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立花道雪

增加 70,46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立花道雪]]({{bd|1513||1585年|}})''' 豐後大野郡藤北的鎧岳城出生,道雪係大友能直後裔戶次親家子,以築城筑前立花山,故稱立花氏<ref name="鄭學稼1977"/p>{{cite book|author=鄭學稼-|title=日本史|url<center><img src="https://books2.share.photo.googlexuite.comnet/j892201030/1204abe/10693744/books?id496200526_m.jpg" width=55YfAQAAMAAJ|year=1977|publisher=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80"></refcenter><small> 。為戶次家第十四代,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九州岛丰后国大名大友氏的家臣,与[[高桥绍运https://blog.xuite.net/j892201030/twblog/129340281-%E7%AB%8B%E8%8A%B1%E9%81%93%E9%9B%AA 圖片來自xuite]]并称为“大友双璧”。法号'''麟伯轩'''、'''道雪''',原名[[立花道雪</small> | 户次亲守]],幼名八幡丸、孫次郎。}
'''立花道雪/戶次鑑連'''([[永正]]10年[[三月十七|3月17日]](1513年4月22日)-[[天正 (日本)|天正]]13年[[九月十一|9月11日]](1585年11月2日))[[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九州島]][[豐後國]][[戰國大名]][[大友氏]]的家臣。父為[[戶次親家]],母為[[由布惟常]]之女 正光院 ,繼母為[[臼杵鑑速]]之姊 [[ 養孝院 ]] 。妻子為[[入田親誠]]之女 [[ 波津 ]] 為先妻、正室[[問註所鑑豐]]之女 [[ 仁志姬 ]] (西姬/寶樹院)、側室為[[宗像氏貞]]之妹 [[ 色姬 ]] 。女兒為[[立花誾千代]],婿養子為[[立花宗茂]],另有 猶子[[戶次鎮連]], 繼子[[立花道清]]、[[安武茂庵]]、[[ 政千代吉子]] 。幼名八幡丸、孫次郎。法號麟伯軒、道雪。原名戶次親守、親廉、鑑連。官稱左衛門大夫、丹後守、伯耆守、紀伊守。後世的人們以武勇稱道雪為'''九州軍神、雷神的化身、武神、鬼道雪'''及'''大友之魂'''
==生平===== 立花在場戰事中創下了一 少年初陣 ===[[大永]]6年(1526年)[[三月二十|3月20 連戰13場 ]] 攻下7個敵砦 豐前馬岳城主[[佐野親基]]和[[問田重安]]內通大內氏而反叛大友家 討取敵兵600餘人 [[大友家]]令豐後大野郡藤北莊 輝煌戰績。天正18年(1590年)參加由鎧岳城主[[ 秀吉戶次親家]] 響應的小田原征 出兵討 伐, 然而親家重病 岩櫬 江戶地區參陣 年約13歲的親守代父出征 戰後秀吉在一次大會中於諸大名 身著系赤縅的鎧甲綁著水色 繩結,頭戴白星兜並附有八相 稱讚「東 指物,腰掛家傳寶刀並騎乘附 本多忠勝為天下無雙 金紋鞍 大將 愛馬戶次黑毛,率領家臣[[由布家續]]、十時惟種、井手度壽、松岡親之、松岡親利、沓掛直之等3千士兵連夜趕往馬岳城,於清晨時分發動攻勢 西有立花統虎為 於一 下無雙 之內便攻破了擁兵5千人 大將 馬岳城降服了佐野親基和問田重安 為東西一雙的名將」(東に本 忠勝という天下無雙の 將がいるように、西には 友家臣對親守以年幼之身便 花統虎という天 無雙の 如此驚異的戰功皆讚賞不已,戶次家此後受到 將がいる) 友更加的重用
立花道雪一生几乎是在军营度过。曾 同年4月19日親守之父親家病逝, 以刀劈雷导致下半身瘫痪,即便如 繼承戶 出征仍身先士卒(由6个人把他用木板抬着) 家為第十五代家督,天文5年改名親廉官稱丹後守 拜領大友義鑑 人們以武勇稱道雪為『九州軍神』、『雷神 「鑑」字改名鑑連,並與津賀牟禮城主[[入田親誠]] 化身』、『武神』、『鬼道雪』及『大友之魂』 女兒波津結婚
=== 義鎮的忠臣 ===
[[天文]]4年(1535年),肥後國人菊池氏一族反叛大友家,8月22日,戶次鑑連率3千兵馬前往討伐。菊池氏聯合城氏、赤星氏、隈部氏、山鹿氏、有動氏、鹿子木氏於車返一地的險隘地形和鑑連對峙,並發動火計和三方包圍,此時肥後國人之中的阿蘇氏及合志氏率3千兵力反叛菊池想轉為大友援軍為內應,然而鑑連卻派使者海老名肥前傳達說
:『不管戰爭的勝敗,武士的忠誠心是最優先重要的。並且我從初陣以來未嘗敗績,此戰也將不假他人之力,況此戰有大明神監督當能克敵制勝,我若僥倖得援軍必敗。』而拒絕了援軍,希望對方能作為敵方盡忠作戰。
此戰最後靠著鑑連堂叔父[[戶次親宗]]的勇猛突擊造成敵軍混亂後,鑑連以鼓聲振奮士氣,家臣綿貫吉基、[[由布惟巍]]以槍隊進擊,接著[[足達左京]]、[[安東連之]]、[[高野大膳]]、海老名肥前、[[小野鑑幸]]大舉追擊而獲得勝利,豐後和筑後的國人此後也盡皆歸降,鑑連因此又立忠功。
天文11年(1542年),為了討伐倒向[[大内義隆]]的筑前鷹取山城城主・[[毛利鎮実]],大友家以1萬3千大軍將其包圍,鑑連以家臣[[十時惟次]]率領戶次家精銳弓隊5百兵登上了福智山的中腹、由此向鷹取山城進行射擊而立下落城大功。
天文15年(1546年),[[秋月文種]]謀反,[[大友義鑑]]令鑑連與佐伯惟教、臼杵鑑速、吉弘鑑理等將率兵一萬前往鎮壓。7月19日,家臣[[安東連善]]、[[由布惟信]]立下先登戰功。
天文19年(1550年),[[大友義鎮]](大友義鑑嫡子/宗麟)的叔父[[菊池義武]],和師傅[[入田親誠]],對義鎮感到不悅,因此慫恿大友義鑑轉立義鎮的異母弟塩市丸為下任家督並廢黜義鎮的繼承人地位,大友義鎮為此情斷義絕,於2月10日與重臣津久見美作守、田口藏人襲擊了大友義鑑的居所,史稱「二階崩之變」大友義鑑、義鑑之女、塩市丸和他的生母,以及侍女皆一同被殺盡,事變後大友義鎮成為了大友家第二十一代當主。
之後於3月,鑑連、[[齋藤鎮実]]、[[詫摩鑑秀]]接受大友義鎮的命令攻打始作俑者[[入田親誠]]的居城津賀牟禮城,鑑連因此而和親誠之女波津離婚,反叛兵敗的親誠在逃往阿蘇家後被迫自殺。
== 參考资料=={{Reflist}}接著鑑連於7月13日~8月與[[佐伯惟教]]、[[小原鑑元]]、小野鑑幸、[[一萬田次郎]]領兵3萬5千攻破[[菊池義武]]的隈本城。
天文21年(1552年)為了鎮壓住領地混亂的大友義鎮持續侵攻菊池義武,又攻落了其本據地隈府城,義武受肥後國人的支援逃往至島原。
後於天文23年(1554年)11月20日接受義鎮的命令,鑑連率家臣由布惟信、[[安東家忠]]、[[安東連忠]]及[[小野信幸]]埋伏於豐後直入郡木原,包圍了受到宗麟以和平為由騙其回歸豐後的菊池義武,迫使其自刃。
 
=== 筑肥豐轉戰 ===
[[天文]]22年(1553年)鑑連收養弟[[戶次鑑方]](鑑堅)之子[[戶次鎮連]]為養子,令其繼承鎧嶽城及戶次家督之位。
 
[[弘治 (日本)|弘治]]2年(1556年)3月鑑連率部下[[十時基久]]於豐後海部郡討伐內通毛利氏進行謀反的國人住民齋藤小左衛門,基久奮勇越牆開門引友軍入城放火遂斬齋藤,但基久受5名敵人以長槍刺擊,3個月後因此戰之傷重不治而亡。
5月,大友家爆發[[小原鑑元]]之亂,鑑連與[[田北鑑重]]、[[田原親宏]]、[[吉弘鑑理]]、[[志賀親守]]、[[高橋鑑種]]等往肥後進攻小原鑑元的南關城,鎮壓了叛亂。
 
隨後再次於豐後海部郡討伐與小原鑑元一同叛亂的本庄新左衛門統綱、中村新兵衛長直、[[佐伯惟教]]、賀來紀伊守惟重等國人眾,19日,鑑連部下由布惟信、高野大膳、高野九郎兵衛、足達左京、[[安東家貞]]等先登越牆開門引友軍攻入本庄的城池,遂斬本庄等人掃平餘黨。
9月13日,養弟戶次鑑方與田原親宏等率日田、玖珠兩郡之兵共同攻擊歸屬毛利氏的豐前松山城主兼豐前守護代的[[杉重吉]]迫使其退走城池。
 
弘治3年(1557年),大友義鎮對倔強不服,於弘治元年(1555年)內通毛利並舉兵反叛的筑前國人[[秋月文種]]、肥前國人[[筑紫惟門]]發動攻勢,於7月令鑑連合[[高橋鑑種]]、[[臼杵鑑速]]以及[[吉弘鑑理]]、[[田北鑑生]]、[[志賀親守]]、[[一万田鑑實]]、[[吉岡長增]]、[[田村麟清]]、[[佐伯惟教]]、[[朽網鑑康]]、[[小原鑑元]]等將共約2萬以及筑後眾蒲池鑑盛、田尻親種、問註所鑑豐前往征討,雖然寄騎・小野信幸戰死,鑑連仍不負義鎮所望於7月7日~28日率家臣安東連之、安東家忠、安東連善、安東連忠、後藤種長、由布惟巍、由布惟信、綿貫吉廉、[[小野長幸]]等攻下了文種的古處山城,至12日平定了部分筑前和肥前地區。8月23日又攻下筑紫惟門的五箇山城。同年大友家與毛利家簽定合約,令毛利家承認大友義鎮之弟大內義長於北九州的領地為大友領有,並且不得侵犯。
 
