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湾总督府

移除 4,435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臺灣總督府''' </p>|-|<center><img src="https://www.nippon.com/hk/ncommon/contents/column/75941/75941.jpg" width="280"></center><small>[[Filehttps: 台湾3//www.nippon.jpgcom/hk/column/g00493/ 圖片來自nippon]</small> | 缩略图|台湾总 } '''臺灣總 督府 ''' 是[[ 台湾臺灣]][[台 日治 期|日治 期]]的最高[[政府| 机关機關]], 设于1895 設於1895 年,首長為[[ 首长臺灣總督]]  ==介紹==臺灣總督府成立之初,設民政、[[ 台湾总督陸軍]] 。其组织特色为「总督[[ 专制海軍]] 」,由台湾总督总揽三局。[[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民 ]] 下置內務、殖產 財務、學務四部。此外,[[ 立法乙未戰爭]] 期間曾短暫命[[ 司法高島鞆之助]] 等大权。為臺灣副總督,高島也是為期五十年之[[臺灣日治時期]]'''台湾总 內的唯一副總 府'''( 。1896年,陸海軍兩局合併為[[ 湾総 灣總 督府軍務局|hg=たいわんそう 軍務局]]。民政局則在原本組織下增設總務、法務、通信共七局。 く子|kyu=台湾总 後在1898年、1901年皆曾修訂總 督府|rm=Taiwan Sōtokufu|f=h/Government of Taiwan<ref name="ReferenceA">「总 官制,最後在1919年的最後一次修訂中,[[臺灣總 督府 所属英译名称ニ关ス儿件」(1896年09月19日 民政部|民政部]](原民政局 被廢除 〈明治二十九年乙种永久保存第七卷〉,《 軍事部份也改由[[ 湾总 灣軍司令官]](直屬[[日本首相]]、不隸於總 督府 档案》 )負責。於1940年代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典藏号:00000076007。</ref>/Taiwan Government/Government of Formosa)是日本當局為了推行[[ 台湾大東亞共榮圈]],計畫將行政簡化和內外地行政一元化,並於1942年11月將掌管[[ 台湾 外地 (大 治时期本帝國)|日 治时期本屬地(外地)]]的 最高[[ 政府|统治机关拓務省]]分割改制為[[大東亞省]] ,设于1895年,[[ 首长內務省]] [[ 日本外務省|外務省]],而原監督管理臺灣總督府之角色則從拓務大臣改由內務大臣擔任, 湾总 灣總 ]] 府府內組織於同年12月亦為此進行了大幅度改制<ref>{{Cite journal|title=大東亞省開設と臺灣|author=陳逢源|url=|journal=臺灣公論|issue=|doi=|others=|year=1942-10-01|volume=|page=|pmid=}}</ref>。不管怎樣變動,約略來說,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的行政組織可分為'''直屬部局'''、'''所轄官署'''與'''地方行政'''三大部門 。   组织 組織 特色 督[[ 制]]」,由 台湾总 臺灣總 总揽總攬[[行政]]、[[立法]]、[[司法]]、[[軍事]]等大 。不管1896年 布的《[[六三法]]》及 后来1906 後來1906 年《[[三一法]]》或1921年《[[法三 ]]》, 台湾 臺灣 日治 期的地方政 皆採[[委任立法]]制度, 督府 为当 為當 然之中央 机关 機關 。而一般政策形成 程,通常是由 督府的[[技 官僚]]制定法律政策 ,即授 权台湾总 權臺灣總 督以「 督府令」命 督府各 级单 級單 位、所 官署或[[地方政府]] 行政策。也因此, 督府 机关 機關 、尤其是地方行政 机关 機關 的政策 行深具[[人治]]色彩,所有行政官 皆只以 行法律及管理行政 主要事 ,各 地方行政 机关 機關 缺乏自主。另外,地方行政基 层系 層係 以[[ 台湾总 臺灣總 督府警察|警察]] 中心,除了一般[[治安]] 维护 維護 外, 凡[[政治思想]]、[[ 婚]]生子、[[ 口]]管理, 有[[ 片]]管理、[[公共 生]]、徵收[[ 金]]、物 分配、[[地政]] 調 查等,均是警察的 业务 業務。 == 建築 ==日本剛開始殖民台灣時期,台灣總督府是使用清代原[[台灣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籌防局為辦公處所,但隨著日本經營台灣的擴張,原址已經顯得太小,急需建造一座適合台灣總督行政體系的辦公處所。因此在[[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建議下,1907年5月,台灣總督府在官方公報公佈總督府的招攬設計競賽,也是日本國內第一次正式的建築設計比賽。 競賽結果,土木局局長長尾半平及民間建築師等人,判定「甲賞」案鈴木吉兵衛的設計與荷蘭海牙國際法庭相似,因此被剔除不適用,並決定採用「乙賞」的基本設計案,該案是名建築師[[辰野金吾]]的弟子[[長野宇平治]]的設計。但當時也有批評,認為長野設計是新古典主義建築,裝飾少且塔樓低,缺乏作為總督府的象徵意義。因此,根據龍野的建議,由總督府營繕科的[[森山松之助]]等建築師進行藍圖修改,將中央塔樓增高至60米,並增加建築物外觀修飾以更加華麗壯觀,象徵權力核心的意味更加濃厚。 明治33年(1900),台北市區計畫委員長[[村上義雄]]所繪製的台北市市區計畫圖,確認台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位於[[台北州]]台北市文武町一丁目,是一個完整街廓,計畫區內有民間的家屋及祠堂,在多次協議與調查後,完成徵收拆遷。該建物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歷時7年興建,於1919年3月完工,耗費281萬日圓。其中木作屋架及門窗木材、粉刷石灰等建材,都是以台灣本地生產為主,而外觀紅色面磚及主體構造之水泥等,則是以日本內地或外國進口為主
大正8年 (1919) 湾总 灣總 督府 大樓竣工時,是日本最高 [[总统府 ( 紅磚建築,除了能抗震,適應熱帶氣候之外,塔樓還配備 湾)|办公厅舍]]位于[[台北州]][[台北市 (州辖市)|台北市]][[文武钉]] 灣第 丁目 部電梯 即现 大樓 四個角落設置[[ 中华民国总统府吸煙室]] 建筑 现今已列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蹟]] 以防止火災 二戰期間,盟軍的轟炸及其導致的火災摧毀 自1912年6月1日开工,历时8 的一部分。昭和20 兴建,于1919年3 (1945)5 完工,耗费281万[[ 日圆]];而对 统治最重要的象徵「台字纹章」,当年则由[[庄头 工业大空襲]] 创办人[[庄庚戌]]亲自开模铜铸。该建筑完工前 台湾总 督府 正面左側嚴重毀損,但未傷及建築主體,仍能整修 使用。戰後[[台 湾清治时期|清代灣光復]] 歸還中華民國,受創的總督府建築也大舉整修完畢。民國39(1950)年這棟建築物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做為為總統處理公共事務的辦公處所,同時也列為中華民國[[ 台湾布政使司衙门|布政使司衙门國定古蹟]] 西侧筹防局为办公处所
== 沿革組織 == 台湾总 臺灣總 督府 成立 最高長官為「臺灣總督」 设民 而在中央行 、[[陆军]]、[[海军]]三局。[[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民政局]]下置内务、殖产、财务、学务四部。此外 方面 [[乙未战争]]期间曾短暂命[[高岛鞆之助]]为台湾副总 ,高岛也是为期五十年 [[台湾日治时期]]内的唯一副总督。1896年,陆海军两局合併为[[台湾总督府军务局|军务局]]。民政局则在原本组织 增设总务、法务、通信共七局。之后在1898 於大正8 、1901 (1919 皆曾修订总督府官制,最后在1919年的最后一次修订中,)之前設有「[[ 台湾总督府 民政 部|民政部長官]] 或稱 民政局 長官 被废除 军事部份也改由大正8年(1919年)之後稱為「[[ 台湾军司令 總務長 官]] (直属[[日本宰相]]、不隶于总督府)负责 而不管怎样变动 另外 约略来说,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的 中央 行政 组织分为'''直属 門編制有[[總督官房]]與五 '''、'''所辖官署'''与'''地方行政'''三大 等機關
