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商汤和伊尹的故事

增加 16,266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商汤</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商汤</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7/e8b18c14579f463383cb3eff886a3b53.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7/e8b18c14579f463383cb3eff886a3b53.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商汤和伊尹的故事'''[[夏王朝]]经过四百多年的历程,迎来了王朝的掘墓人,著名的昏君样本:[[桀]]。历史上常将其与后来的[[商纣王]]并列,后世人们对当朝君主不满或者当朝君主极为昏庸残暴时,会痛骂他们是[[桀纣之君]],可见,桀纣两人成为历史上昏君的样本。<ref>[https://www.86lsw.com/zgls/12048.html 夏商周历史小故事:商汤和伊尹的故事 中国历史网] </ref>

桀本身是个文武全才,很有能力的人,在登上王位不久,曾励精图治,特别是在各类战争中,是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智勇兼具的统帅,四方诸侯都非常畏惧他,莫不臣服。

但是,好景不长,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桀很快沉湎于奢侈享乐的生活中,据说他每天要吃东海产的鱼,西北的果蔬,北方的海盐,南方运来的调味品。桀是个嗜酒如命的人,每天总是喝得酩酊大醉,他喝酒特别讲究,酒必须清澈透明,如果发现杂质,就要杀厨师,许多厨师就因此断送了性命。他还建了一座庞大的酒池,酒池大到可以行船,经常有臣子在他的淫威下,被逼在酒池中饮酒直至淹死,而他则和妃子妹喜则欢呼雀跃。

桀还兴建了大型宫殿,据说这座王宫占地十里,高十几丈,王宫的中央还建了一座瑶台,用洁白的玉石砌成。这座王宫动用了几十万民工,用了7年的时间,才修建好。

桀不仅在生活上穷奢极欲在内政上也是昏庸残暴,他的朝廷内,有个叫于莘的阴险奸臣,对桀阿谀逢迎,成为桀最为宠爱的臣子,他利用桀对自己的宠信,不断构陷其他的大臣,结果许多夏王朝的忠臣义士惨死于暴君之手。

太史令终古把占卜的凶兆,哭泣着送给桀,劝谏桀要做仁德君主,不要奢侈无度。桀不屑一顾,斥责他多管闲事。终古失望之余,投奔了当时正在崛起的商。大臣关龙逄劝说夏桀,认为这样下去会丧失人心。夏桀勃然大怒,把关龙逄杀了。
==商的崛起==
桀统治下的夏王朝政权日渐丧失民心,在当时的四方诸侯中,东方的商国正在崛起。

商族兴起于黄河下游的商丘,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契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的时候,发现燕子在草丛边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

在古代,由于科技极不发达,对一些自然现象和奇怪的事情,不可能有科学的认识,便编织了神仙鬼怪的故事,来解释天上人间所有事情,认为冥冥中,有个神的世界,有拥有神奇能力的天神主导着一切。这种迷信思想又为历代统治者利用,为了合理化统治天下的正当性,让人们信服,听从自己的号召或统治,便给自己或者先祖,编造一些神奇的传说,告诉人们自己或者祖先是上天之子,得到神的授权来管理百姓。

契出生的传奇,也是这个道理。

契是一位非常能干的人,曾经做禹的助手,一起治理洪水,大禹为了表彰他治水时候的功劳,赐他姓子。

后来,在契的领导下,商部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很好,尤其畜牧业发展很快,经济基础雄厚,自然带来国力的强大,商部落逐渐成为东方一个强大兴盛的诸侯国。

在桀的时代,商部落的首领为汤,汤是一位勇敢而有谋略,能言善辩、心胸开阔的君主。
==商汤爱鸟,网开三面==
汤善于收买人心,制造有利于自己的社会舆论,有一天,汤外出狩猎,看见一个捕鸟的人四面张网,嘴里还不停地念念有词:"鸟儿啊!鸟儿啊!无论你是从东面来,还是从西面来,无论你是高飞,还是低飞,都逃不脱我的罗网!"商汤走过去,对捕鸟人说:"你这样捕鸟太残忍了,赶快撤掉三面网,留下一面就够了。"捕鸟人说:"四面布网和一面布网有什么区别?留下一面怎么能捕鸟?"