[[永祿]]元年(1558年)6月毛利軍毀約,小早川隆景攻落了門司城,趕跑大友方城将[[怒留湯直方]],以仁保就定為城將配置3千兵力,並且毛利隆元開始調略筑前、豊前方面諸豪族,拉攏了宗像氏、長野氏、筑紫氏進行反大友的軍事行動,鑑連為此先與[[田原親宏]]、吉弘鑑理等將先進行前往鎮壓。為了確保豐前的領土,10月13日鑑連率家臣安東連之、綿貫吉敬與[[田原親宏]]、[[臼杵鑑速]]、[[臼杵鎮續]]、[[吉弘鑑理]]、[[齋藤鎮實]]等1万5千大友軍於豐前柳浦迎擊毛利軍,這時鑑連率領精銳弓隊8百名攻擊毛利軍,並在數支箭上綁上寫有'''「戶次伯耆守鑑連隨時候教」'''的字條以激烈的箭雨射向毛利軍,此奮戰造成[[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大敗總崩,15日大友軍成功奪回門司城。此後毛利軍中,傳開了大友家名將戶次鑑連的名字,武名逐漸廣傳於多個地區。(第一次門司城・柳浦之戰)同時大友軍進攻了毛利方的豐前松山城,此戰筑後星野氏配下七人眾之筆頭的樋口越前守実長為大友軍奮勇作戰。
 
[[永祿]]2年(1559年)1月秋月文種之子[[秋月種實]]受舊臣深江美濃守以及毛利家的援助擊退了古處山城的大友軍,並與天拜山城主筑紫惟門聯繫再次對抗大友家,大友宗麟為此以[[田北鑑生]]為總大將,以軍監佐藤刑部丞為先鋒佈陣於天拜山城下的真光寺,率筑後國人[[蒲池鑑盛]]、[[問註所鑑晴]]、[[星野鑑泰]]、[[田尻親種]]、[[小河鑑昌]]、麥生民部大輔及肥前[[犬塚尚家]]等進行包圍,卻於4月2日的第一次侍島之戰敗於筑紫惟門的釣野伏戰術,佐藤刑部、鑑晴、鑑泰、鑑昌、尚家及麥生民部兄弟戰死,田尻親種之弟的種廉、種增以及曾祖叔父之種任等一族戰死甚多。
 
8月至9月25日,筑前的大友軍[[立花鑑載]]、怒留湯直方、支援[[麻生鎮氏]](宗像鎮氏)率數千進攻北九州國人神官豪族[[宗像氏貞]]的領地,先後攻陷了[[占部尚安]]的許斐山城、鳶嶽城並進至氏貞居城白山城,氏貞棄城,搭船逃往北邊離島的大島<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193010/http://www1.bbiq.jp/hukobekki/konomiyama/konomiyama.html 許斐山城の戦い ]</ref>。其間於8月22日,豐前國人以花尾城的[[麻生隆實]]為首,該區域的浪人們亦被毛利元就策反及扇動,門司城、香春岳城等又受到浪人一揆的佔據。
大友軍接著於9月26日又攻下遠賀郡[[麻生隆守]]的岡城,趁勢又往東北攻下[[麻生家助]]、[[麻生元重]]、麻生次郎父子的山鹿城、古賀城,且驅逐鞍手郡龍岳城、田川郡香春岳城的[[杉連緒]]勢力,一方面又派水軍攻向大島但遭擁護宗像氏貞之島民強烈反抗而未能攻下。
 
9月16日,大友義鎮以田原親宏、田原親賢、[[佐田隆居]]率軍攻向門司城,對此毛利軍以[[毛利隆元]]、[[小早川隆景]]作為門司城之後援出陣。隆景以[[兒玉就方]]封鎖海上通路、並命[[乃美宗勝]]將軍勢上陸於門司及小倉之間,遂遮斷大友軍的退路,大友軍無法持續戰線只能撤退。但26日、田原、佐田等大友軍又再度進攻門司城討殺城將波多野興滋、波多野兵庫、須子大蔵丞而再次取回門司城<ref>『豊津町史』第四編 中世(鎌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 第四章 戦国時代の豊前国 一 大友義鎮の豊前入国 
西郷隆頼の挙兵 [https://trc-adeac.trc.co.jp/WJ11E0/WJJS06U/4062555100/4062555100200040?hid=ht041120&word=]</ref>,亦攻下麻生隆實的花尾城。然而翌年[[永祿]]3年(1560年)12月,毛利方[[仁保隆慰]]又奇襲奪下了門司城。(第二、第三次門司城之戰)<ref name="#2">『豊津町史』第四編 中世(鎌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 第四章 戦国時代の豊前国 二 大友氏と毛利氏の衝突 
門司城争奪戦 [https://trc-adeac.trc.co.jp/WJ11E0/WJJS06U/4062555100/4062555100200040?hid=ht041140&word=]</ref><ref>『[[萩藩閥閲録]]』元就・隆元御判 十二月十九日 仁保右衛門太夫殿(仁保常陸介隆慰)書状</ref>
 
[[永祿]]3年(1560年)3月27日宗像氏貞在家臣[[占部尚持]]的奇計下奪回許斐岳城等領地,大友方城主麻生鎮氏於落城途中遭到吉原貞安射殺,對此於4月18日,吉弘鑑理、怒留湯直方、立花鑑載率1千5百騎再次攻向許斐岳城,但於翌日遭到[[占部尚安]]、[[河津隆家]]5百精銳弓兵的反擊而退往立花山城下青柳。後於8月16日至19日,鑑連與怒留湯直方、立花鑑載、高橋鑑種、臼杵鑑速、吉弘鑑理、又率5千進攻,於赤間表、長尾原、許斐岳城、白山城等地作戰,期間於17日以伏兵擊殺了從吉原里城出擊的占部尚持。之後處於後陣的怒留湯直方遭到[[占部貞保]]強襲陣營、立花鑑載及高橋鑑種也作戰不利於是暫退回立花山城。
 
[[永祿]]4年(1561年)3月,大友軍立花鑑載、怒留湯直方率1千五百兵持續對宗像方施壓,雖於14日以[[薦野增時]]之奮戰攻落占部尚安的許斐里城,但15日在吉原里城遭到強烈反擊而退敗。
 
5月1日,大友家臣都甲十郎、矢野隼人、[[毛利鎮実]]從鷹取山城攻向宗像方許斐岳城,[[許斐氏鏡]]、[[石松氏豐]]、[[占部氏時]]將之擊退<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193010/http://www1.bbiq.jp/hukobekki/konomiyama/konomiyama.html 許斐山城の戦い ]</ref>。
 
6月,鑑連、[[田北鑑生]]、[[田北紹鐵]]、[[田原親賢]]等大友軍率6千餘騎進攻豐前,攻擊投靠毛利方的香春岳城,城將原田義種以落石一時擊退大友軍,但鑑連冷靜的加入兵力,令追擊的原田氏遭到分斷,大友軍再各個予以擊破,終於7月15日攻落,迫使原田義種自刃
<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215536/http://www1.bbiq.jp/hukobekki/kawaradake/kawaradake.html 香春岳城争奪 ]</ref>。
 
8月,義鎮親率鑑連、[[吉弘鑑理]]、[[臼杵鑑速]]、[[吉岡長增]]、[[齊藤鎮實]]、[[田原親賢]]等1萬五千大軍前往豐前,途中接連攻下麻生隆實的花尾城、[[杉隆哉]]的松山城,並往筑前攻擊城山城牽制宗像氏貞。
 
9月2日以武田志摩守、本城新兵衛、今江土佐守開始進攻包圍門司城,大友軍更請來葡萄牙軍艦進行砲擊。
 
9月13日,大友軍又大舉進攻門司城,對此小早川隆景以堀立壱岐守及豐後守護代杉氏一族組織8百決死隊渡過關門海峽突破大友軍的包圍進至門司城,同時又命兒玉就方率水軍襲擊豐筑沿岸、並對大友軍的後背進行攪亂,又趁機攻落香春岳城,被宗麟委派與毛利軍對峙的城將[[志賀鑑隆]]敗退回豐後<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215536/http://www1.bbiq.jp/hukobekki/kawaradake/kawaradake.html 香春岳城争奪 ]</ref>。對此雖然大友軍襲擊了豐前沼的毛利支隊但無法影響戰局。
 
10月9日策反了毛利方的稻田彈正重範、稻田藤右衛門重里、葛原兵庫助則祐,但是由於被毛利方發覺利用,於10月10日的明神尾戰鬥中遭到伏擊敗戰,26日、大友軍再次對門司城總攻撃,臼杵、田原、戸次、斎藤、吉弘等將從和布刈神社佈陣到門司山麓,此時臼杵鑑速及田原親賢的數百鐵砲隊與鑑連的八百弓箭隊配合,以連續猛烈的射擊給予小早川勢大損害<ref>{{Cite web |url=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772380/168 |title=『陰徳太平記』 |access-date=2022-07-07 |archive-date=2022-07-0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707102126/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772380/168 }}</ref>,但至黃昏時分仍沒能攻下門司城,大友軍往豐前大里一帶暫時撤退。
 
11月5日大友軍最終因為毛利軍攻下背後的松山城、馬岳城及香春岳城切斷了後路之壓力不得不全面撤退。(第四次門司城之戰)同年鑑連擔任了大友家掌握軍政系統的加判眾職位並被任命為筑後國方分・守護代,領有筑後赤司城。
 
[[永祿]]5年(1562年)大友義鎮因為敗戰以及家中信仰問題而剃髮入道號「宗麟」,鑑連也跟隨出家入道號'''「麟伯軒道雪」'''。同時宗麟贈送黃金五十兩給予幕府,控訴毛利毀約之舉,希望[[足利義輝]]將軍出面和議,一方著手進行連絡毛利家背後的[[尼子義久]]打算準備夾擊毛利家。7月,再次攻擊香春岳城,迫走原田親種並降伏了城將千手宗元。13日,轉往進軍門司城,於第二次柳浦之戰,家臣由布惟信立下一番槍,其騎馬疾驅且縱橫馳突之活躍令敵我雙方皆大為驚嘆。
 
