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27
次編輯
變更
曾运乾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曾运乾'''<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曾运乾'''<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2477/1095361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48/3770cp7k5g.html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small>
|}
'''曾运乾'''
曾运乾(1884~1945)音韵学家。字星笠,晚年自号枣园,湖南省益阳人。自[[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他在考古、审音方面的造诣颇高。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声纽”的研究上。他提出了古纽“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论点,认为喻纽三等字跟匣纽是同类,得到大家的认可;提出《切韵》音系不只是韵类有洪细的区别,声类也有洪细的不同。声类和韵类的洪细恰好是相应的。认为中古有51类声纽。
== 基本内容 ==
曾运乾(1884~1945)
音韵学家。字星笠,晚年自号枣园,湖南省益阳人。自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他在考古、审音方面的造诣颇高。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声纽”的研究上。他提出了古纽“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论点,认为喻纽三等字跟匣纽是同类,得到大家的认可;提出《切韵》音系不只是韵类有洪细的区别,声类也有洪细的不同。声类和韵类的洪细恰好是相应的。认为中古有51类声纽。
曾运乾(1884~1945)
音韵学家。字星笠,晚年自号枣园,湖南省益阳人。自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他在考古、审音方面的造诣颇高。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声纽”的研究上。他提出了古纽“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论点,认为喻纽三等字跟匣纽是同类,得到大家的认可;提出《切韵》音系不只是韵类有洪细的区别,声类也有洪细的不同。声类和韵类的洪细恰好是相应的。认为中古有51类声纽。
== 著作编辑 ==
《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东北大学季刊》1927年第1期)、[[《喻母古读考》]](《东北大学季刊》1927年第2期)、《六书释例》(《东北大学周刊》1929年第71期)、《说文转注释例》(《中山大学文学院专刊》第2期)、《论双声叠韵与文学》(《文学杂志》广州1933年第1期)、《声学五书叙》(《东北大学周刊》1926年第9期)、《读敖士英关于研究古音的一个商榷》(《学衡》1932年第77期)、《广韵韵目原本陆法言切韵证》(《语言文学专刊》1936年第1卷第1期)、《等韵门法驳议》(《语言文学专刊》1936年第1卷第2期)、《毛诗说》《三礼说》《荀子说》《庄子说》《尚书正读》(中华书局,1964年)等。1996年,中华书局将其未刊论著如《宋元明清之等韵学》《广韵学》《广韵之考订》《古纽及古韵学》等和已刊的部分论著合在一起,以《音韵学讲义》为名出版。1945年11月,经曾的好友杨树达倡议,国民政府教育部明令褒扬曾运乾,号召全国教师学习他。
<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6997/ 名人励志故事]</ref>
<ref>[https://www.diyifanwen.com/tool/ 名人名言]</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center>'''曾运乾'''<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2477/1095361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48/3770cp7k5g.html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small>
|}
'''曾运乾'''
曾运乾(1884~1945)音韵学家。字星笠,晚年自号枣园,湖南省益阳人。自[[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他在考古、审音方面的造诣颇高。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声纽”的研究上。他提出了古纽“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论点,认为喻纽三等字跟匣纽是同类,得到大家的认可;提出《切韵》音系不只是韵类有洪细的区别,声类也有洪细的不同。声类和韵类的洪细恰好是相应的。认为中古有51类声纽。
== 基本内容 ==
曾运乾(1884~1945)
音韵学家。字星笠,晚年自号枣园,湖南省益阳人。自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他在考古、审音方面的造诣颇高。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声纽”的研究上。他提出了古纽“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论点,认为喻纽三等字跟匣纽是同类,得到大家的认可;提出《切韵》音系不只是韵类有洪细的区别,声类也有洪细的不同。声类和韵类的洪细恰好是相应的。认为中古有51类声纽。
曾运乾(1884~1945)
音韵学家。字星笠,晚年自号枣园,湖南省益阳人。自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他在考古、审音方面的造诣颇高。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声纽”的研究上。他提出了古纽“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论点,认为喻纽三等字跟匣纽是同类,得到大家的认可;提出《切韵》音系不只是韵类有洪细的区别,声类也有洪细的不同。声类和韵类的洪细恰好是相应的。认为中古有51类声纽。
== 著作编辑 ==
《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东北大学季刊》1927年第1期)、[[《喻母古读考》]](《东北大学季刊》1927年第2期)、《六书释例》(《东北大学周刊》1929年第71期)、《说文转注释例》(《中山大学文学院专刊》第2期)、《论双声叠韵与文学》(《文学杂志》广州1933年第1期)、《声学五书叙》(《东北大学周刊》1926年第9期)、《读敖士英关于研究古音的一个商榷》(《学衡》1932年第77期)、《广韵韵目原本陆法言切韵证》(《语言文学专刊》1936年第1卷第1期)、《等韵门法驳议》(《语言文学专刊》1936年第1卷第2期)、《毛诗说》《三礼说》《荀子说》《庄子说》《尚书正读》(中华书局,1964年)等。1996年,中华书局将其未刊论著如《宋元明清之等韵学》《广韵学》《广韵之考订》《古纽及古韵学》等和已刊的部分论著合在一起,以《音韵学讲义》为名出版。1945年11月,经曾的好友杨树达倡议,国民政府教育部明令褒扬曾运乾,号召全国教师学习他。
<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6997/ 名人励志故事]</ref>
<ref>[https://www.diyifanwen.com/tool/ 名人名言]</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