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夏民族

增加 4,75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華夏民族.jpg | thumb | 300px | 華夏民族 <br>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8/27/n13192762.htm 原圖鏈接] ]]
'''華夏民族'''(Chinese nation)是漢族的前身,華夏又稱“華”、“諸華”、“夏”、“諸夏”、“中夏” 。
*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先人為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自稱,又稱中華。
===中華民族又稱華夏民族的原因===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左傳》記載:「以服事諸夏。」「楚食華夏。」「商不謀夏,夷不亂華。」 ** 由此知,我國人民從古代起,就自稱諸夏、華夏,或單稱夏或華,但春秋戰國以後,華夏就成了我們種族的名稱。
**而把之外的民族叫作夷、狄、戎、蠻。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中上游的黃帝族和炎帝族,後來這兩部落的聯盟在戰勝蚩尤後進入中原。
*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和「夏」連用,合稱「華夏」族。
*經過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以及戰國時期的強邦吞併弱邦,更有秦始皇的統一中原,終於使得華夏族這一龐大族群第一次完全得以統一。經過強大的漢朝,族名華夏轉變為漢,華夏人就成為了漢人。
*華夏這個稱謂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續至今。二十世紀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稱謂是「華夏人」。比如漢朝多以「華夏人」自居。而明朝即以漢自居,也以華夏自居,兩個詞為同義詞。總之,漢族和華夏族作為整體族稱是自從漢朝到現在最普遍的。 <ref name=" 传奇每日頭條">{{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zh-tw/history/8earypn.html | title= 我們自稱華夏民族,你知道古代中國自稱「華夏」真正的原因嗎?| language=zh | date=2017-08-16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暢談古今事 | accessdate=2022-04-29}}</ref>===華夏民族的祖先是黃帝和炎帝嗎?===*簡單的講,黃帝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部落首領,就是華夏部落(基本早黃河流域活動),還稱為有熊氏。*然後有了炎帝,成為姜姓部落(長江流域在活動啦)的首領,也被稱為神農氏。*我們現在被稱為炎黃子孫也就是這兩個人的緣故啦。*炎黃子孫--相傳在上古時代,中國的黃河流域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他們按照親屬關係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聯合起來組成了部落。黃帝和炎帝就是其中兩個大部落的首領。*那時候,人們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災,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時候,來到了黃帝部落佔據的地方,他們看到那裡條件很好,就決定長期住下來。*可是黃帝部落的人不願意,結果雙方互不讓步就打起仗來。**經過三次戰鬥,炎帝部落被打敗了。**炎帝向黃帝認輸,表示願意聽從黃帝的命令。**黃帝就答應了炎帝部落住下來的要求。*黃帝的妻子親自教給炎帝部落的人養蠶繅絲,黃帝讓人把造車、造船的技術教給他們。**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藥送給了黃帝。他們相處得很好。*後來他們聯合在一起組成了炎黃部落聯盟,黃帝成了這個聯盟的領袖。**中華民族的歷史,從此就開始了。**所以中國人就把黃帝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並自稱是“炎黃子孫”。*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華夏帝國和其它古文明帝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不斷的和其它的部落聯合,融化和擴張,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帝國。**當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時,現代人一直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文字,以致難以瞭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現代的中國人卻能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瞭解中華祖先的文化。*因為我們華夏文明是世上唯一的統一和連續的文明,華夏文明的發展當然有受到外族的侵入,中國也曾經被外族統治過,但是,不是我們要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語言,文明,相反的,中華文明是一種不具侵略性,而博大精深的文明,所以,入侵者自己總是迅速的完全的被我們所同化,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我們的祖先吧。*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傳說伏羲氏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創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媧是在伏羲氏以後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樂的開始,傳說她練石以補天,聚蘆灰以止滔水。*神農氏(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他是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又創造了五絃琴,開始蜡祭和市場。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串,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鹹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后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黃帝之後,最著名的共主有唐堯、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領袖,姒姓,又稱夏禹、大禹。相傳堯的末年,洪水氾濫,禹父奉命治水,花了九年時間而一事無成,而被堯處死。*及舜即位,禹奉命繼其父治理洪水。*禹用疏導的方法,廣修溝渠,終於根治了水患,從此成了華夏民族的英雄人物,被稱為『大禹』。<ref name="Y雅瑪知識">{{cite web |url=https://www.yamab2b.com/why/3647447.html | title= 為什麼黃帝和炎帝被稱為華夏民族祖先? | language=zh | date=20182020-1011-24 13 | publisher=EagleVision Times Y雅瑪知識 | author=Susan General | accessdate=2022-04-29}}</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File:青木宣親.jpg | thumb | 300px | 青木宣親 <br>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54901 原圖鏈接] ]]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