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83
次編輯
變更
周明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周明牂</big>''' |- |<center><img src=https://xyh.cau.edu.cn/picture/0/…”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周明牂</big>'''
|-
|<center><img src=https://xyh.cau.edu.cn/picture/0/s1603311025545585191.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xyh.cau.edu.cn/art/2012/1/9/art_22589_426741.html 来自 中国农业大学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周明牂'''(1907年9月9日-2005年1月2日),曾用名周升地、周盛继,[[江苏省]][[海安县]]人。是中国著名的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ref>
[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479/ 中国农学家 ],名人简历网</ref>,中国现代农业昆虫学的先驱,中国植物抗虫性学科的奠基人<ref>[http://news.cau.edu.cn/art/2005/1/4/art_10912_197156.html [资料]我国近代农业昆虫学先驱周明牂教授生平介绍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1-04</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ref>[http://xyh.cau.edu.cn/art/2012/1/5/art_22588_427016.html 周明牂 ],中国农业大学, 2012-01-05</ref>
出生日期----1907年9月9日
出生地点----江苏省海安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
逝世日期----2005年1月2日
毕业院校----[[南京]][[金陵大学]] 、美国[[康奈尔大学]]
代表作品----《农业昆虫学》
==个人经历==
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县(今属海安县)。
192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士学位。
1930年-1933年,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先后获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33年-1938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
1939年-1941年,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兼院长。
1942年-1945年,任[[福建省]]农学院教授,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
1946年-1949年,任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昆虫学研究员;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昆虫学系主任。
1949年-1983年,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56年,中国开始教师职称评级,被评为一级教授)兼植物保护系主任。1983年春因年老卸任系主任,仍继续任教,培养博士研究生。
1958年-1966年,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2005年1月2日,病逝于[[北京]]。
==个人资料==
'''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
周明牂于1924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29年2月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30年8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主攻昆虫学,先后于1931年和1933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西格玛赛荣誉学会会员,获金钥匙奖;1933年回国后,历任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广西省农业管理处一级技正、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兼院长、桂林科学实验馆研究员、福建农学院教授兼病虫害系主任、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46年10月,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昆虫学系主任。
1949年秋,周明牂出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兼昆虫学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植物保护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83年(1956年被评定为一级教授);1981年当选为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此外,还曾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应用昆虫学报》总编辑,《昆虫学报》副总编辑,《植物保护学报》副主编、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植保组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明牂是创建与发展中国农业昆虫学的先驱,是农业害虫综合防治与农业防治相结合的倡导者,还是中国植物抗虫性研究的奠基人。在近7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懈奋斗,在害虫防治理论与实践、植物抗虫性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与开拓性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孕育了被国际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广泛接受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他曾设想出多抗育种、一举多得的指导思想,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工作,育成"6410"、"6407"等多抗性丰产良种。而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工作的开展,在国内最早,在国际上亦较早。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周明牂</big>'''
|-
|<center><img src=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88024739f30a640e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pic.sogou.com/pics?st=255&from=vr&query=%E5%91%A8%E6%98%8E%E7%89%82&rawQuery=%E5%91%A8%E6%98%8E%E7%89%82 来自 搜狗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周明牂培养了16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了《华北农业害虫记录》、《中国主要害虫名录》、《农业昆虫学》、《植物抗虫性原理与应用》等专著和教材10余部。其中,《中国经济植物害虫·害螨初步名录》一文既是中国第一篇作物害虫名录,亦是中国早期农业昆虫学基础性文献;《农业昆虫学》是中国第一本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他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后于1980年、1986年和1988年分别荣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为表彰他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特授予他"荣誉农大人奖"。
周明牂,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我国近代农业昆虫学的先驱。对发展和完善我国农业昆虫学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倡导了农业害虫综合防治和农业防治理论;奠定了我国植物抗虫性学科的基础。
