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4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File:胡贝尔曼2.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 左右|布罗尼斯拉夫·胡贝尔曼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1839388/ 波兰著名小提琴大师]]]
布罗尼斯拉夫·胡贝尔曼(BronislawHuberman,1882-1947),[[波兰犹太]]小提琴家。幼年从华沙音乐学院教授[[米哈诺维奇]]学琴,十岁到柏林师从[[约阿希姆]]。十四岁时在维也纳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受到作曲家本人最热烈的称赞。他的演奏,在当时以高度的音乐性与超级技巧熔于一炉而著称,德国纳粹当权后,他拒绝了继续在德国国内演出,并到[[维也纳音乐大学]]任教。他与[[许纳贝尔]]、卡[[萨尔斯]]合作的室内乐演奏也颇得好评。曾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创办管弦乐团]]。
1933年,指挥大师[[福特温格勒]](胡贝尔曼的崇拜者)邀请他与[[柏林爱乐乐团]]一同演出。胡贝尔曼写了一封措辞有力的公开信作答。这封题为《[[我控诉]]》的公开信成为各报的头版头条新闻,被广泛征引。信中说:人人有言论思想自由,这些权利与文艺的繁荣密切相关。他拒绝在一个独裁统治的国家演出。两年后,他看到大批逃出纳粹魔掌的犹太音乐家流离失所,就投入全部精力创建一支巴勒斯坦交响乐队(1948年改称[[以色列爱乐乐团]])。1936年12月26日,乐团举行首演,胡贝尔曼担任独奏,由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执捧。犹太音乐家第一次向全世界发出又由的呼唤!胡贝尔曼至今在以色列备受敬仰,特拉维夫有一条街以他命名。胡贝尔曼去世后,他的文章和藏书被珍藏在特拉维夫音乐图书馆内。1982年,[[斯特恩]]、[[吉特利斯]]、[[哈恩黛尔]]、[[帕尔曼]]、[[祖克曼]]和[[敏茨]]这些当今世界上犹太裔的小提琴精英汇聚以色列,参加胡贝尔曼音乐节,表达对这位前辈大师崇敬之情。
[[File:胡贝尔曼3.jpg|缩略图|thumb|500px|有框|居中|[http://www.sohu.com/a/257754127_99893257 以色列爱乐乐团原名为“巴勒斯坦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不寻常的历史,始于波兰小提琴大师布罗尼斯拉夫·胡贝尔曼(Bronislaw Huberman,1882-1947)。上世纪30年代初,胡贝尔曼到以色列的一次小提琴巡演,使他萌生出救助中欧犹太音乐家的念头。他制定了一个计划:“组建一家巴勒斯坦管弦乐团,为遭受希特勒纳粹迫害而失去工作的演奏家提供避风港”。尽管在胡贝尔曼的有生之年,未能见证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和更名后的乐团(即以色列爱乐乐团),但是,他的确却为这个出色的乐团的过去和将来打下基石。1936年12月26日举行了首场演出,由充满传奇色彩的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交响乐团的演出倍受赞扬,人们称之为"由独奏家组成的交响乐乐团"。1948年乐团更名为"[[以色列爱乐乐团]]"。此后不久,该团便享誉世界,并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好的十大交响乐团之一",是"[[以色列最宝贵的文化财富]]" 。 。<ref>[https://www.diyitui.com/content-1538978335.75087582.html 以色列交响乐团创办者布罗尼斯拉夫·胡贝尔曼]第一推网,2018-10-08 </ref>
== 职业生涯 ==
从1897年开始,胡贝尔曼沉寂了4年,之后是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在1902年,他被邀请去演奏帕格尼尼的瓜乃里琴。施瓦茨记载:“当胡贝尔曼第一次拉它,这个小提琴声音干哑,G弦和D弦简直都死掉了,换了弦后,声音变得灿烂。这把琴的琴马很低,弦与指板非常近,胡贝尔曼用自己的弓子演奏,过了一段时间才适应它。”
[[File:胡贝尔曼9.jpg|缩略图|thumb|500px|有框|居中|[http://music.hebnews.cn/2011-02/16/content_1628894_2.htm 施纳贝尔、胡贝尔曼、卡萨尔斯、欣德米特(从左到右)在一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紧张的政治气候促使胡贝尔曼进入了“泛欧洲”(欧洲国家大团结)运动。当1933年纳粹赢得了选举,胡贝尔曼立即取消了所有在德国的演出,给[[富特文格勒]]写了公开信,他这样说:“阐释一个小提琴协奏曲灵感来自许多方面……,但是最基本的……也是欧洲文化的先决条件,那就是人性的自由和它的无限制的自我责任,还有各个民族的解放”。遍布欧洲反犹太人运动和法西斯主义促使他给英国的《卫报》撰稿指出(1936年3月7日):“在世界的面前我控告你们——德国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纳粹分子,却是纳粹的罪恶行经的帮凶。一群伟大的人可卑地崩溃了。”