商汤说:"你设下一面网,对鸟说‘鸟儿啊!你愿意往东飞就往东飞,愿意往西飞就往西飞,愿意掉进网就掉进来吧。‘’这样做才显得心地善良。"商汤的这个故事很快就在各地流传开来,人们都说商汤心地仁厚,对禽兽都这样仁慈,如果让他当上国王,天下肯定太平祥和。这就是“商汤爱鸟,网开三面”故事来历。
==商汤灭葛==
葛国(今河南宁陵)是亳西面的一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虽然不大,但葛伯是一个忠实于夏桀的奴隶主,是[[夏桀]]在东方地区诸侯国中的一个耳目,其地位非常重要。

汤开始的时候,希望葛伯为己所用,便对葛伯刻意笼络。当时的人们特别迷信,祭祀天地是部落首领非常重要的礼仪和任务,葛伯却是个贪吃懒做又不敬鬼神的家伙,祭祀要耗费很多的牛羊财物,葛伯不愿按常礼祭祀,出现很久都不组织祭祀的情况。

汤派使者去询问原因,葛伯故意说:“我不是不想祭祀,但是祭祀需要很多牛羊,我这里没有,拿什么祭祀呢。”

汤听了使者回报,原来是这样,派人将一批用于祭祀的牛羊送给他。

葛伯得到这些牛羊,并没有组织祭祀,反而宰杀吃掉。汤又派使者去询问,这次葛伯振振有词地说:“虽然很想祭祀,但是我没有那么多粮食,自然无法做出足够的酒饭作为祭品,还是举办不了祭祀。”

汤又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一些老弱的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小孩。

葛伯这样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愤。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消灭了。接着,又连续攻取了附近几个部落。[[商汤]]的势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汤真的是一个善于笼络人心又会制造舆论效应的人。

这个奴隶不简单:高明的厨师治国之能臣

一个好汉三个帮,[[汤]]自然知道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够成功的,寻找贤才辅佐,是汤急需要做的事情。

关于[[伊尹]],也有个神话故事流传。

传说,他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于烹调的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边上采桑养蚕的奴隶。他母亲生他之前梦到神仙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这个善良的采桑女奴赶紧招呼四邻向东逃奔20里,回头看时,居住的村落一片汪洋。因为她违背了神仙的告诫,所以身子化为树干中空的桑树。有莘氏采桑女在旁边经过的时候,发现桑树洞里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

伊尹长大后继承了父业,也成了一个很能干的厨师,但是这个厨师并不安分,他聪明好学,研究三皇五帝的治国之道,还能讲的头头是道,是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人物。

伊尹的故事在四方诸侯中流传,被求贤若渴的汤知道,汤认定伊尹就是自己要寻找的贤人,便带上玉帛、马、皮等贵重礼品三番五次去有莘国聘请他,今天嵩县空桑涧西南,有个小山头,传说就是商汤聘请伊尹的三聘台。

作为一个奴隶,即便才能如伊尹,也不能对自己的去向有所决定,因为决定奴隶命运的只有奴隶主。

汤虽然带着诚意而来,伊尹也非常想辅佐汤,但,他的主人有莘王却不同意。汤没有办法,只好采取政治联姻的手段,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于是,伊尹作为陪嫁奴隶,便来到了汤的身边。

当时桀曾经自比为太阳,说如果太阳灭亡了自己才会灭亡,太阳怎么会灭亡呢。汤将桀的这句话故意在夏国的人们,来测试民意,谁知道这句话传开后,民间传出极为愤怒的诅咒:“时日曷丧,予及如偕亡!”意思是,这个大太阳啊,什么时候才会灭亡呢,我愿意与你一起灭亡。可见夏地人们对桀残暴统治的痛恨。

虽然如此,夏王朝毕竟历经四百多年的统治,还是有庞大的势力,想灭掉夏王朝,可不像攻取一个诸侯部落那么简单。

伊尹首先返回伊洛流域,带着厚礼贿赂被桀遗弃于洛河流域的妃子妺喜,通过妺喜了解到夏桀王内部的许多重要情报。

伊尹将夏桀及王朝的情况观察清楚之后,就回到了商,向商汤献计说:不能急于出兵讨伐夏桀,还要蓄积更大的力量,继续削弱拥护夏王朝的势力,等待时机。商汤接受了伊尹的主张。
==商汤被囚==
(夏桀与商汤)

又一次,桀举行诸侯盟会,有缗国未到,并且公开叛乱。桀自然无法容忍,决定灭掉有缗氏。与有缗氏的战争使夏桀尽失精锐之师。

自桀灭有缗氏以后,夏王朝内部诸侯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在诸侯、方国中,虽然叛离者不少,但拥护夏王朝的也还不少,忠实于桀的阵营中。在东部地区主要有三个大的诸侯,一个是彭姓的韦(今河南滑县东),一个是己姓的顾(今山东鄄城东北),一个也是己姓的昆吾(今河南境内)。这三个诸侯国的势力都不小,他们所处的地区又与商较近。汤灭葛以后,又征服了一些不归顺商的诸侯、方国,所谓“十一征而天下无敌”。但这三个方国执意与商为敌,他们监视着商汤的活动,经常将汤的行动向桀报告。

汤和大臣伊尹、仲虺均认为,要想大败夏桀,必须先除掉这三个虎视眈眈的邻居,决心已定,汤立即整军准备进攻韦国。

商汤内部的异常行动很快就传到桀的耳朵里,桀虽然觉得汤不至于敢于反叛自己,但是,作为天下之主,这种锋芒毕露的诸侯,是非常危险的存在,他立即派使臣去召见汤。

汤如果此时拒绝征召,那么,大战即在眼前,权衡利弊之后,汤没有反抗,反而乖乖顺顺地跟随使者来到夏的都城。

桀得知汤来到的消息,下令将汤囚禁于夏台。

汤的谋臣伊尹和仲虺得知桀将汤囚禁起来以后,就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桀,请求释放汤。桀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看见商送来的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非常高兴,也就下令将汤释放回商。

