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岸镇

增加 12,83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北岸镇'''广大干群坚持旅游发展为龙头产业,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按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加大引资开发力度,…”

'''北岸镇'''广大干群坚持旅游发展为龙头产业,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按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加大引资开发力度,努力把北岸景区建成人居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和谐、配套设施齐备、服务功能完善的乡村农家乐旅游度假区。<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北岸镇] </ref>

==基本介绍==

北岸村隶属黄山市歙县东南部的北岸镇,距北岸镇政府所在地大阜不到1公里,距歙县县城仅18公里。以中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为北岸镇耕地、林地的主要集中地之一,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处歙南的古村北岸,既有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又有雄厚的徽文化底蕴,村庄到处呈现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风格,街道小巷步步皆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北岸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徽杭公路穿村而过,高速公路在北岸镇内设有出口,交通便利。该村下辖五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1138户,总人口3385人(其中农业人口3190人),盛产茶、桑、菊等多种农副产品,全村共有水田1100亩,旱地1189亩,山场86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32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村集体积累资金达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0元。

北岸村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接待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北岸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既有"吴氏宗祠"和"风雨廊桥"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有融"徽州三绝"--砖雕、木雕、石雕为一体的100多幢明清时间的徽派古建筑,体现徽文化特色品牌的乡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正在发展壮大。村内大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百余家,中小学校和卫生医疗机构健全,农家乐旅游接待床位50多个,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村容整洁,乡风文明。<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基本介绍] </ref>

==历史源流==

华源河流经北岸地段,因此古人称之为"北溪河",河的南岸大阜桥(原名衍庆桥),北边即是"延陵北溪",因此称之为"北岸"。北岸包括"衍庆村",即阜东村"下行、桥头组",北岸村在解放前曾划为四大村,即"乡贤村"-南村、前坝,"谦安村"-社屋前、十字街头巷,"中心村"-里、外横巷、三宝巷,务本村-文穆堂、里屋坦、前山、锦庭村--方村、龙门山。北岸村四山环抱,河水流畅、古民居紧紧相接,吴氏宗祠镇距中心、风雨廊桥横跨北溪河上。据古代人流传,北岸村的地形是鱼撒网、八卦阵形,祠堂门前两条小水沟是鱼活须,背靠来龙山,土地坝、所以说龙脉好,村的东边和西边各有一条小溪流入北溪河,渭之为两条龙须。村中园门洞、阁楼互相与屋房连接,不曾间断,其因门洞分布为〈1〉廊桥下"活泼地";〈2〉廊桥北头"谦安旧址";〈3〉上店街"中心里";〈4〉大天地后"三宝巷"〈5〉茂公祠"里外门"

其阁楼分布为〈1〉"银屏丘"(十字街头巷);〈2〉大巷口。从南向北的旅杭路上有三湾九丘,一步半桥。廊桥的园门洞就有"往府大路过桥"字样。北岸村是处于前对龙珠花山尖,东有龙门天柱峰,向南遥望大天寺,西有赤石潭山观音阁,此有岔坑吴家山,火焰尖这样一个群山丛中,是块极好的风水宝地,所以说北岸村"千灶万丁"。

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行政划分和建制都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封建时代,地方统治的主宰是姓氏宗族。吴氏迁入前原有朱、程、贺三姓,先是竞争者,而后是排挤者,吴姓成为大姓后的主人,其他小姓是被统治者。祠堂才是说理的地方,也是靠山。到民国时期,北岸成立了民德乡,设立保甲,区公所就设在北岸茂公祠里,解放后才彻底打破了宗族观念的枷锁。大阜洪家那屋是第八区公所,后迁深渡再改深渡区,北岸乡设在社屋前吴石安(被镇压,迄今的敬老院),下设大队,一系列的运动、合作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公社化时,北岸公社也在此(后再搬大阜),下设五个管理区,大阜、北岸、七贤各五个连,共15个连后,又拆开大公社,现有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小队为村民组,各个时期的不同建制,人事变动,干部任免,都是一段很复杂的不可缺少的历史。