台湾总督府创刊之《台湾总督府府报》于1896年(明治29年)8月起发行,1942年(昭和17年)4月由「府报」改为「官报」。发行计49年又2个月的时间,共发行府报、官报资料13,096号(还有号外及附录约670馀次)。与总督府有关及中央施行于台湾的法律等都在这裡公布,可从此理解日本统治台湾之法制记录<ref>{{cite web|author1=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title=斯土斯民-台湾的故事:台湾总督府《府报》|url=http://the.nmth.gov.tw/nmth/zh-TW/Item/Detail/e468d03a-e8ed-420a-b536-6791208baa42|agency=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work= 斯土斯民展品列表 - 斯土斯民-台湾的故事}}</ref><ref>cite web|author1=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url=http://ds3.th.gov.tw/ds3/app007/|title=台湾总督府( 總務長 )报资料库|accessdate=2018-01-31</ref>。[[File:台湾4.jpg|缩略图|左|现在的台湾总督府。]]==直属部局== 以昭和20年(1945年)10月25日来作说明,中央行政方面:总督之下有其左右手,在大正8年(1919年)之前,称为[[ 初名為 民政 ]](或称民政局长官),大正8年(1919年)之后称为[[总务长官]]。另外,中央行政部门编制有,1919年8月20日改名為[[ 总督 總務長 ]] 与五局二部等机关
===台湾总督==={| class=" sortable"|+ '''日治时期 台湾总 該職位原為總 列表'''!任别||总督||任期||出身地||军阶/ 府民 党||到任||生卒年|-!colspan=7|初期武官总督时代|-|1||[[桦山资纪|桦山 资纪]]lang|ja| かばやま すけのり)}}||1895/05/10 - 1896/06||鹿儿岛||海军大将||58岁||1837/12 - 1922/2|-|2||[[桂太郎|桂 太郎]]ang|ja|(かつら たろう)}}||1896/06/02 - 1896/10||山口||陆军中将||49岁||1848/11 - 1913/01|-|3||[[乃木希典|乃木 希典]]lang|ja|(のぎ まれすけ)}}||1896/10/14 - 1898/02||山口||陆军中将||47岁||1849/11 - 1912/09|-|4||[[儿玉源太郎|儿玉 源太郎]]lang|ja|(こだま げんたろう)}}||1898/02/26 - 1906/04||山口||陆军中将||47岁||1852/02 - 1906/07|-|5||[[佐久间左马太|佐久间 左马太]]lang|ja|(さくま さまた)}}||1906/04/11 - 1915/04||山口||陆军大将||62岁||1844 - 1915|-|6||[[安东贞美|安东 贞美]]lang|ja|(あんどう さだよし 後改為民政部 }}||1915/05/01 - 1918/06||长野||陆军大将||62岁||1853 - 1932|-|7||[[明石元二郎|明石 元二郎]]lang|ja|(あかし も じろう)}}||1918/06/06 - 1919/10||福冈||陆军 首長,和軍務局並立。在1919年《台灣總督府官制》的修訂 将||55岁||1864 - 1919/10/26|-!colspan=7|文官总督时代|-|8||[[田健治郎|田 健治郎]]lang|ja|(でん けんじろう)}}||1919/10/29 - 1923/09||兵库||政友会||65岁||1855 - 1930|-|9||[[内田嘉吉|内田 嘉吉]]lang|ja|(うちだ かきち)}}||1923/09/06 - 1924/09||东京||政友会||58岁||1866 - 1933|-|10||[[伊泽多喜男|伊泽 多喜男]]lang|ja|(いざわ たきお)}}||1924/09/01 - 1926/07||长野||宪政会||56岁||1869 - 1949|-|11||[[上山满之进|上山 满之进]]lang|ja|(かみやま みつのしん)}}||1926/07/16 - 1928/06||山口||宪政会||58岁||1869 - 1938|-|12||[[川村竹治|川村 竹治]]lang|ja|(かわむら たけじ)}}||1928/06/15 - 1929/07||秋田||政友会||58岁||1871 - 1955|-|13||[[石塚英藏|石塚 英藏]]lang|ja|(いしづか えいぞう)}}||1929/07/30 - 