周明牂,字盛继,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县(今属海安县)。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20年考入江苏省第八中学,1924年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先后受到昆虫学家博德(美籍)和张巨伯教授的熏陶与器重,主修昆虫学,并选修沈宗瀚教授主持的生物遗传育种学。因学习成绩优异,于1929年2月提前半年毕业,获农学士学位。1930年8月赴美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昆虫学,先后于1931年和1933年获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Sigma-Xi荣誉学会学员,获金钥匙奖。周明牂在美国学习期间,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珍藏图书,广泛搜集资料,结合国内有关文献,编写了《中国经济植物害虫·害螨初步名录》连载长文,这是我国第一部作物害虫名录,也是我国农业昆虫学早期的基础性文献,为中外昆虫学界所重视。
1933年周明牂学成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在他的筹划下,该系新建的教学大楼、温室和实验室,当时均属国内一流,其中昆虫实验室的规模、设备与美国大学的不相上下,为该系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繁忙的教学和系务工作之余,他还密切联系生产开展科学研究;曾与柳支英、马同伦合作,在浙江兰溪县设点从事油桐尺蠖防治的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浙江大学西迁,周明牂偕同事数人辗转广西,曾一度在广西省农业管理处担任技术管理工作。1939年受聘于广西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院长。当时经他聘请来该院任教的国内名流学者甚多,如农学系的肖辅、吴绍骙、翁德齐,林学系的汪振儒、马大浦,园艺系的程世抚,兽医系的郑庚等,还有黄瑞纶、孙仲逸、徐天锡、陆大京、黄亮等一批兼职专家,因而使广西大学农学院一时声誉大振。1941年春,周明牂受桂林科学实验馆馆长李四光之聘,任该馆昆虫学研究员,从事疟蚊的研究,并在很短时间内初步摸清了广西疟蚊的区系。1941年末,他应聘福建农学院任教授,兼病虫害系主任,亲自讲授农业昆虫学和昆虫分类学等课程。在教学之余,进行了水稻三化螟的越冬防治、仓虫米象防治等多项研究。1946年转任福建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与郑炳宗合作研究,解决了桔潜叶甲这一重要虫害问题。同年秋,应北京大学农学院俞大绂院长之邀,任该院昆虫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等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周明牂任植物保护学系主任,直到1983年春因年高而卸职。卸职后他继续任教,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课题。(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
周明牂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委员。他是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顾问。曾担任过《应用昆虫学报》总编辑;《昆虫学报》副总编辑;《植物保护学报》副主编、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植保组主编;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农学组委员等。
==科学成就==
'''中国近代农业昆虫学的先驱'''
周明牂致力于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几十年,是为建立和发展我国农业昆虫学的先驱者。他一向认为,摸清我国农业害虫的种类是开展防治工作的基础。为此,1935年他凭借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在已发表的《中国经济植物害虫·害螨初步名录》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资料加以补充,于1953年又主编了《华北农业害虫记录》一书。
这是一本较系统的农业害虫基础文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54年苏联农业部派出的第一个植保植检代表团访华考察时,首先提出希望得到该书。70年代,周明牂又对已发表的著作进一步修订、补充,编写出《中国主要害虫名录》,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内部资料,并为该所1980年编著的《中国农业害虫名录》提供了蓝本。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外的农业昆虫学专著,一般内容均仅按作物列举重要害虫分别阐述,缺乏系统概括的理论探讨。周明牂认为,农业昆虫学虽属一门应用科学,但有其本身的系统理论基础。1961年,在他主编的第一本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农业昆虫学》中,对该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做了概括阐述,使农业昆虫学科从内容到体系上更臻于完善。特别是在区分"害虫"与"虫害"的概念;分析虫害产生的条件及控制虫害的基本途径和比较分析各类防治法特点的基础上,他制定出害虫防治的要求、策略、途径和方法,从而纠正了过去长期存在的防治"以消灭害虫的种为目标"和单纯依赖单一防治措施的偏向。他这一学术思想,已经孕育了80年代为国际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所广泛接受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
'''倡导害虫综合防治和农业防治'''
周明牂自1933年回国后,从大量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害虫防治研究不能仅局限于研究害虫本身,而应联系有关害虫生存发展的多方面生态环境因素的作用。30年代,周明牂在浙江对油桐尺蠖产卵场所的发现后,提出避免油桐与松树混栽的控制为害的措施,因该虫集中在松杆表面缝隙中产卵。50年代后期,他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设点研究春小麦主要害虫麦秆蝇,发现该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成虫喜光,对产卵麦株有严格的选择性,尤以拔节期麦株最适产卵。经过进一步研究,明确凡有利于促进春麦前期生长快,麦株生长健壮茂密的栽培措施均有助于控制麦秆蝇的为害。为此他总结出适期早播、精细整地,合理密植和正确施足水肥等以丰产控制虫害的系统农业防治措施。1960年秋,他应安徽省农业厅之邀,率领部分师生前往调查该省因连年大面积推行单季稻改为双季稻后,有的地方稻螟不仅危害不严重,相反还显著减轻,即所谓无螟害区的情况,并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他协同地方同志先后深入到3个专区13个市县进行田间实际调查,与老农及地方同志座谈,初步得出结论:稻田经过冬季适当处理,消灭了大量越冬螟虫,压低了翌年发生基数,在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期间将稻茬深翻入土,又连续杀伤二代三化螟幼虫和蛹,从而降低了后期为害的稻螟虫源。这说明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可能是主要原因。接着,他于1961-1964年先后在安徽、湖南设点,创用大面积轻重虫区,对比分析种植制度及不同栽培技术与稻螟种群数量消长关系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了双季稻区结合适当栽培管理措施,分阶段压低稻螟虫源的防治策略原理,从而明确提出了"害虫防治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必要的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建议。1962年周明牂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大会上,作了《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现状和展望》的学术报告,1963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结合耕作防治害虫》一文。1964年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的国际科学讨论会上,宣读了《中国水稻三化螟研究的进展》论文,引起与会学者重视。1975年在河南新乡召开的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其中就吸收了周明牂的观点。
1983年,周明牂参与"六五"国家科技重点课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攻关课题。他在冀南主产棉区设立综合防治基点深入研究,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关键技术的协调组配方案及重视三代棉铃虫的防治策略新见解,用于生产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七五"期间,他又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为提高我国综合防治技术水平,推动农业防治与其他防治技术协调应用的发展做出了优异成绩。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周明牂</big>'''
|-
