为,有了[[赵国]]这个靠山,大可高枕无忧,不必再为秦军攻韩之事担惊受怕。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率军攻韩,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以韩地建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
 
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亡国处死===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率军攻韩,[[申犰]]全力凑集了五万新老兵士再度开进洧水南岸老营地。壁垒尚未修复完毕,秦军三万步军便在响彻原野的号角声中排山倒海地压了过来。连排强弩发出的长箭,密匝匝如暴风骤雨般倾泻扑来。韩军尚在壕沟中慌乱躲避,一辆辆壕沟车便轰隆隆压上头顶,剑盾长矛方阵立即黑森森压来,步伐整肃如阵阵沉雷,三步一喊杀如山呼海啸,其狞厉杀气使韩军还没有跃出壕沟布阵,便全线崩溃了。
 
秦军无数壕沟车一排排铺进河水相连,一个时辰在[[洧水]]。各种攻城的大型器械隆隆开过,堪堪展开在新郑城下,步军马队呼啸而来,半日之间便将新郑四门包围起来。一阵凄厉的号角之后,内史腾亲自出马向箭楼守军喊话:"城头将军立报韩王:半个时辰之内,韩王若降,可保新郑人人全生!韩王不降,秦军立马攻城!其时玉石俱焚,韩王咎由自取!"
 
就在[[内史腾]]的攻城令旗高高举起将要劈下的时刻,一面白旗在城头树起,新郑南门隆隆洞开。韩王安素车出城,立在伞盖之下捧着一方铜印,无可奈何地走了下来。内史腾昂昂然接过铜印,高声下令:"铁骑城外扎营!步军两万入城!"韩王安及韩国大臣被悉数押送[[咸阳]]。旬日之后,内史腾接到秦王特书:封存韩国府库宫室,以待后书处置;内史腾所部暂驻新郑,等待接收官署开到。一月之后,秦国书告天下:韩国并入秦国,建立颍川郡。
 
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韩国正式灭亡。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以韩地建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为政举措==
 
===发展经济===
韩王安时期的韩国,铁制农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铁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建国后考古发现的铁制农具主要有:铁铧,镢,锄,镰等。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牛耕在战国时期更加普遍。铁农具和蓄力的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韩王安时期的韩国,铁制农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铁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建国后考古发现的铁制农具主要有:铁铧,镢,锄,镰等。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牛耕在[[战国时期]]更加普遍。铁农具和蓄力的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 [[ 韩非子·外储说上 ]] 》说:“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如果没有畜力和铁农具,深耕细作是不可能的。农民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生产经验更加丰富,他们已经能从土壤的色泽,性质和肥沃程度去认识和区别土壤,因地制宜地进行耕作,农民已很重视对土地的施肥,“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 荀子·富国 ]] 》通过施肥改良土壤,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农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有的地方还推广了一岁两熟制,《 [[ 荀子富国 ]] 》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总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发展十分迅速,生产水平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战国时期手工业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四类''':
个体手工业。指民间具有一定专门技能的工匠,依靠自己的“技艺”从事的小商品生产,他们分布于各个行业中、如木工、皮革工、鞋工、陶工、漆工等,其产品多是自产自销。
私营手工业,指“豪民”经营的规模较大的手工业。如鲁国猗顿经营的煮盐业,赵国 [[ 卓氏 ]] 和魏国 [[ 孔氏 ]] 经营的冶铁业等,其劳动者主要是依附农民,雇工和奴隶,私营手工业要向国家交纳赋税,个别大手工业主积累了大量财富,富比王室。
官营手工业,一般规模较大,由官府设立专门官吏掌管,其生产者由奴隶,罪犯和雇工,其产品主要是兵器,礼器及生活奢侈品,主要用来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45.htm  《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国学网</ref>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06.htm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国学网</ref>
 
==家庭成员==
 
祖父:[[韩僖王]]
 
父亲:[[韩桓惠王]]
 
==视频==
 ===== 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人物篇之-韩王安 =====
{{#iDisplay:o0711i60ljz|640|360|qq}}
 
==参考资料==
{{Reflist}}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