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克拉斯諾夫隕石坑

增加 2,563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F9F900; color: # 2828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克拉斯诺…”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F9F900; color: # 2828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克拉斯诺夫陨石坑 </p>
|-
|<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6/Krasnov_crater_4181_h1.jpg/220px-Krasnov_crater_4181_h1.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月球]]轨道器<br>4号拍摄的图像<br> [https://www.niaoleiba.com/lore/ecnue.html 圖片來自故事百科] <br>
'''緯度'''    29.93°S<br>

'''經度'''    79.82°W<br>

'''月面座標'''  日出时80°<br>

'''命名來源'''  亚历山大·瓦·克拉斯诺夫</small>

|}
</div>

'''克拉斯诺夫陨石坑(Krasnov)'''是[[月球]]正面位于科迪勒拉山脉东南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俄罗斯天文学家亚历山大·瓦西里耶夫·克拉斯诺夫(LAleksander Vasiliev. Krasnov,1866年-1907年),196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left; margin: 10px 20px 10px 0;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4/Eichstadt_%2B_Krasnov_%2B_Pettit_%2B_Nicholson_-_LROC_-_WAC.JPG/400px-Eichstadt_%2B_Krasnov_%2B_Pettit_%2B_Nicholson_-_LROC_-_WAC.JPG" width="250"></center><small>[[克拉斯诺夫陨石坑]]的周边<br>[https://www.niaoleiba.com/lore/ecnue.html 圖片來自故事百科網]</small>
|}
==概述==
'''克拉斯诺夫陨石坑(Krasnov)'''该陨坑西北侧靠近佩蒂特陨石坑和尼克尔森陨石坑、北面坐落了埃赫施塔特陨石坑、拉格朗日环形山位于它的东南偏东、西南及西南偏西分别分布着沙勒陨石坑和赖特陨石坑。克拉斯诺夫陨石坑西北直立着环形的鲁克山脉、西南偏西则是宽阔的布瓦尔月谷。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29°56′S 79°49′W / 29.93°S 79.82°W,直径41.2公里,深度2.12公里。

克拉斯诺夫陨石坑的外观轮廓不太圆润,略呈多边形状,边沿尖峭完整,磨损不明显,但西北和西侧坑壁上横跨了一对圆形的小陨坑-卫星坑克拉斯诺夫 B和克拉斯诺夫 A,环内侧坡底堆积了一圈塌落的岩屑堆。该陨坑坑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1040米,内部容积约1277立方千米。碗状的坑底崎岖不平,里面坐落了一座小中央峰。
<ref>[https://www.niaoleiba.com/lore/ecnue.html 克拉斯诺夫陨石坑],故事百科網,2020/03/17 </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6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