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胡安宁

增加 4,74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复旦大 姓名     = 胡安宁(外文名称HU Anning)| 圖像 = [[File:Huanning.jpg|缩略图|左|[http://p5.qhmsg.com/dr/270_500_/t014def2afcb7627f58.jpg?size=400x600 原圖鏈結][http://ifengimg.com/#tag 来自凤凰图片]]]| 出生日期 = | 逝世时间 =| 出生地点 = | 國籍 = 中国| 職業     = 教授| 知名原因 =是国家“万人计划”哲 学社会 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 者” 上海市领军人才、 科新人、曙光学者、晨光 硕士 者、市社联十大推荐论文获得者 美国普度大 上海市哲 西拉法叶分校统计 社会科 硕士, 优秀成果奖获得者。| 知名作品 = 《[[宗教 社会学 博士,复旦大学 :范式转型与中国经验]]》</br>《[[ 社会 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复旦大 因果推断的理论基础]]》</br>《[[ 社会学 系副系主任。研究]]》</br>}}'''[[胡安宁]]'''<ref>[https://baike.so.com/doc/9890486-10237638.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复旦大学社会学]]学士,社会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西拉法叶分校统计学硕士,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基本信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文化与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不平等、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研究等。是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社科新人、曙光学者、晨光学者、市社联十大推荐论文获得者,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先后在《 文名称胡安宁  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以及"Social Scienc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gion", "Sociological Quarterly", "The China Quarterly"等国内 HU Anning 国籍 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SSC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目前担任 中国  民族 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理事、文化社会学专 委员会秘书长、[[上海社会学会]]理事等。== 教授 目录1个人经历2简介3研究成果折叠编辑本段 个人经历== ''' 教育经历'''
1. 2001年-2005年,社会学学士,复旦大学,中国上海
3. 2008年-2012年,社会学博士,普度大学西拉法叶分校,美国印第安纳州
4. 2009年-2011年,统计学硕士,普度大学西拉法叶分校, [[ 美国印第安纳州]]
工作经历
[[File:Huanning1.jpg|缩略图|右|[http://p3.so.qhimgs1.com/sdr/400__/t016b02797891555bb3.jpg 原圖鏈結][https://new.qq.com/omn/20180719/20180719A1K40F.html 来自腾讯图片]]]
1. 2013年至今,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系主任
2. 2014年至今,复旦大学社会转型研究中心副主任
''' 职称经历'''
1. 2012年-2013年,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3. 2015年至今,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 学术项目 ==
 
1.课题负责人:“当代中国居民宗教生活测量的社会学分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光计划”项目 (17SG08)
 
2.课题负责人:“社会转型与“孝文化”的变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SH030)
 
3.课题负责人:“当代中国教育成就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3YJC840014)
 
4.课题负责人:“教育成就与社会分层:婚姻匹配的视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晨光计划”项目 (13CG06)
5.课题负责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公平研究” 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 (15ZS001) 6.课题负责人:“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分析”,复旦大学自主科研能力提升项目 7.课题负责人:“社会科学因果推论的理论基础 ”,复旦大学新进青年教师科研起步项目 8.课题负责人:“当代中国健康不平等模式的异质性研究”,复旦大学卓学计划支持项目 9.课题组成员:“代际均衡与多元共治——老龄社会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71490733) 10.课题组成员:“现代社会信任模式与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49)== 折叠编辑本段 简介==
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
1. "社会转型与"孝文化"的变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5CSH030
2. "当代中国教育成就对健康状况的影响", [[ 教育部青年基金 ]] 项目,编号:13YJC840014
3. "教育成就与社会分层:婚姻匹配的视角",2013年度"晨光计划"项目,编号:13CG06
4.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公平研究" 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编号:15ZS001
== 荣誉及奖励 ==
 