|<center><img src=http://y0.ifengimg.com/26e1a9a105aca9d2/2014/1119/rdn_546bfe712d2e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pic.sogou.com/pics?st=255&from=vr&query=%E5%91%A8%E6%98%8E%E7%89%82&rawQuery=%E5%91%A8%E6%98%8E%E7%89%82 来自 搜狗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周明牂对综合防治和农业防治方面的倡导、推动和发展所作的贡献,得到了国家的表彰。先后于1980年、1986年、1988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植物抗虫性学科的奠基人'''
植物抗虫性的研究和利用,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国际上发展很快,受到了广泛重视,且已形成了自身的科学体系。50年代末,周明牂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春小麦麦秆蝇的防治研究时,发现麦秆蝇的发生过程与品种关系密切。因此,他决定在我国开创和发展植物抗虫性学科的工作。1960年,周明牂设想出多抗育种一举多得的指导思想,带领所在教研室的教师再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针对当地春小麦的麦秆蝇、锈病、土壤盐渍化、地力瘠簿等主要问题,选配杂交组合。于1964年育成了"6410"、"6407"等多抗性丰产良种。这一项工作和想法,当时在国内开展最早,多抗育种在国际上也是较早的。例如,在多抗性育种取得显著成绩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也始于1960年成立;美国Bird到1974年才育出多元抗逆棉花品种,1979年发表多元抗逆性的理论。
周明牂深知任何学科领域的开创和发展是与相应的科技交流活动和研究力量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1978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开始恢复活动,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大会上,他就作了《国外抗虫性研究的进展》的学术报告,以期促进国内这方面研究的开展。为了使植物抗虫性的研究在国内从一开始就能避免受到概念上的束缚,他在报告中还对国际植物抗虫性奠基人R.H.Painter(1951,58)将植物品种物候抗虫性归属假抗虫性而排除在植物抗虫性范畴之外的论断,提出有说服力的异议。1979年,他在安徽黄山主持召开首届全国抗虫性学术讨论会,组织交流了我国植物抗虫性工作的情况,并作了《我国植物抗虫性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学术报告,强调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1982年又在陕西武功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两次会议对推动我国植物抗虫性的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81年秋,他率领中国代表团赴美考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参观访问了7个州中有代表性的大学和农业科研机构,尤其对植物抗虫性的研究和利用作了重点考察。回国后提出了这一领域在我国发展的建议。1985年,他在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于长沙举办的"2000年中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预测及对策"的会议上,又作了《植物抗虫性研究利用的动向和展望》的学术报告,从战略高度对今后的方向、内容、规划提出了建议。
与此同时,他还组织力量,指导和带领青年教师以小麦、谷子、棉花等作物的主要害虫为对象,从基础的品种抗性筛选鉴定工作做起,逐步深入到鉴定技术方法、抗性机制以及品种抗虫性的本质因素分析和品种资源的抗性评定、利用等主要内容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他又在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抗性遗传育种准备条件。在我国恢复和建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后,他第一批被评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立即以植物抗虫性和害虫综合治理为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有的还送出国外。1982年在我国首次开出"植物抗虫性原理"的研究生课。他还承担了农业部教材建设中"作物抗虫性原理和应用"一书。
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明牂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植物保护事业,绝大部分时间在高等农业院校任教,治学谨严、言传身教,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威望,他长期担任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的领导工作,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1954年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植物保护会议时,他是虫害组召集人之一;1957年参加了在东柏林召开的国际植物检疫工作会议;1960年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苏植物检疫双边协定修正会议;1964年参加了中国访问西非、北非五国科学友好代表团;同年,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科学讨论会;1981年率领中国代表团赴美考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
周明牂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他认为教学、科研、生产之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并一直为此身体力行。他在科学研究上,既重视开拓进取,又坚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中国著名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近代农业昆虫学先驱、中国植物抗虫性学科奠基人、中国近代昆虫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一级教授周明牂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元月2日上午11点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近七十年来,周明牂教授潜心昆虫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数十年如一日,不懈奋斗,在害虫防治理论与实践、植物抗虫性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了《华北农业害虫记录》、《农业昆虫学》、《植物抗虫性原理与应用》等专著和教材10余部。其成果先后于1980、1986、1988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原北京农业大学为表彰周明牂教授为农大的建设和发展所做出卓越贡献,特授予"荣誉农大人奖"。
周明牂教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和科学事业,他学风严谨,兢兢业业,为学科的建设发展呕心沥血,为学校的繁荣鞠躬尽瘁。他言传身教,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16名,为我国植保和昆虫学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周明牂教授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学科建设,不忘学校发展与百年校庆,不忘祖国的完全统一与强盛,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表现了一个科学家、教育家伟大的爱国情怀和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是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
周明牂先生的逝世,是中国昆虫学界、植物保护学界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重大损失。
==主要论著==
1 Cheo Ming Tsang.Supplements to the Catalogue of Chinese Gyrinidae.Peking Nat.Hist.Bull.1932(7):315-321.
2 Cheo Ming Tsang.The Gyrinidae of China.Peking Nat.Hist.Bull.,1933,8(3):205-237.
3 Cheo Ming Tsang.A Preliminary List of the Insects and Arachnids injurious to Economic Plants in China.1935-1937,Vol.10,11.
