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全面性教育

增加 54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center>'''全面性教育'''<b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ic1.zhimg.com%2Fv2-6a501bd2d01d321ba1d4a898b37d4ac6_1440w.jpg%3Fsource%3D172ae18b&refer=http%3A%2F%2Fpic1.zh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8300466&t=0b9566091517969850da1009f1578f2e"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365094251 圖片來自知乎]</small> |}'''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是一个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使儿童和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知识、 [[ 技能 ]] 、态度和 [[ 价值观 ]] ,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全面性教育培养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学会思考他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自身和他人的福祉,并终其一生懂得维护自身权益。
2009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 联合国人口基金、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纲要指出,“性教育指的是采取适合一定年龄、具有文化相关性的方式,通过提供在科学意义上准确的、真实的、不带任何评判色彩的信息,传授有关性和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知识。性教育为一个人提供了探索自身价值观和态度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其就有关性的诸多问题做出决策、进行交流和减少风险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联合国妇女署、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1月10日在全球范围共同发布了《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性教育的概念。同年7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和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合在北京发布了《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文翻译版。
==全面性教育的特点==
根据《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全面性教育可以在正式和非正式条件下开展,共有以下10个主要特点:
===全面综合===
全面性教育着眼于性与生殖健康,包含了性与生殖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青春期发育;月经与遗精;怀孕、生育与避孕;艾滋病病毒、 [[ 性传播感染等学习者需要了解的全部主题。全面性教育注重为学习者赋能,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提升他们对于性、人权、健康的人际关系、文化与社会规范、性别平等、非歧视、反暴力、性行为、 [[ 身体完整性、婚姻、性虐待、平等和尊重的价值观等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除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全面性,全面性教育中的“全面”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教育过程的持续性、一致性,不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和紧迫的问题采取的临时性、一次性授课或干预。
===科学准确===
全面性教育的内容特别强调循证基础,从事实出发,不是先入为主地灌输理念,或者那些没有事实和证据作为基础的内容,因为那些内容本身很可能是习而不察的误解甚至是偏见。
全面性教育建立在对包括儿童和年轻人的权利在内的普遍人权的理解之上,它倡导所有人享有健康、教育、信息平等和无歧视的权利。全面性教育基于人权的教育方式还包括提升年轻人的权利意识,鼓励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承认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并帮助那些权利受到侵犯的人。为年轻人提供平等的接受全面性教育的机会,尊重他们享受可达到最高健康标准的权利。这种权利包括在无强迫和暴力的前提下做出安全负责任且相互尊重的性决策,以及获取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有效自我保护的信息。
===强调社会性别平等===
全面性教育关注平等和非歧视的原则。首先,它体现在教学目标中,促进学习者提高平等和非歧视的意识;其次,它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关注社会性别规范导致的不平等,鼓励学习者基于同理心和理解建立相互尊重和平等的人际关系;第三,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和友善的学习环境,对不同观点采取包容和非评判的态度;第四,它体现在教学方法中,教育者使用 [[ 参与式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让学习者参与其中,深刻体验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在全面性教育课程体系中纳入社会性别视角,对全面性教育的有效性起关键作用。
===文化适应===
全面性教育是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中进行的,它的某些内容和议题在一些文化中可能被看作是敏感的话题,所以开展全面性教育要注重文化敏感性和文化相关性。它鼓励学习者理解和探究在不同文化下人们对于性的观点、态度有哪些差异,支持学习者审视和反思自己所处的文化中有关性的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影响人们在性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选择和决定。
===核心概念6:人体与发育===
主题:
 
6.1 性与生殖解剖及生理
 
6.2 生殖
 6.3 [[ 青春发育期 
6.4 身体意象
===核心概念7:性与性行为===
主题:
 
7.1 性与性的生命周期
 
7.2 性行为与性反应
===核心概念8:性与生殖健康===
主题:
 
8.1 怀孕与避孕
 
8.2 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污名、关爱、治疗及支持
 
8.3 理解、认识与减少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风险
==全面性教育的证据基础==
关于性教育人们依然有着很多的担忧。例如很多人担心开展性教育会导致青少年过早发生性交行为,剥夺儿童的“纯真”。这些担忧一部分是由于人们长期形成的对于性的狭隘理解,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性教育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缺乏了解。《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强调循证原则,在纲要制定和修订过程中通过大规模的全球研究,总结了反映性教育效果的相关研究发现,这对于回应人们的担忧和消除误解非常有帮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在2008年和2016年开展了两次全球证据回顾。两次回顾都证明,有效开展的性教育能够带来积极结果,如:初次性交发生时间延迟、性交行为发生频率降低、性伴侣数量减少、性风险行为减少、安全套和避孕措施的使用增加。该证据回顾也同时得出以下结论:学校性教育应该成为年轻人参与和实现其性与生殖健康整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也应囊括学校、社区、卫生服务和家庭等多个环境。
 具体而言,全球证据回顾的主要结论如下:(1)无论是学校内还是学校外的性教育都不会增加性活动、风险性行为或艾滋病病毒/性传播感染率;(2)性教育有助于年轻人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善;(3)提倡禁欲的性教育项目在推迟初次性交行为、降低性交行为发生频率和减少性伴侣数量方面是无效的;(4)相对于仅关注单一话题,同时针对预防非意愿怀孕和艾滋病病毒/性传播感染的性教育更为有效;(5)明确的、以权利为本的全面性教育有助于增加个人与性有关的权利知识,增加与父母关于性和人际关系的交流,增加处理与性相关的风险问题时的 [[ 自我效能感;(6)关注社会性别的性教育鼓励学生质疑与社会性别相关的社会和文化规范,建立社会性别平等态度,有助于减少非意愿怀孕和性传播感染;(7)随意减少课时数量或时长,降低参与者的参与度,省略一些关键信息或使用不合格的培训者等做法会降低性教育的有效性;(8)不同社会环境中的性教育同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9)社会规范和社会性别规范、暴力经历以及获取服务的障碍因素等会影响年轻人采取安全的性交行为;(10)与社区活动相结合的学校性教育最具有影响力。 
这些研究证据有力地回应了人们对于性教育可能导致负面后果的担忧,清楚地说明了性教育对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即在学校系统内仔细而有计划地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科学、准确、不评判的且适合年龄与发展水平的性教育,是有益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相反,在缺乏全面性教育的情况下,儿童青少年很容易受到来自同伴、媒体或其他渠道的不准确甚至错误性信息的影响。高质量的性教育能够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完整且正确的信息,帮助其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2,5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