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凌波

移除 22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兒女情深》是凌波演藝生涯中第一部電影,那年她十二歲,也是因爲她跟養母在香港生活困苦,有時連飯都不敢吃,養母透過同鄉的關係得到這個機會,卻也因此成爲改變她一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捩點。1961年進入邵氏電影公司,[[李翰祥]]提拔她在國語片《紅樓夢》中幕後代唱,1963年受[[李翰祥]]導演賞識,改名凌波。1968年以《峰火萬里情》獲得第六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74四年與夫婿[[金漢]]白組今日影業公司,拍攝《新紅樓夢》。随着黄梅调逐渐没落,凌波也在70年代末淡出影坛。1988年全家移民定居加拿大。
==小娟遇伯乐 巨星诞生==
凌波接觸黃梅調,始自踏入邵氏門檻前、六一年公映的國語片《劉海遇仙》(由岳麟导演、编剧、主演的香港电影)。凌波说自己能夠拍國語片,[[岳麟]]可說是伯樂, 在那 之前 凌波 不懂唱,也不知道黃梅調是什麼。 在《劉》片的宣傳海報上,不會找到「凌波」,因為她仍叫「小娟」,被譽為「廈語青春影后」。 凌波本姓黃,因家貧被伯父以二十美元賣給姓君的養父,小小年紀捱慣苦,水銀燈下沒抱怨一句。 廈語片的主要市場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風光時,丫鬟、小男生、小妹妹等角色都會找 凌波 ,拍了幾年,開始有主角做 ,不覺得辛苦,享受更加不懂,有錢賺就是享受 好景不常,廈語片漸次沒落,她想過轉往粵語片發展,卻徒勞無功,不經意因黃梅調帶來轉機。「[[李翰祥]]在大觀片場拍《貂蟬》,聽到鄰廠在放着黃梅調的歌聲,李導演說,除了他以外,還有誰在拍黃梅調呢?打聽下,原來那個是小娟!」
同時間,曾執導廈語片的[[袁秋楓]],正替邵氏籌拍《紅樓夢》,聞悉凌波拍了《劉海遇仙》,便邀她替[[任潔]]作幕後代唱,一曲酬勞兩百,並代為搭路加盟邵氏。「[[鄒文懷]]與[[何冠昌]]代表邵氏傾談,開出月薪八百, 「養母希望我可賺更多錢,養父更想撕了張合約,平 凌波直言當 我好少自己作主,一切聽從養父母旨意,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有個感覺,入邵氏拍國語片會有發展,叫養父一定要簽這張合約,養父受過教育、較明事理,才答應讓我入邵氏。」她當然不會擁有預知未來的玻璃球, 根本不曉得入邵氏對自己有何好處,只是很想入去拍國語片,大概這叫冥冥中自有主宰吧。」<ref>[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interview/%E9%9B%86%E9%AB%94%E5%9B%9E%E6%86%B6/20150207-3112  林黛哭鬧 樂蒂罷拍坐看凌波洶湧時],明报周刊</ref>
==梁祝現象 強颱凌波經台==
邵氏版《[[梁山伯與祝英台]]》在電影美學及音樂風格結合了傳統古典、當代流行元素塑造起風格化電影表演成功抓住戲曲電 影現象與普通電影現象,加上典雅的古典情懷吸引文化菁英,在報章為文贊揚,街坊姑婆阿嫂的耳語傳播,又挾著得獎的實力展現,形成高級知識份子與普通市井觀眾的巨大消費勢力。一九六 三年些月二十些日首映在臺北市中國、遠東、國都三家戲院上映, 連續爆滿一百八十六天,放映九百三十場,觀眾七十二萬一九二 九人次,票房八百四十餘萬,打破歷來所有電影票房。當年[[臺北]]是省轄市,人」不滿八十萬,《梁祝》售票數佔人凵的九成,這個 紀錄也是四十年來沒有任何電影能企及的。當年十月(1963年10月30日)凌波由香港來臺,停留三天,使台北陷入一片疯狂境地。