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6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粪箕笃 - 粪箕笃 </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粪箕笃 - 粪箕笃 </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2f7eef5ab9ebeb98.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6085112&sid=6298215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粪箕笃(学名:Stephania longa),是防已科、千[[金藤属]]的草质藤本植物。分布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福建、广东、海南、[[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灌丛或林缘,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粪箕笃
拉丁学名;
Stephania longa Lour
别称;
田鸡草、雷林嘴、畚箕草、飞天雷公、戽斗藤、[[犁壁藤]]、铁板
界;
植物界
科;
防己科
属;
千金藤属
分布区域;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东南部
=='''形态特征'''==
粪箕笃是一种草质藤本,长1-4米或稍过之,除[[花序]]外全株无毛;枝纤细,有条纹。叶纸质,三角状卵形,长3-9厘米,宽2-6厘米,顶端钝,有小凸尖;基部近截平或微圆,很少微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有时粉绿色;掌状脉10-11条,向下的常纤细;叶柄长1-4.5厘米,基部常扭曲。
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总梗]]长1-4厘米,雄花序较纤细,被短硬毛;雄花:萼片8,偶有6,排成2轮,楔形或倒卵形,长约1毫米左右,背面被乳头状短毛;花瓣4或有时3,绿黄色,通常近圆形,长约0.4毫米;聚药雄蕊长约0.6毫米;雌花:萼片和花瓣均4片,很少3片,长约0.6毫米;子房无毛,柱头裂片平叉。
核果红色,长5-6毫米;果核背部有2行小横肋,每行约9-10条,小横肋中段稍低平,胎座迹穿孔。花期春末夏初,果期秋季。
产广东、[[广西]]等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生于灌丛或林缘。
=='''主要价值'''==
药效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通便,消疮肿。治热病发狂,黄疸,胃肠炎,[[痢疾]],便秘,尿血,疮痈肿毒。
①《岭南采药录》:"生肌止血。治痢疾,又治发黄,发狂。乳疮,和片糖捣烂敷之。"
②《陆川本草》:"清凉解毒,通大便。治肠胃炎,大便秘结;蛇咬伤。"
③《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水,治炎症性腹泻及尿血;外敷恶疮,消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选方】治脱肛:粪箕笃五钱,马骝卵五钱,猪大肠一节。共煲服。(《陆川本草》)
=='''中药化学成分'''==
粪箕笃根含千金藤波林碱(stephaboline),粪箕笃碱(longanine),粪箕笃酮碱(longanone),轮环藤宁碱(cycleanine),高阿罗莫灵碱(homoaremoline),千金藤拜星碱(stephabyssine),原千金藤拜星碱(prostephabyssine)。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藤柔细,[[扭曲]],直径1-2mm,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线条。叶三角状卵形,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卷曲。根茎圆柱状或不规则块状,下面着生多数根,长可达30cm,直径5-12mm,表面土黄色至暗棕色,有比纵皱。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张维性,有粉尘。气微,味苦。
=='''药志论述'''==
1.《岭南采药录》:生肌止血。治痢疾,又治发黄,发狂。乳疮,和片糖捣烂敷之。
2.《陆川本草》:清凉解毒,通大便。[[治肠胃]]炎,大便秘结,蛇咬伤。
3.《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水,治炎症性腹泻及尿血;外敷恶疮,消肿毒。
【异名】蛤乸草、田鸡草(《岭南采药录》),雷砵嘴、畚箕草、飞天雷公(《南宁市药物志》),犁壁藤、铁板膏药草(福建)。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粪箕笃的全草或根茎及根。
【采集】全年可采。一般多在秋季割取藤叶或连根挖取,洗去泥砂,除去细根,晒干或鲜用。
【药材】干燥全草,藤茎柔细,扭曲,粗1~2毫米,[[棕褐色]],有明显的纵行线条;叶三角状卵形,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卷曲。
根茎圆柱状或不规则块状,下面分生许多根,长可达30厘米,径5~12毫米,表面土黄色至暗棕色,有纵皱;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有粉尘。