9月1日,道雪又隨大友軍進攻豐前毛利方重臣[[天野隆重]]及[[杉重輔]]、[[杉重良]]、杉隆哉鎮守的松山城,於豐前苅田着陣,並於上毛郡擊退毛利方的夜襲,13日於松山城後的海岸與毛利軍激戰,10月13又往北進攻門司城抵抗毛利軍於柳浦一地集體的攻擊,此戰道雪率家臣安東連善、[[安東常治]]奮勇進擊,討取了[[冷泉元豐]]、[[赤川元德]]、[[桂元親]]三位毛利方大將(第五次門司城、第三次柳浦之戰)<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27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27~28</ref>,11月19日大友軍再次強攻松山城<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29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29</ref>,26日大友軍持續於門司城與毛利軍對戰,兩方互有數百人死傷。
 
[[永祿]]6年(1563年)1月,因松山城是個倚海難攻的要害久攻不落,且毛利隆元及小早川隆景又帶大軍到來,兩軍對陣一段時日後大友軍最終撤退。27日道雪因其生家・戸次家世代為足利將軍家特別陪臣的出身之故,擔任大友家的幕府仲介人受[[足利義輝]]之承諾,轉達幕府方的文書給宗麟將進行「豐藝和談」<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29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29</ref>。
 
5月,義輝對大友的使者・久我通興及對毛利的使僧・聖護院道增終於分別到達豐後及安藝進行合解勸說,於6月28日大友、毛利兩家開始進行談合,然而此談合直到[[永祿]]7年(1564年)1月才終於有了共識,但隨後於3月25日,道雪又率其麾下[[由布惟明]]等家將,再次於豐前柳浦與毛利軍進行作戰(第四次柳浦之戰)<ref>{{Cite web |url=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175327/27 |title=『筑後国史・筑後将士軍談』由布大炊助惟時(惟明)家譜 |access-date=2022-07-07 |archive-date=2022-06-2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625150948/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175327/27 }}</ref>。直到7月25日,兩家才交換起請文,毛利家僅保有豐前規矩郡門司城,交回松山城於大友,並將香春岳城毀壞,退出九州並停止對豐筑諸豪族的援助,且以宗麟之女嫁元就之孫[[毛利輝元]]、後改為嫁元就八男[[末次元康]]促成婚約同盟,但此婚約並未能成立。
 
同[[永祿]]7年(1564年)4月2日,大友軍於肥前、筑後邊境與筑紫惟門、立花鑑載對峙為第二次侍島之戰,5月2日兩軍激戰,大友方再次敗於惟門的釣野伏戰術,筑後眾的[[問註所鑑豐]]戰死。9月大友宗麟親自率領朽網鑑康、臼杵勢、田北勢等攻打問駐所鑑景的井上城、降伏[[麥生重種]]、攻略耳納山的岡城主[[草野鑑安]],又攻打[[黑木家永]]的貓尾城及[[堤貞元]]的下田城等平定筑後並降伏了龍造寺隆信。之後過於滿足現狀開始沉溺酒池肉林的玩樂生活,道雪為此強烈的勸諫了宗麟。
 
=== 筑前爭亂記 ===
[[永祿]]8年(1565年)筑前有「西大友」之稱的立花鑑載自去年反叛大友家,謀殺了筑前与力眾的[[米多比直知]],道雪與吉弘鑑理於奉命前往討伐,4月27日~5月,道雪配下十時、內田、足達連安、小野鑑幸等力戰有功,尤其由布惟信一隊討取敵猛將彌須圖書助,且高野大膳立下一番乘遂攻落其居城[[立花山城]]。之後在宗麟惜其家系下沒有將鑑載殺滅,令其繼續為[[立花山城]]的東城・井樓岳城主,並派怒留湯直方為立花山西城・白岳城主,以作監視。
 
[[永祿]]9年(1566年)毛利家攻陷月山富田城消滅尼子家後屢對筑前國人如原田、麻生、宗像、秋月、筑紫等進行策反,並且於11月18日,岩屋、寶滿兩城主的[[高橋鑑種]]因早先不滿宗麟殺害其兄弟一萬田鑑相、宗像鑑久並受到毛利家慫恿也一併反亂,宗麟對此派出道雪和[[吉弘鑑理]]、[[臼杵鑑速]]、[[吉岡長增]](宗歡)、[[齋藤鎮實]]五將領豐後、筑後、肥後共2萬兵前往鎮壓。隔年[[永祿]]10年(1567年)3月2日以右田彈正先攻擊高橋鑑種,4月15日大友軍與秋月種實於肥前祇園岡交戰,種實向毛利元就要請援軍。
 
[[永祿]]10年(1567年)7月7日,大友軍擊退高橋鑑種8千使其退往寶滿城後,道雪與臼杵鑑速攻陷岩屋城討取城將足達兵部少輔2千餘人,同日道雪和吉弘鑑理在短兵相接,矢雨如注且位處下坡的不利地形之激戰下,以家臣內田鎮並、由布惟巍、小野鎮幸、足達連安、高野出雲、十時惟次、戶次親繁、戶次親宗、後藤種長、原尻鎮清、安東、綿貫等之奮戰先後擊退了高橋方的猛將福井玄鐵80餘人及鑑種親自率兵3百之攻勢,此戰中道雪家臣[[十時惟忠]]等人奮迅連斬28人,道雪本人也與高橋家的勇將北原、屋山、伊藤、萩尾、今村等輪番格鬥,激戰中家臣十時基種、安東連實、內田鎮之、足達盛定、綿貫吉基、淺川政安、植生甚介等戰死,[[內田鎮並]]以肉身抵擋敵方狙擊的箭矢,道雪幸而保命。
 
另一方面、7月11日[[齋藤鎮實]]雖於肥前山上城和侍島二次敗於筑紫惟門、[[筑紫廣門]]父子的釣野伏戰術損失兩百餘人,但於27日接受惟門自刃及廣門再三的降伏請求並受取筑紫榮門等人質<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34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34</ref>。此後轉進寶滿城,和吉岡長增一同包圍。8月10日,又加入立花鑑載、怒留湯直方的立花山城兵力攻擊高橋鑑種。
 
8月14日大友軍為驅逐救援高橋鑑種的[[秋月種實]],以道雪、鑑理、鑑速二萬兵力南下轉攻古處山城,在城下的甘水、長谷山(瓜生野之戰)一帶和種實1萬2千兵對戰,此時道雪在一日為數七場的戰事當中七度持刀槍衝鋒於敵陣討取秋月方七位小有名氣的武將,家臣十時惟忠也手持大薙刀,單手貫穿敵兵更將其投飛,戰地因而被稱為「人投原」。15日大友軍再攻落秋月方的邑城休山茄子城,守將坂田諸正自刃,種實見狀退守至古處山城,道雪則駐軍於休松一地休息,一方面,鑑理及鑑速則駐軍於古處山西邊的道場山及觀音岳之莊山一帶<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34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34~35</ref>。
 
9月3日,大友軍陣中傳來毛利軍來攻的流言,大友軍勢因此準備撤退動作,秋月種實見機引兵一萬二千往南打算奇襲道雪,但是道雪一早察知率所部3千兵做迎擊態勢並設置虛旗,以小野鎮幸、由布惟信各領五百騎兵為先鋒、竹迫連種、綿貫吉兼、京都光兼、安東秀繼等二百足輕兵以弓鐵砲分左右二隊迎擊並以三方包夾,小野及由布各身負七處刀傷仍追擊秋月先鋒軍內田善兵衛實久和[[問註所鑑景]]至三町遠,中備戸次鎮連率6百余騎更突崩秋月軍中備的綾部駿河守5千騎,雖然問註所鑑景一度重整2千兵攻擊道雪於休松的本陣,[[十時惟忠]]此時因流彈而戰死,但道雪本陣5百騎和殿軍內田鎮家、[[堀祥]]6百餘騎奮力反擊,並且秋月種實此時見到道雪所擺之噓旗誤以為大友援軍來襲,並且吉弘、臼杵兩軍也進攻了古處山城,種實不得以只能撤退。而道雪預估種實會利用風雨再次進行奇襲,命士兵戰馬不卸甲、鐵砲的火繩也重新準備好迎戰態勢。
 
9月4日未明,[[秋月種實]]果然率2千兵乘著風雨,轉而往西向莊山夜襲卸下軍備的大友軍[[吉弘鑑理]]、[[臼杵鑑速]]的陣營,大友軍陷入混亂,吉弘、臼杵的將兵轉往道雪陣營時更發生自相殘殺的慘況,正在進行早飯的道雪對此鎮靜的吞下手中飯團,急令家中大將由布惟信、小野鎮幸等人分兵驅敵,並率自軍為殿後援助吉弘、臼杵等軍撤退,更持刀槍衝入敵軍中振奮反擊士氣,激勵了大友諸將如[[朽網鑑康]]、[[清田紹喜]]、[[一万田鑑實]]、[[三池鎮實]]、[[田尻鑑種]]而開始反擊,當中田尻一隊便討取秋月方15人首級,家臣足立連安更突陣連斬18人,戰至拂曉終使秋月軍轉為劣勢付出重大死傷而暫時撤退,並傳聞此戰的道雪被稱為'''「鬼道雪」'''。
道雪重整休松的友軍後往西南轉進筑後山隈城撤退。而另一方面,從莊山經由甘水・長谷山直接往西南方的筑後山隈城撤退的一部分吉弘軍則也遭受秋月軍追擊,於途中的甘木高場一帶,利光兵庫助、橋本玄蕃允等戰死。
 
然而此戰道雪也失去了五位親族,分別為叔父親久、弟弟鑑方、堂弟鑑比及堂叔父親繁、親宗。譜代家臣則有由布五兵衛惟清、綿貫勘解由吉廉、十時右近太夫惟忠等部將13人以及從宗麟直屬派來助陣的小野彈正忠鑑幸於此戰陣亡,筑後豪族領主三池親高更與家臣43人一同陣亡,田尻鑑種一族長輩也有7人戰死,大友聯合軍損失約5~60位身分不等的將士,包含被討死4百人。
 