媒體以「強烈颱風凌波」形容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臺北且被譏為狂人城|便可知消費觀眾瘋犭王逐星之怫騰狀態,連查港 駐臺記者都忍不住詳細地摘記凌波停留臺北兩日中所發生的事 件:1)凌波的淚、(2)乘坐警車、(3)與小偷同車、(4)接受的禮物、(5)凌波的乾媽、(6)凌波照照片、(7)凌波的行、(8)特別 廣播節目、(9)凌波招牌、(10)腳不著地的旅行。 其中(5)凌波的乾媽共有闊太太四十八人,(6)凌波的照片, 統計全臺灣各報章雜誌從十月廿九日至十一月十一日,共刊出照 片七千六百四十八張,而十月三十日、三十一日兩天臺北各報, 共刊載有關凌波文字達二十三萬餘字7)凌波的行共歷一小時 又五十分,經過街道二十餘條,觀眾達十八萬餘人,動員警員五 百人,憲兵三百人,警車六輛維持秩序8)特別廣播節目:在凌 波未到臺北之前,華聲電台特製「凌波園地」每天上午九點至九 點三十分專播凌波的行、歌、訪 問49問。9)凌波招牌:臺北市用「凌 波」兩字作招牌的計有「凌波咖啡屋」在中華路、「凌波餐」在 徐州街、「凌波寄賣行」在昆明街,「凌波飯館」在羅斯路… 共有十二家之多|如此瘋狂的全民運動確是難得一見的消費風暴。
影片上演後,百代唱片公司以副標「高亭」(Odeon)出品《梁 山伯與祝英台》的雙碟電影原聲帶。致使滿街商店住家、以及唱片行都不停地播唱《梁祝》的歌,影迷歌迷也街頭巷尾吟唱「十味藥」、「十八相送」、「樓台會」〕,時至今日KTV的點唱歌曲 仍可見黃梅調的「十八相送」、「樓台會」曲目。《梁祝》電影在六月二十」下片,代理《梁祝》發行的明 華電影公司與攝影新聞畫報社,聯合於六月二十五日在臺北博愛 路美而廉四樓畫廊舉行「凌波照片展」,會場中發售凌波個人的四 时照片,每組三份,售價新台幣十元,共售出上萬份”展覽會原 二十八日結東,由於觀眾如潮湧至,延至七月五日為止。展覽 會期中有位六十五歲的老太太影迷每天來看凌波的倩影,她說及 自己連看《梁祝》電影六十五次此連續消費不止一人,另有 一位小姐說曾看了十七次梁祝》,也有不少影迷宣稱看了上百遍<ref name="許端容2007">{{cite book|author=許端容|title=梁祝故事研究(一)~(四)|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HTqAAQAAQBAJ&pg=PA611|date=1 November 2007|publisher=秀威出版|isbn=978-986-6909-47-4|pages=611–}}</ref>。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R3MtIjYk}}
凌波在拍戏的过程中,喜欢上了和她配戏的青年演员[[金汉]]。金汉是一个英俊小生。[[邵逸夫]]听说以后,急忙派一位女秘书找凌波谈话,委婉地转达了他的意见: "现在正是你事业飞腾的时候,最好不要和金汉在一起,小心顾此失彼。"可是,这时的凌波早巳经不是当年的她了,虽然她也清楚邵逸夫不让她和金汉在这时候坠入爱河,是为她将来继续保持"当家花旦"的地位考虑,可是,凌波是一个经历过不幸婚姻的女人,她不但需要事业上的成就,更需要爱情。她婉拒了邵逸夫的好意,并表示一定要和金汉恋爱到底,邵逸夫听了心里虽然不快,但也不便过多干涉,最终只好默许了<ref name="窦应泰2008">{{cite book|author=窦应泰|title=邵逸夫家族传|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pN1LAQAAIAAJ|year=2008|publisher=华夏出版社|isbn=978-7-5080-4770-6}}</ref>。
在影壇正紅之際就決定嫁給金漢,當時很多人還深深替您感到可惜^凌波:怎麼會可惜呢?〔凌波搶著回答〕當時我雖然組織家庭,但是這對我 的演戲工作並沒有影響,喜愛我的觀衆仍舊喜歡我支持我。對一個女人來講,終究是要‘
