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楊秀衡

增加 5 位元組, 5 年前
維基化
''' 楊秀衡'''(1939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縣美濃鎮,客家音樂家。有「客家音樂活字典」稱號,是全臺碩果僅存會客家「撮把戲」的民俗藝人。
楊秀衡從小愛唱客家山歌,由於對歌仔戲班中翻筋斗等武打場面十分癡迷,8歲就跟隨陳來丁(來丁師)學習太祖拳。14歲到屏東加入屏東東港的歌仔戲班「華美歌劇團」,開始學習武生、馬僮等角色,又隨上海師傅李金虎學習翻筋斗、觀音坐等拳術,加入演出戲班中的丑角,進而演出「探花」、「采花」、「小生」等角。在「華美歌劇團」的歲月,楊秀衡學會許多歌仔戲的唱腔,例如《七字仔》、《都馬調》等曲調,影響他日後在做「撮把戲」演出時,將歌仔戲曲調,套用客家山歌調的歌詞,以客家語演唱。
1954年,楊秀衡回歸客家情懷,轉至桃園龍潭客家戲班「勝春園」,在「勝春園」中,楊秀衡跟隨陳居順學習客家山歌調的演唱,並習得特別的「變化山歌仔」唱法,陳居順過世後,只剩楊秀衡會演唱此種曲調。半年後回到美濃家鄉,1958年,苗栗客家戲班「勝宜園」來到美濃鎮上演出,受邀加入戲班中武生角色。
== 視頻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pJQrbwOgs }}
|alignment=left
|dimensions=480
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