北岸村基本上以姓吴的为主,在吴姓未迁来之前,先居有朱、贺二姓,后逐渐败落,迄今只仅存一家贺姓四兄弟分家算是四户,朱姓(原来的)就没有了。吴泰伯是吴姓的一世始祖,居住在江苏华西村一带,古公檀父是泰伯的父亲,共有仲雍、季历、泰伯兄弟三人,因父亲喜欢三弟的儿子姬昌,他生的聪明异常,智力超人,为达到父亲的愿望,带同二弟出走荆蛮,在长江三角洲一带开辟300里处女地建立勾吴,由于泰伯的三让和开拓,才使三弟季历的儿子姬昌(周文王)开创了八百年的周朝江山,传至十九代的季扎,他是历史上至德第二人,孔子篆其墓于乎有吴延陵季子之墓。我们北岸吴姓隶属于延陵世系,按全国吴姓迁徙概况分为"文、、武、德、功、忠、孝、信、义、侦、祥、和、顺十二宗派。北岸是吴猛的后裔,属侦字宗派,到唐代六十一世祖吴少微成了新安吴好的左台大宗派,之后有分为莲塘派、金竺派、域门派、石岭派、丰溪派五大派。莲塘派又分为靖、谏、三大支,北岸属于莲塘派靖公支。具体到我们北岸的吴姓,六十一世少微公十传孙靖公于公元955年由休宁凤湖街迁至歙西富饶,又八传孙景于公元1174-1189年间由富饶迁歙南大佛市(原谱记载,今之大阜),详细地址在桥头对河店忤,景之子僖时又迁至小阜西岸,僖之孙赵于宋理宗宝裕年间,公元1253-1258年由小阜迁至北岸,因此八十世祖僖是北岸吴姓的支祖,八十二世赵公是北岸支的始迁祖,九十一世祖祖寿,是北岸吴姓发展的关键人物,洪武年间众举富户赴南京应天府填实京师,永乐二年,本县奉例保充北京宛平县德胜关惜新司第五厢富户,长生有二女、三子,庆宗添福友德,成了后来北岸吴姓宗族的三大派。庆宗又生四子,茂、芳、兰、萱成了后来的四大分,添福又生了三子蕴、羲、葇。友德又生三子萼、萌、兹(长子迁白杨,三子无后人记载)总的统称八大分。传至一百开始议排辈份,轮排行共二十字"天大迁中文,士绍汞承清,正元光采奕,品玉景昌登"。现有永字辈仅三人,裔传已发展奕字辈,按历史风俗习惯可说有八代人同存于世。除吴姓外客来落户程姓较多一点(在封建社会称为下等人),其余尚有余、凌、张、叶、江、潘等姓。

方村的方姓历史较为长久。方村于唐朝唐僖宗年间开始发展,方村,又名锦庭村,一走进村口大路,两边有两口龙眼塘,村水口枫树林立,一条通往深渡的茶源石板徽杭路穿村而过。方村村中有方氏祠堂一幢,下设姓方分下,还有支祠,若分大、二、三支祠,四、五、六家支祠。现凌天福大门口是有名的百步街,用小石头砌成,据说是某代皇帝所赐,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现点亭山口河边也有一凉亭,专供走余杭路来往行人歇脚休息,并可以靠坐观赏河里鱼景,再往前走20步路,有一牌坊树立,现都已不知去向。解放前,方村有四座木桥,当时叫四齿木桥,含义是四齿桥,钱财挖进不挖出的意思,当时姓方的在外地经商极多。听说在民国初期,方村市面非常繁荣,有益大布店、肉铺、铜匠店、铁匠店、有住店、小吃、卖小百货店等。方村有神亭,对面是戏台,一年一度正月十三接十庙正神,姓方的各户按族长老前辈指定的吉世做好摆到神亭供桌上祭神,当日等大家入睡后,按族长老前辈指定姓方男丁开始举行接十庙正神到神道入坐,任何在场人不得开口,妇女不许偷看,据说,偷看者头就缩不回来,村里就请戏班来唱戏,一直唱到正月十八日。<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历史源流] </ref>