[[加利米尔]]回忆说:“胡贝尔曼演奏现代音乐不多,但是他的[[席曼诺夫斯基]](波兰作曲家)非常精彩,他创造出了很多种独特的声音。”[[加利米尔]]1936年曾经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一员,但是在第二个演出季他因为是犹太人就被乐团开除了,他写信给魏恩加德纳,但是作为艺术总监的他也无能为力,当时的情形已经是他控制不了的了。加利米尔与胡贝尔曼一起讨论时局,胡贝尔曼告诉他:“你别再傻了,不要再这里再呆一天了,跟我一起到巴勒斯坦去吧。”胡贝尔曼还请求加利米尔的妹妹(她与哥哥组成了加里米尔四重奏小组,曾经在维也纳首演了伯格的抒情组曲)接受乐团的邀请。当加利米尔在以色列通过短波收音机德知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合并的消息,他们才真正意识到是胡贝尔曼救了他们一家。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胡贝尔曼4.jpg|缩略图|thumb|400px|有框|右|[https://www.douban.com/note/343979932/?type=like 著名小提琴大师]
File:胡贝尔曼5.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右|[https://www.douban.com/note/343979932/?type=like 胡贝尔曼海报]
File:胡贝尔曼6.jpg|缩略图|thumb|250px|有框|右|[http://www.sohu.com/a/149486445_636365 胡贝尔曼]
File:胡贝尔曼7.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右|[https://www.douban.com/note/653854256/?type=collect 胡贝尔曼大师]
</gallery>
== 波兰小提琴家胡贝尔曼(Bronislaw Huberman)访谈录 ==
揉弦无疑是一切小提琴技巧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但是,绝大多数小提琴家,都像是画家伦勃朗以黄褐色来画背景一样千篇一律地处理揉弦(译者注:十七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擅长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为集中投射于画的主要部分,从而营造出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身上的错觉,后形成了摄影中著名的“伦勃朗式用光法”,而胡贝尔曼在这里形容有些小提琴家的揉弦是必不可少的“暗背景”)。而在我看来,揉弦只是情感表现的一种附加物,你必须递进变化地(graduated),小心斟酌着使用,就像你使用渐强、渐慢和渐快一样。最好的观点是,揉弦其实是小提琴上情感表达一种渐变方式。你这么想的话,偶尔运用它就会取得显著的对比效果,这要比神经质地从头揉到尾要好多了——那样无疑会令人烦躁与不适。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胡贝尔曼12.jpg|缩略图|thumb|400px|有框|右|[http://music.hebnews.cn/2011-02/16/content_1628894_3.htm 小提琴大师]
File:胡贝尔曼11.jpg|缩略图|thumb|250px|有框|右|[http://music.hebnews.cn/2011-02/16/content_1628894_6.htm 小提琴大师]
File:胡贝尔曼10.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右|[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70f59d0100mhb7.html 小提琴大师]
</gallery>
从宏观角度出发,您能谈谈对音乐教育的看法吗?
在我看来,小提琴是一件精密微妙的乐器,而那些伟大作品往往不会只将技巧局限于那些条条框框里。他们会要求音色的改变,甚至在普通经过句里小小的揉弦都可能提出新的挑战。所以我并不建议那些成熟的演奏家或水平较高的学生去花大量的时间作纯粹机械的练习。同样,我也不怎么喜欢练习曲。虽然它们对打下扎实的基础大有好处,但从更高角度的视点出发,跳弓和揉弦这样的能力是练习曲里没法磨练出来的。
== 视频 ==
===== 经典小提琴《胡贝尔曼》=====
<center>{{#iDisplay: h0150te6tm9 |640|46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人文社科艺术人物]][[Category:著名小提琴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