事隔12年,凌波與新婚夫婿金漢來台蜜月旅行,台灣各界與影迷們依然以盛大的熱情來迎接他們。機場裡擠滿了影迷,大家揮著手,呼喊著,凌波與金漢則回報以微笑和揮手。在中山堂光復廳舉行「凌波金漢結婚慶祝晚會」,中山堂裡裡外外人擠人,大廳裡佈置得喜氣洋洋,凌波和金漢分別致詞感謝大家的愛護。新娘子並義賣她的結婚禮服,大家熱烈共襄盛舉,募得五萬元。凌波和金漢走下飛機以後,受到影迷熱烈的歡迎,隨後就在第一飯店舉行記者招待會,說出她對祖國的嚮往<ref name="唐明珠2011">{{cite book|author=唐明珠|title=台灣有影: 台影新聞片中的電影|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GEYKcUagiksC|year=2011|publisher=行政院新聞局}}</ref>。
 
==王冠上的宝石==
她和金汉在《花木兰》片场认识,当时两人演“兄弟” ,后来变成了情人,并终于结合了美满的婚姻。 凌波 的传奇银幕生涯得以发展,是被李翰祥( 1926 一 1996 )发据,当时她正在一部黄梅调电影中担任幕后代唱。 【 3 ) 《梁山伯与祝英台》将凌波造就成“银幕奇迹” (陈时鑫 2007 : 10 ) ,令她在香港、台湾和南洋家喻户晓。在所有的地点中,台湾最为凌波倾倒。  随着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涯的交织,她的传奇持续至今,象征也见证了半个世纪海外华语电影的变迁。 不算 邵氏影业将凌波作为“亚洲 视作品影女王” , 在巅峰时期曾赞誉她为王冠上的宝石, 凌波 吸引人的女扮男装 银幕特性可以由黄梅戏 电影 就有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证。在黄梅调的这 百多部。范围 高峰期,凌波的双性银幕特征也 包括 在厦语电影 另外一些角色,如《花木兰》(岳枫, 1964 ) 中的 未成年女主角,这让她获得了盼望已久的第 11 角色以及很短暂 届亚洲影展 粤语阶段最佳女演员奖; 从她在邵氏时期还有《万古流芳》( 1962 一 1976 严俊, 1964 ) 类型片(包括黄梅调、武侠片、浪漫惊惊片 年轻驸马 家庭情节剧)到大量后邵氏时期的影片、直至退休前往加拿大之前的最后一部电影 金燕子 鱼美人 》( 柯星沛高立, 1988 1965 )<ref name="Farquhar2011">{{cite book|author=Mary Ann Farquhar|title=华语电影明星: 表演、语境、类型|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Gbng3s0DYUC|year=2011|publisher=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1-18832-3}}</ref>。里的书生
在黄梅调的这一高峰期不算电视作品,凌波 双性银幕特征也 电影就有一百多部。范围 包括 另外一些角色,如《花木兰》(岳枫, 1964 ) 在厦语电影 中的 女主 未成年 ,这让她获得了盼望已久的第 11 届亚洲影展 色以及很短暂 最佳女演员奖粤语阶段; 还有《万古流芳》从她在邵氏时期( 严俊, 1964 1962 一 1976 ) 年轻驸马 类型片(包括黄梅调、武侠片、浪漫惊惊片 《鱼美人》(高立, 1965 家庭情节剧) 里的书生  到大量后 邵氏 影业将凌波作为“亚洲电影女王” (附图 9.1 ) ,在巅峰 时期 曾赞誉她为王冠上 宝石,凌波吸引人 影片、直至退休前往加拿大之前 女扮男装的银幕特性可以由黄梅戏 最后一部 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 金燕子 》( 