4 周明牂,柳支英,马同伦.油桐尺蠖之研究.浙江大学农学季刊,1937,1(2):137-205.
5 周明牂.水稻螟虫越冬调查及冬期治螟方法的商榷.新农季刊,1942,2(2):404-408.
6 周明牂,张蕴华.米象防治法之研究.新农季刊,1943,3(3-4):178-216.
7 周明牂.鸡脚棉对棉大卷叶虫抗性试验.新农季刊,1943,3(1-2):62-69.
8 周明牂,郑炳宗.桔潜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初报.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汇刊,1946(2):37-60.
9 Cheo Ming Tsang,Chang,Y H.Effectiveness of Sun Exposure in the Control of Stored Grain Insects.Chinese Joural of Agriculture,1949,1(1):105-120.
10 周明牂,张蕴华.盖沙贮藏对仓库害虫防治效力的研究.昆虫学报,1951,1(1):60-67.
11 周明牂,钟启谦,魏鸿钧.华北农业害虫记录.北京:中华书局,1953:274.
12 黄可训,吴维均,周明牂等.桃小食心虫研究报告.应用昆虫学报,1958,1(1):31-66.
13 周明牂,谢以铨.麦秆蝇研究概况.昆虫学集刊,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22-223.
14 周明牂,郑炳宗,杨奇华.内蒙麦秆蝇研究工作简报及防治建议.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9,5(1):20-26.
15 周明牂主编.农业昆虫学(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16 周明牂.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现状和展望.植物保护学报,1962,1(4):365-374.
17 周明牂,杨奇华,李绍石.农作制及农业技术与螟害程度的关系及稻螟农业防治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62,1(2):1-16.
18 周明牂,谢以铨.麦秆蝇的研究(一)发生规律.植物保护学报,1962,1(3):273-284.
19 周明牂.结合耕作防治害虫(人民日报农业科学论文选,第一辑).1963:99-112.
20 周明牂,杨奇华,李绍石.稻区种植物制与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和为害程度的关系及稻螟防治策略的探讨.植物保护学报,1964,3(3):287-298.
21 周明牂,林郁,蔡邦华等.中国水稻三化螟研究的进展.植物保护学报,1964,3(4):325-332.
22 周明牂,谢以铨,余振球.抗麦秆蝇春小麦品种的选育及其抗性的研究.昆虫学报,1976,19(3):253-262.
23 周明牂,谢以铨.春小麦品种对麦秆蝇抗性筛选调查.植物保护学报,1979,6(2):1-10.
24 周明牂,谢以铨.春小麦对麦秆蝇抗性机制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79,6(3):25-32.
25 周明牂.农业防治·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22-40.
26 周明牂,谢以铨.麦秆蝇的综合防治·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37-348.
27 周明牂.麦秆蝇·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375-378.
28 周明牂,杨奇华.农业昆虫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华南农学院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29 Cheo Ming Tsang.Report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in China.Annual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Newsletter,Purdue Univ.U.S.A.,1982,vol.8:64-69.
30 周明牂(副主编).英汉农业昆虫学词汇.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31 周明牂.植物抗虫性研究利用的动向和展望.世界农业,1985(6):31-34.
32 周明牂,杨奇华,谢以铨等.冀南棉麦混作区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86,13(4):251-258.
33 Cheo Ming Tsang.Integrated Control of the Major Cotton Insects in North China.Annual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Newsletter,Purdue Univ.,U.S.A.,1986,vol.12:41-43.
34 周明牂,谢永寿,杨奇华等.棉花品种对棉蚜抗性筛选及鉴定技术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13(3):277-284.
35 周明牂,谢以铨,张青文等.棉花对棉铃虫为害的补偿能力及防治策略的探讨.植物保护学报,1988,15(1):7-13.
36 周明牂,张青文,杨奇华等.棉铃虫经济危害水平和经济阈值.植物保护学报,1988,15(4):247-254.
37 周明牂,张青文,杨奇华等.关于害虫的经济阈值与经济为害水平.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14(4):408-413.
38 赵建周,杨奇华,周明牂.棉田综合种植油菜与高粱诱集带控制棉花害虫的效果.植物保护,1989,15(6):13-14.
39 毕成鹏,杨奇华,周明牂.模拟二代棉铃虫为害及密度·果枝数对棉花产量影响的综合模型.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16(2):209-213.
