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德宜

增加 3,70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右之,號蓼天
| 諡號 谥号 = 文恪
| 出生日期 = 明[[天啟]]六年(1626年)
| 出生地點 = [[南直隸|直隸]][[長洲縣]]
| 著作 =
}}
=='''宋德宜'''==
''' [[ 宋德宜]]'''({{bd|1626年||1687年|catIdx=S宋}}),[[表字|字]]'''右之''',[[ ]]'''蓼天''',[[江南省|江南]][[长洲县]](今 [[江 ]][[ 州市]])人,[[清初]]政治人物,[[ 士]]出身。官至吏部尚 殿大 士。
==生平==
[[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编修]]。累迁[[国子监祭酒]]。
[[ 康熙顺治]] 间,迁十二年(1655年)中[[ 翰林院侍读学 士]], 歷任[[ 戶部]]、[[吏部侍郎庶吉士]], [[ 刑部散馆]] [[ 兵部]]、[[吏部尚書]],擢[[文华殿大学士翰林院编修]]。 累迁[[ 諡]]'''文恪'''。<ref>《清史稿·卷250》:宋德宜,字右之,江南長洲人。父學朱,明御史,巡按山東,死於難。德宜年十七,伏闕請卹,與兄德宸、弟德宏並著文譽。順治十二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國 祭酒 ,嚴立條教,六館師生咸敬憚之。聖祖親政,釋奠太學,御彝倫堂,命德宜東嚮坐,講周易乾卦辭,稱旨。遷翰林院侍讀學士,擢內閣學士。德宜風度端重,每奏事,輒當上意。康熙十一年,扈蹕塞外,上從容詢及江南逋賦之由,德宜極言蘇、松賦役獨重,民力凋敝,上為動容。詔明年蠲蘇、松四府錢糧之半。遷戶部侍郎,發龍江關大使李九官餽遺,上嘉其不私,褫九官職。尋調吏部。十五年,擢左都御史。時陝、甘、閩、粵漸已底定,惟吳三桂未平。德宜疏言:「三桂所恃,不過鎗砲,鎗砲專藉硝黃。硝黃產自河南、山西,必奸民圖利私販,請飭嚴禁。」上以督、撫、提、鎮稽察不嚴,下兵、刑二部嚴定處分。德宜又疏言:「頻年發帑行師,度支不繼。皇上允廷臣之請,開例捐輸。三年所入,二百萬有餘。捐納最多者,莫如知縣,至五百餘人。始因缺多易得,踴躍爭趨。今見非數年不得選授,徘徊觀望。請敕部限期停止,慎重名器。」又疏言:「沿海居民,以漁為生。佐賦稅,備災荒,而利用通商,又立市舶之制。本朝以海氛未靖,立禁甚嚴。近者日就蕩平,宜及此時招攜撫恤。沿海居民,以捕魚為業。商人通販海島,皆許其造船出海,官給印票,仿舊例輸稅。人口商貨,往來出入,咸稽核之。」事並下所司議行。十七年,疏言:「自三桂煽亂,各路統兵大將軍以下,亦有玩寇殃民,營私自便。或越省購買婦女,甚者掠奪民間財物,稍不如意,即指為叛逆。今當剋期滅賊,尤恐借端需索。請嚴飭。」上下王大臣申禁。山東提督柯永蓁縱兵鼓譟,德宜劾奏,上命逮治。孝昭皇后崩,德宜上疏請秉禮節哀,並言;「宵旰憂勤,天顏清減。昔唐太宗銳意勤學,劉洎諫以多記損心。宋儒程頤亦曰:『帝王之學,與儒生不同。』伏願紬繹篇章,略方名象數之繁,擇其有關政治、裨益身心者而討論之。稍節耳目之勞,用葆中和之德。」上嘉納焉。遷刑部尚書,調兵部。