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滑寿

增加 10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生平==
滑氏生活在元末明初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祖籍襄城(今 [[ 河南 ]][[ 许昌]]),出生在仪真(今 [[ 江苏 ]][[ 仪征县 ]] 属),而大多数时间居余姚(今 [[ 浙江]]),滑寿幼年机敏好学,曾习儒于 [[ 韩说 ]] 先生,日诵千言,出口成章,诗文并茂。至元(1335~1304年)间应乡试,未遂,于是弃儒从医,随当时京口( [[ 江苏 ]][[ 丹徒县]])名医 [[ 王居中 ]] 习医,后又师从 [[ 东平高 ]] 洞阳学习针法,尽得其开合流注及方圆补泻之道。他本姓刘,因从医而改名易姓,在淮南叫滑寿,在吴中(今江苏)叫伯仁氏,在鄞城(今浙江宁波)叫撄宁生,撄宁者,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谓心神宁静,不为外界事物所扰,可见他把这种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滑氏由[[儒]]而及医,在经典文献的整理、经络穴位的考订及脉诊方面颇有成就,既是[[中医]]理论家,又是临床大家。临证“参会[[张仲景]]、[[刘守真]]、[[李明]]之三家而会通之,所治疾无不中”(明史•滑寿传),在江浙一带颇负盛名,当时的著名文人[[朱右]]、[[戴良]]、[[丁鹤年]]、[[宋濂]]等均与其交好,对其品质、医术倍加赞赏。如戴良曾赠诗说:“貌不加丰,体不加长,英英哗哗,其学也昌。蚤啄诗礼精华,晚探《素》《难》之窈茫。推其有,足以防世范俗;出其余,可以涤脏而湔肠。”江瓘的《名医类案》中收载其医案47则,活人无数,时人称之为神医。《绍兴府志》亦谓寿医能决生死,与朱丹溪彦修齐名
滑氏由儒而及医,在经典文献的整理、经络穴位的考订及脉诊方面颇有成就,既是中医理论家,又是临床大家。临证“参会张仲景、刘守真、李明之三家而会通之,所治疾无不中”(明史•滑寿传),在江浙一带颇负盛名,当时的著名文人朱右、戴良、丁鹤年、宋濂等均与其交好,对其品质、医术倍加赞赏。如戴良曾赠诗说:“貌不加丰,体不加长,英英哗哗,其学也昌。蚤啄诗礼精华,晚探《素》《难》之窈茫。推其有,足以防世范俗;出其余,可以涤脏而湔肠。”江瓘的《名医类案》中收载其医案47则,活人无数,时人称之为神医。《绍兴府志》亦谓寿医能决生死,与朱丹溪彦修齐名。<br>
==学术著作==
滑寿的医学著作,公认有《撄宁生五脏补泻心要》《读素问钞》《难经本义》《扁鹊难经》《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脉理存真》《医学引彀》《麻疹全书》等9部。其中《麻疹全书》四卷,王大淳先生在“滑寿《麻疹全书》系伪书考”一文中,已证明其为伪托之作。<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LAST2015&filename=ZYJC201509008&v=MTg1OTJGaUhuVjd2QVB6VEJiYkc0SDlUTXBvOUZi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kxPZlplUnY= |title=滑寿学术成就探析[J]. |author=何明举. |work=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date=2015,21(09):1069-1070. }}</ref>
滑寿的《读素问钞》,开节略类编《素问》之先河。他采用“删去繁芜,撮其枢要”的方法,大胆提出分门别类,钞而读之。选取《素问》中的精华内容,将其分为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十二类,最后附补遗一篇。这种分类研读,有选择的研究《素问》的方法,较之隋代杨上善之《太素》更为简明,基本上起到了钩玄提要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后世医家的充分肯定和赞誉。
滑寿鉴于《难经》原书编次错乱,文字缺漏,而历代注本又多不能释其本义,故撰《难经本义》,除“考之《枢》、《素》,以探其原,达之 [[ 仲景 ]] [[ 叔和 ]] ,以绎其绪”(《难经本义•自序》)之外,并广采吴• [[ 吕广 ]] [[ 杨玄操 ]] ,宋• [[ 丁德用 ]] [[ 虞庶 ]] 等二十家的论述,附以己见,融会贯通,进行释疑。由于《难经本义》“其注则融会诸家之说,而以已意折衷之,辨论精核,考证亦极详审”,“故其所注,视他家所得为多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故六百余年来,该书一直受到医家的推重,被后世誉为注释《难经》之范本,成为学习和研究《难经》的重要参考书籍。
===重视脉学研究, 以六脉为纲绘《诊家枢要》, 揭脉之大旨===
在滑氏的诸多贡献中,尤以针灸方面最为突出。滑氏深深有感于当时针道衰微,乃潜心研究经络学说,以《灵枢•本输篇》,《素问•骨空》等论,裒而集之,得经十二,又认为“任、督脉云行腹背者二,其列穴之周于身者,六百五十有七”,便考其阴阳之所以往来,推其骨空之所以驻会,图章训释,缀以韵语,于1341年厘为三卷,名之曰《十四经发挥》。
该书最大的成就是把督、任二脉与十二经合论为十四经,并考诸《内经》,厘定穴位657个,分归于十四经中,使经络学说益臻系统、完善。在元代以前的经络学说中,十二正经为主,奇经八脉为次,至滑氏始认为督、任二脉既有经有穴,有别于其他奇经,应与 [[ 十二正经 ]] 相提并论。他说:“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之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者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指出督脉为阳脉之纲,任脉为阴脉之海,两者同起于会阴,共终于龈交,一背一腹,一阳一阴,周流不息,如环无端,起阴阳相济之功。自此,督任二脉之重要性被揭示,并列于十二正经而称为十四经。
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每经之首均冠以插图,所述经脉,辞旨简严,凡遇深奥难懂之处,必训其字义,又释其名物,疏其本义,正其句读,作者复虑隧穴之名,难于记忆,联成韵语,附于各经之后。
行政員使用者查核員拒收員巡檢員管理員、water、waterc、waterh、waterm、waterp、waters、watert、waterv、waterw、waterz
10,3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