1931/01||福岛|| 民政 党||64岁||1866 - 1942|-|14||部被廢除、軍事權也交由直屬天皇的[[ 太田政弘|太田 政弘台灣軍司令官]]lang|ja|(おおた まさひろ)}}||1931/01/16 - 1932/03||山形|| 負責,但 民政 党||61岁||1871 - 1951|-|15||長官一職被保留並改名為總務長官,負責綜理庶務,負起實際上[[ 南弘|南 弘]]{{lang|ja|(みなみ ひろし)}}|||1932/03/02 - 1932/05||富山|| 友会||64岁||1869 - 1946|-|16||[[中川健藏|中川 健藏府首腦]]lang|ja|(ながかわ けんぞう)}}||1932/05/27 - 1936/09||新潟||民政党||58岁||1875 - 1944|-!colspan=7|后期武官总督时代|-|17||[[小林跻造|小林 跻造]]{{lang|ja|(こばやし せいぞう)}}||1936/09/02 - 1940/11||广岛||预役海军大将||59岁||1877 - 1962|-|18||[[长谷川清|长谷川 清]]{{lang|ja|(はせがわ きよし)}}||1940/11/27 - 1944/12||福井||海军大将||57岁||1883 - 1970|-|19||[[安藤利吉|安藤 利吉]]{{lang|ja|(あんどう りきち)}}||1944/12/30 - 1945/10||宫城||陆军大将||60岁||1884 - 1946/04/19|}的任務。
=== 总务长官直屬部局 === 初名为民政长官,1919年8月20日改名为臺灣總督府[[ 总务长官內部部局|直屬部局]] 於1920年後的變遷如下:
该职位原为总督府民政 * 1920年9月1日:營林 (后 为民政 為殖產局營林所。* 1924年12月25日:遞信局、土木局和法務部廢止;由6局1 )之首长,和军务 變為4 并立 在1919年《台湾总督府官制》的修订中民政部被废除、军事权也交由直属天皇的[[台湾军司令官]]负责,但民政长官一职被保留并改名为总务长官,负责综理庶务,负起实际上[[政府首脑]]的任务 * 1926年10月12日:內務局文教課升格另設「文教局」;由4局變為5局
<!--{| border=1 |+日治时期民政局长、民政长官、总务长官表<ref>[[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附录》,页A152</ref>|-|任别||姓名||籍贯||出身||在台任职时间|-|1||[[水野遵|水野 遵]]||[[爱知县]][[名古屋市]]||众议院书记长官||1895年5月21日-1897 * 1939 年7 月20 月1 |-|2||[[曾根静夫|曾根 静夫]]||[[长州藩]]||拓 务省北部 產局米穀課升格另設「米穀局」;由5局變為6 长||1986年7月20日-1898年3月2日|-|3||[[后藤新平|后藤 新平]]||[[岩手县]]||[[内务省]]卫生局长||1898 * 1940 年3 月2 月7 -1906年11月13日|-|4||[[祝辰巳|祝辰 巳]]|| ||[[总督府]]殖产 :警務 长||1906年11月13日-1908年5月30日|-|5||[[大岛久满次]]||[[爱知县]]||[[总督府]] 改為「 视总长||1908年5月30日-1910年7月27日|-|6||[[宫尾舜治|宫尾 舜治]]||[[新潟县]]||[[东京帝大]]独 務局」、「 科||1910年7月27日-1910年8月27日|-|7||[[内田嘉吉|内田 嘉吉]]||[[东京府]]||[[递信省]]管船 长||1910年8月22日-1915年10月20日|-|8||[[下村宏|下村 宏]]||[[ 歌山县]]||法学博士为替(汇现)储金 「外事部」;由6 长||1915年10月20 變為7局1部。* 1941年1月8 -1921年7月11 :外事部改為「外事部」和「企畫部」;由7局1部變為7局2部。* 1942年11月1 |-|9||[[贺来佐贺太郎|贺来 佐贺太郎]]||[[冲绳县]]||[[总督府]][[专卖 :內務局改為「總務局」,財務 ]]长||1921年7月11日-1924年9月19日|-|10||[[后藤文夫|后藤 文夫]]||[[大 县]]||[[总督府]][[参事官]]||1924年9月22日-1928年6月26日|-|11||[[河原田稼吉]]||[[福岛县]]||社会 為「財務局」和「國土局」,米穀局改為「食糧 第一 」,法務 长||1928年6月26日-1929年8月3日|-|12||[[人见次郎]]||[[京都府]]||[[东洋拓殖]]理 、企畫部和外 ||1929年8月3日-1931年1月17日|-|13||[[高桥守雄|高桥 守雄]]|| ||[[兵库县]][[知 部整併為「外 ]]||1931年1月17日-1931年4月14日部」「法務部」;由7局2部變為7局1部。