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甘油乙酯

增加 507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 苯甲酸 甘油 乙酯</big>'''|-|<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5471715b400c8f22.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681151&sid=9002856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File:align= light|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中文名称;甘油一酯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用途;成甘油三酯
|- | align= light|应用;乳化剂、增稠剂
范围;三个羟基之一
|}
'''苯甲酸乙酯'''是一种有机 [[ 化合物 ]] ,分子式为C9H10O2。为无色透明液体,稍有水果气味。不溶于水,微溶于热水,与乙醇、乙醚、石油醚、丙二醇、氯仿、矿物油和大多数非挥发性油等混溶,不溶于甘油。天然存在于桃、 [[ 菠萝 ]] 、醋栗  、红茶中。存在于烤烟烟叶中。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 [[ 食品 ]] 中。<ref>[ https://wenda.so.com/q/1365968533063528?src=180&q=%E7%94%98%E6%B2%B9%E4%B8%80%E9%85%AF 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 性质], 360问答 , --2013年04月15日</ref>
相对密度(水=1):1.05
相对蒸气 [[ 密度 ]] (空气=1):4.34
折光率(n20D):1.5001
==化学性质==
1.苯甲酸乙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苛性碱存在下发生水解,生成苯甲酸和 [[ 乙醇 ]] 。在封管中加热至305℃,部分发生分解。在电火花下分解生成乙炔、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少量的甲烷。在氧化钍存在下加热至400℃,生成苯甲酸和乙烯。苯甲酸乙酯与乙醇钠加热到120℃比较稳定。但在160℃时分解成苯甲酸钠和乙醚。 [[ 苯甲酸乙酯 ]] 与氯在200℃反应得到苯酰氯及少量乙酰氯。与溴一起加热到170~270℃生成苯甲酸和溴乙烯。与五氯化磷在140℃反应生成 [[ 氯乙烷 ]] 和苯甲酰氯。
2.苯甲酸乙酯与氢化铝锂在醚溶液中反应生成苄醇。在氧化铝或氧化钍存在下与氨一起加热约500℃时,生成苄腈和乙烯。在200℃与氨反应生成苯甲酰胺。苯甲酸乙酯能与多种金属盐和氯化锡、 [[ 三氯化铝 ]] 、氯化钛、碘化镁、五氯化锑等形成结晶性复合物,这类结晶性的复合物大多数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分解。
3.苯甲酸乙酯与三氟乙酸分子不仅能形成双分子激基 [[ 复合物 ]] ,还可以形成2:1的三分子激基复合物。其形成途径是先形成双分子激基复合物,再与苯甲酸乙酯分子相互作用而成,而不是经过苯甲酸乙酯的二聚体。
4.属微毒类。急性毒性LD50为6500mg/kg(大鼠经口)。
==制备方法==
在250mL带有分水器的三口瓶中加入24.4g(0.2mo1) [[ 苯甲酸 ]] 、50mL苯、18.4g(0.4mol)乙醇和0.8g硫酸,缓缓加热回流至分水器无水分出来为止。反应物先常压蒸馏回收苯甲酸和剩余的乙醇,然后减压蒸馏,收集101~103℃(2.66kPa)馏分,即得约28g产品。
==应用领域==
常用于较重花香型中,尤其是在依兰型中,其他如香石竹、晚香玉等香型 [[ 香精 ]] 。亦适用于配制新刈草、香薇等非花香精中。可与岩蔷薇制品共用于革香型香精。也用做食用香料,在鲜果、浆果、坚果香精中均可适用,如香蕉、樱桃、梅子、葡萄等香精以及烟用和酒用香精中。用作纤维素酯、 [[ 纤维素醚 ]] 、树脂等的溶剂。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未见职业中毒的报道。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 [[ 呼吸 ]] 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 二氧化碳 ]] 、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 [[ 呼吸器 ]] ,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 [[ 系统 ]]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 操作 ]] 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 [[ 氧化剂 ]] 、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 参考来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reflist}}== 参考资料 ==
[[Category: 340 化學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