四川初定,大軍糗糧皆運自陝西,出棧道,顛踣相望,陝西民大困。工部侍郎趙璟、金鼐疏上陳,德宜因言:「大軍下雲、貴,需餉孔亟。秦、蜀互相推諉,皆由總督分設。川、陝設一總督,則痛癢相關,隨地調發,可以酌劑均平。」詔如議行。靖逆將軍張勇以甘肅防邊事重,請緩裁前此添設官兵,部臣議如所請,德宜獨謂:「當日河東有兵事,添設官兵,事平應即裁汰。將軍標下前以步兵二千名改為馬兵,今宜復原,定經制馬六步四。惟以防邊添設之兵,無可議裁。」上遣尚書折爾肯往會勇等閱核,留河州、寧夏添設兵,餘仍復原定經制,如德宜議。迨三藩平,軍中俘獲婦女,並籍旗下。德宜言宜聽收贖,所釋甚眾。調吏部。左都御史魏象樞、副都御史科爾崑等劾德宜會推江西按察使事失當,德宜疏辨,部議降五級。上以會推原令各出所見,免德宜處分。二十三年,拜文華殿大學士。重修太宗實錄成,加太子太傅。德宜嚴毅木訥,然議國家大事,侃侃獨攄所見。居官廉謹,未仕時有宅一區,薄田數頃;既貴,無所增益,門巷蕭然。二十六年,卒,諡文恪 ]] </ref>
[[康熙]]间,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历任[[户部]]、[[吏部侍郎]],升[[刑部]]、[[兵部]]、[[吏部尚书]],擢[[文华殿大学士]]。卒[[諡]]'''文恪'''。<ref>《清史稿·卷250》:宋德宜,字右之,江南长洲人。父学朱,明御史,巡按山东,死于难。德宜年十七,伏阙请卹,与兄德宸、弟德宏并着文誉。顺治十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国子监祭酒,严立条教,六馆师生咸敬惮之。圣祖亲政,释奠太学,御彝伦堂,命德宜东嚮坐,讲周易乾卦辞,称旨。迁翰林院侍读学士,擢内阁学士。德宜风度端重,每奏事,辄当上意。康熙十一年,扈跸塞外,上从容询及江南逋赋之由,德宜极言苏、松赋役独重,民力凋敝,上为动容。诏明年蠲苏、松四府钱粮之半。迁户部侍郎,发龙江关大使李九官餽遗,上嘉其不私,褫九官职。寻调吏部。十五年,擢左都御史。时陝、甘、闽、粤渐已底定,惟吴三桂未平。德宜疏言:「三桂所恃,不过鎗砲,鎗砲专藉硝黄。硝黄产自河南、山西,必奸民图利私贩,请饬严禁。」上以督、抚、提、镇稽察不严,下兵、刑二部严定处分。德宜又疏言:「频年发帑行师,度支不继。皇上允廷臣之请,开例捐输。三年所入,二百万有馀。捐纳最多者,莫如知县,至五百馀人。始因缺多易得,踊跃争趋。今见非数年不得选授,徘徊观望。请敕部限期停止,慎重名器。」又疏言:「沿海居民,以渔为生。佐赋税,备灾荒,而利用通商,又立市舶之制。本朝以海氛未靖,立禁甚严。近者日就荡平,宜及此时招携抚恤。沿海居民,以捕鱼为业。商人通贩海岛,皆许其造船出海,官给印票,彷旧例输税。人口商货,往来出入,咸稽核之。」事并下所司议行。十七年,疏言:「自三桂煽乱,各路统兵大将军以下,亦有玩寇殃民,营私自便。或越省购买妇女,甚者掠夺民间财物,稍不如意,即指为叛逆。今当剋期灭贼,尤恐借端需索。请严饬。」上下王大臣申禁。山东提督柯永蓁纵兵鼓譟,德宜劾奏,上命逮治。孝昭皇后崩,德宜上疏请秉礼节哀,并言;「宵旰忧勤,天颜清减。昔唐太宗锐意勤学,刘洎谏以多记损心。宋儒程颐亦曰:『帝王之学,与儒生不同。』伏愿紬绎篇章,略方名象数之繁,择其有关政治、裨益身心者而讨论之。稍节耳目之劳,用葆中和之德。」上嘉纳焉。