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沧浦

增加 9,951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吴沧浦</big>''' |- |<center><img src=图片地址 width="300"></center…”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吴沧浦</big>'''
|-
|<center><img src=图片地址 width="300"></center>
<small>[图片网址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iDisplay:b0176fsfn1|寬度|高度|qq}}

吴沧浦,系统与控制工程及运筹学专家。50年代,在中国首先将运筹学与系统工程应用于水资源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研究中,为长江三峡水库开发的初期论证研究作出了贡献。20世纪60年代,从事动态规划理论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是中国动态规划研究开拓者之一。80年代中期起率先将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运用于轧钢工业自动化生产中,90年代初将动态规划运用在首台轧机厚度计算机控制系统,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培养了一大批控制与运筹学专门人才,为中国自动控制和运筹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系统与控制工程及运筹学专家

出生日期----1932年12月1日

出生地点----福建省晋江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年调节水库的最优运用》;《多指标动态规划》


目录
1人物生平
2社会兼职
3科技成就
4先进事迹
5所获荣誉
6主要论著
==人物生平==
吴沧浦,祖籍福建省晋江。1932年12月1日出生于菲律宾宿务市。祖辈几代均为菲律宾华侨。早期家境艰难,曾以劳工、小贩为业。后经营商业,逐步发达,其祖父年逾中年后,已成为菲律宾宿务市有名的侨商之一。他童年时,因其母亲不适应菲律宾气候水土,遂随母返回祖国,居住在福建省厦门市,而其父亲仍留在菲律宾宿务市经商。吴沧浦童年就读于厦门市鼓浪屿英华书院预科甲部(英华书院为教会中学,成立于189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建为厦门市二中,其预科实为附属小学)。当时厦门市的鼓浪屿岛为英国租界(名义上为万国租界),故在1938年日本侵占厦门市时,并未进入鼓浪屿。他读小学五年级时,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随之,鼓浪屿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战争爆发后,厦门市与菲律宾音信断绝,他们母子四人随之失去其父提供的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为使年幼的吴沧浦三兄弟不致辍学,贤慧的母亲一面艰苦劳动,一面变卖衣物首饰以维持生机。虽原私立的英华书院被汪伪政府征缴并改为厦门市立学校,不收学费,三兄弟得以免遭辍学之不幸,但在生活上则饱尝了日本侵略军铁蹄下饥寒交迫之苦。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这段苦难经历,培育了吴沧浦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吴沧浦自幼喜好读书、热爱学习。除了日本侵略军占领下恶劣环境与困苦生活的激励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小学和中学老师的影响。他的许多中小学老师都非常赞赏他的勤奋好学,每次都在成绩单或期终评语中给予很高的赞扬和评价,并且从各方面引导他努力学习。吴沧浦至今仍深深记得其小学老师施甘霖、林惠瀛、张清羡等,称"他们是我踏入智慧之门的启蒙人和激励者";他也还深深记得中学老师蔡丕杰、刘贤彬、欧阳琦、苏恩卿、陈洪之、程宏,他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都成为大学教授,其中程宏先生为清华大学著名教授。他们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吴沧浦能够在中学阶段建立比较扎实的数理化和外语基础。1949年,吴沧浦毕业于厦门英华中学,当年他同时报考了几所大学(当时还是各校分别举行入学考试),包括北洋大学、北大工学院、燕京大学等,得到所有学校的录取通知,而他选择了在中学时代就久羡的清华大学,进入机械工程系学习。清华大学时代的学习生活,对他一生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当时清华,在第一线执教的都是具有很高学术造诣的专家教授,如钱伟长教授讲授工程力学,余瑞璜教授讲授物理学,刘仙洲教授讲授机械原理。这些著名教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治学的方法和学风。他们的风范,成为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吴沧浦仿效的楷模,他称这些教授是照亮其"前进道路的明灯"。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兼职
吴沧浦的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2~1997年);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1991年至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1994年至今);北京运筹学会理事长(1994年至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大系统技术委员会委员(1996~1999年)。

==科技成就==
1952年,国家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吴沧浦提前一年毕业,由政府统一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担任助教工作。1956年钱学森先生回国创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吴沧浦考取了钱先生的、也是中国运筹学专业的首批研究生。1957年起,作为在职研究生到中国科学院攻读。1960年钱学森先生调到国防科委,因之中国科学院将力学研究所的运筹学研究室并入数学研究所的运筹学研究室。1962年,吴沧浦在许国志先生指导下研究生毕业,毕业后,重回北京工业学院工作。从1963年到1982年(其间1966年到1978年因"文化大革命"中断)曾在中国科学院运筹学研究室兼职工作。1979年被提升为副教授,1981年任教授,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的博士生导师。198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先进事迹==
自1993年1月到1996年12月,作为项目负责人,吴沧浦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九五"重点项目"递阶优化理论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该项目是由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研究的,系统科学研究所陈锡康研究员负责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部分。该项目已于1997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验收鉴定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原定研究工作的计划内容,获得不少国际上新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1995年开始,吴沧浦与美国著名学府(常春藤联盟八大学府之一)Dart Mouth College的教授G.塞彬珂(Cybenko)签定了专题为"新的信息模式:神经计算与控制理论的集成"的合作项目。此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已完成论文多篇,吴沧浦应邀赴该学院作专题学术报告并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自1998年开始,他又与该教授签定了名为"信息与基础设施系统的递阶与分布控制"新的专题合作项目,目前已经启动。

吴沧浦40余年的科研与教育生涯,以忘我奋斗、治学严谨、实事求是、淡泊名利和卓有成效著称。他指导研究生,坚持严格要求而决不允许敷衍搪塞。他主持项目研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坚持科学学风而置个人得失于不顾,对他人学术和科研成果的评价,坚持实事求是。在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已在侵蚀学术领域的今天,实在难能可贵。实际上,大多数在学术界和吴沧浦共过事、一起搞过科研项目的人,曾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让他审阅过、听取过他的意见的人,以及他指导过的学生,都会为他科学认真的态度、对问题敏锐而深邃的洞察力和在治学、科学研究方向把握中的远见卓识深深打动,终生受益。

==所获荣誉==
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学科博士生导师。同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被北京市评为劳动模范。所著研究生教材《最优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于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奖"。1993--1996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取得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成果,引起国内同行专家注意,由此于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分别被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美国达特茅斯(DARFMOUTH)学院邀请赴国外讲学三次,连同过去共赴国外讲学十四次。曾完成中德、中瑞(土)、中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五项。1997年被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聘任为其下属的大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同年被国际运筹学联合会聘任为第十五届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个人传略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三次收录,并被授予该中心的20世纪成就奖,被美国传记研究院两次收录并被聘为该院顾问委员会委员。1999年荣获全国归桥、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主要论著==
1 吴沧浦.年调节水库的最优运用.科学记录新辑,1960,4(2):81~85.

2 吴沧浦.一类最优过程的动态规划方法.运筹学论文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运筹学研究室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60~84.

3 吴沧浦.可控马尔可夫链的一种最优决策.自动化学报,1964,2(3):146~154.

4 吴沧浦.随机对象的优选法.应用数学学报,1979,2(3):197~205.

5 吴沧浦.动态规划型的序贯决定过程.数学学报,1982,25(3):257~271.

6 吴沧浦.多指标动态规划.中国科学,1980,(4):388~395.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育家]] [[Category:科学家]]
28,7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