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7
次編輯
變更
西回村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西回村</big> ''' |- | File:西回村.jpg|缩略图|居…”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西回村</big> '''
|-
|
[[File:西回村.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LmLkElbYTkKIKmbELjboJmLkEkL8TkKIRmLkEk78TkKILkbHjMz%20PEl%20XJ6IPjeh5yuF9j%2FlHxOVNj%20lHzrHkOFeOL34ElKJJ0qR7zOMTEl%20OKaIPjeh5yupNj%20lHzo%3D%3D_1839790262&query=%E8%A5%BF%E5%9B%9E%E6%9D%91 原图链接][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0c2fd07a0436480b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西回村'''==
西回村地处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县东南部的偏僻山区,距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900多户,3200余人,是东回镇第一大村。
昔日,村里6800多亩耕地和10000多亩荒地分散在纵横交错的沟壑中。
山是干石山,山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极差。
村里无水源、无矿藏,村民生活穷苦。然而西回人民面对困难,顽强拼搏,花10余年的时间,终于将其改造成一方乐土。
=='''村庄简介'''==
西回村绿化总面积达10000多亩,满村葱郁碧绿,处处生机盎然;田地里干果与农作物相间,立体种植、高效农业初具规模;村里的小杂粮加工厂作为产业化的“龙头”与农户相连,带动了全村小杂粮的迅速发展,“西回”牌小米走出山村,走进京城,成为知名品牌;村公路通到了田间地头,群众不再为下地发愁;一支由400多人组成的造林绿化队,常年在外承揽工程,一年创收30多万元。
富裕起来的西回村,家家看上了闭路电视,安装了电话,吃上了旱井自来水,近40户村民用上了沼气,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西回人认为,当地优势在山,出路在山,致富希望也在山。
13平方公里的石灰岩覆盖了村周围的绝大部分,山上岩石裸露,有的地方寸草不生,想开山真是难于上青天。
=='''村庄溯源'''==
西回村历史悠久,村始建于何代,迄无考。
20世纪60 年代,村民曾在村西部焦(樵)山岭下(此岭西起西回穆家掌东至舍利山,连绵起伏,约两公里)的向阳处。
发现了先人居住的遗迹,并挖掘出了数件使用过的石器,还出土了刀币、古陶、青铜器皿等物,据有关部门推测考证为秦汉时期之物。
由此可见,西回村的历史至少在2000年前。据山上残碑记载,山上旧曾建有寺庙“晚唐之人历有修葺”,说明山上寺庙在初唐或更久就已经存在,而且山下香客庶民便繁衍甚多。
2005年8月,平定[[天宁寺双塔]]维修过程中,在地宫中发现数万颗佛舍利子,平定县西回村,因为天宁寺双塔地宫里与舍利子同时出土的石碑上刻有“西丹回村”而名声鹊起。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在西回村中一个叫“焦山”的地方,官府找到了大量的佛舍利子,晶莹剔透,佛光闪闪,使之成为当时轰动朝野的新闻。经过平定县文物局考证,证实了碑刻上的“西丹回村”就是西回村。
村中有许多关于舍利的传说和相关的地名。
村里一块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3年)宋英宗时期的石碑上,刻有皇帝“勅赐”村中的寺院定名为“寿圣寺”的事,并在碑上明确刻有“西丹回”这几个字。
清光绪八年版《平定州志》“域地山川”卷载有“舍利山,在州东南六十里西回村,上有舍利子,形似五谷,色泽光润,有宋治平、明成化碑记”,遗憾的是这两通碑今已不复存在,失却了对舍利灵山上确有舍利子的有力佐证。
=='''发展情况'''==
西回村
然而当地村民一直没有放弃开山致富的希望。
自从1997年村里寺垴山绿化工程出了“精品”后,该村的造林热情一年高过一年。
寺垴山位于西回村北,6000多亩的荒山岩石裸露土层稀薄,属于林业上的暂难利用地。凭借攻坚克难的干劲,西回人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此工程,共绿化4300余亩。
工程被不少人称为全省少见的模式工程,也被评为国家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和全省十大林业精品工程之一,西回村也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那以后,西回村连续几年以重点工程形式,将村里的荒山治理了一片又一片。
在村党支部书记田计罗的带领下,村民们经常一大早就带着钎、锤等工具和干粮上山,在山上一干就是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就近熬的米汤。
山上经常出现几百人的造林场面。通过数年的努力,西回村绿化面积10000多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西回村地处太行山中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小杂粮一直是村里的传统作物,并以口感好著称。
在当地“抬皇纲”的传统文艺中,所抬皇贡中的小米是最重要的食品。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崔皇后是西回人氏,初到皇宫曾带10担小米为嫁妆。
嫔妃见后争相品尝,数月后个个面色红润。崔皇后特传旨:平定州西丹回村(现名西回)每年进贡小米。
远离工厂这个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这里具备了无公害生产条件。
于是,西回村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工作,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同时建立起一支30人的技术服务队进行耕种指导。
2003年,西回村的4000亩土地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
当年,该村成立了阳泉西回小杂粮基地有限公司,使过去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杂粮生产成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链条。
2007年,西回村5万亩土地获得了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获得认证的农产品种类也由谷子、大豆增加到绿豆、核桃和玉米。
西回小杂粮基地有限公司还开发杂粮礼盒装、“嘎崩脆”休闲食品、无公害杂粮面等,再次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
2008年底,基地共种植杂粮面积80000亩,产量达40000吨,共有农户8000余户,年收入1200万元。
杂粮产品备受欢迎,已远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基地又与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开发优质产品,向西回杂粮的科技腾飞之路迈出了一步。