1.2017年,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2.2016年,《[[社会学研究]]》优秀评审
折叠编辑本段研究成果折叠著作13. 胡安宁.2013. 《宗教社会 2016年,上海市第十三届哲 :范式转型与中国经验》 . 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优秀成果奖
24. 胡安宁.2015. 《社会科学因果推断的理论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优秀暑期课程教师
5.2015年,上海市社科新人 6.2014年,“教育能否让我们更健康——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城乡比较分析”一文被评为上海市社联2014年度十大推荐论文  7.2013年,上海市晨光学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 8. 2012年,“Proliferation of Educational Credentials, Changing Economic Returns, and the Rising Occupational Education Requirement Evidence in Urban China from 2003 to 2008”获上海市社会学年会论文一等奖。 9.2011年,普度大学研究生博士论文研究奖学金== 研究成果 == 著作1. 胡安宁.2013. 《[[宗教社会学:范式转型与中国经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胡安宁.2015. 《[[社会科学因果推断的理论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折叠 书籍章节
1. 胡安宁.2015. 宗教组织拓扑结构的"理想型"及其社会学启示‏. 《宗教社会学(第三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ile:Huanning2.jpg|缩略图|右|[http://img3x9.ddimg.cn/45/36/23436909-1_w_1.jpg 原圖鏈結][http://product.dangdang.com/23436909.html 来自当当图片]]] 折叠 书评
1.Hu, Anning. 2012. "The Religious Question in Modern China" (By Vincent Goossaert and David A. Palme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1), Sociology of Religion: A Quarterly Review 73(2): 230-231.
  折叠 中文论文
1. 胡安宁,王益鸿. 2007. "论上海社区社工的异化--兼评上海社区社会工作的两个个案",《社会工作》03:21- 24.
2. 胡安宁. 2012. "倾向值匹配与因果推论:方法论述评", 《 [[ 社会学研究 ]] 》01:221-242.
3. 胡安宁. 2012. "民间宗教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述评和展望",《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61-72.
6. 周怡,胡安宁.2014. "有信仰的资本:温州民营企业主慈善捐赠行为研究",《社会学研究》第1期 【本文全文曾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英文版发表于 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7. 胡安宁.2014. "社会参与、信任类型与精神健康:基于CGSS2005的考察",《 [[ 社会科学 ]] 》 第4期.
8. 胡安宁.2014. "教育能否让我们更健康--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城乡比较分析",《中国社会科学》 第5期. 【《 [[ 新华文摘 ]] 》2014年第19期转载,并被评选为上海市社联2014年十大推介论文,英文版发表于Social Science in China 】
折叠 ''' 英文论文'''
1. Yang, Fenggang and Anning Hu. 2012. "Mapping Folk Religion in China".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51 (3): 505–521.
26. Bryant, Gregory A., Daniel M. T. Fessler, Riccardo Fusaroli, Edward Clint, Lene Aarøe, Coren L. Apicella, Michael Bang Petersen, Shaneikiah T. Bickham, Alexander Bolyanatz, Brenda Chavez, Delphine De Smet, Cinthya Díaz, Jana Fančovičová, Michal Fux, Paulina Giraldo-Perez, Anning Hu, Shanmukh V. Kamble, Tatsuya Kameda, Norman P. Li, Francesca R. Luberti, Pavol Prokop, Katinka Quintelier, Brooke A. Scelza, Hyun Jung Shin, Montserrat Soler, Stefan Stieger, Wataru Toyokawa, Ellis A. van den Hende, Hugo Viciana-Asensio, Saliha Elif Yildizhan, Jose C. Yong, Tessa Yuditha, and Yi Zhou. 2016. "Detecting Affiliation in Co-Laughter across 24 Societi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17): 4682–4687.
== 学术兼职 ==
 
1.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 中国社会学会宗教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3. 上海社会学会理事
 
4. [[美国社会学协会]]会员
 
5. 国际社会学协会(RC28社会分层与流动分会)会员
 
6. [[美国统计学协会]](政府及社会统计分会、社会统计学分会、调查研究方法分会)会员
 
7. SSCI期刊Social Science Research编委
 
8. SSCI期刊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编委
 
9. 牛津大学出版社书稿评审
== 参考资料 ==
{{reflist}}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