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梦家

增加 9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陈梦家
| 知名作品 = 《那一晚》</br>《往日》</br>《泰山与塞外的浩歌》</br>《梦家诗集》</br>《不开花的春》。
}}
 
 
'''陈梦家'''(chengmengjia)
 陈梦家(1911~1966),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曾用笔名 [[ 陈慢哉 ]] ,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 陈梦家在三十年代的诗名很大,曾与 [[ 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 ]] 。   他16岁开始写诗。其诗先学徐志摩,后学闻一多 。1929  1929 年10月,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 [[ 《那一晚》 ]] ,引起诗坛瞩目。后又以"陈漫哉"为笔名发表大量新诗 。1931  1931 年1月,编成《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同年9月,又编成《新月诗选》出版。其诗重视表现"自我", [[ 注重音韵和谐及整体匀称,善于吸收格律诗特点写自由诗,对新月派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 ]]
著有诗集《梦家诗集》、《不开花的春》、《铁马集》、《在前线》、《梦家诗存》、及其他学术研究等多种专著,是后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诗人和重要成员。
 
 
 
== 诗歌理论 ==
 
首先,他认为诗就其本质来说,"是美的文学",即"诗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因此,"诗必须具有其独具之形象与灵魂。"
 其次,他将诗的成分,"简要的可从其性质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韵律,""一是内在的精神,就是诗感。 "在诗的形式上,他主张用美术和音乐的调配,便因美观的格式与和谐的音韵所生出的美感,衬托"诗的灵魂"。同时他又指出:" [[ 诗的灵魂--就是诗的精神--应当较之外形的修饰更其切要。"诗在内容上"不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与感慨,更其要有哲学意味。"]]
第三,在风格上,突出地强调"诗,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韵,自然的感情",要"哲学意味溶化在诗里"。
陈梦家的新诗理论,纠正了前期新月诗派偏于强调形式因素的倾向;承认"诗感的来临是因于内心接受外物印象的击应";在诗美学与新诗艺术规律上,继承了前期新月诗派"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主张,并作了更为深入有益的探讨。但他在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即创作目的与创作动力问题上,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这较之前期新月诗派用诗歌艺术表现"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徐志摩:《〈诗刊〉并言》)的认识大大后退了一步。陈梦家的这种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显然是与他的老师徐志摩思想的影响分不开 的。大革命失败后,在思想与创作上,徐志摩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单纯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怀疑的颓废"。(徐志摩:《〈猛虎集〉自序》)虽然他对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有所不满,却同时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归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态度》),写下如《西窗》这样的攻击革命文学运动的诗歌。这正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十年内战时期政治立场的反映。陈梦家当时身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与徐氏时相过从,头脑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记,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后面亦步亦趋地宣传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攻击"所谓革命的新诗是变为无次序的无音韵的杂乱的烦嚣的呼声"(陈梦家:《诗的装饰和灵魂》),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因素 的。
