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汝珍

增加 1,768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李汝珍</big>'''
|-
|<center><img src=https://ss0.baidu.com/9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baike/s=220/sign=f54c7a9658da81cb4ae684cf6266d0a4/f703738da9773912eb391703f1198618367ae2b1.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D%8E%E6%B1%9D%E7%8F%8D&step_word=&hs=0&pn=4&spn=0&di=7084067677328637953&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222371575%2C2425944047&os=3639756021%2C4051847705&simid=3366153238%2C243718988&adpicid=0&lpn=0&ln=1079&fr=&fmq=165517496172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ss0.baidu.com%2F9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baike%2Fs%3D220%2Fsign%3Df54c7a9658da81cb4ae684cf6266d0a4%2Ff703738da9773912eb391703f1198618367ae2b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etjoAzdH3Fbaa80_z%26e3Bip4&gsm=5&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IsNCw1LDYsMSw4LDc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big> 中文名称; 李汝珍</big> '''
|-外文名称;Li Ruzhen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出生日期;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逝世日期;清宣宗道光十年(1830年)
|-职业;小说家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主要成就;创作《镜花缘》
|-出生地;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
| align= light|代表作品;《镜花缘》、《李氏音鉴》、《受子谱》
|}
'''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文学家。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ref>[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719/06/424013_771555762.shtml 追寻李汝珍的人生轨迹], 360doc个人图书馆 , 2018-07-19</ref>
==人物生平==
乾隆二十八年(1763),李汝珍出生于直隶大兴(今北京),字松石,号松石道人,是清朝著名的小说家。
少年时师从 [[ 凌廷堪 ]] (约1755―1809)学习古代 [[ 礼制 ]] [[ 乐律 ]] [[ 历算 ]] [[ 疆域沿革 ]] ,李汝珍对疆域沿革特别感兴趣。由于李汝珍对八股文(即明清时的一种科举考试文体)不屑,导致他终生不达,最大的官做过 [[ 河南 ]] 县丞,但他学问渊博,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李氏音鉴]]》问世。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从 [[ 乾隆 ]] 六十年到 [[ 嘉庆 ]] 二十年间(1795—1815),李汝珍用二十年时间写成可与《[[西游记]]》《[[封神榜]]》媲美的《[[镜花缘]]》一书。
李汝珍19岁随兄 [[ 李汝璜 ]] 来到海州,居住在板浦场盐课司大使公署里。其后,除两次去 [[ 河南 ]] 做官外,一直居住海州。李汝珍受业于经学大师 [[ 凌廷堪 ]] ,与 [[ 乔绍傅 ]] [[ 乔绍侨 ]] [[ 许乔林 ]] 是同窗。到海州不久,李汝珍即娶 [[ 许乔林 ]] 堂姐为妻,与板浦二许结成姻亲。李汝珍博学多才,不仅精通文学、音韵等,还精于围棋。 [[ 乾隆 ]] 六十年(1795年),曾于海州举行公奕,与九位棋友对局。后又辑录当时名手对弈的200余局棋谱,成书《[[受子谱]]》,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刊行。许乔林在序言中称赞该书“为奕家最善之本”。李汝珍平生最大成就是写成古典名著《[[镜花缘]]》。此书是他在古海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镜花缘]]》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 鲁迅 ]] [[ 郑振铎 ]] [[ 胡适 ]] [[ 林语堂 ]] 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 [[ 鲁迅 ]]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前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镜花缘]]》已被译成英、俄、德、日等文字。 [[ 澳大利亚 ]] [[ 韩国 ]] 等国家的学者还相继来海州考察此书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李汝珍晚年穷困潦倒。著有《[[镜花缘]]》《[[李氏音鉴]]》《[[受子谱]]》。