|-|14||[[木下信|木下 信]]||[[长野县]]||[[长崎县]][[知事]]||1931年4月15 * 1943年12月1 -1932年1月13日|-|15||[[平塚广义|平塚 广义]]||[[山形县]]||[[东京府]][[知事]]||1932年1月13日-1936年9月2日|-|16||[[森冈二郎]]||[[奈良县]][[山边郡]]||[[内务省]][[警保 :總務局廢止,國土局、殖產局、食糧局整併為「鑛工局」和「農商局」;由7局改為5 ]]长||1936年9月2日-1940年11月27日|-|17||[[斋藤树|斋藤 树]]||[[千叶县]]||警视总监||1940年11月27日-1945年1月6日|-|18||[[成田一郎|成田 一郎]]|| ||[[兵库县]][[知事]]||1945年1月6日-1945年10月|}-->===其他总督府职称官职<ref name="ReferenceB">[[黄昭堂]],《台湾总 臺灣總 督府 》,黄英哲译,台北, 於終戰 卫出版社,1994年,页229。</ref>===的內部部局如下:*[[ 督府 评议会評議會]]( 谘询机构 諮詢機構 )*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總 督官房]]**秘 官室、 审议 審議 室、人事 、文 书课 書課 、地方 、情 报课報課*警 局**庶 务系 務係 、警 务课 務課 经济 經濟 警察 、兵事 、防空 、警 备课 備課 、保安 (含 正所)* 农务 農商 局**庶 务系 務係 农务课 農務課 、耕地 、山林 、水 产课 產課 、商政 、食 部、 液血清製造所* 财务 財務 局**庶 务系 務係 、主 计课 計課 税务课 稅務課 、金融 会计课 會計課 营缮课營繕課
*文教局
**庶 务系 務係 、教 学课 學課 (含博物 、台 神社 临时营 臨時營 造事 局)、救援局、 民精神研修所* 工局** 总务系 總務係 动员课 動員課 、工 业课 業課 矿务课 礦務課 、土木 、地 质调 質調 查所
*外事部
*法 務部*學務
== = 官署===所 官署 有高等法院(名 称为总 稱為總 督府高等法院,以下正式名 均如此例冠上「台 湾总 灣總 督府」)、地方法院、 专卖 專賣 局、港 局、交通局、林 业试验 業試驗 所、[[台 湾总 灣總 督府 评议会評議會| 评议会評議會]]等。其「局 所」 下又 「部」、「分局」、「分所」等, 机关 機關 (例如[[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 台湾总 臺灣總 督府法院|法院]]
**高等法院 - 地方法院
**高等法院 察局 - 地方法院 察局*供託局 - 出 所*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 交通局 ]] - 总务课總務課**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 道部 |鐵道部]] - 列 车课 車課 、自 动车课 動車課 、施 设课 設課 等** [[臺灣總督府港務局| ]] - [[基隆港 局]]、[[高雄港 局]]**专卖 [[專賣 ]] - 食 脑课 腦課 、酒 、各工 等**气 [[氣 臺]]**[[台北帝 ]] (含各研究所)、*[[Template:臺灣日治時期教育|諸學校]],如[[ 台北经济专门学 師範學校 (日本舊制)|師範學 校]]、[[ 国立中兴大学舊制專門學校| 台中农林专门学 專門學 校]]、[[ 台北 舊制高等學校| 高等 校]] 等學校*[[臺灣總督府成德學院|成德學院]]*[[臺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台 北工业学校籍日本兵#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陸軍兵志願者訓練所]] *[[台 南工业学校籍日本兵#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海軍兵志願者訓練所]] 师范学校(含附属*[[ 国民学校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圖書館]] **[[ 台湾总 臺灣總 督府 图书馆立醫院| 