*悲伤大革命失败后,在思想与创作上,徐志摩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单纯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怀疑的颓废"。(徐志摩:《〈猛虎集〉自序》)虽然他对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有所不满,却同时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归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态度》),写下如《西窗》这样的攻击革命文学运动的诗歌。这正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十年内战时期政治立场的反映。陈梦家当时身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与徐氏时相过从,头脑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记,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后面亦步亦趋地宣传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攻击"所谓革命的新诗是变为无次序的无音韵的杂乱的烦嚣的呼声"(陈梦家:《诗的装饰和灵魂》),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因素的。
然而,20世纪30年代初,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使身居于深墙大院高等学府内的陈梦家面前,也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0年初,陈梦家写下《秦淮河的鬼哭》一诗,描绘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阴森的画面。诗人蛰伏在内心深处的爱国心驱使他怀着"一束隐忧"从"年青人的颓废病"中回眸视悲惨的现实人生。然而,他的教养、他所生活着的社会圈又常常使他没有勇气去进一步正视这个丑恶的、凄凉的社会。他不得不"再去做梦",在诗苑里"幻想"和"徘徊"(见《五月》)。陈梦家这种精神状态,是后期新月诗派中一大批中上层小资产阶级诗人思想倾向的代表。
* 繁忙一年'''悲伤'''
1931年是陈梦家文学活动最为繁忙的一年。早在1930 然而,20世纪30 他就与方令孺、方纬德商议,拟继当年《晨报副刊》 激烈动荡 《诗刊》后,再办一个《诗刊》。是年的7、8月间,因父亲患病,陈梦家来到上海,把南京诗人 社会环境使身居于深墙大院高等学府内 建议告诉了徐志摩,得到赞同。徐志摩立即发信征稿,与 陈梦家 筹备《诗刊》。1930年冬《新月》3卷之号刊出《诗刊》广告,宣布"我们几个《诗刊》的旧友想多约几个对诗有兴味的新友再来一次集合的工作"。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编、陈梦家担负实际编辑工作的《诗刊》季刊在上海以"诗社"名义出版,撰稿人除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等 期新月诗人和南京诗人群成员外 还有林徽音、卞之琳、孙毓棠、曹葆华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诗人,标志后期新月诗派的正式形成。而在这 也已放不下 过程中,年龄还不到二十岁 张平静 陈梦家已成为新月诗派的一员主将 书桌了
* 1930年初,陈 梦家 写下[[《秦淮河的鬼哭》]]一 ,描绘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阴森的画面。诗人蛰伏在内心深处的爱国心驱使他怀着"一束隐忧"从"年青人的颓废病"中回眸视悲惨的现实人生。然而,他的教养、他所生活着的社会圈又常常使他没有勇气去进一步正视这个丑恶的、凄凉的社会。他不得不"再去做梦",在诗苑里"幻想"和"徘徊"(见《五月》)。陈梦家这种精神状态,是后期新月诗派中一大批中上层小资产阶级诗人思想倾向的代表。
 *'''繁忙一年''' 1931年是陈梦家文学活动最为繁忙的一年。早在1930年初夏,他就与[[方令孺、方纬德]]商议,拟继当年《晨报副刊》的《诗刊》后,再办一个《诗刊》。是年的7、8月间,因父亲患病,陈梦家来到上海,把南京诗人的建议告诉了徐志摩,得到赞同。 徐志摩立即发信征稿,与陈梦家筹备《诗刊》。 1930年冬《新月》3卷之号刊出《诗刊》广告,宣布"我们几个[[《诗刊》]]的旧友想多约几个对诗有兴味的新友再来一次集合的工作"。 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编、陈梦家担负实际编辑工作的《诗刊》季刊在上海以"诗社"名义出版,撰稿人除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等前期新月诗人和南京诗人群成员外,还有[[林徽音、卞之琳、孙毓棠、曹葆华]]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诗人,标志后期新月诗派的正式形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年龄还不到二十岁的陈梦家已成为新月诗派的一员主将。  *'''梦家诗集''' 同月,陈梦家的第一部诗集 [[ 《梦家诗集》 ]] 由新月书店出版,书很快销售一空。不少杂志发表了书评,连广东汕头一家不太知名的刊物《滨海文艺》都发表了专论,使陈梦家的诗名大噪。1931年7月,《梦家诗集》增选后再版发行。