40 张青文,杨奇华,周明牂等.细格孢氮杂酸防治蚜虫、红蜘蛛研究初报.植物保护,1990,16(2):34-35.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育家]] [[Category:生物学家]]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周明牂</big>'''
|-
|<center><img src=https://xyh.cau.edu.cn/picture/0/s1603311025545585191.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xyh.cau.edu.cn/art/2012/1/9/art_22589_426741.html 来自 中国农业大学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周明牂'''(1907年9月9日-2005年1月2日),曾用名周升地、周盛继,[[江苏省]][[海安县]]人。是中国著名的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ref>
[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479/ 中国农学家 ],名人简历网</ref>,中国现代农业昆虫学的先驱,中国植物抗虫性学科的奠基人<ref>[http://news.cau.edu.cn/art/2005/1/4/art_10912_197156.html [资料]我国近代农业昆虫学先驱周明牂教授生平介绍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1-04</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ref>[http://xyh.cau.edu.cn/art/2012/1/5/art_22588_427016.html 周明牂 ],中国农业大学, 2012-01-05</ref>
出生日期----1907年9月9日
出生地点----江苏省海安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
逝世日期----2005年1月2日
毕业院校----[[南京]][[金陵大学]] 、美国[[康奈尔大学]]
代表作品----《农业昆虫学》
==个人经历==
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县(今属海安县)。
192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士学位。
1930年-1933年,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先后获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33年-1938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
1939年-1941年,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兼院长。
1942年-1945年,任[[福建省]]农学院教授,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
1946年-1949年,任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昆虫学研究员;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昆虫学系主任。
1949年-1983年,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56年,中国开始教师职称评级,被评为一级教授)兼植物保护系主任。1983年春因年老卸任系主任,仍继续任教,培养博士研究生。
1958年-1966年,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2005年1月2日,病逝于[[北京]]。
==个人资料==
'''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
周明牂于1924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29年2月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30年8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主攻昆虫学,先后于1931年和1933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西格玛赛荣誉学会会员,获金钥匙奖;1933年回国后,历任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广西省农业管理处一级技正、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兼院长、桂林科学实验馆研究员、福建农学院教授兼病虫害系主任、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46年10月,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昆虫学系主任。
1949年秋,周明牂出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兼昆虫学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植物保护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83年(1956年被评定为一级教授);1981年当选为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此外,还曾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应用昆虫学报》总编辑,《昆虫学报》副总编辑,《植物保护学报》副主编、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植保组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明牂是创建与发展中国农业昆虫学的先驱,是农业害虫综合防治与农业防治相结合的倡导者,还是中国植物抗虫性研究的奠基人。在近7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懈奋斗,在害虫防治理论与实践、植物抗虫性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与开拓性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孕育了被国际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广泛接受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他曾设想出多抗育种、一举多得的指导思想,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工作,育成"6410"、"6407"等多抗性丰产良种。而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工作的开展,在国内最早,在国际上亦较早。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周明牂</big>'''
|-
|<center><img src=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88024739f30a640e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pic.sogou.com/pics?st=255&from=vr&query=%E5%91%A8%E6%98%8E%E7%89%82&rawQuery=%E5%91%A8%E6%98%8E%E7%89%82 来自 搜狗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周明牂培养了16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了《华北农业害虫记录》、《中国主要害虫名录》、《农业昆虫学》、《植物抗虫性原理与应用》等专著和教材10余部。其中,《中国经济植物害虫·害螨初步名录》一文既是中国第一篇作物害虫名录,亦是中国早期农业昆虫学基础性文献;《农业昆虫学》是中国第一本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他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后于1980年、1986年和1988年分别荣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为表彰他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特授予他"荣誉农大人奖"。
周明牂,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我国近代农业昆虫学的先驱。对发展和完善我国农业昆虫学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倡导了农业害虫综合防治和农业防治理论;奠定了我国植物抗虫性学科的基础。
