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兆山

增加 6,529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王兆山</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50159…”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王兆山</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5015956af8d88d4b.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55738&sid=6168681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王兆山''',[[山东]][[沂南]]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出生地点----山东沂南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毕业院校----山东大学

代表作品----《八百斤稻种》、《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

==人物履历==
197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1977年至1979在省革委出版局从事山东画报文学编辑工作;

1980年至1985年在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任干事、副秘书长;

1985年至1989年在省文联任报告文学月刊《当代企业家》副主编;

1990年至2001年担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创联部副主任、主任,其中1994年至1996年兼任《山东文学》杂志社社长和主编;

2002年被省委任命为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

同年,在山东作协第五次全省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为驻会副主席)。

系省作协三届、四届、五届全委会委员(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文学创作==
王兆山从事文学创作于1974年开始在《山东文艺》(《山东文学》曾用名)、《大众日报》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表小说、故事、诗歌和文艺评论。

其处女作《八百斤稻种》在《山东文艺》1974年4期发表后,遂被收入选集出版,又被改编成戏剧《仓门风云》上演,同时被山东人民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出版,均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

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其诗歌创作较为活跃,先后在省内外各种报刊出版物上发表诗歌约为200首,其中在《光明日报》1976年9月7日发表的《学艺》,和在《人民日报》1979年11月4日发表的《泰山赋》,曾被多次转载并被多种选本收录。

另有多首诗作被选作大型文艺晚会或广播电视的朗诵节目上演或播出,如《颂歌献总理》、《生日的畅想》、《海迪之歌》等等。

在此期间还先后在《文艺报》(当时为月刊)、《文学报》、《山东文学》和《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一批文艺评论文章,其中较有影响的是:评话剧《丰收之后》、评苗得雨诗集《解放区少年的歌》、《知侠创作访谈》、评曲延坤小说集《双凤》、评董均伦江源民间故事新作等文章。

1979年被刚恢复建制的山东作协吸收为"文革"之后第一批会员。

1982年以后的创作以报告文学为主,至今已发表和出版长、中、短篇报告文学近200万字。

其中1983年在《山东文学》发表的中篇报告文学《一个搞科研的和一个管科研的》先后被《新华文摘》、《报告文学》杂志、《报告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50多家报刊及出版物转载、选载、节选和评介,并入围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奖的"决赛";

曾被译成多种外文收录于数种外文期刊发行。

1994年在《时代文学》发表的中篇报告文学《一篇小杂文和一个大教授的命运演绎》,先后被《新华文摘》、《报刊文摘》等十多家刊物和选本选载与评论,并被收录于《山东新文学大系》。

至今已结集出版的各种作品有:报告文学集3部:《高峰与深谷的奏鸣》、《一个搞科研的和一个管科研的》、《道德文章》。长篇报告文学2部:《阳都风流》、《人瑞-朱彦夫的故事》。

长诗《海迪之歌》、诗集《高歌与低吟》。

另外,还先后创作和与人合作电视剧《青山遮不住》、《脚踏红土地》以及《葱乡故事》等,先后在省和中央电视台播出。

1980年以来,长期从事文学组织工作和文学编辑工作。1985年参与创办了报告文学文学月刊《当代企业家》,积极探索报告文学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改革开放的新路子,受到广泛关注。

九十年代中期,主持《山东文学》杂志社工作期间,时逢文学刊物深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作为社长兼主编,紧密团结全社办刊人员,以"出作品出人才"为己任,勇敢迎接挑战,励精图治,奋力改革,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在庆祝创刊45周年大会上,受到了省委领导的表扬。

主持作协创联工作以来,在组织全省重点创作,开展各项文学活动,加强文坛学术交流,安排作家作品研讨,强化联络服务职能,组织作家深入生活,实施文学新人培养工程,以及发展壮大会员队伍,选拔推荐全国会员等方面,均作出应有的贡献。

1993年,主持编纂了我省第一部《山东作家辞典》。

1999年,承担了大型文学工程《山东新文学大系》(百年大系18卷本)的实际组织工作和业务统筹,并担任总编委成员和报告文学卷主编。

2001年,按照作协规划部署,承担了山东优秀青年作家系列丛书《文学鲁军新锐文丛》(第一辑10卷本)的策划、筹备与编选工作。

2002年,根据组织的安排,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成功地组织实施了我省最高文学奖-齐鲁文学奖的首届评奖工作。是我省新时期以来资深的文学组织工作者。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6月6日,王兆山在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诗衷歌恸鲁川情朗诵会"上倾情朗诵了他呕心沥血创作而成的《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并发于当日《齐鲁晚报》, 后在网上广为传播,朝野轰动,王兆山臭名远扬,其诗被评论家命名为"亡灵派",其人被网民讽刺为"王幸福"。

==参考来源==
[[Category:作家]]
8,8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