迁刑部尚书,调兵部。四川初定,大军糗粮皆运自陝西,出栈道,颠踣相望,陝西民大困。工部侍郎赵璟、金鼐疏上陈,德宜因言:「大军下云、贵,需饷孔亟。秦、蜀互相推诿,皆由总督分设。川、陝设一总督,则痛痒相关,随地调发,可以酌剂均平。」诏如议行。靖逆将军张勇以甘肃防边事重,请缓裁前此添设官兵,部臣议如所请,德宜独谓:「当日河东有兵事,添设官兵,事平应即裁汰。将军标下前以步兵二千名改为马兵,今宜复原,定经制马六步四。惟以防边添设之兵,无可议裁。」上遣尚书折尔肯往会勇等阅核,留河州、宁夏添设兵,馀仍复原定经制,如德宜议。迨三藩平,军中俘获妇女,并籍旗下。德宜言宜听收赎,所释甚众。调吏部。左都御史魏象枢、副都御史科尔崑等劾德宜会推江西按察使事失当,德宜疏辨,部议降五级。上以会推原令各出所见,免德宜处分。二十三年,拜文华殿大学士。重修太宗实录成,加太子太傅。德宜严毅木讷,然议国家大事,侃侃独摅所见。居官廉谨,未仕时有宅一区,薄田数顷;既贵,无所增益,门巷萧然。二十六年,卒,諡文恪。</ref> == 成就及荣誉== [[康熙]]十一年,扈跸塞外,上从[[容询]]及[[江南]]逋赋之由,德宜极言苏、松赋役独重,民力凋敝,上为动容。诏明年蠲苏、松四府钱粮之半。迁户部侍郎,发龙江关大使李九官馈遗,上嘉其不私,褫九官职。寻调吏部。十五年,擢左都御史。时陕、甘、闽、粤渐已底定,惟[[吴三桂]]未平。[[德宜]]疏言:"三桂所恃,不过枪炮,枪炮专藉硝黄。硝黄产自河南、山西,必奸民图利私贩,请饬严禁。"上以督、抚、提、镇稽察不严,下兵、刑二部严定处分。德宜又疏言:"频年发帑行师,度支不继。皇上允廷臣之请,开例捐输。三年所入,二百万有馀。捐纳最多者,莫如知县,至五百馀人。始因缺多易得,踊跃争趋。今见非数年不得选授,徘徊观望。请敕部限期停止,慎重名器。"又疏言:"沿海居民,以渔为生。佐赋税,备灾荒,而利用通商,又立市舶之制。本朝以海氛未靖,立禁甚严。近者日就荡平,宜及此时招携抚恤。沿海居民,以[[捕鱼]]为业。商人通贩海岛,皆许其造船出海,官给印票,仿旧例输税。人口商货,往来出入,咸稽核之。"事并下所司议行。 ==其它信息==[[File:宋德宜.jpg|缩略图|右|宋德宜|[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231920235&di=b8ac6f221d8a619f6ff69915423352b2&imgtype=0&src=http%3A%2F%2Fimg2.scimg.cn%2Fuserupload%2Fyz%2Fitem%2F2828%2F800x800%2F11507883771497ecf9f6821a2.jpg 原图链接][http://yz.sssc.cn/item/view/1673921 来自盛世收藏的图片]]]十七年,疏言:"自三桂煽乱,各路统兵大将军以下,亦有玩寇殃民,营私自便。或越省购买妇女,甚者掠夺民间财物,稍不如意,即指为叛逆。今当克期灭贼,尤恐借端需索。请严饬。"上下王大臣申禁。山东提督柯永蓁纵兵鼓噪,德宜劾奏,上命逮治。[[孝昭皇后]]崩,德宜上疏请秉礼节哀,并言;"宵旰忧勤,天颜清减。昔唐太宗锐意勤学,刘洎谏以多记损心。宋儒程颐亦曰:'帝王之学,与儒生不同。'伏原䌷绎篇章,略方名象数之繁,择其有关政治、裨益身心者而讨论之。稍节耳目之劳,用葆中和之德。"