周明牂,字盛继,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县(今属海安县)。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20年考入江苏省第八中学,1924年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先后受到昆虫学家博德(美籍)和张巨伯教授的熏陶与器重,主修昆虫学,并选修沈宗瀚教授主持的生物遗传育种学。因学习成绩优异,于1929年2月提前半年毕业,获农学士学位。1930年8月赴美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昆虫学,先后于1931年和1933年获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Sigma-Xi荣誉学会学员,获金钥匙奖。周明牂在美国学习期间,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珍藏图书,广泛搜集资料,结合国内有关文献,编写了《中国经济植物害虫·害螨初步名录》连载长文,这是我国第一部作物害虫名录,也是我国农业昆虫学早期的基础性文献,为中外昆虫学界所重视。
1933年周明牂学成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在他的筹划下,该系新建的教学大楼、温室和实验室,当时均属国内一流,其中昆虫实验室的规模、设备与美国大学的不相上下,为该系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繁忙的教学和系务工作之余,他还密切联系生产开展科学研究;曾与柳支英、马同伦合作,在浙江兰溪县设点从事油桐尺蠖防治的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浙江大学西迁,周明牂偕同事数人辗转广西,曾一度在广西省农业管理处担任技术管理工作。1939年受聘于广西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院长。当时经他聘请来该院任教的国内名流学者甚多,如农学系的肖辅、吴绍骙、翁德齐,林学系的汪振儒、马大浦,园艺系的程世抚,兽医系的郑庚等,还有黄瑞纶、孙仲逸、徐天锡、陆大京、黄亮等一批兼职专家,因而使广西大学农学院一时声誉大振。1941年春,周明牂受桂林科学实验馆馆长李四光之聘,任该馆昆虫学研究员,从事疟蚊的研究,并在很短时间内初步摸清了广西疟蚊的区系。1941年末,他应聘福建农学院任教授,兼病虫害系主任,亲自讲授农业昆虫学和昆虫分类学等课程。在教学之余,进行了水稻三化螟的越冬防治、仓虫米象防治等多项研究。1946年转任福建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与郑炳宗合作研究,解决了桔潜叶甲这一重要虫害问题。同年秋,应北京大学农学院俞大绂院长之邀,任该院昆虫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等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周明牂任植物保护学系主任,直到1983年春因年高而卸职。卸职后他继续任教,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课题。(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
周明牂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委员。他是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顾问。曾担任过《应用昆虫学报》总编辑;《昆虫学报》副总编辑;《植物保护学报》副主编、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植保组主编;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农学组委员等。
==科学成就==
'''中国近代农业昆虫学的先驱'''
周明牂致力于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几十年,是为建立和发展我国农业昆虫学的先驱者。他一向认为,摸清我国农业害虫的种类是开展防治工作的基础。为此,1935年他凭借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在已发表的《中国经济植物害虫·害螨初步名录》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资料加以补充,于1953年又主编了《华北农业害虫记录》一书。
这是一本较系统的农业害虫基础文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54年苏联农业部派出的第一个植保植检代表团访华考察时,首先提出希望得到该书。70年代,周明牂又对已发表的著作进一步修订、补充,编写出《中国主要害虫名录》,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内部资料,并为该所1980年编著的《中国农业害虫名录》提供了蓝本。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外的农业昆虫学专著,一般内容均仅按作物列举重要害虫分别阐述,缺乏系统概括的理论探讨。周明牂认为,农业昆虫学虽属一门应用科学,但有其本身的系统理论基础。1961年,在他主编的第一本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农业昆虫学》中,对该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做了概括阐述,使农业昆虫学科从内容到体系上更臻于完善。特别是在区分"害虫"与"虫害"的概念;分析虫害产生的条件及控制虫害的基本途径和比较分析各类防治法特点的基础上,他制定出害虫防治的要求、策略、途径和方法,从而纠正了过去长期存在的防治"以消灭害虫的种为目标"和单纯依赖单一防治措施的偏向。他这一学术思想,已经孕育了80年代为国际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所广泛接受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
'''倡导害虫综合防治和农业防治'''
周明牂自1933年回国后,从大量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害虫防治研究不能仅局限于研究害虫本身,而应联系有关害虫生存发展的多方面生态环境因素的作用。30年代,周明牂在浙江对油桐尺蠖产卵场所的发现后,提出避免油桐与松树混栽的控制为害的措施,因该虫集中在松杆表面缝隙中产卵。50年代后期,他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设点研究春小麦主要害虫麦秆蝇,发现该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成虫喜光,对产卵麦株有严格的选择性,尤以拔节期麦株最适产卵。经过进一步研究,明确凡有利于促进春麦前期生长快,麦株生长健壮茂密的栽培措施均有助于控制麦秆蝇的为害。为此他总结出适期早播、精细整地,合理密植和正确施足水肥等以丰产控制虫害的系统农业防治措施。1960年秋,他应安徽省农业厅之邀,率领部分师生前往调查该省因连年大面积推行单季稻改为双季稻后,有的地方稻螟不仅危害不严重,相反还显著减轻,即所谓无螟害区的情况,并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他协同地方同志先后深入到3个专区13个市县进行田间实际调查,与老农及地方同志座谈,初步得出结论:稻田经过冬季适当处理,消灭了大量越冬螟虫,压低了翌年发生基数,在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期间将稻茬深翻入土,又连续杀伤二代三化螟幼虫和蛹,从而降低了后期为害的稻螟虫源。这说明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可能是主要原因。接着,他于1961-1964年先后在安徽、湖南设点,创用大面积轻重虫区,对比分析种植制度及不同栽培技术与稻螟种群数量消长关系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了双季稻区结合适当栽培管理措施,分阶段压低稻螟虫源的防治策略原理,从而明确提出了"害虫防治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必要的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建议。1962年周明牂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大会上,作了《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现状和展望》的学术报告,1963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结合耕作防治害虫》一文。1964年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的国际科学讨论会上,宣读了《中国水稻三化螟研究的进展》论文,引起与会学者重视。1975年在河南新乡召开的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其中就吸收了周明牂的观点。
1983年,周明牂参与"六五"国家科技重点课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攻关课题。他在冀南主产棉区设立综合防治基点深入研究,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关键技术的协调组配方案及重视三代棉铃虫的防治策略新见解,用于生产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七五"期间,他又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为提高我国综合防治技术水平,推动农业防治与其他防治技术协调应用的发展做出了优异成绩。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周明牂</big>'''
|-
