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守護神

增加 5,58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守護神'''(Patronus)是一種神靈或靈魂,是特定地點,地理特徵,人物,血統,民族,文化或職業的監護人,贊助人或保護者。
*“守護神”的詞源表達了安全的概念,因此也表達了監護的概念。
*在希臘和羅馬晚期的宗教中,一種守護神,即天才,從出生到死亡都充當個人的人格神或守護神。
**一般經常聽到大家恭頌的佛號「阿彌陀佛」,其實是來自於梵文的音譯漢文。
**如果真正翻譯「阿彌陀佛」的名稱,或者稱作「無量壽佛」或是「無量光佛」;祂更是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無論是否為佛教徒,只要是華人,幾乎都能夠知道「南無阿彌陀佛」的歸敬呼請文。
*譬如日本著名景點鎌倉大佛,其實就是阿彌陀佛;光是想像那樣無法計量的光明,就覺得屬狗與豬朋友格外有福氣呢。 <ref name="VOGUE INSIDER">{{cite web |url=https://www.vogue.com.tw/insider/jpfoods/article/1406 | title=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二生肖守護神! | language=zh | date=2016-02-03 | publisher=VOGUE INSIDER | author=和菓子 | accessdate=2022-0706-27}}</ref>=== 海外華僑的守護神鄭和===*鄭和下西洋,在鄭和時代,是一段尋常合理的歷史事件,始乎當始,終其所終。*鄭和身後600年漫長歲月,遠航在遺忘與追憶中,由歷史變成神話。*皇帝詔令,下洋悉令停止,曾經行巨浪泛滄溟、牽星過洋的巨大的寶船,如今冷落地躺在漸漸淤積的南方港灣里腐爛。*20年間,帝國皇家的龍江造船廠已經衰落到難以想像的程度,連當年寶船的尺度都忘記了。*再過20年,成化皇帝當朝的時候,有人動起出洋的念頭,才發現皇家檔案庫中鄭和航海的檔案已不翼而飛。*據說被車駕郎中劉大夏燒毀了,因為憤慨!*遠航勞民傷財,幾十萬錢糧幾萬人的生命,換回來的是帝王的奢侈品,奇珍異寶於國家何益?忘掉歷史,也就是幾代人的事。*遺忘與無聊使歷史變成傳奇。明人羅懋登寫《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鄭和下西洋的故事神魔化,有「說不盡的古怪刁鑽,數不清的蹊蹺憊懶」,三寶太監鄭和,也變成一個蝦蟆精。*歷史衰落與遺忘到人已經無法想像人的事跡,就只好將人的事跡神魔化。*知識與經驗的範圍越小,幻想的空間就越大。《西遊記》問世於1580年前後,《西洋記》問世於1597年前後,都是衰世的象徵。**玄奘和尚乘危孤征、遠徒萬里去印度取經的歷史變成神魔夾道的傳奇。**千百舟子當年牽星觀斗的航行,現實到尋常,如今因為不可思議,只好讓碧峰長老從中呼風喚雨、翻江倒海,成帝國水師西洋取寶之行。無法相信人的事跡,神魔化是一種解釋,也是一種安慰。*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解釋《西洋記》成書的心理,嘉靖後倭寇猖獗,無可奈何只能幻想妖魔法術。*鄭和下西洋一邊在民間的傳奇化,一邊在正史中被貶低與省略。**《明史》「本紀」提到國初下洋,僅有隻言片語,《鄭和傳》在「列傳」「宦官」,簡略不及千言。**遺忘並非偶然不經意,而是歷史價值的選擇。**鄭和下西洋在中國被遺忘的同時,在海外華人中卻被追憶、紀念、頌揚、奉祀。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有三寶山、三寶井、三寶亭,吉隆坡、怡保有三寶廟,新加坡、泰國、菲律賓、汶萊、柬埔寨都有三寶廟、三寶宮、三寶禪寺或三寶塔。**東南亞以三寶命名的鄭和紀念地,有廟、有井、有山、還有城。印尼中爪哇省省會三寶壟,是東南亞祭拜鄭和的中心。**相傳鄭和當年多次來訪,副將王景弘還定居終老於此。**城中有三寶山、三寶洞、三寶公廟,每年陰曆6月30日,當地都舉行隆重的祭奠活動,馬拉三寶公聖像遊行,載歌載舞,到三寶公洞默祈拜禱。*鄭和在國內輕鬆地神魔化的同時,在海外卻沉重地神聖化,成為華僑的守護神。*「華僑的信仰三寶公,的確較國內吃食店之敬關公,讀書人的尊孔子,尤為強烈。**他的地位,簡直可以和基督教的耶穌,回教的穆罕默德相當,幾成為一個宗教主了;所以在傳說中,他是法力無邊,萬物聽命的。」*華僑神化鄭和,自有其沉重的原因。**唐代已有華人住蕃,宋代向海洋發展,閩粵先民移民東南亞者迅速增多。**蒙元入主,宋遺臣遠遁海外,在東南亞華人的經濟移民中,又加入政治移民。**元末明初,在爪哇的杜板、新村,蘇門達臘的舊港,都出現有組織性聚居的華人社區。**華僑始終是個人自發的、純經濟性的移民,身後有不但沒有國家的支持,反而有國家的招撫追剿。**他們孤立無援,有人數之眾、經濟力量之強,但始終沒有國家政治軍事力量保護,也無法逃避當地的迫害。**西方擴張,將國家軍事政治甚至宗教力量,與民間海外貿易拓殖結合起來,殖民地有軍隊、自治政府,野蠻屠殺在馬尼拉、巴達維亞的華人,每一次都不在萬人以下。**華僑,這些「沒有帝國的商人」、「沒有帝國的移民」,在苦難中唯一可以寄託夢想與期望的,就是當年鄭和「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威震海外。自是諸番益欽其威信,凡所號令,罔敢不服從」12的盛況。*安土重遷的百姓,自然不會去崇拜牽星過洋,漂泊過海的番客,卻知道什麼叫孤苦無助。**屈辱與苦難越多,幻想與期望就越強烈。**2004年底,筆者在寂靜中寫這篇鄭和下西洋600年祭。*一年以前2003年底,筆者受國際鄭和學會會長陳達生先生之邀,在馬六甲荷蘭街的鄭和博物館做關於鄭和下西洋的演講,參觀馬六甲鄭和官廠舊址,據陳先生說,那裡將開闢為「鄭和廣場」,豎起鄭和雕像。*馬來西亞將在鄭和下西洋600年紀念時,舉行盛大的慶典。**此時此刻,我體會華人的心境,知道歷史延伸入現實。*鄭和身後600年的命運,首先是被遺忘,然後是被放逐,放逐到現實之外的傳奇、帝國之外的南洋,最後才是回歸,帶著榮耀與悔恨,在大勢已去之後回歸。 <ref name="每日頭條">{{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vne462l.html | title= 鄭和在海外成為華僑的守護神 | language=zh | date=2021-10-10 | publisher=每日頭條| author=老伊先生 | accessdate=2022-06-27}}</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