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盼望猶存

增加 3,773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盼望猶存'''》,副标题:基督教終末論的當代意義,作者: 包衡 (Richard Bauckham) 哈特 (Trevor Hart),譯者: 蔡錦圖,出版:…”
《'''盼望猶存'''》,副标题:基督教終末論的當代意義,作者: 包衡 (Richard Bauckham) 哈特 (Trevor Hart),譯者: 蔡錦圖,出版: 基道,初版: 2006/09,頁數: 232,尺寸: 140*210 mm,系列: 系統神學叢書,ISBN: 9789624573152。

神學(古希臘語:Θεολογια,拉丁語:theologia,英語:Theology)一詞,廣泛指稱所有對神([[上帝]])這個主題展開的研究或學說<ref>[https://www.churchchina.org/archives/090909.html 每個人都是神學家——路德對神學的理解【注1】],教會</ref>。神學一詞的希臘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即“神”)和λογος(即“邏各斯/話語/學說”)兩個字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類對上帝正確認識的學說之意。為宗教研究<ref>[https://www.doc88.com/p-1384323183487.html 宗教研究],道客巴巴,2014-03-20</ref>的一個領域。

==内容简介==

「開放的未來是一個邀請,既是盡責的行動,也是信靠。最終的未來是一個邀請,盼望著終極滿足的結局,那是只有上帝才能賜予的。」

生活在現代或後現代社會,對未來的「盼望」是否已然消弭?[[人類]]永續進步的樂觀精神,似不不能再為我們提供盼望的論述。

本書從聖經、神學和文化三方面反思,描繪出充滿盼望的基督教終末論,並它與當下的關聯。作者更邀請當代信徒運用豐富想像力,沉思聖經及基督教傳統中一幅幅終末的形象(如敵基督、千禧年等)。此外,作者又表明終極盼望不能在歷史之內尋見,惟有在「那位把未來賜給其受造物的」上帝的超越可能性中,才可「盼望猶存」──「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羅四18)

若要成為一[[基督徒]],我們以說,正是活像一個以上帝的未來塑造現今的人。

「《盼望猶存》一書,抓緊終未論作為基督教神學的宏大敍事,回應世俗的進步意識。本書激發讀者洞察人類踏入公元二千年的思想形態,提醒讀者在那位超越的上帝裏尋找終極意義,以想像力盼望上帝應許的未來。本書除了突顥終末論的時代意義外,反映以不留痕迹的手法融合兩位作者思想的神學整合境界。」

──郭鴻標博士

[[建道神學院]]張慕皚教席教授

神學系主任及神學研究部主任

「當有人宣稱[[資本主義]]的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的終結,當世界全然陷進這種世俗的千禧年國度,基督信仰所講的盼望就必然是『反抗盼望的盼望』,一如本書原來名字的字面意義。本書是討論終末論的出色著作,既基於聖經所載的應許,又對應全球化的處境,更致力恢復聖經中形象及想像的創造力,好抗衡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那種平面的意識形態:只注目當,卻喪失了夢想另類將來的革新力量。」

──鄧紹光博士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

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作者簡介==

包衡(Richard Bauckham),[[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新約研究教授,研範圍及於神學、早期瘤太教及聖經,著作等身,已譯成中文的計有《啟示錄神學》、《政治中的聖經》、《被釘的神》、《跨界福音》; 與哈特合著則有《當祂甘願被掛在木頭上》、《在生命境況中尋見上帝》。

哈特(Trevor Hart),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神學教授, 著作有《信故我思》(Faith Thinking: The Dynamics of Christian Theology, 1995),Regarding Karl Barth: Toward a Reading of His Theology (2005)等。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260,9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