|<center><img src=http://y0.ifengimg.com/26e1a9a105aca9d2/2014/1119/rdn_546bfe712d2e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pic.sogou.com/pics?st=255&from=vr&query=%E5%91%A8%E6%98%8E%E7%89%82&rawQuery=%E5%91%A8%E6%98%8E%E7%89%82 来自 搜狗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周明牂对综合防治和农业防治方面的倡导、推动和发展所作的贡献,得到了国家的表彰。先后于1980年、1986年、1988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植物抗虫性学科的奠基人'''
植物抗虫性的研究和利用,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国际上发展很快,受到了广泛重视,且已形成了自身的科学体系。50年代末,周明牂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春小麦麦秆蝇的防治研究时,发现麦秆蝇的发生过程与品种关系密切。因此,他决定在我国开创和发展植物抗虫性学科的工作。1960年,周明牂设想出多抗育种一举多得的指导思想,带领所在教研室的教师再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针对当地春小麦的麦秆蝇、锈病、土壤盐渍化、地力瘠簿等主要问题,选配杂交组合。于1964年育成了"6410"、"6407"等多抗性丰产良种。这一项工作和想法,当时在国内开展最早,多抗育种在国际上也是较早的。例如,在多抗性育种取得显著成绩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也始于1960年成立;美国Bird到1974年才育出多元抗逆棉花品种,1979年发表多元抗逆性的理论。
周明牂深知任何学科领域的开创和发展是与相应的科技交流活动和研究力量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1978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开始恢复活动,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大会上,他就作了《国外抗虫性研究的进展》的学术报告,以期促进国内这方面研究的开展。为了使植物抗虫性的研究在国内从一开始就能避免受到概念上的束缚,他在报告中还对国际植物抗虫性奠基人R.H.Painter(1951,58)将植物品种物候抗虫性归属假抗虫性而排除在植物抗虫性范畴之外的论断,提出有说服力的异议。1979年,他在安徽黄山主持召开首届全国抗虫性学术讨论会,组织交流了我国植物抗虫性工作的情况,并作了《我国植物抗虫性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学术报告,强调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1982年又在陕西武功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两次会议对推动我国植物抗虫性的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81年秋,他率领中国代表团赴美考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参观访问了7个州中有代表性的大学和农业科研机构,尤其对植物抗虫性的研究和利用作了重点考察。回国后提出了这一领域在我国发展的建议。1985年,他在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于长沙举办的"2000年中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预测及对策"的会议上,又作了《植物抗虫性研究利用的动向和展望》的学术报告,从战略高度对今后的方向、内容、规划提出了建议。
与此同时,他还组织力量,指导和带领青年教师以小麦、谷子、棉花等作物的主要害虫为对象,从基础的品种抗性筛选鉴定工作做起,逐步深入到鉴定技术方法、抗性机制以及品种抗虫性的本质因素分析和品种资源的抗性评定、利用等主要内容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他又在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抗性遗传育种准备条件。在我国恢复和建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后,他第一批被评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立即以植物抗虫性和害虫综合治理为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有的还送出国外。1982年在我国首次开出"植物抗虫性原理"的研究生课。他还承担了农业部教材建设中"作物抗虫性原理和应用"一书。
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明牂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植物保护事业,绝大部分时间在高等农业院校任教,治学谨严、言传身教,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威望,他长期担任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的领导工作,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1954年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植物保护会议时,他是虫害组召集人之一;1957年参加了在东柏林召开的国际植物检疫工作会议;1960年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苏植物检疫双边协定修正会议;1964年参加了中国访问西非、北非五国科学友好代表团;同年,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科学讨论会;1981年率领中国代表团赴美考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
周明牂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他认为教学、科研、生产之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并一直为此身体力行。他在科学研究上,既重视开拓进取,又坚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中国著名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近代农业昆虫学先驱、中国植物抗虫性学科奠基人、中国近代昆虫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一级教授周明牂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元月2日上午11点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近七十年来,周明牂教授潜心昆虫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数十年如一日,不懈奋斗,在害虫防治理论与实践、植物抗虫性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了《华北农业害虫记录》、《农业昆虫学》、《植物抗虫性原理与应用》等专著和教材10余部。其成果先后于1980、1986、1988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原北京农业大学为表彰周明牂教授为农大的建设和发展所做出卓越贡献,特授予"荣誉农大人奖"。
周明牂教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和科学事业,他学风严谨,兢兢业业,为学科的建设发展呕心沥血,为学校的繁荣鞠躬尽瘁。他言传身教,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16名,为我国植保和昆虫学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周明牂教授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学科建设,不忘学校发展与百年校庆,不忘祖国的完全统一与强盛,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表现了一个科学家、教育家伟大的爱国情怀和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是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
周明牂先生的逝世,是中国昆虫学界、植物保护学界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重大损失。
==主要论著==
1 Cheo Ming Tsang.Supplements to the Catalogue of Chinese Gyrinidae.Peking Nat.Hist.Bull.1932(7):315-321.
2 Cheo Ming Tsang.The Gyrinidae of China.Peking Nat.Hist.Bull.,1933,8(3):205-237.
3 Cheo Ming Tsang.A Preliminary List of the Insects and Arachnids injurious to Economic Plants in China.1935-1937,Vol.10,11.
