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465
次編輯
變更
裴冕
,無編輯摘要
'''<big>裴冕</big>'''
裴冕(712公元712-779公元779年 ),字章甫,裴氏家族第四十二世,唐河东闻喜人<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tsf/table/f35.htm 宰相世系一(東眷裴氏)],国学网</ref>。天宝初年,裴冕以门荫入仕,历官渭南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诏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以裴冕为太子副手。天宝十五年(756)七月, [[ 裴冕 ]] 、 [[ 杜鸿渐 ]] 等接太子至灵武,遵玄宗在马嵬传太子继位诏,大力劝进,扶太子登基,是为肃宗。 裴冕以佐辅定策之功,官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军国大政。
'''早年经历'''
裴冕在天宝年间以门荫入仕,历任渭南县尉、京畿采访使判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他虽无学术,但却恪守职责,而且处事果断,深受御史中丞 [[ 王鉷 ] 的器重。
天宝十一年 (752 (公元752 年),[[王鉷]]因其弟 [[ 王焊 ]] 谋反受到牵连,在宰相 [[ 李林甫 ] 的进言下,被唐玄宗赐死。当时,李林甫独揽朝政,百官畏惧。裴冕却不惧李林甫权势,前去收敛王鉷的尸体,亲自将他埋葬在近郊,后被河西节度使哥 [[ 舒翰 ]] 署为行军司马。
'''拥立肃宗'''
至德元年 (756 (公元756 年),安史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西逃入蜀,皇太子[[李亨]]则北上平凉。裴冕因被授为御史中丞,入朝途中恰在平凉遇到李亨。他详述时势,劝李亨前往灵武,并五次劝进,请求李亨即皇帝位。七月,李亨称帝,是为唐肃宗,以定策之功授裴冕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时,玄宗尚不知肃宗称帝,在成都遥授肃宗为天下兵马元帅,并以裴冕为太子左庶子。八月,肃宗即位的消息方才传到蜀地。
裴冕生性忠勤,一心为公,颇得人心。他建议出卖官职爵位以及僧道度牒,以此积聚钱财,充作军费。但在具体运作之时,却以法令强迫他人去买,使得卖价很低,引起时人非议。至德二年 (757 (公元757 年),肃宗到达凤翔郡,免去裴冕的宰相之职,改为尚书右仆射。两京收复后,裴冕获封冀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历任要职'''
乾元元年 (758 (公元758 年),唐肃宗册封回纥可汗为英武可汗,以幼女[[宁国公主]]和亲,并让裴冕将公主送至边境。 乾元二年 (759 (公元759 年),裴冕改任御史大夫、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道观察使,后回朝复任右仆射。
宝应元年 (762 (公元762 年),[[唐肃宗]]病逝。唐代宗继位,将肃宗葬于建陵,并以裴冕为山陵使。当时,宦官李辅国因拥立之功被拜为宰相,权倾朝野。裴冕欲依附李辅国,便举荐其心腹中书舍人[[刘烜]]为山陵使判官。后刘烜获罪,裴冕也被贬为施州刺史,改澧州刺史。
广德二年 (764 (公元764 年),唐代宗征召裴冕回朝,授为尚书左仆射、御史大夫、充东都河南江南淮南转运使。永泰元年 (765 (公元765 年),裴冕与右仆射 [[ 郭英乂 ]] 、太子少傅 [[ 裴遵庆 ]] 、太子少保 [[ 白志贞 ]] 、太子詹事 [[ 臧希让 ]] 、左散骑常侍 [[ 畅璀 ]] 等十三人一同被任命为集贤院待诏。
'''晚年复相'''
大历四年 (769 (公元769 年)十一月,宰相[[杜鸿渐]]病逝。当时,元载执掌朝政,因裴冕曾对自己有旧恩,而且年迈多病,容易控制,便推荐他继任宰相。裴冕被拜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兼任东都留守、河南江淮副元帅。他入朝谢恩,跪拜后竟然站不起来。元载将其扶起,代为赞谢。
同年十二月 (770 (公元770 年1月),裴冕病逝,终年六十七岁。而这时,他担任宰相还未满一个月。唐代宗废朝三日,追赠太尉。 [16-17] 元和四年 (809 (公元809 年),唐宪宗将裴冕的灵位放入宗庙,与韩国公苗晋卿一同配享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