图书馆各府立醫院]]*[[松山療養所]]* 少年救护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樂生 ]]**医 [[臺灣總督府立醫院#精神病院 (養神院)|養神 ]]* 殖産局[[臺灣日治時期刑務所| 台湾総 各刑務所]]*[[臺灣總 督府 殖産局中央研究所|中央研究所]](1939年裁撤)**农业试验 [[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農業試驗 ]]** [[臺灣總督府林業試驗所| 业试验 業試驗 ]]** [[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 业试验 業研究 ]]** [[臺灣 业试验 業試驗 **水产试验 |糖業研究 ]]** [[ 天然瓦斯研究所]]* 刑务 [[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 |水產試驗 ]]* 警、狱官训练所*其他机关*地方厅**州 - 知事官房、总务部、产业部、警察部、其他**厅 - 总务课、勤业课、警务课、税务课、其他[[台灣神社列表|神社]]
=== 地方行政 ===
[[ 日治 ]] 地方行政 於終戰前設有「五 与厅 三廳」 ,州 以下置市、郡、 支厅。 == 参考文献 ===== 引用 ==={{Reflist}} === 来源 ==={{refbegin|2}}* 黄昭堂 著:《台湾总督府》,2003年。台北市:鸿儒堂出版社。* 庄永明 著:《台北老街》,1991年。台北市:[[时报文化]]。* 宫泽繁 著:《台湾终战秘史》,1984年 いずみ出版。* 绪方武岁 著:《台湾大年表》,1943年,台湾文化出版社。* 又吉盛清 著:《台湾今昔之旅》,1997年,台北市:前卫出版社。* 武内贞义 著:《台湾》,1929年,台湾刊行会。* 日本近现代史辞典编注委员会:《日本近现代史辞典》,1990年,东洋经济新报社。* 「总督府所属英译名称ニ关ス儿件」(1896年9月19日),〈明治二十九年乙种永久保存第七卷〉,《台湾总督府档案》,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典藏号:00000076007。{{refend}} === 外部连结 ===* 郡及廳下置[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57/b2/17.jpg 台湾总督府报1]、[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57/bc/5a.jpg 台湾总督府报2],[[中华民国文化部]]* [http://inventory.iis.sinica.edu.tw/u/adjust/2011/01/1830_01_intro.jpg 府报],[[中央研究院]]* [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5a/b5/eb.jpg 台湾总督府统计书],中华民国文化部*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29015532/http://www.tcoc.org.tw/introduction/images/pasthistory_1_L.jpg 台湾总督府前合照],台湾商会*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21152546/http://homepage1.nifty.com/kitabatake/gyosei.html 殖民地行政官事典]* [https://kasteelzeelandia.blogspot.tw/2017/12/government-of-taiwan.html 台湾总督府英译名称Government of Taiwan] === 参见 ===*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 [[台湾省政府]]* [[总统府 (台湾政府建筑)臺灣街庄制| 中华民国总统府]]* [[朝鲜总督府]]([[朝鲜日治时期]]的类似建筑)* [[台湾总督府军务局|台湾総督府军务局街庄]]
[[category:台湾政府沿革]]== 參考文獻 == {{reflist}}[[categoryCategory: 台湾日治时期历史事件733 臺灣‎ ]]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