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迈克尔·拉宾

增加 17,57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迈克尔.拉宾2.jpg|缩略图|thumb|400px|有框|左|迈克尔.拉宾[https://www.zhihu.com/topic/19860644/newest 美国著名小提琴大师]]] '''[[ 迈克尔·拉宾]]'''(1936-1972) 美国小提琴家,4岁从父母学琴,有 [[ 神童 ]] 之称,9岁进朱利亚 德音乐学院,是 [[ 加拉米安 ]] 的得意门生。1947年还不满11岁就作首次职业性公演,1949年在美国音乐俱乐部联盟举办的音乐比赛中获 [[ 一等奖 ]] ,1950年两次与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在 [[ 卡内基音乐厅 ]] 演出获辉煌成功,从此引人注目。拉宾的演奏, [[ 音色浓烈 ]] [[ 富有激情 ]] 与动力感。他演奏的 [[ 帕格尼尼 ]] [[ 维尼亚夫斯基 ]] [[ 伊萨伊 ]] ,是他激情与辉煌技巧的结晶。拉宾成名后,很快就染上毒瘾,因吸毒而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因神经系统不平衡摔倒,恰巧碰到桌角而英年早逝。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8b633ra921a0bm4.html 迈克尔·拉宾]名人简</ref> == 人物生平 == 迈克尔·拉宾(Michael Rabin 1936-1972)于1936年5月2日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一个音乐家的家庭,父亲作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曾是纽约交响乐团中的一位优秀乐手,母亲作为一名钢琴家和钢琴教师,也是当地的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拉宾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极好熏陶和教育。他聪明过人,敏捷灵巧,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很高的音乐才华。幼年时,拉宾是跟随父亲开始学习小提琴的,当时,他所具备的天才使得他的进步速度快得惊人,为此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享有了[[神童]]的称号。九岁时,拉宾以异常出色的成绩考入了著名的[[朱利亚德音乐学院]],开始成为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伊凡·加拉米安]]的学生。在名师的谆谆教导和悉心指点之下,拉宾的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他进步神速,很快就成为加拉米安的得意弟子。<ref>[http://www.xtqzf.com/9559.html 迈克尔·拉宾]小提琴作坊</ref> 拉宾在社会上成名很早,1947年,当时这位还不满11岁的少年在古巴举行了职业性的公演,演奏的是[[维尼亚夫斯基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50年,他首次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奏了[[维厄唐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ref>[http://www.chinaviolin.net/portal.php?aid=199&mod=view 迈克尔·拉宾 ]中国小提琴论坛,2016-03-06</ref>并且以极为娴熟的技艺和成熟的音乐表现力折服了听众,因此受到了当时各界人士的普遍赞扬。与此同时,音乐评论家们则以热情而又激动的态度。给予了他极高的,同时又是十分客观的评价。盛赞他是一位具有着[[非凡的技巧]]和[[微妙的艺术表现才能]]的小提琴演奏家。 众所周知,位于美国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对于音乐家来说是一个具有着神圣象征意义的地方。多年来,它只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音乐家来这里举行音乐会,而一旦哪位演奏家在这里演奏过之后,他就会因此而产生非凡的影响,乃至获得至尊的地位。当年的[[海菲茨]]、[[梅纽因]]、[[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斯特恩]]等几乎所有的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大师,都在这里留下过深深的印迹。正因为如此,[[卡内基音乐厅]]才成为了全世界青年音乐家所热烈向往的地方。