上嘉纳焉。迁刑部尚书,调兵部。四川初定,大军糗粮皆运自陕西,出栈道,颠踣相望,陕西民大困。工部侍郎赵璟、金鼐疏上陈,德宜因言:"大军下云、贵,需饷孔亟。秦、蜀互相推诿,皆由总督分设。川、陕设一总督,则痛痒相关,随地调发,可以酌剂均平。"诏如议行。靖逆将军张勇以甘肃防边事重,请缓裁前此添设官兵,部臣议如所请,德宜独谓:"当日河东有兵事,添设官兵,事平应即裁汰。将军标下前以步兵二千名改为马兵,今宜复原,定经制马六步四。惟以防边添设之兵,无可议裁。"上遣尚书折尔肯往会勇等阅核,留河州、宁夏添设兵,馀仍复原定经制,如德宜议。 迨三藩平,军中俘获妇女,并籍旗下。德宜言宜听收赎,所释甚众。调吏部。左都御史魏象枢、副都御史[[科尔昆]]等劾德宜会推[[江西]]按察使事失当,德宜疏辨,部议降五级。上以会推原令各出所见,免德宜处分。 二十三年,拜[[文华殿]][[大学士]]。重修太宗实录成,加太子太傅。德宜严毅木讷,然议国家大事,侃侃独摅所见。居官廉谨,未仕时有宅一区,薄田数顷;既贵,无所增益,门巷萧然。二十六年,卒,谥文恪。 ==着 作== 修《 [[ 太祖 實錄 实录]] 》、《 [[ 通鑑全 书]] 》等。有《 [[ 宋文恪公 ]] 》1卷、《 [[ 文恪公制草 ]] 》1卷、《 [[ 议]] 》1卷。
==家族==
父[[宋學朱]],明崇禎進士,官監察御史,巡按山東,清軍破濟南時殉國。
父[[宋学朱]],明崇祯进士,官监察御史,巡按山东,清军破济南时殉国。 == 料 == 
{{reflist}}
*《[[清史列 ]]》 冊1 册1 卷7, 頁31页31-35 *[[徐乾 |徐-{乾}- ]].《光 祿 大夫太子太傅吏部尚 殿大 士加一 宋文恪公德宜行 》.《碑 集》 冊1 册1 卷12, 頁647页647-652
{{-}}
{{ 並稱并称|三宋|[[宋德宸]] · [[宋德宜]] · [[宋德宏]]}}
{{start box}}
{{s-off}}
{{succession box|[[王熙 ( 士)|王熙]]|[[李之芳]]|[[清朝兵部尚书列表#兵部 |兵部 ]]|<small>康熙十七年十二月丙子-康熙二十一年十月丁酉<br>(1679年1月21日-1682年11月22日)</small>}}{{succession box|[[ 黃機 黄机 ( 士)| 黃機黄机]]|[[李之芳]]|[[清朝吏部尚书列表#吏部汉尚书|吏部 ]]|<small>康熙二十一年十月丁酉-康熙二十三年七月乙亥<br>(1682年11月22日-1684年8月21日)</small>}}
{{end box}}
 
{{DEFAULTSORT:Song宋}}
[[Category:清朝庶吉士]]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清朝 祭酒]][[Category:清朝 部侍郎]]
[[Category:清朝吏部侍郎]]
[[Category:清朝刑部尚 ]][[Category:清朝兵部尚 ]][[Category:清朝吏部尚 ]][[Category:清朝文 殿大 士]][[Category: 州人]]
[[Category:宋姓|D德宜]]
[[Category:諡文恪]]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