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丁宝桢

增加 59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丁宝桢考中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
'''丁宝桢''' <ref>[http://www.scdfz.org.cn/bssz/szrw/scszrwz/content_4424 丁宝桢 ]</ref> 为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任山东巡抚期间,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成立尚志书院和山东首家官书局;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去世,享年66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同治三年(1864年),丁宝桢升任山东布政使。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战死于曹州,丁宝桢被弹劾协战不力,恩降四品顶戴留任。同治五年(1866年),[[给事中]]孙楫、御史朱镇又搜集罗织了其他的罪名来弹劾他,此事转呈到曾国藩手中,曾国藩向皇帝禀告说丁宝桢无罪。 [[山东巡抚]]阎敬铭向来欣赏丁宝桢的才能,到这时就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来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东[[巡抚]]。当时捻军的部队直逼边防海岸线,[[李鸿章]]建议朝廷在胶莱河修筑防御工事,丁宝桢也参与其中。
[[File:00301701743 59e4364a.jpg|缩略图|左|350px|[http://gzrb.gog.cn/pic/003/017/017/00301701743_59e4364a.jpg 原图链接]]]
同治六年(1867年),东路捻军逃到潍河,东路军副将王心安刚刚筑成营垒,但是堤墙尚未完成,捻军长驱直入渡过了潍河,丁宝桢将这件事禀告给皇帝。 皇帝大怒,将李鸿章交付兵部审议,丁宝桢被处以革职留任的处分。这之前东路军镇守潍河,本是安徽将领潘鼎新驻防地段,安徽军刚刚南移,而北路就立即失利。 皇帝下令将副将王心安斩首,丁宝桢上书直言辩驳,皇帝就宽宥了王心安而斥责李鸿章,丁宝桢又屡次上书揭发,皇帝于是越发斥责[[李鸿章]]为人刻薄善妒、放纵寇敌。
'''丁宝桢'''死后,山东父老联名具奏朝廷,请求将他的灵柩运回山东安葬。朝廷下旨:"准葬山东,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并追赠其太子太保,谥号文诚 。其子丁体常等遵从父亲之遗命,为了不扰民,由水路扶丧。次年秋,灵柩回归济南。士绅百姓"郊野祭吊,军民悼哭"。[[光绪]]十三年(1887年)九月二十五日,丁宝桢安葬于历城的丁家林地元配谌夫人墓的东侧(现济南历城区全福立交桥东)。
[[File:1503944598022 0.jpg|缩略图|右|250px|[http://img01.haolishi.com/2017-08/29/02/1503944598022_0.jpg 原图链接]]]
== 人物成就 ==
办机器局
== 史书记载 ==
《清史稿·丁宝桢传》
[[File:B08ae7f7880f7d0 size48 w500 h349.jpg|缩略图|左|400px|[http://p1.ifengimg.com/a/2018_28/b08ae7f7880f7d0_size48_w500_h349.jpg 原图链接][http://sc.ifeng.com/a/20180709/6712384_0.shtml 来自凤凰网四川综合]]]
《宫太保丁文诚公年谱》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中国古代军政人物]]
69,2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