李翰祥导演柯星沛, 1962 1988 ) 为证 <ref name="Farquhar2011">{{cite book|author=Mary Ann Farquhar|title=华语电影明星: 表演、语境、类型|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Gbng3s0DYUC|year=2011|publisher=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1-18832-3}}</ref>
==童年憾事 嫁對金漢得幸福==
 
根据公开发行的报刊记载,凌波生于 1939 年,小时候名叫君海棠,随养父母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美丽海滨城市厦门生活。在 1967 年《中央日报》发表的回忆录中,凌波记叙了她对这个碰巧成为故乡的地方的痛苦思念。厦门,南洋,我的童年是模糊和困惑的<ref name="Farquhar2011">{{cite book|author=Mary Ann Farquhar|title=华语电影明星: 表演、语境、类型|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sGbng3s0DYUC|year=2011|publisher=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1-18832-3}}</ref>。在凌波早年的回億錄中,曾提到童年往事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遣憾。六、七歲時,她被賣到養母家,家中任何事情都要負責,早晨起床還得棒洗臉水去侍奉養母, 夜間則睡在客廳的地板上。
==老公口中的「慈母多敗兒」==
凌波三个儿子,大儿子是与第一次婚姻的菲律宾华侨所生。说起这个孩子,凌波与金汉也是满满疼爱。「這孩子很好,可惜那時在澳門,養母給他喝亂七八糟的水,身體都搞壞了,腎出了問題,一直治不好。波:他三、四年前換了腎了。因為兒子健康的事,我才會很恨養母。唉!」 小孩皮或不聽話的時候,金漢會比較兇一點,我呢?當然不希望他對孩子太兇,有時我也會因爲先生對孩子太嚴厲不高與,金漢就常講我「慈母多敗兒」。父母親一時氣憤失控說出了不適當的話,並非眞正希望孩子滾,但是萬一孩子眞的負氣 離開家庭,對父母、孩子都是一個遺憾。 凌波在一九六六年當紅之際嫁給金漢,隔年生下 [[ 畢國智 ]] ,當時她不顧老闆反對,一意孤行結婚生子。婚後,凌波工作量不減反增,整天都在邵氏片廠開工,兒子只好交給保母照顧,偶爾才會帶到片廠。凌波回憶著心疼地說:“平均一星期只有一天的相處時間,帶他們吃吃飯。”也許是沒有常陪伴身邊,凌波對兒子非常愛護,從訪談過程間,兩人的互動就不難窺見。凌波怕兒子談話口渴,特別把自己的飲料分給他,神情專注散發母愛光芒,讓人驚覺銀幕前的“梁兄哥”回歸家庭後,竟成了疼愛兒子的柔情媽咪。凌波還不捨兒子從小承受壓力,雖有家喻戶曉的明星媽媽,卻沒為他的求學之路帶來好處。凌波透露,畢國智並不叛逆,但讀書成績不好,老師還會帶著看不起他的眼光,覺得藝人的小孩不會念書是應該的。為了讓兒子受更好的教育,凌波決定在畢國智十三歲那年送他前往英國念書,雖然百般不捨,還是咬牙送出國。畢國智在大學攻讀舞台劇,引發對電影的興趣,後來隻身到香港發展,凌波則是全力支持,最多盯他別熬夜寫劇本。2005年,畢國智宣傳電影《海南雞飯》,凌波、金漢及弟弟 [[ 畢國勇 ]] 全家人一同造勢<ref>[http://magazine.sina.com/bg/chinatimesweekly/1547/20071017/012553727.html  凌波寵兒40年]</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