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時

增加 6,46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杨时.jpg|250px|缩略图|右|[http://www.yangguishan.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yangshixiangmini.jpg 原图链接][http://www.yangguishan.com/85.html 图片来自龟山公祠]]]
'''楊時'''({{bd|1053年||1135年|catIdx=楊}}),[[表字]]'''中立''',號'''龜山先生''' ,[[祖籍]]弘农华阴 ,世居[[福建]][[將樂縣]][[龜山 (三明市)|龜山]]下。[[中國]][[北宋]][[洛學]]大家,世稱“楊龜山”,以[[道學]]聞名,時稱「南有楊中立,北有[[呂好問|呂舜徒]]」。楊時幼讀[[佛学|佛學]],少年攻[[儒學]],[[宋]][[熙宁]]九年(1076年)[[進士]],調[[汀州]]司戶[[參軍]]<ref>[[徐一夔]]《始豐稿》卷七〈立雪齋記〉</ref>。楊時二十九歲前往[[河南]][[穎昌]],拜[[程顥]]為師,後楊時又從師程顥之弟[[程頤]],楊時與[[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宋史]]·楊時傳》載“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這就是“[[程門立雪]]”的典故由來。杨时一生精研理学,言正而行端,德闳而学粹。网罗百家,驰骋千古。辨邪说以正人心,推圣学以明大义。而陈疏义,足以扶国本于当时;注释经义,足以开来学于后世。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他的著述颇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他在担任地方官吏时,所到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不忘”。{| class="wikitable"|-| '''本名''' || 楊時 || '''主要作品''' || 《[[龟山集]]》《[[二程粹言]]》|-| '''字号''' || 中立 || <center>'''赐号'''</center> || <center>左太中大夫</center>|-| '''时代''' || 北宋 || <center>'''谥号'''</center> || <center>文靖</center>|}
== 简介 物生平 ==楊時幼讀[[ 佛学|佛學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巳时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即今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龙湖者,龟山公所生之处也”。《[[宏农杨氏族谱]]》、《[[房谱]] 》,日本上野图书馆万历《归化县志》和-立图书馆清《归化县志》载:“龙湖旧隶将乐县 明成化六 析创归化县(明溪),杨时亦为归化人。”龙湖有龟山,时自号龟山,学者称他“[[ 儒學龟山先生]] ”。杨时4岁入村学,幼颖异 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明溪龙湖凤凰岩有杨时读书处。杨8岁善写诗文,人称神童。15岁离家赴邵武读书。21岁在将乐含云寺讲学。常与[[ 张驾]][[ 熙宁陈瓘]] 九年(1076年)[[ 進士杨希旦]] 等研讨 調[[ 长进快。24岁中徐铎榜进士。25岁授 汀州]] 户参军,以疾不赴任。元丰四年(1081年)理学家[[ 參軍程颢]]<ref>[[ 程颐]]兄弟在河南洛阳讲学,颇负盛名。这时,29岁授为 州司法的杨时,却与同学建阳人游酢到颖昌拜程颢为师。后来,成为程氏最得意的门生之 。他拜别程颢南归以后,仍与程经常保持书信往来,深入探讨[[哲学]] 《始豐稿》卷七〈立雪齋記〉</ref> 问题