9月5日宗像氏貞趁機進攻往立花山城,於飯盛山佈陣,立花鑑載及怒留湯直方於席內村、團之原迎擊將其擊退到赤間山城,但此時宗像方[[吉田守致]]單挑擊殺[[怒留湯久則]]後又逆轉形勢,7日[[薦野增時]]、[[米多比鎮久]]其一族於領地頑強抵抗宗像軍的侵攻,8日宗像軍以[[許斐氏備]]再度進擊至立花山城下的上和白放火但遭怒留湯直方擊退,10日宗像軍轉攻院內一地,立花鑑載及怒留湯直方便攻入宗像領地並於飯盛山下對戰,遭擊退。
 
10月22日,立花方[[薦野宗鎮]]、[[米多比鎮久]]等率1千5百兵力攻往宗像領內西鄉、許斐並於福間、田島、東鄉一帶放火,25日,宗像家臣小樋宗頼鎮守冠山城防備攻勢,宗像氏貞則與[[杉連並]]、[[麻生元重]]率2千兵出戰於福間河原,後兩軍互相撤退。
 
[[永祿]]11年(1568年)2月立花山城主[[立花鑑載]]受到[[毛利元就]]策反再次反叛大友家,筑前与力眾的薦野宗鎮此時為了貫徹對大友家的忠義不支持鑑載的行動,遭其殺害,後薦野、米多比一族率兵投靠了道雪。
 
鑑載則於4月6日迎來毛利家的[[清水宗知]]8千餘人和軍船百餘艘,更聯合[[原田隆種]]、[[原田親種]]父子與高橋鑑種家臣[[衛藤尾張守]]約1萬人於立花山城,4月24日道雪與吉弘鑑理、臼杵鑑速、[[志賀親守]]3萬餘人包圍了立花山城及其白岳、松尾等7處城、砦,三個月後於7月4日大友軍強攻立花山城,道雪一軍在攻略其支城松尾城時,於立花山崖上的不利地形苦戰,先鋒高野出雲、[[十時惟次]]負傷,道雪因而挺進前線激勵了家臣[[戶次鎮直]]、[[戶次鎮時]]、十時惟次、[[十時惟由]]、[[由布惟定]]、高野出雲、[[小野鎮幸]]、[[足立連安]]、[[吉田連正]]、[[原尻鎮清]]、[[竹迫鑑種]]討取了敵兵28人。當晚因為道雪的調略而令立花家臣野田右衛門大夫背叛為內應引道雪軍入城,戶次統春、[[十時連久]]、[[臼杵鎮氏]]、[[池邊永晟]]等奮戰生捕安武民部,原田親種、清水宗知、衛藤尾張守不敵逃至立花山城西南邊海岸的名島城。
 
7月23日立花鑑載因支城各個陷落,帶著家族10餘人脫逃往古子城並打算集結兵力於新宮町,卻被野田右衛門大夫告知了行蹤遭到大友軍將[[竈門鎮意]]追擊,進退不得而自殺,同日道雪又與高橋鑑種於宇美河內一地進行會戰將之擊破,而原田親種,衛藤尾張守以及清水宗知則往立花山城東北方的蘆屋濱打算渡海回中國毛利家,卻遭到道雪配下的先鋒十時、綿貫隊追擊,並且[[安東幸秀]]數次夜襲蘆屋濱的毛利軍補給據點令其大吃苦頭,甚至毛利方的武士對道雪軍的夜襲留下了一首[[狂歌]],是為蘆屋合戰。
此後立花山城則先後以怒留湯鑑貞、立花彌十郎親續暫任城督,並配置城代臼杵鎮氏、[[田北鑑益]]、田北鎮周、津留原掃部助宗叱等及6百餘兵士暫時代守。
 
7月29日道雪等大友軍將致力於筑前反大友勢力的掃討,但清水宗知、原田親種、衛藤尾張守為了奪回立花山城於8月2日又率軍5千至立花山城下,道雪軍再次和鑑理、鑑速於立花山麓下會合反擊,此時臼杵鎮氏和代父指揮的[[吉弘鎮信]]率軍分斷了衛藤的軍勢,將戰線從立花山城往西南移動向香椎、名島並越過多多良濱往莒崎追擊,道雪以第一隊小野鎮幸、第二隊由布惟信、第三隊[[後藤種長]]、第四隊堀祥、第五隊安東家久、第六隊高野大膳互相配合交替輪流進行攻擊,進擊至莒崎一地,此時高野大膳奮勇討殺了於前軍指揮的衛藤尾張守,敵軍皆因為道雪的夾擊攻勢而做四散逃,道雪進擊討取3百餘人,後於8月5日率4千追擊了[[原田親種]]軍勢往生松原,其父[[原田隆種]]雖派一族之[[原田親秀]]率3千援助親種(第一次生松原之戰),但親種之子秀種(年僅12歲)以下太田孫左衛門忠茂、池園四郎兵衛種之、原田伊豆守種冬、笠新八與昌、上原新左衛門泰元等家臣戰死、親種也被射落馬下兵敗逃命。清水宗知也受到追擊掃蕩僅剩20餘人由新宮町乘船回了毛利領地。
 
8月19日,秋月種實終於因為失去了毛利家的援助而降服大友軍。11月25日,道雪從筑後山隈城移動到高良山下的富本(問本)城,28日,道雪為了確保筑後國人[[問註所鎮連]]不參與筑前國人反亂,並感念其父鑑豐於永祿7年為大友家出兵筑前討伐筑紫惟門於5月2日忠戰而亡,娶了鑑豐之女仁志姬為正室。
 
[[永祿]]12年(1569年)1月,大友宗麟親率五萬大軍征討「肥前之熊」[[龍造寺隆信]],道雪和[[吉弘鑑理]]先後拒絕了隆信的投降交涉,於2月包圍筑紫氏的五箇山城後,兩軍於3月23日在神埼郡田手(蓼)村交戰,隨後道雪與大友諸將領3萬進攻[[江上武種]]的勢福寺城並使其降服,4月6日[[吉弘鑑理]]於多布施口一地擊敗龍造寺軍主力,欲進擊之時突然發病而錯失良機。一方,在[[龍造寺隆信]]的聯絡下[[毛利元就]]見隙率[[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乃美宗勝]]4萬餘人由吉田郡山城出發經由海路於4月15日包圍立花山城並斷絕水脈,17日在道雪建議下派出[[城親冬]]提出與龍造寺的議和,後隆信也派遣老臣[[納富信景]]慰問辛勞議和的道雪,並贈送名馬一匹。
 
宗麟令道雪等將回軍前往立花山城,大友軍3萬於5月5日集結於博多,道雪先於5月6日率軍與[[田尻鑑種]]一同進攻毛利軍[[熊谷信直]]等於香椎一地的陣營觸發一場小戰,此戰道雪自身持槍殺敵,但吉川元春以鐵砲隊防禦其攻勢,5月13日毛利軍為了支援[[寶滿城]]的[[高橋鑑種]]包夾大友軍而度過多多良濱川於博多松原附近放火與大友軍交戰四回但被道雪以1千2百精銳弓箭隊阻止其進軍。
 
5月18日元春和隆景率毛利軍4萬餘再次出戰,道雪、鑑理、鑑速則率兵1萬5千分三隊為先鋒於多多良濱佈陣,之後配置了約2萬的大友軍力與之對峙,雙方激戰期間,道雪衝陣斬財滿越前守等十餘人並擊敗吉川元春先鋒[[楢崎信景]]之際遭到[[香川春繼]]以弓箭反擊不得前進,且吉川元春以鐵砲攻勢橫擊而不得不撤退,雖然大友軍此時處於劣勢接近戰敗,但隨後道雪見到[[小早川隆景]]率[[吉見正賴]]、[[尼子元秋]]移軍長尾一地整軍時的陣形空隙,先以8百人鐵砲隊密集射擊後自身拔刀乘馬單騎率先衝入敵陣營中,緊跟著道雪的家臣團也一擁而上,毛利軍此時無法抵擋被衝退三町距離導致毛利軍全線撤退回立花山城下各營寨,大友軍也因吉川元春的攻勢戰損3~5百兵極度疲勞無法再進行攻勢而撤退往博多本陣,之後兩軍於21日、26日等又進行了大小18次的合戰但都無法決定勝負。直到閏5月3日,被包圍的立花山城大友方因糧盡而密使大友宗麟請求開城獲得同意,一方面毛利方也接受城將的降書,於是立花山城遭到毛利軍佔領,兩軍雖然暫時休戰但大友軍繼續結陣於筑前博多。此時道雪等大友家老建議大友宗麟於6月1日回師豐後進行下一步計畫。
 
6月22日毛利軍1萬餘騎從名島多多良河口以水軍進攻博多西側的鳥飼村打算偷襲大友軍背後,道雪2千騎迎擊,以竹迫連種為先鋒立下一番槍,臼杵鎮氏、綿貫吉兼、戶次鎮直、十時連久、森下中務等奮勇突擊驅散毛利軍,之後道雪又與臼杵鑑速、吉弘鑑理等大友軍進攻挑釁的毛利軍,燒毀立花山城下一營寨。8月7日大友軍[[五條鎮定]]在立花山下香椎與毛利軍觸發遠矢原之戰但仍無法決定戰局,25日大友軍的一隊察知於新宮浦的毛利水軍與宗像水軍正進行物資補給,於是進行了襲擊。9月5日,兩軍再次於博多對戰。
 
此後戰事持續膠著狀態,直至10月,[[毛利元就]]因為大友宗麟採用[[吉岡長增]]之計策以[[大內輝弘]]乘虛奪取山口高嶺城並且出雲月山富田城方面也遭受「尼子復興軍」攻擊,遂下令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立刻撤退回國。15日道雪、[[吉弘鎮信]]趁機追擊毛利軍,毛利軍陣亡者約3491人。以上系列戰役為堪稱中世紀日本九州最大的合戰「多多良濱之戰」。
 
