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山武公

增加 1,98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年号=无
}}
=='''中山武公''' ,为[[战国 (中国)|战国]][[中山国]]君主之一,中山国第二任君主,他为[[中山文公]]儿子,承袭中山文公的政权,在位为8年。==
'''[[中山武公]]''',为[[战国 (中国)|战国]][[中山国]]君主之一,中山国第二任君主,他为[[中山文公]]儿子,承袭中山文公的政权,在位为8年。
==人物生平==
中山武公,是[[中山文公]]的儿子。是公元前414年复国将国都迁入顾城之国君。武公幼年生活在中人城中山国王宫,其母是魏文侯的女儿公子倾,他看到父亲文公被赵、魏所控制时所过的傀儡日子,倍感羞愧,并受到父亲的传统教育,从小立下了复国大志,文公死后,武公即了王位。他暗地结交、拉拢鲜虞族势力,培植亲信,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实现复国大业。
 
公元前425年,[[赵襄子]]死后,赵襄子的儿子浣即了位,是为赵献侯。这时,[[赵国]]发生了内讧。赵襄子的弟弟赵桓子起事驱逐了赵献侯浣而自立,一年以后,赵桓子又死了,赵国的大臣们兴事杀了赵桓子之子,重新迎接赵献侯浣来临朝执政。赵氏国内长达几年的内讧,大大消弱了国势,动摇了赵氏的统治地位。这对于被赵、魏所控制多年的中山国而言,带来了有利的复国机遇。这时,中山武公乘赵氏内乱之机,加快了复国的步伐,于赵献侯元年(公元前414年),带领鲜虞族余众对于赵、魏进行了顽强的抗争,终于摆脱了赵、魏的统治,重新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将都城由中人城迁都于顾城(东汉高诱注"中山,狄都,今卢奴中山也。"这实际上是说中山早期的都城顾城在今定州市)。武公以当时诸侯最高的爵位立国了。中山武公是史籍中记载第一位有"公"字头衔的中山君王。
 
中山武公复国初立以后,立都[[顾城]],加强军备,加固城池,并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调整了外交策略,与东边的齐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加强了对赵、魏的抗衡力量。约在公元前408年,便卒于顾城,传位给[[桓公]]。
 
==家庭成员==
 
父亲:[[中山文公]]
 
儿子:[[中山桓公]]
==参考资料==
 
{{Reflist}}
 *沉长云,《 [[ 赵国史稿 ]] 》,中国,中华书局 
{{start box}}
{{s-before|[[中山文公]]}}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