==旅游资源==

北岸村旅游资源丰富,现有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风雨廊桥(又名北溪廊桥);有建于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古民居百余幢(其中规模较大的20幢左右,中等规模的50多幢);村庄背靠来龙山,自东向西的绵溪河(放生河、伏源河)穿村而过;另有百米竹林、拦河大坝和丰富的土特产。

北岸村旅游资源概况

'''古民居'''

北岸村有建于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古民居百余幢(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20幢左右,如始建于明代的私塾兰桂山房、有钱庄院的大夫第;中等规模的50多幢),粉墙青瓦、门罩门坊、砖木石雕等精工细作,反映了古徽州特有的人文思想和审美情趣,堪称徽派建筑的典范。

撒网状分布在吴氏宗祠后面(北)及周围,村内巷道众多,路路相通。

有些建筑局部存留文革痕迹,古民居周边或期间有些新建居民楼房,但总体而言,保持原状态尚可,是北岸村现有特色和重点旅游资源之一。

'''吴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六年(1862)重修,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坐北朝南,为三进二明堂式。门厅为五凤楼,望柱头刻石狮;八字墙须弥座石刻和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十分华美;中进享堂有粗硕宏大的月梁、楹柱。

最令人称绝的是祠堂内栏板上两组分别刻有西湖全景和百鹿图的黟县青石雕,古朴典雅、洗练精致。寝室右侧墙上置放一座砖雕神龛,为三间殿宇式,雕作细腻,左侧墙上嵌有修祠碑记一方。

位于北岸村南中心位置上,放生河旁,风雨廊桥附近,北靠多处古民居,与之有石板路相通。

保护现状差,栏板、梁柱、碑文石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至今仅为村民简单的看守保护,并无现代技术保护措施,而且缺少专项保护资金。

'''风雨廊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最大的一座廊桥。建于清中叶,为三洞石拱廊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上建廊,砖木结构,高约5米。南端门额"乡贤里",北端门额"谦庵旧址"。廊内11间,中间原有佛龛,沿墙置坐凳,东侧墙上辟八大方窗,砖砌龟纹,梅花纹等花格,西侧辟8个风洞窗,样式有满月、花瓶、桂叶、葫芦等,北端西侧置一敞窗,外装"美人靠"。

坐落于北岸村绵溪河上,紧靠吴氏宗祠,与村中古民居有石板路相通,同时也是村中绵溪河南北主要交通要道之一。

景观特色保持良好,为北岸村现有重点特色旅游资源之一。

==自然旅游资源==

'''来龙山'''

海拔128米,相对高度40米,山体坡度不大,现为桑树、竹林和灌木丛所掩映,葱郁苍翠。

位于北岸村西北,山顶观景位置较好:一面可见民居全貌,另一面可观田园风光和绵延青山。村中有石板路通至山脚。

基本未开发,局部辟为农田(主要种植桑树)。

'''绵溪河(放生河、华源河)'''

自东向西流经北岸村,水面宽近30米,水深随季节降雨量不同而变。

自东向西横穿北岸村南部,吴氏宗祠位于其旁(北),风雨廊桥坐落其上,徽杭公路,徽杭高速公路横跨其上,古今三桥对峙河上,颇为壮观。两岸有水泥路(至德路、乡贤路)通往村中。

保护现状较差,水质污浊,河底及两旁堤岸生活垃圾有所减少,部分河道急需疏通整治。

'''花山尖'''

海拔200多米,山体有一定的坡度,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

位于北岸村东南约50米处,可进入性一般。

基本未开发,局部辟为农田(主要种植茶树)。

==所获荣誉==

2021年4月,被安徽省司法厅和安徽省民政厅命名为第八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9,6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