10月13日,大友三老(道雪、鑑理、鑑速)於「蘆屋會談」中決定攻擊筑前混亂的元兇[[高橋鑑種]],11月14日於宇美一地布陣,15日於寶滿城九峰觸發鐵砲戰(道雪小姓淵觀藏十八兵衛 以身蔽道雪),高橋鑑種透過吉弘鑑理進行了投降,原本道雪打算令其切腹自盡,但是在宗麟心軟之下只將其流放至小倉城。後道雪繼續於筑後山隈城擊破秋月種實。期間於11月9日至21日,大友與毛利兩家終於談成和睦,殘留在立花山城的乃美宗勝開城接受大友軍的護送回毛利領地,立花山城又回歸大友氏,此後短暫由吉弘鎮信代替最初預定為立花山城督的父親吉弘鑑理為城代。
 
擊退毛利軍後的大友軍繼續實行攻打龍造寺隆信的計劃,於[[元龜]]元年(1570年)大友軍以號稱6萬的大軍包圍了佐賀城,道雪、臼杵鑑速等持續與龍造寺隆信、[[鍋島直茂]]進行數場局地戰(巨勢・若宮之戰)互相牽制,其中於3月17日的小城表之戰,以[[神代長良]]為先鋒擊破隆信,但都無法影響整個大戰局。這時道雪因為包圍時間甚久導致筑前勢力不穩而早先向宗麟提議撤軍但不被接受。8月20日大友軍總大將宗麟之堂弟的[[大友親貞]]遭到[[鍋島直茂]]的夜襲,被[[成松信勝]]奪去了首級,大友軍失去主將而接連撤退,這時道雪以殿軍防備陣勢抵擋追擊。
此戰大友軍戰死者雖有2千人以上,但並無影響其威勢,此時龍造寺隆信仍不得不屈服於大友氏之下,送出了龍造寺信周為人質,大友軍遂撤退回豐後。
 
=== 立花山城督繼承 ===
[[立花山城]]之立花氏因為[[立花鑑載]]的自刃而沒落,而原本預定為立花山城城督的吉弘鑑理於元龜元年(1570年)6月因病亡故,代替其成為城代的鑑理之子・吉弘鎮信也因為身為宗麟的側近重臣而被招回豐後,因此道雪在宗麟的再三說服下轉封至筑前[[立花山城]],於[[元龜]]2年(1571年)五月形式上的繼承了立花氏並且受任筑前守護代,而為了降伏先前支持毛利氏抵抗大友氏的宗像氏貞,迎娶了氏貞之妹・色姬為側室(而氏貞則迎娶了臼杵鑑速之女・大友宗麟養女為妻)。
 
道雪於[[天正 (日本)|天正]]3年(1575年)將家督之位讓給獨生女,年僅7歲的[[立花誾千代]],自己退居幕後,道雪作為筑前立花山城督,為了統治之便時不時希望主君大友宗麟能允許其冠上立花姓,但宗麟忌諱立花為叛臣之姓而不允許道雪自稱立花,因此道雪一代終生使用戶次姓,由繼承者的誾千代以及部分一門親族受允許可稱姓立花。同時,被迫流放豐前小倉城的[[高橋鑑種]]其高橋氏則由[[吉弘鑑理]]次子[[高橋紹運]]繼承,鎮守岩屋、寶滿城。
 
=== 筑前鎮壓戰 ===
天正6年(1578年)大友家於耳川大敗於島津家,使得大友家逐漸式微,筑前國人如秋月、原田、宗像、草野等再次大規模反叛,12月3日,[[秋月種實]]聯合筑後豪族問註所鑑景、[[筑紫廣門]]約4~5千人攻擊岩屋、寶滿城因為[[高橋紹運]]的防戰未果,後於4日種實率綾部駿河守、内田善兵衛、横田讃岐守、上野四郎右衛門、木所刑部丞、長谷山民部少輔、熊江修理亮、芥田惣六兵衛等家臣4千餘騎在柴田川和立花高橋軍2千騎對峙並進行弓矢對射,但立花高橋軍的兵力處劣勢而再交戰不久便撤退至山野之中,此時種實於晚上追擊,反被立花高橋軍以由布惟信、小野鎮幸、薦野增時、綿貫吉兼、竹迫連種、高橋越前守、成富左衛門分別從山路埋伏夾擊,並且紹運在二日市、針摺一帶佈置噓旗馬印,種實中計退回了居城損失3百多兵力。
 
隨後又攻下筑紫広門家臣[[帆足彈正]]所鎮守之武藏城。
同年12月11日,龍造寺隆信侵入筑前進攻寶滿、立花城,13日道雪配下的[[由布惟信]]、[[十時連貞]]、[[安東家忠]]、[[高野大膳]]因於宇美、障子嶽、極樂寺等地轉戰立功而一同被合稱「立花四天王」,此外[[野上連貞]]、[[城戶清種]]、[[十時惟元]]、小野鎮幸、[[井手口盛高]]、[[井守口盛澄]](盛高子)等討伐於宇美反叛的矢野・神武村鄉人皆力戰有功<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81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81~82</ref>。
 
[[天正 (日本)|天正]]7年(1579年)1月中旬,筑紫、秋月兩家又侵攻岩屋城,岩屋城代[[屋山種速]]及[[關善虎]]、[[關內記]]父子漂亮的將之擊退。
 
3月[[秋月種實]]聯合[[筑紫廣門]]和豐前國人城井、長野、千手、齋藤、上原及筑前國人[[宗像彈正]]、[[麻生元重]]、[[原田鑑尚]]、[[杉連並]]等諸豪族內通約定反叛大友家。
 
16日,秋月種實包圍大友方毛利鎮實的鷹取山城,道雪因生病中而派小野鎮幸、由布惟信、十時連貞、城戶清種、米多比鎮久、[[刃連孫九郎]]、[[吉田連正]]、[[原尻鎮清]]、[[由布惟次]]、竹迫鑑種、野上連貞等家臣出戰,於筑前八嶽一帶遭遇與秋月軍聯合的宗像、原田聯軍,此戰以小野、由布的釣野伏戰術大勝,秋月軍則觀望戰局不利後撤退。(傳聞此戰道雪雖生病但僅在城中仗刀就如軍神摩利支天般提振自軍士氣)
 
同時大友宗麟為對應筑前、豐前諸豪族之叛亂於3月派出豐後的家老[[志賀親守]]進駐筑前岩門城,率筑前國人[[小田部鎮元]]、[[大津留鎮正]]2千餘兵,於4月初進攻於太宰府石坂佈陣包圍岩屋城的秋月軍,卻遭到杉連並、麻生元重、宗像彈正、[[許斐氏備]]、原田鑑尚呼應秋月軍出兵遮斷其退路(第一次太宰府石坂・針摺之戰),紹運因此於筑前石栗嶺對戰秋月種實和筑紫廣門將之擊破,一方面道雪則擊退宗像、原田等,使志賀親守得以還軍岩門城,小田部及大津留也撤退回本城。
 
4月18日、原田隆種呼應秋月家的起兵與[[筑紫廣門]]進攻小田部鎮元的安樂平城(第一次荒平城攻略戰),但鎮元集曲淵城及鷲嶽城之兵力果敢反擊而未被攻下。
然而在高橋紹運率兵援助安樂平城時,秋月種實又趁機出兵岩屋城聯合宗像、杉兩軍包圍志賀親守並於針摺布陣,紹運對此也往二日市合道雪之軍力與之對陣(二日市之戰),並散播大友方於筑紫方面的援軍朝夜須郡前來的虛報,秋月種實再次中計退回居城。
 
4月27日於第一次吉川之戰,家臣[[後藤連種]]、十時連貞立功擊退宗像、秋月軍。6月2日,修築嘉良山(唐山)西砦,派由布家續戍守,之後改由[[大津留鎮忠]]防守。
 
7月12日~18日道雪為牽制原田軍又出兵往安樂平城集結小田部及大津留的8百餘軍力,從海、陸二方面進軍至早良郡鳥飼、生松原,與原田親秀觸發第二次生松原之戰,薦野增時、小野鎮幸、十時連貞、東鄉三九郎、安東連善、足達連安、後藤種長、後藤連種、米多比彈介、米多比鎮久、由布惟時等果敢奮鬥,小田部鎮元、大津留鎮忠進行橫擊,原田親秀遂敗,一方,原田隆種又分兵擊退大津留、小田部軍,故此局地戰各有勝負,最終各自撤退。
 
7月18日龍造寺隆信出兵筑後之際,其武勇出眾的次子[[江上家種]]聯合原田親秀以[[執行總兼]]為大將率5千聯軍侵略大友家的安樂平城(第二次荒平城攻略戰),城主小田部鎮元頑強抵抗,此時鎮守安樂平支城‧池田城的小田部家武將[[大教坊兼光]]背叛了鎮元,對此鎮元進行了長期籠城的準備<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215647/http://www1.bbiq.jp/hukobekki/arahirayama/arahirayama.html 安楽平落城 筑前大友五城 ]</ref><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103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103~104</ref>。
 
期間於7月27日,秋月、筑紫、原田3千聯軍又偷襲大宰府,道雪聯合紹運出兵2千8百兵力對峙,以紹運1千對筑紫、道雪1千5對秋月、並另派薦野增時以游擊隊3百埋伏於觀世音寺,一氣呵成將之擊退。(第一次太宰府觀世音寺之戰)
 
8月13日派出家臣足立連安、小野鎮幸、米多比鎮久、後藤連種、[[井手連度]]、竹迫連種、安東連善、安東連信、米多比彈介、由布惟時、丹親次等將1千5百兵運輸輜重救援食糧不足,大友方柑子岳城的[[木付鑑實]],於14日的歸路中在生松原一地遭原田隆種埋伏夜襲(第三次生松原之戰),道雪此戰僅在立花山下的遠矢原乘轎督戰不在前線,後藤種長、小野正廣、北庄正隅(正廣弟)、酒井外記、井手口盛廣、小串成春、下莊民部、下郡統久、沓掛鎮利、佐伯孫六、酒井外記、赤尾帶刀、高瀨內藏丞、安部右馬助、和田七郎兵衛、平川善五郎、大良兵衛、武久將監、大石長右衛門、奈須又市郎、河野圖書、衛藤善三郎、河崎喜六、石松掃部助、河野彌七郎、小原長左衛門、圓木惣左衛門等多數家臣戰死。
 