然而,对于多数的青年演奏家来说,这种向往最终还只能停留在理想当中,其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卡内基音乐厅只接受真正的音乐天才。但是如此艰难的事情对于拉宾来说,却显得那样的易如反掌。1950年,年仅14岁的拉宾两次与美国国家交响乐团一起在这里举行了独奏音乐会,其辉煌的成功震惊了世界乐坛,从此闻名遐迩,被众多资深的音乐评论家们一致公认为现代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最具天才能力的后起之秀。 拉宾在卡内基音乐厅中的一举成名,绝不是偶然因素所决定的。他的确是多少年才能出现一个的稀有天才人物,其实,在这之前,拉宾已经以自己的出色才华赚得了许多的荣誉。就在他威震卡内基音乐厅的前一年,还在美国全国音乐俱乐部联盟所举办的音乐比赛中荣获了[[首奖]],这样的经历和荣誉,都是他在卡内基音乐厅中取得成功的前题,更确切地说,是以上的这些成就为他在卡内基音乐厅中的名扬世界打下了良好而又必要的基础。 拉宾成名以后,曾在一段时期中到世界各地举行过一系列成功的巡回演出,从而使他的技艺和名声开始在海外各地传播开来。然而,谁能想到这位盖世奇才,前途无量的小提琴演奏新秀会染上了吸毒的恶习,虽然他曾艰难地戒了毒,但却因此使他的演奏事业受到了致命的影响。 1972年1月19日,拉宾在家中毒瘾复发,昏厥在地,在倒地时头部不慎撞到硬器上而死亡,时年仅仅36岁。他的死,使许多关心和爱护他的音乐爱好者们惋惜之至,更使得他的老师加拉米安痛苦万分。然而,拉宾毕竟是自己毁了自己,一代天才就这样像流星一般地转瞬即逝了。这一不幸的结局,不仅使世界小提琴艺术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更使得人们由此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 == 演奏风格和特点 == 拉宾的演奏[[技艺精湛而辉煌]]。首先,他拥有令人惊讶的,无所不能的演奏技巧,其左右手的单项技术标准和多项技术组合都可谓流畅自如,无懈可击。更可贵的是,在音乐表现上他具 扣人心弦的魅力。两者相加,就使得拉宾成为一名不可多得的,全面而又成熟的小提琴家。<ref>[http://yantai.dzwww.com/ytyy/yymb/201403/t20140301_9736384.htm 转瞬即逝的光彩流星——小提琴家拉宾和他录制的CD] 大众网烟台,2014-03-01 </ref> 众所周知,在20世纪的小提琴演奏艺术中,[[雅沙.海菲兹]]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二人的不 风格,代表着20世纪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基本轮廓和方向,可以说,20世纪中的大多数的小提琴演奏家,都是在他们二人的巨大影响下发展成长的。而如何将这两位大师的演奏特长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更新、更全面的现代演奏风格,则是许多后辈小提琴家们所梦寐以求和毕生奋斗的目标。在这方面,如今的[[帕尔曼]]、[[克莱默]]等人都取得了许多具有实质性的成绩,然而真正在[[精髓]]上取得突出成就和贡献的人物,还应当非[[拉宾]]而莫属。例如,他在演奏当中十分注意用心灵去歌唱,以自然和本能的状态来体现自己的音乐感。与其他小提琴家相比较,拉宾的小提琴就是他的[[咽喉]],他的[[内心]],别人是用小提琴来做音乐,而拉宾则是通过小提琴而直接用[[心灵]]去歌唱。这些个性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有着许多相像之处。而他在演奏中所表现出的温暖,甜美的音色以及宽宏和充满人性味道的感觉,则更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身上的[[艺术精髓]]。但当人们领略了拉宾[[娴熟华丽]]的演奏技巧、火热而坚定的激情和精致果敢的气质之后,又怎能不感受到[[海菲兹]]的巨大影响所留下的痕迹呢?可贵的是拉宾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表面上的模仿和肤浅的继承。他十分巧妙地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温厚]]、[[甜美]]、[[深邃]],与[[海菲兹]]的[[精巧]]、[[华丽]]、[[辉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新鲜生动的演奏特色,这就是拉宾演奏风格和特点的基本模式。 == 所录制的唱片 == 如今在人们的眼中,一个小提琴家 声的大小,与他所录制的唱片的数量和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这不仅体现着演奏家的[[艺术成就]],也体现着信息时代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拉宾作为活跃于50、60年代的小提琴家,并没有赶上这个时代的高潮。拉宾演奏艺术的辉煌时期,正值单声道录音技术发展到顶峰、立体声录音技术刚刚开始萌芽的时期,他那仅有的几张唱片,都是在这个时期中录制的。但就是在这几张唱片中,人们充分地领略到了拉宾那充满魅力的迷人风采。