【性味】①《岭南采药录》:"味腥,性平。" ②《陆川本草》:"苦,寒。"<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de052cd51b0c25a?cota=3&kuai_so=1&tj_url=so_vip&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粪箕笃],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粪箕笃 - 粪箕笃 </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2f7eef5ab9ebeb98.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6085112&sid=6298215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粪箕笃(学名:Stephania longa),是防已科、千[[金藤属]]的草质藤本植物。分布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福建、广东、海南、[[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灌丛或林缘,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粪箕笃
拉丁学名;
Stephania longa Lour
别称;
田鸡草、雷林嘴、畚箕草、飞天雷公、戽斗藤、[[犁壁藤]]、铁板
界;
植物界
科;
防己科
属;
千金藤属
分布区域;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东南部
=='''形态特征'''==
粪箕笃是一种草质藤本,长1-4米或稍过之,除[[花序]]外全株无毛;枝纤细,有条纹。叶纸质,三角状卵形,长3-9厘米,宽2-6厘米,顶端钝,有小凸尖;基部近截平或微圆,很少微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有时粉绿色;掌状脉10-11条,向下的常纤细;叶柄长1-4.5厘米,基部常扭曲。
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总梗]]长1-4厘米,雄花序较纤细,被短硬毛;雄花:萼片8,偶有6,排成2轮,楔形或倒卵形,长约1毫米左右,背面被乳头状短毛;花瓣4或有时3,绿黄色,通常近圆形,长约0.4毫米;聚药雄蕊长约0.6毫米;雌花:萼片和花瓣均4片,很少3片,长约0.6毫米;子房无毛,柱头裂片平叉。
核果红色,长5-6毫米;果核背部有2行小横肋,每行约9-10条,小横肋中段稍低平,胎座迹穿孔。花期春末夏初,果期秋季。
产广东、[[广西]]等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生于灌丛或林缘。
=='''主要价值'''==
药效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通便,消疮肿。治热病发狂,黄疸,胃肠炎,[[痢疾]],便秘,尿血,疮痈肿毒。
①《岭南采药录》:"生肌止血。治痢疾,又治发黄,发狂。乳疮,和片糖捣烂敷之。"
②《陆川本草》:"清凉解毒,通大便。治肠胃炎,大便秘结;蛇咬伤。"
③《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水,治炎症性腹泻及尿血;外敷恶疮,消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选方】治脱肛:粪箕笃五钱,马骝卵五钱,猪大肠一节。共煲服。(《陆川本草》)
=='''中药化学成分'''==
粪箕笃根含千金藤波林碱(stephaboline),粪箕笃碱(longanine),粪箕笃酮碱(longanone),轮环藤宁碱(cycleanine),高阿罗莫灵碱(homoaremoline),千金藤拜星碱(stephabyssine),原千金藤拜星碱(prostephabyssine)。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藤柔细,[[扭曲]],直径1-2mm,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线条。叶三角状卵形,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卷曲。根茎圆柱状或不规则块状,下面着生多数根,长可达30cm,直径5-12mm,表面土黄色至暗棕色,有比纵皱。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张维性,有粉尘。气微,味苦。
=='''药志论述'''==
1.《岭南采药录》:生肌止血。治痢疾,又治发黄,发狂。乳疮,和片糖捣烂敷之。
2.《陆川本草》:清凉解毒,通大便。[[治肠胃]]炎,大便秘结,蛇咬伤。
3.《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水,治炎症性腹泻及尿血;外敷恶疮,消肿毒。
【异名】蛤乸草、田鸡草(《岭南采药录》),雷砵嘴、畚箕草、飞天雷公(《南宁市药物志》),犁壁藤、铁板膏药草(福建)。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粪箕笃的全草或根茎及根。
【采集】全年可采。一般多在秋季割取藤叶或连根挖取,洗去泥砂,除去细根,晒干或鲜用。
【药材】干燥全草,藤茎柔细,扭曲,粗1~2毫米,[[棕褐色]],有明显的纵行线条;叶三角状卵形,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卷曲。
根茎圆柱状或不规则块状,下面分生许多根,长可达30厘米,径5~12毫米,表面土黄色至暗棕色,有纵皱;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有粉尘。
【性味】①《岭南采药录》:"味腥,性平。" ②《陆川本草》:"苦,寒。"<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de052cd51b0c25a?cota=3&kuai_so=1&tj_url=so_vip&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粪箕笃],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