<ref>[https://baike.sogou.com/v66903522.htm?fromTitle=%E8%A5%BF%E5%9B%9E%E6%9D%91 西回村],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7-3-14</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西回村</big> '''
|-
|
[[File:西回村.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LmLkElbYTkKIKmbELjboJmLkEkL8TkKIRmLkEk78TkKILkbHjMz%20PEl%20XJ6IPjeh5yuF9j%2FlHxOVNj%20lHzrHkOFeOL34ElKJJ0qR7zOMTEl%20OKaIPjeh5yupNj%20lHzo%3D%3D_1839790262&query=%E8%A5%BF%E5%9B%9E%E6%9D%91 原图链接][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0c2fd07a0436480b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西回村'''==
西回村地处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县东南部的偏僻山区,距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900多户,3200余人,是东回镇第一大村。
昔日,村里6800多亩耕地和10000多亩荒地分散在纵横交错的沟壑中。
山是干石山,山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极差。
村里无水源、无矿藏,村民生活穷苦。然而西回人民面对困难,顽强拼搏,花10余年的时间,终于将其改造成一方乐土。
=='''村庄简介'''==
西回村绿化总面积达10000多亩,满村葱郁碧绿,处处生机盎然;田地里干果与农作物相间,立体种植、高效农业初具规模;村里的小杂粮加工厂作为产业化的“龙头”与农户相连,带动了全村小杂粮的迅速发展,“西回”牌小米走出山村,走进京城,成为知名品牌;村公路通到了田间地头,群众不再为下地发愁;一支由400多人组成的造林绿化队,常年在外承揽工程,一年创收30多万元。
富裕起来的西回村,家家看上了闭路电视,安装了电话,吃上了旱井自来水,近40户村民用上了沼气,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西回人认为,当地优势在山,出路在山,致富希望也在山。
13平方公里的石灰岩覆盖了村周围的绝大部分,山上岩石裸露,有的地方寸草不生,想开山真是难于上青天。
=='''村庄溯源'''==
西回村历史悠久,村始建于何代,迄无考。
20世纪60 年代,村民曾在村西部焦(樵)山岭下(此岭西起西回穆家掌东至舍利山,连绵起伏,约两公里)的向阳处。
发现了先人居住的遗迹,并挖掘出了数件使用过的石器,还出土了刀币、古陶、青铜器皿等物,据有关部门推测考证为秦汉时期之物。
由此可见,西回村的历史至少在2000年前。据山上残碑记载,山上旧曾建有寺庙“晚唐之人历有修葺”,说明山上寺庙在初唐或更久就已经存在,而且山下香客庶民便繁衍甚多。
2005年8月,平定[[天宁寺双塔]]维修过程中,在地宫中发现数万颗佛舍利子,平定县西回村,因为天宁寺双塔地宫里与舍利子同时出土的石碑上刻有“西丹回村”而名声鹊起。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在西回村中一个叫“焦山”的地方,官府找到了大量的佛舍利子,晶莹剔透,佛光闪闪,使之成为当时轰动朝野的新闻。经过平定县文物局考证,证实了碑刻上的“西丹回村”就是西回村。
村中有许多关于舍利的传说和相关的地名。
村里一块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3年)宋英宗时期的石碑上,刻有皇帝“勅赐”村中的寺院定名为“寿圣寺”的事,并在碑上明确刻有“西丹回”这几个字。
清光绪八年版《平定州志》“域地山川”卷载有“舍利山,在州东南六十里西回村,上有舍利子,形似五谷,色泽光润,有宋治平、明成化碑记”,遗憾的是这两通碑今已不复存在,失却了对舍利灵山上确有舍利子的有力佐证。
=='''发展情况'''==
西回村
然而当地村民一直没有放弃开山致富的希望。
自从1997年村里寺垴山绿化工程出了“精品”后,该村的造林热情一年高过一年。
寺垴山位于西回村北,6000多亩的荒山岩石裸露土层稀薄,属于林业上的暂难利用地。凭借攻坚克难的干劲,西回人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此工程,共绿化4300余亩。
工程被不少人称为全省少见的模式工程,也被评为国家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和全省十大林业精品工程之一,西回村也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那以后,西回村连续几年以重点工程形式,将村里的荒山治理了一片又一片。
在村党支部书记田计罗的带领下,村民们经常一大早就带着钎、锤等工具和干粮上山,在山上一干就是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就近熬的米汤。
山上经常出现几百人的造林场面。通过数年的努力,西回村绿化面积10000多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西回村地处太行山中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小杂粮一直是村里的传统作物,并以口感好著称。
在当地“抬皇纲”的传统文艺中,所抬皇贡中的小米是最重要的食品。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崔皇后是西回人氏,初到皇宫曾带10担小米为嫁妆。
嫔妃见后争相品尝,数月后个个面色红润。崔皇后特传旨:平定州西丹回村(现名西回)每年进贡小米。
远离工厂这个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这里具备了无公害生产条件。
于是,西回村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工作,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同时建立起一支30人的技术服务队进行耕种指导。
2003年,西回村的4000亩土地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
当年,该村成立了阳泉西回小杂粮基地有限公司,使过去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杂粮生产成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链条。
2007年,西回村5万亩土地获得了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获得认证的农产品种类也由谷子、大豆增加到绿豆、核桃和玉米。
西回小杂粮基地有限公司还开发杂粮礼盒装、“嘎崩脆”休闲食品、无公害杂粮面等,再次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
2008年底,基地共种植杂粮面积80000亩,产量达40000吨,共有农户8000余户,年收入1200万元。
杂粮产品备受欢迎,已远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基地又与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开发优质产品,向西回杂粮的科技腾飞之路迈出了一步。
<ref>[https://baike.sogou.com/v66903522.htm?fromTitle=%E8%A5%BF%E5%9B%9E%E6%9D%91 西回村],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7-3-14</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