这一时期,陈梦家还曾创作过一些散文与小说。他所作的中篇小说《不开花的春天》,1931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小说用书信的形式叙述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陈梦家苦闷的内心世界。
*律师执照
*'''律师执照''' 1931年夏,陈梦家毕业于中央大学,获得律师执照,从南京小营移住市郊兰家庄。7月,应徐志摩之邀赴上海,住天通庵,负责编选 [[ 新月诗派 ]] 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诗选》。陈梦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选出前、后期新月诗派主要诗人的代表作共十八家八十首,把这些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社会地位与政治思想倾向的诗人在艺术流派的体系上联系起来。他在这部诗选集的《序言》中,从新诗发展史的角度,总结了新月诗派的艺术理论,指出新诗十多年来的成绩犹如长江的涓涓的水源,尚"在山涧里悄悄走着生命无穷的路",而新月诗派"自己相信只是山涧中一支小小的水",在"忍耐的开辟新的路子"。并表示"主张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态度的严正又是我们共同的信心"。他的这些理论主张未出徐志摩艺术思想的窠臼。 
1931年9月,徐志摩将《诗刊》交予陈梦家主编。11月19日,这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诗哲"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触山坠机身亡,导师的临终遗言与悲剧性的命运引起陈梦家内心的震动和深沉的思索。他在徐志摩逝世后的第四天,创作了新诗《致一伤感者》,批判了感伤主义的思想情绪:伤感在穷人是一件奢侈的事,/快乐在人手上,也在人心上。/--世界不全是坏的。
不久,陈梦家在其主编的《诗刊》第4期《叙语》中对后期新月诗派创作的"题材走到今天太狭隘了"的现象深为不满,表示"很想把新诗的内容更要扩大"。这一些,预示了他创作思想转变的资讯。
*哀息
*'''哀息''' 1932年1月,陈梦家编完了老师徐志摩的遗稿《云游》集,整理了自己19丑年陈梦家赵萝蕤夫妇(20世纪50年代初)
夏季后的诗稿,结集为《铁马集》,便毅然停办了后期新月诗派的刊物《诗刊》,结束了交织着迷惆与痛苦的学生时代。
正当陈梦家规划自己未来生活的时候,[["一·二八"战争爆发了]]!十九路军在上海抵抗日寇的隆隆炮声震醒了深埋在诗人心底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战争的第二天,他即与同学刘启122旅旅部,参加抗日宣传工作。陈梦家等人随122旅旅部自南翔经刘行、嘉定、杨行、顾家宅、真如、大场一线向蕰藻浜前线挺进 。1932  1932 年2月1日军队进驻南翔镇时,陈梦家在车站伫立三天三夜,目睹无家可归的妇孺老幼在雨雪中踉跄行走,沪宁线上的难民行列蜿蜒长达数十里。他心如刀绞,写下 [[ 《哀息》 ]] 一诗,发出"谁教我们这样的?"的责问 。1932  1932 年2月13日,部队在季家桥与日寇雪中大战。122旅第5、6团任前锋,与敌寇肉搏终日。陈梦家等亲临火线,抢救伤患。他看到勇敢的中国士兵们在弹雨中无畏地冲杀,挂彩的伤患染成了血人,有的战士牺牲时仍保持着托枪瞄准的姿势。田野上到处是抗日志士的新坟。在战士墓前,陈梦家写下了动人肺腑的悲壮诗篇--《在蕰藻浜的战场上》:在蕰藻浜的战场上,血花一行行/间着新鬼的坟墓开开在雪泥上:/那儿歇着我们的英雄--静悄悄/伸展着参差的队伍--纸幡儿飘。/苍鹰,红点的翅尾,在半天上吊丧。现躺下了,他们曾经挺起胸膛/向前冲锋,他们喊杀,他们中伤,/杀了人给人杀了,在都睡倒/在蕰藻浜的战场上。交给你,像火把接着火,我们盼望,/盼望你收回来我们生命的死亡!/拳曲的手握紧炸弹向我们叫:/那儿去!那儿去!听我们的警号!/拳曲的手煊亮着一把一把火光/在蕰藻浜的战场上。 
* ''' 《老人》'''
他还在季家桥前线用民歌的风格写下 [[ 《老人》 ]] 一诗,描绘农民对故土的热爱。这些在抗战前线写下的史诗般的作品,是"一·二八"事变珍贵的实录。诗人在构思时"有意摆脱所有形式的羁绊"(《〈梦家存诗〉自序》),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标志陈梦家新的创作阶段的开始。
2月下旬,陈梦家从淞沪前线返回上海。3月,应闻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岛大学任闻先生的助教,并在闻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甲骨文。4月,陈梦家修改他在淞沪前线所写的诗,结集为《陈梦家作诗在前线》。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