8月中旬,宗像彈正、麻生元重、原田鑑尚、杉連並等反大友聯軍經由海路往南於多多良川左岸的箱崎攻入道雪領地,道雪於是出立花山城南下與之進行了兩日兩場的戰鬥後<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201502/http://www1.bbiq.jp/hukobekki/munakata2/munakata2.html 「大友興廃記」巻第十七 宗像合戦之事 ]</ref>,趁夜派[[戶次統則]]、薦野增時率領3千兵往北方奇襲宗像領地並對麻生元重的上松城放火還俘虜了元重之妻。宗像、麻生、原田三將見到自家的上松城起煙於是由海路退回宗像領地固守許斐岳城,9月上旬,元重私底下想投降道雪,約定道雪出兵許斐岳城時將獻城投降,但被宗像彈正發覺而被殺。
 
9月6日秋月種實又進攻寶滿城,道雪和紹運於寶滿山城下吉木一地將其擊退。
 
9月11日小田部鎮元聯合鎮守鷲嶽城的大津留鎮忠之弟[[大鶴宗逸]]對池田城發動夜襲,背叛小田部的大教坊一族85人全員戰死,同日龍造寺軍攻向池田城,鎮元與宗逸出城渡江奮戰,另一方面雖然大津留鎮忠早先聯絡到立花道雪以十時連貞、小野鎮幸率6百兵並輸送兵糧物資為援軍,但是趕不及龍造寺軍的激烈攻勢,鎮元籠城長達約三個月最終與其長子・九郎鎮虎、弟宗逸皆戰死,然而小田部勢仍以其次子統房為首之殘軍頑強抵抗,大津留鎮正則做為孫子統房之後見人在安樂平城繼續指揮籠城。
 
18日道雪聯合紹運攻入鞍手郡放火燒杉連並諸城誘秋月種實出戰,種實於是令原田鑑尚、杉、宗像等舉兵欲襲其後,對此道雪與紹運轉進宗像領地,與志賀親守合流軍勢,於是原田鑑尚投降於志賀親守並獻出津久見嶽城寨(鶫城),但被道雪以對大友家無功勞並且反叛為由協議志賀親守將其誅殺,隨後繼續攻略杉、麻生等叛軍<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93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93~94</ref>。
 
同9月下旬,道雪、紹運、志賀親守為討伐原田親秀進行軍議,決定由紹運留守防備秋月、筑紫,志賀親守率大津留鎮正及小田部勢殘兵攻向高祖山日向崖,道雪則合木付鑑實共3千5百餘騎,以小野鎮幸、由布惟信5百為先鋒進軍高祖山城並放火燒村,原田親秀以之[[原田林慶]]、波多江、吉井等為大將率6千出擊,分別將道雪、志賀軍衝散並逐漸聚集當地鄉士之兵力,追擊道雪軍至生松原(第四次生松原之戰),此時林慶見道雪背後河川滿潮,認為道雪之兵比起溺死將會轉而奮鬥攻擊自軍,因而打算待其退潮,同時小野鎮幸也向道雪提出該利用此背水之陣令士兵突擊敵陣,兩軍互相觀察,隨後小野、由布率5百分左右進擊,道雪後陣遂追擊將原田軍打回高祖山城,林慶則在小野、由布及薦野增時、[[立花成家]]父子、[[丹親次]]的夾攻下兵卒殆盡被俘獲,於高祖山山腰處的妙立寺防守的原田種守千5百騎也被擊破,種守以下數十騎戰死。道雪軍攻破三之丸、二之丸後遂放火燒城返回生松原執行首實驗後回軍立花山城<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89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89~92</ref>。
 
10月24日龍造寺隆信因9月底大友方木付鑑實糧盡棄柑子嶽城出走而減少一大障礙後,派出家臣大田兵衛3千餘人聯合筑紫廣門攻擊大津留鎮忠的鷲嶽城,[[高橋紹運]]出兵於那珂郡山田山和隆信對陣為大津留鎮忠的後援而使大田、筑紫兩將撤退,但11月15日筑紫廣門又派兵游擊偵查,紹運因此鎮守於筑前岩門(戶)城一帶監視,同時秋月種實又率[[恵利暢堯]]、長谷山民部、内田善兵衛、板並左京五千餘騎偷襲岩屋城,紹運又回軍岩屋並於半路以成富左衛門、土岐大隈、荒川隠岐、萩尾麟可打擊筑紫勢2千兵的追擊,重整岩屋城的兵力後於太宰府東南方的高雄山率屋山種速、高橋越前、土岐大隈、福田民部對戰4千秋月軍,秋月軍因紹運的火攻而有部分撤退,同時道雪出陣牽制筑紫軍並和紹運夾擊令其敗退,終令大津留鎮忠脫險<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201536/http://www1.bbiq.jp/hukobekki/washigatake/washigatake.html 鷲ケ岳城 筑前大友五城 ]</ref>。
 
12月,秋月種實又聯合杉連並、麻生、許斐氏備、惠利暢堯等將侵攻道雪領地的糟屋郡,道雪與之對戰2、3日牽制住後,於29日派[[戶次鎮榮]]、薦野增時千餘兵奇襲許斐岳城並放火且俘虜了氏備妻兒,遂奪下此城,氏備只能率百餘兵逃往大島<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96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96</ref>。
 
 
[[天正 (日本)|天正]]8年(1580年)2月,龍造寺隆信聯合秋月、筑紫、原田、草野2萬軍力進逼筑前西南邊境的生松原,2日2日道雪率[[十時連貞]]於早良郡討伐支持龍造寺家的鄉士(傳聞此戰也是[[立花宗茂]]的初陣),3日於月隈村築砦,16日對豐後諸將發出勸戒文書「九條檄文」。4月中旬後,小田部殘軍由於糧盡,將城池移交給從豐後派來的大友援軍[[小佐井鑑直]]、[[臼杵鎮冨]]進行修復後退出安樂平城,大津留鎮正回歸鷲嶽城剃髮隱居,小田部統房則移動至立花山城受道雪保護。
 
5月道雪令毛利鎮實出兵攻向宗像氏貞的貓城,但鎮實沒能配合道雪的計略導致失敗<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204528/http://www1.bbiq.jp/hukobekki/nekojyou/nekojyou.html 猫城合戦(福岡県中間市上底井野)「森鎮実不覚、討ち死多数」]</ref>。同月下旬,龍造寺隆信自身率[[小河信友]]、[[納富賢景]],以[[神代長良]]、[[曲淵房資]]帶路於筑前內本名村佈陣,一面派出[[龍造寺信周]]率下松浦、杵島的軍勢於早良郡着陣,一面又以[[龍造寺長信]]、[[龍造寺康房]]與[[波多親]]、[[草野鎮永]]、[[原田信種]]等於怡土郡、志摩郡邊境着陣,又以其次男[[江上家種]]與執行種兼率三根、神埼郡的軍勢進駐筑前內野城,並且鍋島直茂率筑後軍勢與秋月種實、筑紫廣門會合於筑前岩門城,合約4萬3千的肥前、筑後聯合軍勢,概分2萬餘以龍造寺康房為大將,小河信友、納富賢景為副將攻略安樂平城,另外2萬餘則牽制岩屋、寶滿、立花山城的紹運、道雪。起初龍造寺軍以弓矢鐵砲遠攻安樂平城但效果不彰,於是隆信下令切換近接作戰。在經過6月下旬的軍議後,終於7月7日,以小河、納富、執行三將為先鋒登上安樂平城的斷崖城壁,城內的大友势雖然進行激烈的抵抗但終究因為對應的太遲而被攻破大門,雙方死傷多數,此時隆信配下的[[空閑光家]]捕殺了城將小佐井鑑直,臼杵鎮冨則在城池受到燒掠後透過鍋島直茂的仲介而投降,於是安樂平城終於被龍造寺隆信所攻陷。
 
7月上旬,龍造寺隆信兵進立花山城,但不久於同月中旬透過筑紫廣門的仲介與道雪進行合議,9月雙方定案,筑前以西9郡龍造寺領,東6郡大友領。
 
9月10日於筑前第二次吉川之戰再次對戰宗像軍,家臣米多比彈介戰死。26日道雪和紹運於穗波一帶擊退秋月種實,家臣井手口盛高討取黑瀨治部立功(第一次嘉麻・穗波之戰)
 
10月18日,紹運家臣[[北原鎮久]]內通秋月種實謀反未成被誅,紹運以其子[[北原種興]]騙取種實進攻,於龍城下蘆木(阿志歧)進行夜襲,秋月方內田彥五郎中伏戰死損失慘重<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106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106~109</ref><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201540/http://www1.bbiq.jp/hukobekki/ashiki/ashiki.html 龍ヶ城夜襲之事「岩屋城結束強化の契機となった。北原鎮久の誅殺」]</ref>。
 
10月中旬,立花高橋軍伏3千兵在八木山石板道,以2千7在石坂道出口的大日寺佈陣並以十時連貞等足輕2、3百出擊嘉麻・穗波放火,秋月方井田親氏從古處山率1千至穗波,十時連貞偽退引誘親氏追戰7里(30公里)至大日寺,此時親氏軍勢疲勞,立花高橋伏兵起,親氏軍潰敗,連貞與親氏單挑將其討殺。 (第二次嘉麻・穗波・八木山之戰。秋月方記為石垣山之戰)
 
11月3日,秋月種實為了報內田彥五郎及井田親氏被殺之仇,以問註所鑑景、上野四郎兵衛、惠利暢堯、綾部駿河守率1萬2千軍勢集陣於古處山城下奈須美(茄子見或安見山)之森,但立花高橋軍早已判讀到此行動而以小野鎮幸、由布惟信為先鋒出擊至奈須美,兩軍接觸激戰先以弓鐵砲後槍隊互擊,此時綿貫吉兼、竹迫連種側面游擊秋月軍令其崩潰,道雪紹運又加入攻擊,種實雖然叫陣整軍,但又看到紹運在後方擺出噓旗,怕被斷後而撤退回古處山<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201540/http://www1.bbiq.jp/hukobekki/ashiki/ashiki.html 龍ヶ城夜襲之事「岩屋城結束強化の契機となった。北原鎮久の誅殺」]</ref>。
 
