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哈迈德·泽维尔

移除 34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哈迈德.jpg|340px|缩略图|靠右| 哈迈德 ·泽维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small>Ahmed H. Zewail</small>| 图像     =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946| 出生地点 = 埃及| 逝世日期 = 2016| 逝世地点 = 美国| 国籍 = 美国| 别名 = 飞秒化学之父| 职业 = 物理学家| 活跃时期 = 1974-2016| 知名原因 = 诺贝 化学奖| 知名作品 = 编辑 }} ==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简介 ==
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 Zewail),1946年2月生于埃及,美国国籍,化学家、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74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因使用飞秒化学技术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相关研究取得重要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并被称为“飞秒化学之父”。
2016年8月2日,艾哈迈德·泽维尔在美国去世,享年70岁。 [1] <br>
== 中文名哈迈德·泽维尔 外文名Ahmed H. Zewail 国 籍美国 生平 ==出生 埃及 出生日期1946年2月 逝世日期2016年8月2日 的Damanhur,在亚历山大长大,在毕 后,Zewail移居美国,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加州大 主要成就2009 伯克利分校工作一段时间后,Zewail于1976 诺贝尔化 转到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 目录1 人物生平 2 主要研究 3 主要获奖 院继续工作。 Ahmed Zewail已婚,育有四个孩子。
== 经历 ==
1982年,他加入美国国籍,同时拥有埃及、美国双重国籍。 <br>
198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br>
199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br>
1999年因使用飞秒化学技术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相关研究取得重要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并被称为“飞秒化学之父”。 <br>
2013年,泽维尔对媒体透露自己患有脊柱肿瘤疾病。 <br>
2016年8月2日,埃及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在美国去世,享年70岁。 <br>
人物生平
编辑
泽维尔于1946年2月出生于埃及。他曾在埃及亚历山大大学就学,并取得科学学士学位,此后迁居美国继续深造。
1976年起,他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
1982年,他加入美国国籍,同时拥有埃及、美国双重国籍。
198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1999年因使用飞秒化学技术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相关研究取得重要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并被称为“飞秒化学之父”。
2013年,泽维尔对媒体透露自己患有脊柱肿瘤疾病。 [1]
2016年8月2日,埃及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在美国去世,享年70岁。 [1]
== 主要研究 ==
主要研究编辑哈迈德·泽维尔主要从事飞秒激光化学的研究。 他利 <br>原子通过原子结合在一起并重新组织成新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过程之一。这种过渡非常迅速,振动之间的时间非常短。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Ahmed Zewail开发了研究此化学反应的方法。通过使 超短 激光 “照相” 技术 直接 产生仅几飞秒的闪光,就可以 观测化学反应中的超快过程 ,开启了一个从时域范畴来认识和理解 。。<br> 他研究的技术能将研究 化学反应的 间尺度缩减至飞秒 对现代物理 透过摄影将 化学 、生物物理和 反应中每个微细变 学以及原子分子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忠实地纪录 <br> 他发展了极为精巧的飞秒泵浦-探测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对一系列的光驱动的化学反应进行了飞秒分辨的实验研究。 <br> 他领导的实验室首次利用这一方法,对化学反应启动后不同时刻给体系拍下了飞秒分辨的“快照”,并得到反应动态过程的演变信息。利用这一技术,他研究了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化学和生物体系中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包括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许多生物过程的反应,包括异构化、解离、电子转移、质子转移、分子内部的弛豫过程等。他还从理论上对这些过程进行了计算和模拟,并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从而大大推进了人类对化学反应微观过程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认识。他的研究工作使得人们对化学反应的选控能力进一步提升。近十多年来, 他还原创地发展了超快的电子束衍射方法,在他的实验室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晶体以及固体瞬态结构的变化、化学反应动态过程以及相变等超快过程,大大开拓了超快化学反应研究的范畴。 [2] 哈迈德·泽维尔对中国和中国科学界一直怀有友好感情,并为培养中国高级科学人才和促进中美和中埃科技交流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几十年来,亲自培养了多名中国籍博士,并且接纳了相当数量的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其中有多名科技工作者已经返回国内,工作在中国科技第一线,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他与中国科学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是复旦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的名誉教授,也是北京大学名誉博士,曾经获得北大奖章。他多年来热心与中国化学界的合作,主编的《化学物理通讯》(Chemical Physics Letters)是最早邀请中国科学家担任编委的重要西方科学杂志之一。他应邀到中国访问,指导和推动了中国飞秒化学研究。 [2] <br><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99/zewail/facts/</ref>
== 主要获奖 ==
199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主要获奖编辑199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参考 资料1. 文献 == <small><small> 埃及著名科学家、诺奖得主艾哈迈德·泽维尔去世 .新华社[引用日期2016-08-04]2. <br>中国科学院网站: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 Zewail)<br></small></small>
4,6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