桀应该只是想卖弄一下权威,作为大家长,对桀骜不驯的孩子,敲打敲打,并不认为这个孩子真能反叛自己,当然,很快夏桀就会为自己的掉以轻心买单了。

桀灭有缗氏,无缘无故地囚禁汤,并没有让诸侯臣服,反而引起兔死狐悲的恐慌,像汤这样的大国君主,都能随随便便囚禁起来,日后轮到自己怎么办。

反对桀,归顺汤的诸侯反而越来越多。
==商汤革命==
汤这次被桀囚禁,让他倍感屈辱,也更加了坚定推翻夏桀的决心。

汤先后灭掉韦、顾、昆吾三国,成为东方霸主。

虽然,形势对商汤越来越有利,汤也跃跃欲试,渴望早日攻夏。但是,尚有九夷族的庞大势力,不确定是支持哪一方。

为了测试为了测试九夷之师对桀的态度,伊尹向商汤献计,决定停止对桀纳贡。停止向天子纳贡,也和之前有缗氏不参加会盟,是对天子最大也是最明显的不敬,以太阳自比的桀如何受得了。大怒之下,桀立即征集九夷之师,准备征讨商汤。

商汤和伊尹正密切注视着诸侯的行动,如今见九夷族诸侯纷纷起兵接受征召,知道此时双方对决,失败的可能性太大,势力仍很悬殊。

于是,汤只好再次搜罗珍宝珠玉,派出大队使臣罪,献上丰厚的桀缴纳贡赋。结果,桀这次仍被骗过,欣欣然接受了贡赋,继续吃喝玩乐去了。

他想不到的是,汤和伊尹等人正在以更周详的谋略和努力,做推翻夏王朝的准备。

如今臣服夏桀的诸侯已经越来越少了,对重要的九夷诸侯,桀也是用过即丢,不注意团结、笼络。过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压榨勒索,逐渐叛离夏朝,九夷族的叛离,是夏王朝统治力量最大的削弱。

精于谋算的汤和伊尹自然很快就了解底细,觉得这次,推翻夏王朝的战争条件成熟了。

出征之日,汤慷慨激昂地发表战斗檄文《汤誓》: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译文==
王说:“来吧,你们各位!都听我说。不是我小子敢于贸然发难!实在是因为夏王犯了许多罪行,上天命令我去讨伐他。”

“现在你们大家会问:‘我们的国君不体贴我们,让我们放下手中的农活,却去征讨夏王?’这样的言论我早已听说过,但是夏桀有罪,我敬畏上帝,不敢不去征讨。”

“现在你们要问:‘夏桀的罪行到底怎么样呢?’夏桀耗尽了民力,剥削夏国人民。民众大多怠慢不恭,不予合作,并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消失?我们宁可和你一起灭亡。’夏桀的德行败坏到这种程度,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

“你们只要辅佐我,行使上天对夏桀的惩罚,我将大大的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决不会不守信用。如果你们不听从我的誓言,我就让你们去当奴隶,以示惩罚,没有谁会得到赦免。”

战争讲究出师有名,战斗檄文关系人心向背,深懂制造舆论、利用舆论的汤,更不会轻视这点,《汤誓》也成为古文中的名篇。

双方在鸣条相遇,两军对阵,此时桀已年老,在位已然52年,本身已没有了壮年时期的勇武与智谋,加上这么多年穷奢极欲,已近油尽灯枯状态,他对夏王朝统治核心的人们不施仁义,不得民心,不仅诸侯的部队不再追随自己,连征召的夏族军兵也是离心离德。

两军交战的那一天,正赶上大雷雨的天气,商军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败退不止。桀见大事不妙,就带领五百残兵向东逃到了三朡(今山东定陶北)。三朡是夏王朝的一个方国,见夏桀兵败逃来,三朡伯立即陈兵布阵以保夏桀,并扬言要与商汤决一死战。商汤和伊尹见夏桀投奔三朡,立即挥师东进。商军和三朡军在成耳(今山东汶上北)交战,结果商军打败三朡军,夺取了三朡的宝玉和财产。夏桀见三朡又被商汤所灭,就带了五百残部向南逃走。

商汤和伊尹率军紧迫不放,夏桀逃到了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把夏桀流放于南巢,桀最终死于亭山,夏桀对人说:“我很后悔,没有将汤在夏台杀掉,才落得如此下场。”夏桀不久病死。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就此灭亡。<ref>[https://www.sohu.com/a/245790016_505343  大历史小故事之十一:日落夏王朝,商汤革命与历史第一厨师伊尹的故事 搜狐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2,9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