4 周明牂,柳支英,马同伦.油桐尺蠖之研究.浙江大学农学季刊,1937,1(2):137-205.
5 周明牂.水稻螟虫越冬调查及冬期治螟方法的商榷.新农季刊,1942,2(2):404-408.
6 周明牂,张蕴华.米象防治法之研究.新农季刊,1943,3(3-4):178-216.
7 周明牂.鸡脚棉对棉大卷叶虫抗性试验.新农季刊,1943,3(1-2):62-69.
8 周明牂,郑炳宗.桔潜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初报.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汇刊,1946(2):37-60.
9 Cheo Ming Tsang,Chang,Y H.Effectiveness of Sun Exposure in the Control of Stored Grain Insects.Chinese Joural of Agriculture,1949,1(1):105-120.
10 周明牂,张蕴华.盖沙贮藏对仓库害虫防治效力的研究.昆虫学报,1951,1(1):60-67.
11 周明牂,钟启谦,魏鸿钧.华北农业害虫记录.北京:中华书局,1953:274.
12 黄可训,吴维均,周明牂等.桃小食心虫研究报告.应用昆虫学报,1958,1(1):31-66.
13 周明牂,谢以铨.麦秆蝇研究概况.昆虫学集刊,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22-223.
14 周明牂,郑炳宗,杨奇华.内蒙麦秆蝇研究工作简报及防治建议.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9,5(1):20-26.
15 周明牂主编.农业昆虫学(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16 周明牂.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现状和展望.植物保护学报,1962,1(4):365-374.
17 周明牂,杨奇华,李绍石.农作制及农业技术与螟害程度的关系及稻螟农业防治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62,1(2):1-16.
18 周明牂,谢以铨.麦秆蝇的研究(一)发生规律.植物保护学报,1962,1(3):273-284.
19 周明牂.结合耕作防治害虫(人民日报农业科学论文选,第一辑).1963:99-112.
20 周明牂,杨奇华,李绍石.稻区种植物制与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和为害程度的关系及稻螟防治策略的探讨.植物保护学报,1964,3(3):287-298.
21 周明牂,林郁,蔡邦华等.中国水稻三化螟研究的进展.植物保护学报,1964,3(4):325-332.
22 周明牂,谢以铨,余振球.抗麦秆蝇春小麦品种的选育及其抗性的研究.昆虫学报,1976,19(3):253-262.
23 周明牂,谢以铨.春小麦品种对麦秆蝇抗性筛选调查.植物保护学报,1979,6(2):1-10.
24 周明牂,谢以铨.春小麦对麦秆蝇抗性机制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79,6(3):25-32.
25 周明牂.农业防治·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22-40.
26 周明牂,谢以铨.麦秆蝇的综合防治·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37-348.
27 周明牂.麦秆蝇·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375-378.
28 周明牂,杨奇华.农业昆虫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华南农学院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29 Cheo Ming Tsang.Report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in China.Annual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Newsletter,Purdue Univ.U.S.A.,1982,vol.8:64-69.
30 周明牂(副主编).英汉农业昆虫学词汇.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31 周明牂.植物抗虫性研究利用的动向和展望.世界农业,1985(6):31-34.
32 周明牂,杨奇华,谢以铨等.冀南棉麦混作区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86,13(4):251-258.
33 Cheo Ming Tsang.Integrated Control of the Major Cotton Insects in North China.Annual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Newsletter,Purdue Univ.,U.S.A.,1986,vol.12:41-43.
34 周明牂,谢永寿,杨奇华等.棉花品种对棉蚜抗性筛选及鉴定技术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13(3):277-284.
35 周明牂,谢以铨,张青文等.棉花对棉铃虫为害的补偿能力及防治策略的探讨.植物保护学报,1988,15(1):7-13.
36 周明牂,张青文,杨奇华等.棉铃虫经济危害水平和经济阈值.植物保护学报,1988,15(4):247-254.
37 周明牂,张青文,杨奇华等.关于害虫的经济阈值与经济为害水平.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14(4):408-413.
38 赵建周,杨奇华,周明牂.棉田综合种植油菜与高粱诱集带控制棉花害虫的效果.植物保护,1989,15(6):13-14.
39 毕成鹏,杨奇华,周明牂.模拟二代棉铃虫为害及密度·果枝数对棉花产量影响的综合模型.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16(2):209-213.
40 张青文,杨奇华,周明牂等.细格孢氮杂酸防治蚜虫、红蜘蛛研究初报.植物保护,1990,16(2):34-35.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育家]] [[Category: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