现在,其板浦故居建有“李汝珍纪念馆”。
《[[镜花缘]]》是李汝珍晚年的作品,原拟写200回,结果只完成了100回。
前50回写秀才 [[ 唐敖 ]] [[ 林之洋 ]] [[ 多九公 ]] 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 [[ 百花仙子 ]] [[ 王母娘娘 ]] 寿宴上得罪了嫦娥仙子,与其立誓说“如果百花在不应开放的季节里开放,则甘愿坠入凡间,受一世劫难。”后来心月狐要下凡时, [[ 嫦娥 ]] 特地告诉她,要让百花齐放,以显威名。 [[ 心月狐 ]] 投胎成为 [[ 武则天 ]] 。再往后,武则天在严冬乘醉下诏要百花齐放,百花仙子不在洞府,众花神不敢违抗诏令,只得开放。因此,百花仙子同99位花神被贬到人世间。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 [[ 唐小山 ]] 。唐敖仕途不利,产生隐遁之志,抛妻别子跟随妻兄林之洋到海外经商游览。他们路经几十个国家,见识许多奇风异俗、奇人异事、 野草仙花、 野岛怪兽,并且结识了由花仙转世的十几名德才兼备、美貌妙龄的女子。唐小山跟着林之洋寻父,直到小蓬莱山。遵父命改名唐闺臣,上船回国应考。
后50回着重表现众女子的才华。 [[ 武则天 ]] 开科考试,录取100名才女。她们多次举行庆贺宴会,并表演了书、画、琴、棋,赋诗、音韵、医卜、算法,各种灯谜,诸般酒令以及双陆、马吊、射鹄、蹴球、斗草、提壶种种面戏之类,尽欢而散。唐闺臣二次去小蓬莱寻父未返。最后则写到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起兵讨武,在仙人的帮助下,他们打败了武氏军队设下的酒色财气四大迷魂阵,从而中宗继位。
==纪念馆==
为纪念李汝珍,板浦镇在镇中心建了一座“ [[ 李汝珍纪念馆 ]] ”供人瞻仰。纪念馆采用仿古建筑形式,馆  内正堂塑有李汝珍半身雕像,馆内陈列着与之相关的文物及《[[镜花缘]]》各种版本和国内外研究《[[镜花缘]]》的成果资料。一面翠竹掩映的围墙上刻有“ [[ 镜花水月 ]] ”四字,令人联想起书中描写的情景和寓意。李汝珍纪念馆建成后,每年都有许多中外学者及游客来此探访,一睹为快。
李汝珍纪念馆建成于1992年,坐落在海州区板浦镇东大街,占地1500平方米。由新建的门厅、主展厅和修葺一新的故居组成,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大厅陈列厨内展出了中外多种文字的《[[镜花缘]]》版本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研究资料。李汝珍在板浦生活了30多年。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故居内写出了巨著《[[镜花缘]]》。在纪念仪式上,《[[镜花缘]]》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对纪念馆的建设、保护、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他们希望各级有关部门能扩大纪念馆的规模,全方位收集李汝珍的各种文物和《[[镜花缘]]》的国内外版本、研究资料,不断充实馆藏文物,逐步扩大规模,把李汝珍纪念馆建成《[[镜花缘]]》研究中心。书画家 [[ 许厚文 ]] 还向纪念馆赠送李汝珍内弟 [[ 许乔林 ]] [[ 许桂林的画像 ]] ,和珍贵字画。
小说内容庞杂,涉猎的知识面广阔。作品颂扬女性的才能,充分肯定女子的社会地位,批判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作者颂扬才女的智慧才干。象黑齿国的亭亭和红红,小小年纪竟把天朝大贤、满腹才学的多九公问得“汗如雨下”,“抓耳搔腮”,“满面青红,恨无地缝可钻”。如骆红蕖神箭射虎的本领,远远超过男猎户;颜紫绡女中剑侠,飞檐走壁,神出鬼没,枝兰音、林婉如精通音韵, [[ 米兰芬 ]] 俨然是位数学家。另外像宫娥 [[ 上官婉儿 ]] “学问非凡”,“才情敏捷”,“胸罗锦绣,口吐珠玑”,作诗又快又好,朝臣无不拜服。
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虽然自明中叶以来,不乏歌颂妇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儿国”却是李汝珍的独创。作者借想象中的“君子国”,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 [[ 惟善为宝 ]] ”四个大字。“国主 [[ 向有严 ]] 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敬。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
==个人评价==
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作者还以漫画的手法,嘲讽和批判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们。“ [[ 两面国 ]] ”的人天生两面脸,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即使对着人的那张脸也是变化无常,对“ [[ 儒巾绸衫 ]] ”者,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对破旧衣衫者,冷冷淡淡,话无半句。一旦人们揭开他的浩然巾,就露出一副狰狞的本相。“ [[ 无肠国 ]] ”里富翁刻薄腌□,用粪做饭供应奴仆。“ [[ 穿胸国 ]] ”的人心又歪又恶。“ [[ 翼民国 ]] ”的人头长五尺,都因好听奉承而致。“ [[ 结胸国 ]] ”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缘好吃懒做。“犬封国”的人长着狗头。“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皆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人物影响==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