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00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夸父逐日</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26…”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夸父逐日</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2604159072,3986490036&fm=253&fmt=auto&app=138&f=JPEG?w=800&h=5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8700441/ 来自 哔哩哔哩 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灵宝五符是什么,灵宝五符与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ref>[https://www.5068.com/gushi/682949.html 儿童频道]</ref>
==灵宝五符的传说==
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走到牧德山上,看见一位神人,对他说:“你一年一年在外治理洪水,劳累了身体,耗尽了智慧,也太辛苦了!我有一部宝书,叫《灵宝五符》,用它可以役使蛟龙水豹,让它们帮你做些事情。”于是神人就把宝书交给大禹,并嘱咐他说:“用完了,就把它藏在灵山上。”
大禹得到了宝书,按照神人的指点,驱使蛟龙水豹疏通沟渠,治水进展很快。治水成功以后,他就把宝书藏在洞庭湖畔苞山的山洞里。
到了[[春秋时代]],[[吴国]]的[[阖闾]]做国王时,有个叫龙威丈人的隐士,在山洞里得到了这部《灵宝五符》,献给吴王。吴王把宝书拿出来给群臣看,可是谁也不认识上面写的什么,吴王于是派使者拿着宝书去请教[[孔子]]。
吴王使者对孔子说:“吴王正在宫中闲着没事儿,忽然有一只红色的乌鸦嘴里衔着这部书,送到吴王面前。大王和群臣都不认识书上的文字,才派我远道而来,向您这位博学的老先生请教。”孔子看了一眼回答说:“远古时,大禹治水,在牧德之山遇到个神人,授给他一部《灵宝五符》的书,用完后就藏在洞庭湖边苞山的山洞里。吴王得到的,恐怕就是这部宝书吧?什么红色乌鸦一类的事情,我没有听说过!”使者回去,把孔子的话报告给吴王,吴王惊叹不已。
==拓展==
灵宝派又称葛家道。是产生于[[东晋]]末年的一个道派,活跃于江南一带,本山为阁皂山,与上清派的出现时间大体相同。该派是以信奉和传承《灵宝经》系而形成的教派,也因主传与主修《灵宝经》系而得名。灵宝派的修炼方法主要是符篆科教。它又受到上清派的影响,也讲存神、诵经之类,它介于当时新旧道派之间,既保留天师道的传统,也兼有上清派的新法术,这比上清派更能招徕多层次、多方面的信徒。灵宝派比较重视集体的宗教活动,但又不同于天师道的聚众活动。该派信徒一起唱经、一起吃斋,通过斋醮科仪,用礼拜等方式来约束杀、盗、淫等种种罪行,用唱经来净化口出的“恶言”,用存神的方法来驱赶贪欲与恶念。灵宝派提倡修道者应该不仅仅只求个人成仙,而应包括要借此帮助别人行善得道,普度众生。至唐代,灵宝经法、修炼理论渐为上清茅山派所吸收。北宋金元时期阁皂山灵宝宗坛与江西龙虎山正一宗坛、江苏茅山上清宗坛为符策三山。元以后,灵宝派并入正一道。道教经典中,“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原为神灵宝贵之意。隆安中,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申,造作《灵宝经》30余卷,并胪列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至南朝宋时,陆修静“更加增修,立成仪轨,于是灵宝之教,大行于世”。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280_神話總論]] [[Category:282_中國神話]]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夸父逐日</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2604159072,3986490036&fm=253&fmt=auto&app=138&f=JPEG?w=800&h=5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8700441/ 来自 哔哩哔哩 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灵宝五符是什么,灵宝五符与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ref>[https://www.5068.com/gushi/682949.html 儿童频道]</ref>
==灵宝五符的传说==
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走到牧德山上,看见一位神人,对他说:“你一年一年在外治理洪水,劳累了身体,耗尽了智慧,也太辛苦了!我有一部宝书,叫《灵宝五符》,用它可以役使蛟龙水豹,让它们帮你做些事情。”于是神人就把宝书交给大禹,并嘱咐他说:“用完了,就把它藏在灵山上。”
大禹得到了宝书,按照神人的指点,驱使蛟龙水豹疏通沟渠,治水进展很快。治水成功以后,他就把宝书藏在洞庭湖畔苞山的山洞里。
到了[[春秋时代]],[[吴国]]的[[阖闾]]做国王时,有个叫龙威丈人的隐士,在山洞里得到了这部《灵宝五符》,献给吴王。吴王把宝书拿出来给群臣看,可是谁也不认识上面写的什么,吴王于是派使者拿着宝书去请教[[孔子]]。
吴王使者对孔子说:“吴王正在宫中闲着没事儿,忽然有一只红色的乌鸦嘴里衔着这部书,送到吴王面前。大王和群臣都不认识书上的文字,才派我远道而来,向您这位博学的老先生请教。”孔子看了一眼回答说:“远古时,大禹治水,在牧德之山遇到个神人,授给他一部《灵宝五符》的书,用完后就藏在洞庭湖边苞山的山洞里。吴王得到的,恐怕就是这部宝书吧?什么红色乌鸦一类的事情,我没有听说过!”使者回去,把孔子的话报告给吴王,吴王惊叹不已。
==拓展==
灵宝派又称葛家道。是产生于[[东晋]]末年的一个道派,活跃于江南一带,本山为阁皂山,与上清派的出现时间大体相同。该派是以信奉和传承《灵宝经》系而形成的教派,也因主传与主修《灵宝经》系而得名。灵宝派的修炼方法主要是符篆科教。它又受到上清派的影响,也讲存神、诵经之类,它介于当时新旧道派之间,既保留天师道的传统,也兼有上清派的新法术,这比上清派更能招徕多层次、多方面的信徒。灵宝派比较重视集体的宗教活动,但又不同于天师道的聚众活动。该派信徒一起唱经、一起吃斋,通过斋醮科仪,用礼拜等方式来约束杀、盗、淫等种种罪行,用唱经来净化口出的“恶言”,用存神的方法来驱赶贪欲与恶念。灵宝派提倡修道者应该不仅仅只求个人成仙,而应包括要借此帮助别人行善得道,普度众生。至唐代,灵宝经法、修炼理论渐为上清茅山派所吸收。北宋金元时期阁皂山灵宝宗坛与江西龙虎山正一宗坛、江苏茅山上清宗坛为符策三山。元以后,灵宝派并入正一道。道教经典中,“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原为神灵宝贵之意。隆安中,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申,造作《灵宝经》30余卷,并胪列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至南朝宋时,陆修静“更加增修,立成仪轨,于是灵宝之教,大行于世”。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280_神話總論]] [[Category:282_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