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千乘县

增加 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据《十三州志》云:"昌水,其势平博,故曰博昌。"五代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之子),为避献祖讳,改博昌为博兴,历代相沿至今。
[[ 博兴县 ]] 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现,约在旧石器时代(约2万年前),已经成陆。据利城、寨卞、村高、曹家等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出土的石斧、凿、铲、钵等石器及鼎、鬲、豆、盆、罐等陶器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4千多年前),境内已是父系氏族社会,是人烟较稠密的聚居区。县境在少昊时,属爽鸠氏国(以爽鸠鸟为图腾的氏族);尧、舜、禹、夏时属季氏国;商初属逢伯陵国(居今昌乐),后属蒲姑氏国(故城初在今寨郝乡寨卞村北小清河之阳,商末迁至今博兴镇贤城)。西周初,周成王时,蒲姑国随同管(今河南郑州)、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奄(今山东曲阜)、商(今河南商丘)等国助武庚(殷纣王之子)反抗周天子,为周所灭,居地封太公望为齐国。春秋置博昌邑(故址在今寨郝乡寨郝村南)与乐安邑(故址即今县城)。战国行郡县制,始置博昌县(治所在博昌故城)与乐安县(治所在今县城)。西汉时期,今县境内为六县一国:县境东部为利县,包括今广饶县西部(治所在今店子镇利城村东)。利县以西为博昌县,县城从今湖滨镇向东北延伸至今东营市的东营区史口乡(治所在博昌故城)。县境南部为延乡侯国,其地包括今桓台县北部(治所在今湖滨镇安柴村西一里)。县境西南部为高昌县,包括今高青县东南部(治所在今湖滨镇湾头村南二里)。县境中部为乐安县(治所即今县城)。乐安以北为千乘县,县城横跨今博兴、高青两县部分地区(治所在今高青县高城镇以北)。县境北部沿黄地区为湿沃县,县域大部辖今滨州市南部(治所在原蒲城)。诸县中除利县属齐郡,湿沃县属北海郡外,其余皆属青州千乘郡。新莽时期,曾将千乘郡改为建信郡,齐郡改为济南郡。东汉初,复西汉建置。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千乘郡为乐安郡(后改"国"复改郡),今博兴县境内并为五县:博昌县、乐安县、千乘县、利县、湿沃县,属青州乐安国。各县治所未变。三国北魏时期,千乘县并入湿沃县,今县境内为四县:即博昌县、乐安县、利县和湿沃县。属青州乐安国。晋代,境内并为博昌县(省乐安县入之)、利县,属青州乐安郡。南朝宋,博昌县移置今寿光县(治所在今寿光县城),县境内置乐陵县(治所在今县城东北蒲姑旧址,北齐移治今县城)、阳信县(治所在原博昌故城)。北朝魏置般县(治所在今店子镇利城村东),均属青州总管府乐陵郡(故城在今陈户镇冯吴村)。北朝齐,沿袭北朝魏制,北朝周因之。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乐陵县、阳信县及般县,复置博昌县(治所在博昌故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置新河县(治所在今店子镇一带),大业初年废,并入博昌县。属青州北海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乐安县(治所在今县城)、新河县(治所在店子镇一带),连同原博昌县俱属乘州(武德二年置,领县五,除以上三县,尚有千乘、寿光二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乘州,新河、乐安两县并入博昌县(治所仍在博昌故城)。此时,今县境内除北部沿黄为湿沃县外,大部地区为博昌县,属河南道青州府。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博昌县治所移于乐安故城,即今县城。五代时期,五代梁沿袭唐代建置,五代唐庄宗李存勖,为避献祖(李国昌)讳,改博昌县为博兴县。属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博兴县属京东东路青州府。金代,博兴县改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元初,升博兴县为博兴州。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尉司益都路总管府。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博兴州为博兴县。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清初沿袭明制,后改属山东省登莱青胶道青州府。
'''民国时期'''
29,5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