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催乳素瘤

增加 4,826 位元組, 2 年前
建立新條目
'''催乳素瘤'''(英語:Prolactinoma)又稱促乳素瘤、泌乳素瘤,泌乳素瘤是最常見的垂體腫瘤,高泌乳激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 HPRL)的表現為主。當PRL>200μg/L時可發生HPRL。由於發生率較高,在臨床上需警惕。
==概述==
催乳素瘤是腦下垂體的良性腫瘤(腺瘤)產生催乳素 。催乳素水平通常在懷孕期間和分娩後較高。它是最常見的功能性腦下垂體腫瘤。會因為產生過多的催乳素過多( 高催乳素血症 ),或是由於腫瘤對周圍組織的壓力,導致症狀。

催乳素刺激乳房製造乳液,並具有許多其他功能,例如調節情緒。催乳素水平通常在懷孕期間和分娩後較高。分娩後,母親在停止母乳哺育幾周後,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每次哺乳時,催乳素水平都會升高以維持母乳產量。在男性催乳素則負責性高潮後的性不反應期 ,過量會導致勃起功能障礙 。

根據大小,催乳素瘤可分類為微催乳素瘤(microprolactinoma,直徑< 10 毫米)或巨催乳素瘤(macroprolactinoma,直徑> 10 毫米)。微催乳素瘤比巨催乳素瘤更為常見。
== 流行病學 ==
大體解剖研究顯示,美國人口中有6-25%患有小的腦下垂體瘤。這些腫瘤中有40%會產生催乳激素,但大多數都沒有臨床現象。具有臨床現象的腦下垂體腫瘤估計影響100,000人中約14人的健康。有報告指稱該腫瘤約占所有腦下垂體腺瘤的25-30%。某些產生生長激素(GH)的腫瘤也會分泌催乳素。
== 徵象==
催乳素瘤引起的症狀,可分為由催乳素水平升高或腫瘤效應引起的症狀。高催乳素血症,即催乳素水平升高,是年輕女性常見的垂體內分泌疾病;而催乳素瘤也是最常見的垂體功能性腺瘤。但,高催乳素血症有許多成因,分為生理性、病理性,後者除了催乳素瘤,尚有藥物、腎病、肝病、甲狀腺性、腎上腺性、異源性、下視丘-垂腺柄病灶、不明原因等等造成。
== 症狀 ==
高催乳素血症引起的症狀可能有:<br>
* 閉經 (排卵期消失)
* 溢乳 (產奶;男性不常見)
* 腋毛和陰毛脫落
* 性腺功能減退
* 男性乳房發育 (男性乳房增大)
* 勃起功能障礙 (男性)
== 診斷 ==
對於女性不明原因乳汁分泌、不規則月經或不育 ,或是男性性功能障礙者、分泌乳汁者,可抽血檢催乳激素,如果其濃度很高,還應加驗甲狀腺功能,並詢問已知會增加催乳素分泌的其他狀況和藥物,有可能需要檢查視力(因為腦下垂體腫瘤可能壓迫視神經)。 可考慮進行磁振造影或電腦斷層掃描以檢查腦下垂體。
== 治療方法 ==
治療的目的是使催乳素分泌恢復正常,減小腫瘤大小,糾正視覺異常,並恢復正常的垂體功能。 如上所述,在診斷催乳素瘤之前應排除腫瘤加壓的影響。
=== 藥物治療 ===
正常情況下多巴胺會抑制催乳激素分泌,因此可以使用與多巴胺類似的藥物溴隱亭(bromocriptine)、卡麥角林(cabergoline)或喹高利特(quinagolide)藥物來治療催乳素瘤,可腫瘤縮小並使大約80%的患者的催乳素水平恢復正常。溴隱亭會伴有噁心、頭暈,對血壓不高的病人可能造成低血壓。為避免這些副作用,溴隱亭治療應小心由低劑量開始。溴隱亭停藥後,大多數人的催乳素水平通常會再次升高。 但是有些病人的催乳激素水平保持正常,因此醫生可能建議每兩年嘗試減少或中止治療。
=== 手術與預後 ===
如果病人無法忍受藥物治療,或藥物治療未能降低催乳素水平、恢復正常生殖和垂體功能,減小腫瘤大小,則應考慮手術。 如果藥物治療有部分療效,則應繼續藥物治療,並考慮結合手術或放射治療。手術的結果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和催乳素水平。 催乳素水平越高, 血清催乳素恢復正常的機會越小。患有微催乳素瘤的人通常預後良好。 95%的病人經過4至6年的治療後,沒有腫瘤生長的跡象。巨催乳素瘤通常需要更積極的治療,否則可能會繼續增長。增長率因人而異。
== 骨鬆風險 ==
=== 女性雌激素生成減少 ===
高催乳素血症可導致女性雌激素生成減少,男性睪固酮生成減少。 雖然經過治療降低催乳素後,性激素的產生可以恢復,但即使缺少雌激素/睪固酮一兩年,也可能會損害骨骼強度。患者應通過飲食或補充飲食,增加運動量和鈣的攝入,並避免吸菸,以減低骨質疏鬆症風險。 患者可能需要進行骨密度測量,以評估性激素缺乏對骨密度的影響。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