楊時二十九歲前往元丰六年(1083年),杨时赴徐州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程颢逝世,杨时除在徐州设灵位哭悼外,同时还向各处学友发讣告,极尽师生情谊。 元祐八年(1093年),杨时为[[ 南]]浏阳知县。他与游酢绕道洛阳以师礼拜见程颐。不巧程颐正在打瞌睡,为了不惊动老师,两人站在门廊外等候,此时天正下大雪,待程颐醒来,见门外两人站立,且地面积雪一尺多厚。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被传为尊师的千古美谈。 杨时历任司法、推官、判官、教授、知县、工部侍郎等官职47年。他勤政爱民,不畏权势,公正不阿,德望日重。四方之士多向他求学。 绍圣二年(1095年),浏阳适逢灾害深重,农业歉收,作为知县,他深知民间疾苦,一面-反映灾情,请求减免积欠,拨米赈饥,一面组织当地殷实户出米施粥,以救饥民。后因被朝廷派驻潭州(今长沙),漕师胡师文颠倒是非,以“不催积欠罪”免了官职。 崇宁五年(1106年),杨时在余杭县任知县。当朝太师蔡京听信风水先生的胡言,以“便民”为借口,要在余杭其母墓前开塘蓄水,民怨载道。杨时深入实地调查勘察,证实“便民”是假。冒风险为民-,奏准取消这一工程,县民十分感激。 政和二年(1112年),杨时在萧山任知县,适逢旱灾。他亲自实地勘察,听取长者的意见,决定筑湖蓄水灌溉农田,根治旱害。湖建成后,可灌9个乡的农田,受益面积14万亩。今日萧山的“湘湖”,农田仍受其惠。 宣和六年(1124年)十月,在理学界声望日重已72岁的杨时奉召入京任[[ 穎昌秘书郎]], 后历任著作郎、国子祭酒、给事中、直学士、[[ 程顥工部侍郎]] 為師 等官职。他力主抗金救国,反对投降议和,多次呈奏抗金方略。他说:“今日事势 後楊時又從師程顥 如积薪已燃,当奋励以竦观听,若示以怯弱,则事去矣!要害之地当严为守备,近边州军宜坚壁清野,勿与之战,使之自困。若攻城略地,当遣援兵追袭,使 腹背受敌,则可制胜。”由于昏庸的皇帝为0臣所惑,这些铮铮忠言未被采用。 杨时是理学中客观[[ 程頤唯心主义]] 的主要中介人物。他曾在今镇江、常州、无锡、余杭等地著书讲学 楊時與各地学者慕名而至。杨时的闽学“其上接濂洛之传,下开罗(豫章)、李(延平)、朱(考亭)之绪,”使理学有较大的发展,并由中原传播到八闽和东南亚各地。因此,被后人尊称为“[[ 游酢闽学鼻祖]] 向二 ”。在当时的高丽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都享有一定的声誉。 杨时的哲学思想源于程颢、 求學 非常恭敬。《[[ 宋史儒家]] ·楊時傳》載 的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吸取佛、道两家的部分主张,是儒、道、佛合流的产物。杨在自然哲学方面是唯物论者;在精神哲学方面却是唯心论者。 他的哲学主张主要是:“致知必先于格物。”他对程氏“理一分殊”也有所发挥。他说: 天下万物,理 日見頤 分殊,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权其分之轻重无铢分之差则精矣。”他主张共同抗御外侮,以巩固大宋江山。他也主张道德教化与刑政法治并施来管理国家。 建炎二年(1128年),杨时已76岁,他以年老多病告老还乡。高宗授他龙图阁直学士 頤偶瞑坐 提举杭州洞霄宫 時與遊酢侍立 赐对衣、金带、紫金鱼袋、官绢200匹、白银300两以养余年。杨时坚辞 受,只恳求:“乞惠于八闽山无米,地无租。”闽人十分感激他 頤既覺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二十四日,杨时逝世 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十月二十二日葬于将乐县城水南。享年82岁  杨时逝世后 這就是 宋高宗赐他为[[左太中大夫]]、太师。谥号文靖。绍兴十二年(1142年)追封为吴国公。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在龙湖建有 “[[ 程門立雪德星坊]]” 、“杨龟山先生故里”石雕牌坊(石牌坊字刻,今珍藏县博物馆);孝宗赐为将乐伯,从祀孔子庙庭。 典故由來 著作很多,主要有:《[[杨龟山先生集]]》42卷、《[[龟山语录]]》、《二程粹言》、《[[春秋孟子义校正]]》、《[[曾肇行述]]》等 <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yangshi.html 博雅旅游网]</ref>
== 参考来源 ==
5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