 
[[天正 (日本)|天正]]9年(1581年)3月6日道雪於那珂郡麥野村築砦<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112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112</ref>。同年7月27日龍造寺隆信聯合筑紫廣門、原田隆種進軍至大宰府,並以筑紫廣門聯合秋月種實侵略筑前岩屋城,紹運與之對峙,道雪另派家臣[[竹迫統種]]、薦野增時等將為游擊軍迂迴佈陣於緊鄰太宰府東側的觀世音寺,雖成功於觀世音寺之戰(第二次太宰府觀世音寺之戰)擊退敵軍,但統種等立花家臣戰死甚多。同時於此戰中,立花高橋軍約5千在太宰府及觀世音寺東邊的石坂一地埋伏,紹運以弓、鐵砲、長槍隊分三段佈置於坂上,正面迎擊5千秋月軍,秋月先陣7百人受弓鐵砲的攻擊而退後時,紹運率家臣[[小島彌兵衛]]帶頭以3百人為先鋒突擊,手持大長刀左突右迴於千人的敵陣當中,另一邊紹運之子[[立花宗茂]]自率150兵力側擊秋月軍,討取了猛將[[堀江備前]],而原先隱兵於松林之中的道雪突然殺出夾擊,秋月軍遂敗。此石坂之戰(第二次太宰府石坂之戰)也是紹運之子立花宗茂的初陣,其優異的表現令道雪正式興起迎統虎為婿養子的念頭。
 
同年8月,膝下無子的道雪,終於對[[高橋紹運]]提出希望其長子高橋統虎(宗茂初名)能繼承立花家,起初紹運因為統虎優秀的資質和器量,以及身為高橋家重要的繼承人而拒絕,但是在道雪數度的懇求之後,統虎終於成為了道雪的養子。於8月18日,統虎和道雪的女兒[[立花誾千代]]結婚成為了婿養子而繼承立花家。
 
25日,家臣薦野增時等攻下秋月方的高鳥居城。
 
9月,鷲嶽城也被龍造寺隆信攻落<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103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103~104</ref><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201536/http://www1.bbiq.jp/hukobekki/washigatake/washigatake.html 鷲ケ岳城 筑前大友五城 ]</ref>,城主大津留鎮忠(宗秀)與小田部一族逃往立花山城,後道雪委派鎮忠防守立花山支城之一的津久見嶽城寨。此時大友筑前五城主只餘下道雪之立花山城和高橋紹運之岩屋・寶滿城。
 
11月6日,大友宗麟為了援助被[[秋月種實]]、[[問註所鑑景]]夾擊的家臣朽網鑑康,而命道雪、紹運、宗茂出陣,立花高橋共率5千兵力再次對[[秋月氏]]的嘉麻、穗波一帶攻略,當立花高橋軍收到豐後的大友軍將於原鶴一帶迎擊秋月軍後,於回軍途中遭到秋月軍上野四郎兵衛、坂田勘解由左衛門實久以及豐前、筑前國人眾長野、城井、千手、杉約8千騎的追擊,立花高橋軍利用地形於八木山的石坂道的大日寺口埋伏,於大日寺前的潤野原反擊敵軍後又往南追擊至土師村,家臣小野鎮幸、薦野增時、[[大橋京林]]、[[新田鎮實]]、米多比鎮久、[[和仁統實]]、[[森下重一]]等奮迅討取3百餘人,兩軍的激戰使立花高橋軍損失3百餘人,秋月軍[[坂田實久]]等戰死7百60人,道雪的軍師大橋京林因此在八木山當地建立千人塚。此戰是為潤野原合戰。
 
同年11月12日,立花山城東北方的宗教豪族[[宗像氏貞]],其部分家臣不滿早先將部分領地作為色姬的嫁妝給了立花,趁立花軍一面出戰秋月軍(潤野原之戰),一面以由布惟信、薦野增時、小野鎮幸、立花鎮實、內田鎮家、足立連安等立花家臣8百兵前往運輸兵糧不足的筑前東南邊境的鷹取城時,聯合秋月軍於13日半路偷襲(小金原之戰,立花家稱清水原之戰),此戰中立花家諸將各別討取眾多敵方將領,足立連安連斬18人、米多比鎮久也擊殺石松新三郎貞景,而惟信之子由布惟次也以鐵砲狙擊敵大將河津修理進盛長立下大功,但隨後奮戰中身受13處重傷,最後在由布、小野、薦野、內田、十時等立花家臣以背日光於高處下山衝陣等兵法上正確的判斷,宗像方大敗,將領吉田貞辰、石松秀兼等人皆被討取殆盡,此戰形同[[宗像氏貞]]的背叛而觸怒了道雪,兩家之間的同盟因此破裂。
翌14日,道雪迅速出兵奪取了宗像方領地西南方境界的宮地嶽、灰塚兩城寨,並派家臣鍋島飛驒守戍守宮地嶽城,制壓指揮當地的地侍,灰塚則由內田鎮家、足立連安輪替防守<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112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112</ref>。
 
 
[[天正 (日本)|天正]]10年(1582年)2月,因[[原田信種]]聯合秋月種實、宗像氏貞、筑紫廣門於筑前西南邊境的那珂郡岩戶不入道村攻落大友方的山田民部丞純規鎮守的猫峠城,並且引起早良郡山門村的鄉士反叛暴動,3月10日道雪率由布惟時、內田鎮家平息暴動於歸路中與原田軍籠野大炊在生松原遭遇引發鐵炮戰(第五次生松原之戰),由於勢力眾多一時無法排除,且一方面立花軍在道雪於小金原一事無法息怒之下先於3月16日派小野鎮幸、由布惟信、內田鎮家侵攻宗像許斐岳城周邊的吉原、八並村(西鄉表之戰)作為牽制<ref>『宗像記追考』[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214465/322]
</ref>,4月16日才前往那珂郡岩戶鄉驅逐秋月、原田、宗像的約2千聯軍,此戰立花軍僅1千5百軍力分道雪、由布、小野三隊為本隊進攻,統虎和薦野率5百兵為伏兵,道雪本隊在危急之時因統虎的策略終於擊退原田勢,隨後讓統虎率薦野增時、[[立花成家]]、 小野鎮幸、由布惟時、立花統春、[[佐野統幸]]共1千騎驅逐正再岩戶一帶的岩門庄久邊野築砦的原田勢武將笠興長3百兵,討取了1百50人並追擊至早良郡。
 
10月2日,秋月種實又趁隙攻下紹運領地的米之山城,紹運迅速出兵於當日隨即對戰秋月軍奪回了米之山城,道雪派[[吉田連正]]援助紹運,追擊討取2百餘人。
 
同年12月22日攻入宗像領地,侵攻宗像家至[[天正 (日本)|天正]]11年(1583年)3月16日的吉原口防戰,家臣丹親次討取了[[吉原貞安]]後又於4月23日攻落宗像家的許斐岳城,氏貞只能退往白山城,遂驅逐了宗像勢力<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193010/http://www1.bbiq.jp/hukobekki/konomiyama/konomiyama.html 許斐山城の戦い「八並村吉原口の戦い」:天正11年3月15~16日 ]</ref>,同時從屬於秋月家的香春岳城・龍德城主[[杉連並]]畏懼道雪而投降。而宗像氏貞之妹,道雪的側室色姬則於隔年3月24日在立花山城中病死。
同天正11年1月期間,筑紫廣門數次於夜晚派兵侵擾立花領地,2月4日,道雪以家臣竹原藤內為伏兵擊退廣門3百兵,斬獲甚多。2月17日,筑紫廣門又再攻岩屋城,遭寶滿城之軍兵擊退。
3月1日筑紫廣門又出兵太宰府,道雪與紹運共同抵禦,立花統春作為先鋒立下一番槍,立花鎮実、安東連忠皆力戰有功,再次擊退筑紫軍勢。4月8日,筑紫軍又潛入筑前那珂郡偷割青麥,立花軍先鋒竹原藤內與之對戰,接應主軍並行夾擊,又再次擊退筑紫軍。
 
據「石城遺聞」所收「博多某家記」於12月1日(「筑前志」載於11月11日)島津軍[[川上忠智]]率1千5百兵侵攻博多並放火,但遭大友軍擊退。
 
=== 筑後遠征期 ===
[[天正 (日本)|天正]]12年(1584年)2月7日,[[筑紫廣門]]以家臣假扮賣茶商人潛入岩屋城設置發火裝置,雖然岩屋城代[[屋山種速]]迅速作出對應,並且紹運也從寶滿城引兵來援,以今村五郎兵衛擊退了筑紫廣門的軍勢,但是岩屋城嚴重燒毀,隔日道雪派部隊幫忙紹運收拾火事現場。4月12日,筑紫廣門又率軍侵攻御笠郡,道雪與紹運反擊至筑紫家領地的武藏城下,道雪家臣吉田連正、後藤連種、佐藤次郎三郎等率其部眾力戰衝鋒陷陣,紹運又分2千兵為三隊進行橫擊,筑紫軍戰敗退入城中。
 
3月,因龍造寺隆信於[[沖田畷之戰]]對上島津軍戰敗身死,大友家為此趁機出兵想奪回筑後,以宗麟次子[[大友親家]]、三子[[大友親盛]]率豐後大友軍7千人進攻筑後貓尾城的[[黑木實久]],實久則聯合龍造寺軍共2千餘人在貓尾城與高牟礼城籠城抗戰,經過了一個月大友軍仍然無法攻落,大友家第二十二代當主[[大友義統]]為此要求道雪與高橋紹運出兵,兩軍於8月18日以紹運2千人為先陣、道雪3千人為後陣出發,紹運在渡過筑後川擊滅秋月家武將芥田兵庫50餘人後與道雪越過鷹取山,並以[[由布惟信]]為殿軍,在狹窄的山道途中又遭到伏兵以鐵砲狙擊,道雪也以弓、鐵砲反擊,此時紹運以擅長鐵砲狙擊的家臣市川平兵衛反狙擊令道雪脫離險境,但伏兵仍攻擊殿軍的由布惟信,道雪又回軍以立花統春、立花成家、[[立花家治]]與敵兵激戰;此時以軍師大橋京林之計,故意朗誦歌謠悠然進軍,然後突然回軍攻擊,敵兵遂因此逃去。
 