在其所录制的七首协奏曲中,[[门德尔松的协奏曲]]演奏得[[温文尔雅]],[[诗意盎然]],其甜美的意境、抒情的气息和华丽的效果,使人倍感亲切自然、心旷神怡。在这首协奏曲中,人们不难感觉到[[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所赋予他的深刻影响。[[维尼亚夫斯基]]的两首协奏曲更是拉宾的拿手好戏,第一协奏曲演奏得华丽而潇洒,充满着青春的气息与激动的豪情。第二协奏曲演奏得不温不火,抒情式的浪漫风格和精巧的欢快气氛结合得恰到好处,使人尽享了曲中雅致、细腻和奔放的音乐内涵。[[布鲁赫]]的《[[苏格兰狂想曲]]》演奏的色彩缤纷,情意融融,四个乐章好似四幅生动的 画,勾勒出丰富的意境和栩栩如生的动态。在这首乐曲中,拉宾的演奏仿佛自始至终注入了[[海菲兹]]的神韵,并在这种神韵下突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人们常说[[帕尔曼]]的演奏浪漫气息浓厚,情感甜蜜且又最为迷人,然而在这首乐曲中,拉宾的演奏比帕尔曼更精巧,他的可贵之处是充满着[[自然性]]的特征和[[丰富的人情因素]]。 唱片中收集的另外三首协奏曲是[[柴科夫斯基]]、[[格拉祖诺夫]]和[[帕格尼尼]]的协奏曲。这三首协奏曲,拉宾的演奏虽然也很出色,但却不是最高水平的演释。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演奏得[[娴熟流畅]],但却与一般西方的演奏们一样,过于表现整体的流畅而忽视了细节上的情感处理,使之在风格上流于一般而缺少雕琢,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科岗]]等人一比,便会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格拉祖诺夫]]的协奏曲演奏得很精致,但却总感缺乏激动的深情和火热的气氛,其中尤以第一乐章开始和第三乐章后半部为甚。人们如果听了[[海菲兹]]那令人惊人动魄的演奏之后,就会感到拉宾的演奏过于平淡。[[帕格尼尼]]的第一协奏曲拉宾演奏得稍显粗糙,其音准也不是很理想,比起[[科岗]]和[[阿卡多]]的演奏似乎略逊一筹。 同套唱片中收集的拉宾演奏的其他作品,可以说每一首都是不可多得的精美演释。由于曲目繁多,这里不便一一评判,仅举几个例子: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和《[[哈瓦涅斯舞曲]]》是极为成熟的演奏。其中丰富的色彩、浓郁的抒情性和别致的法国风味,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伊萨依]]和[[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显示出了拉宾高超过人的双音及复调演奏技巧,其风格之纯正,色彩之绚烂,着实堪称典范。而[[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和《西班牙舞曲》,则使拉宾显示出了揭示内心情感和表现丰富舞蹈节奏感的本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拉宾演奏的马斯涅的小品《[[沉思]]》,以其用心 歌唱的突出本领及令人心醉的甜美音色,赋予了这首著名抒情乐曲以特有的迷人韵味。 == 人物评价 == 一提到Michael迈克尔·拉宾,印象中立刻浮现出来的有两样东西:一是他的这套EMI全集,另外就是关于迈克尔·拉宾其人的各种描述、评论性书籍文章。 当一位艺术家去世之后,对于他的评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多,并且呈现出多元化,换句话来说就是“越吹越神乎”。这里面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是人们肯定不会满足于以往已有的观点和信息,从而会从以往所掌握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再分析,从中抽取出某些信息加以个人理解上的引申;其次是该艺术家已谢世,正所谓死无对证,就算现在有录音录像技术又如何?对于迈克尔·拉宾这个情况,现在吹得最牛的恐怕是说他“技巧超级惊人”。不错,迈克尔·拉宾的确是[[技巧型的演奏家]],技巧的确是小提琴家里少有得好。但是现在问题不在于迈克尔·拉宾的技巧好不好,而是迈克尔·拉宾之所以能有如此独特的风格,十分重要的还是在于他的发音和演奏气质上。可能有部分人认为迈克尔·拉宾是那种技巧过人,但思想不成熟的神童;甚至有人批评迈克尔·拉宾的演奏太“粗”,不够细腻。这是有失偏颇的。有时候一个人聆听的感觉会受到事先阅读介绍资料的严重影响的。举个例子吧,事先告诉你“西盖蒂的运弓存在明显的缺陷”(这是客观的事实)和不给你介绍西盖蒂的基本情况先,让你听西盖蒂演奏的贝多芬小协录音,两种情况下你的感觉肯定是不同的。