19日兩軍到達高牟礼城,隨即寢返黑木家老[[樁原氏部]],氏部並於24日開城,龍造寺援軍的[[土肥家實]]因此離城逃去。此時貓尾城已被孤立,道雪和紹運開始對黑木家同族的[[河崎重高]]防守的犬尾城攻略,28日在城島、酒見・榎津・貝津進行掃討,不久開始進攻貓尾城,在樁原氏部的帶領下9月1日(一說5日)攻下了貓尾城,黑木實久則自殺身亡。8日又接連攻下[[蒲池鎮運]]的山下城以及筑後各處的小城如谷川城、邊春城、兼松城、山崎城還有[[田尻鑑種]]的鷹尾城,大友軍終於展開對九州筑後有名的堅城「柳川城」及其支城[[百武賢兼]]之妻[[百武圓久尼]]鎮守的蒲船津、百武城的攻略,城將[[龍造寺家晴]]死守不出,大友軍連番攻擊未能攻下,道雪遂於10月3日因高良山大社座主[[丹波良寬]]之建議移陣至高良山,並攻下久留米城、安武城、西牟田城,且勸降草野鎮永的吉木城,4日改攻籠城於發心岳城的[[草野鎮永]]和星野吉實的鷹取城、福丸城,11月14日侵攻問註所鑑景燒毀井上城並於秋月領甘木一地對其掃討牽制。
12月8日草野鎮永與筑後善導寺住持密謀,趁後藤種長、足立連安參拜善導寺時起伏兵圍殺,[[海老名秀節]]為救援也遇伏戰死,此事令道雪大怒而下令燒毀善導寺並討殺住持。
 
之後於年底又回陣高良山時,大友親家和親盛卻因長期戰陣在外以疲倦為由退回豐後,留下立花高橋軍於筑後。另外此時道雪處決了擅自回家鄉過年的家臣,連其父母也同罪。
 
[[天正 (日本)|天正]]13年(1585年)2月上旬[[龍造寺家晴]]、[[鍋島直茂]]於柳川城率軍5千出戰佈陣於高良山南方的西牟田,北方則有秋月種實、[[長野鎮展]]、草野鎮永、[[城井鎮房]]、千手氏、星野氏、問註所氏等國人施加壓力,2月中旬[[龍造寺政家]]共集結3萬餘大軍近逼高良山。龍造寺軍於4月18日以[[後藤家信]]率筑紫廣門、[[波多親]]、[[高木左馬助]]8千人於筑後川壓迫。
 
此時豐後大友軍朽網鑑康率[[野上清四郎]]來援與道雪、紹運三大將共9千8百餘兵力分為兩軍對抗,以朽網鑑康一隊往西牟田壓制北方國人眾,道雪和紹運則於高良山西北方的筑後川和寶滿川交接處的小森野一地佈陣,紹運以家臣[[伊藤總右衛門]]、[[福田民部少輔]]5百兵為先鋒但不敵筑紫廣門、後藤家信等龍造寺軍的優勢兵力,紹運因此後退引誘,激戰之時紹運以其剛勇的家臣[[萩尾治種]]、[[成富左衛門]]1千5百騎從龍造寺軍側面筆直突入造成其勢虛弱,後藤、筑紫無法阻止軍勢崩壞兵卒竄逃,道雪3千兵則迂迴至北野村從側面攻擊,追擊渡過筑後川至肥前鳥栖、十三部野一地,討取187餘名戴甲武士。此戰為小森野之戰。
 
後大友軍以紹運率豐後日田、玖珠、國東、南部各郡2千兵以野上清四郎為先陣,在筑後川上游之一的筒川,沿川邊擺「長蛇之陣」後陣擺「雁行之陣」,又以朽網鑑康佈陣於高良山腹以「鳥雲之陣」(即鶴翼之陣的進階,形容如鳥群集散於雲層之間,為臨機應變的陣型)潛伏,而道雪率第二陣以小野鎮幸、由布惟信為首率[[京都鎮安]]、萩尾治種2千兵為「浮武者」(游擊兵,潛伏並見機突擊之奇兵)潛伏於野中村為後陣,且高良山座主丹波良寬也率法師武者大祝[[鏡山保真]]、大宮司[[宗崎孝直]]、社家[[稻員安守]]等7~8百兵力參陣於後備。
 
兩軍以足輕隊開戰,後紹運以200挺鐵砲橫一列猛烈射擊,龍造寺軍也從高良山左側出擊,於十三部野一地野上清四郎捨身碎骨奮勇突進立下一番槍,激戰之時紹運退後,挑釁引誘龍造寺軍追擊並三度反擊討取多人,同時第二陣小野鎮幸、由布惟信與後陣京都鎮安、萩尾治種又從側面突擊斷絕敵軍後路,紹運又將右翼的先陣兵力以長槍加入攻勢,此時先陣後陣的騎兵整齊一列軍势並進突擊,道雪更突馳追擊至敵本陣前的祇園原,龍造寺的騎馬武者多數陷於田地遂敗,損失283名戴甲武士。此戰為十三部野之戰。
 
4月23日,龍造寺家晴、筑紫廣門又率1萬6千餘後備兵力進攻高良山,於高良川沿堤防分五段軍勢。道雪、紹運、察知龍造寺軍的行動,與良寬、蒲池氏合併8千兵力佈陣於祇園原,並將兵力二分,於各處配置伏兵。
道雪此次親自為先陣大將,並配置由布惟信、[[十時惟由]]、十時連貞為先鋒,安東連忠、內田鎮家、竹迫連種、綿貫吉兼為後陣,高良山法師武者良寬等則隔軍配置做為後備。
道雪擺出約120~200挺鐵砲,只要敵軍一接近就只發射20~30發威嚇,而龍造寺軍約7~800挺鐵砲卻因此連發,由於龍造寺軍於山間擊出多發鐵砲造成煙霧瀰漫視界不良並且受回音干擾,道雪的鐵砲隊則因為控制得當沒有受到硝煙影響,而龍造寺軍卻在這不利的狀況憑其大軍猛烈突擊,先鋒的惟信、惟由、連貞遂趁此狀況進行突擊並偽退誘敵,一度將其先鋒擊退後,龍造寺軍交替後陣不知是計猛烈追擊、道雪也加入後陣安東連忠等兵力,兩軍進入激戰被形容有如萬雷震盪,此時道雪立起馬印吹起法螺貝大為鼓舞軍勢,下令分二隊以由布惟信、十時惟由、十時連貞、內田鎮家、竹迫連種從側面突擊,此時[[十時連秀]]、綿貫吉兼、[[後藤種任]]、野上清四郎等揮槍討取龍造寺方不少有功的武士,同時以「鳥雲之陣」潛伏已久的朽網鑑康也突然襲擊,龍造寺軍潰散直至中軍,龍造寺家晴、筑紫廣門無法控制敗勢,道雪追擊約2町距離後引退,而龍造寺軍又重整軍勢反擊之時,紹運和良寬之伏軍又從森林兩旁出現以弓、鐵砲猛烈攻擊,打擊了龍造寺軍反擊之軍心,使其受三方圍攻大敗。此為祇園原之戰。
 
以上小森野、十三部野、祇園原三戰統稱筑後久留米合戰(又稱為筒川合戰)是為道雪最後一次大戰役,也是其引用《孫子兵法》的「奇正戰術」最為代表性的一次戰役,其戰績被評價可媲美孫子、吳子。
 
=== 死亡 ===
就在大友軍與龍造寺軍鷸蚌相爭之時,島津家逐漸漁翁得利侵占兩家領地,此時龍造寺家以及一眾筑前國人豪族逐漸附屬於島津家,大友軍持續攻防至6月初,道雪開始發病,紹運因此將軍陣移至高良山下的北野村,9月道雪病狀惡化,在對家臣說了''':「把我的遺骸穿上甲冑並面向柳川城埋於高良山上,如果有人違背了此事,那麼將世代遭受詛咒!」'''後於9月11日病逝世,享年七十三歲。<ref>傳聞道雪死前,於陣營中有白鷹飛來,道雪因此遣擅長御鷹的家臣捕抓,然而2~3日後,此鷹沒有生病的徵兆卻突然死去,此事後來視作是道雪死亡的前兆。(出自[http://www1.bbiq.jp/hukobekki/hakuyou/hakuyou.html] 《戶次軍談》卷之五 )</ref>
 
眾家臣以及紹運、宗茂皆不忍道雪遺體將要遭受敵兵踐踏之恥辱,遂決定承受那道雪的詛咒將遺體運回立花山城,高橋紹運護送道雪靈棺之時,敵對的士兵見狀並沒有攻擊,而是深深的對這位徹頭徹尾忠心於大友家並且一生三十七場大戰、近百場小戰皆無敗的名將致敬。
 
《大友興廢記》中此時記載:
 
「道雪的遺體由1000兵運送往立花城,國中有野心的武士聽聞後都開陣讓路,沒有射出任何一支弓矢。」
 
島津薩摩藩士伊賀倉俊介於《鹿兒島外史》如此記述:
 
「九月,大友的支柱,老將立花鑑連於高良山陣營中卒去。有如諸葛孔明喪於五丈原般,高橋鎮種護送靈柩歸還筑前,秋月之兵沒有邀擊,島津之軍亦無追擊,乃是因為名將之死喪,而無人乘機做出卑弊攻擊之事。鑑連之歿,享年於七十二。作為大友家先陣數度拆散毛利軍,乃是鑑連身在筑前之故,肥前龍造寺隆信也對鑑連寧以送贈厚待而不願干戈,島津氏亦忌憚鑑連,有如源賴朝忌憚藤原秀衡一般。鑑連存活之時,島津義久難取大友,而鑑連死後,大友豐後便有如熟透的柿子般輕易取得。」
 
之後道雪葬於立花山城旁的梅岳寺,法名'''"梅岳院殿福嚴道雪大居士"'''(福嚴院殿前丹州太守梅岳道雪大居士)
並於柳川福嚴寺也有寺廟,也和養子宗茂生女誾千代三位一起供俸於柳川「三柱神社」,天明4年(1784年)受贈神号為'''"梅岳靈神"'''。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
47,9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