现在回顾起来,还是觉得如果想比较好地去欣赏迈克尔·拉宾的演奏,事先还是不要看太多纯粹的赞美或批评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大多都是根据已有的资料信息里这里抽一句话,那里摘录一句,然后加进自己的评论——这样做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原本这些资料是有各自的有机属体的,现在把他们都从各自的所属的主体里抽出来,断章取义地去进行想当然的引申,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也难以服人,长久以往必定会越传越歪不知所终了。正所谓一部历史流传久了就会变成神话。因此毫无准备地先去聆听 出自己的初步感受,然后再和各种信息比较,就可以发现其中哪些是有根据的,中肯的;哪些是 观成分居多的——当然毫无准备也不意味着真的头脑空白,一些基本的事实事先知道也是必需的。比如说迈克尔·拉宾的演奏个人风格很强烈,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气质优雅和发音甜美也算是客观的,可以接受——除此之外,还可以参考当时一些资料和迈克尔·拉宾的描述性介绍,这些都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相当可信的。 迈克尔·拉宾的惊人天赋令同行深有体会,[[Szell]]说迈克尔·拉宾是他30年之内见到的最有天赋的艺术家;[[D。Mitropoulos]]甚至还称迈克尔·拉宾是“thegeniusviolinistoftomorrow”,可见迈克尔·拉宾的名气不是炒作出来或者是吹出来的。  凡是神童必定要经历“成熟”这一关的考验。这关过得好的话能够顺利成长,成为一代宗师;出了差错的话其人生可要走弯路了。迈克尔·拉宾在50年代中后期踏进20岁,也是经历过类似的成熟的苦恼——他的演奏技术日趋成熟,但思想上的深层次方面却慢了一拍——这个对于他的事业来说并不是缺点,事实上,这个时期他的演奏,体现出难得技术精湛,同时气质上却天真纯洁的风格。很多时候对于Paganini、Wieniawski、Mendelsohhn、Bruch等人的作品,是否一定要“老气横秋”才显得够味呢?同时迈克尔·拉宾的演奏有着清纯的细腻感情,这个可以在他和HollywoodBowlOrchestra合作的[[圣桑]]《[[引子与回旋曲]]》里深切地感受得到。50年代末的迈克尔·拉宾已经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了,很多事情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这都有当时的第一手的纪录为证。 迈克尔·拉宾的思想上深层次的发展出现了延滞,虽然对于形成演奏风格来说是有益的,但是对于处世方面上却未见得无害。60年代西方的青少年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由此结合其他资料可以想象出那个时代的思想潮流里,颓废占有一定因素。千万不能说颓废是罪大恶极的——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身处当时大环境下的迈克尔·拉宾在这点上犹豫了,最终他作出了一个令后人惋惜的选择——慢性精神性药物,也就是毒品。这个大概是在60年代中期的事情吧。同时不知是否由于毒品的原因,迈克尔·拉宾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平衡机制出问题——不明原因的紧张,伴随怪异的“害怕掉下舞台”的极度恐惧症状,但是迈克尔·拉宾在这时却展现出意志坚强的一面来:他的演奏活动从没有间断,从演奏上根本看不出他的身体上的痛苦——这一切都结束在1972年他36岁生日前的某一天:有人发现迈克尔·拉宾死在了家里 后来经过医生的检查,确认是迈克尔·拉宾在地板上行走时不知怎么地突然摔倒,头部恰好撞击在一张椅子上导致死亡。可以说是“[[天妒英才]]”了。 20世纪的小提琴演奏艺术是丰富多彩,群星争灿的。从早期的[[克莱斯勒]]、[[埃尔曼]]、[[米尔斯坦]]、[[海菲兹]]、[[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梅纽因]]、[[斯特恩]]等人,到现在的[[帕尔曼]]、[[朱克曼]]、[[郑京和]]、[[克莱默]]、[[穆特]]等人,其中每个人都是光辉灿烂的明星。在这些耀眼的群星当中,拉宾应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他的老师[[加拉米安]]说得好:“拉宾是我的学生中才能最高的一人,他是一位几乎没有缺陷的,近乎十全十美的小提琴家”。众所周知,[[帕尔曼]]、[[朱克曼]]和[[郑京和]]作为[[加拉米安]]的三大弟子,如今已成为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的“[[三驾马车]]”,他们共同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了这一点,那就是如果拉宾今天仍然健在的话,他或许,不,他将肯定成为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独占鳌头]]的人物,遗憾的是拉宾已经早逝,他只能作为一颗转瞬即逝的光彩流星而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 参考资料 ==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