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立花宗茂

增加 47,923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 5px 0; "> ''' 立花宗茂.jpg ''' </p>| thumb -| 300px | 立花宗茂 <brcenter> [<img src="https://blogbci.xuitekinokuniya.netcom/msgtcharliejsp/twblogimages/126703246book- 日本戰國猛將系列~立花宗茂img/97843/97843137/978431375297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aiwan.kinokuniya.com/%E7%AB%8B%E8%8A%B1%E5%AE%97%E8%8C%82_%EF%BC%88%E4%BA%BA%E7%89%A9%E6%96%87%E5%BA%AB%EF%282BC%29 89/bw/9784313752979 鏈接] ]片來自kinokuniya]</small> |}
'''立花宗茂'''(たちばな むねしげ 、[[永禄]]10年[[11月18日 (旧暦),{{bd|11月18日]]([[1567年]][[12月18 |9月20 ]]) 一説[[永禄]]12 |1643 [[8月13 |1月15 (舊暦)|8月13日]]([[1569年]]catIdx=Tachibana, Muneshige}}),[[9月23 ]] )? - [[ 寛永]]19年[[11月25 战国时代 ( (舊暦)|11月25日戰國時代]] ([[1643年]][[1月15日]]))[[安土桃山時代]] 的[[ 将]],將、[[江 時代]]初期 [[ 大名 (稱謂)| 大名]]。[[高橋紹運]]與[[齋藤鎮實]]之妹[[宋雲院]]的長男 [[立花道雪]]的 [[婿 養子 ]] 。妻為[[立花誾千代]], 側室為[[矢島八千子]]([[足利義昭]]之子[[矢島秀行]]之女 大納言[[菊亭晴季]]的孫女)、妾 室為[[葉室菊子]](權大納言[[葉室賴宣]]之女) 、弟為[[高橋統增]] 。豐臣秀吉讚其為'''「西國無雙」'''
宗茂是晚年改稱的名字,幼名'''千熊丸'''、'''彌七郎'''、元服後'''統虎'''、'''統乕'''、'''鎮虎'''、'''宗虎'''、'''正成'''、'''親成'''、'''政高'''、'''尚政'''、'''俊正'''、'''經正'''、'''信正'''、'''宗茂'''、'''立齋'''。官位是 [[ 從四位下 ]] 、左近 監、侍從、飛驒守 。[[大正]]4年(1915年)11月10日贈從三位
==生平==
=== 出生 ===
立花宗茂是[[高橋紹運|吉弘鎮理]]的長子,[[永禄]]10年[[八月十八]](1567年9月20日)出生於豐後國國東郡都甲莊長岩屋的筧城中的吉弘居館,嬰兒時期體格巨大,祖父[[吉弘鑑理]]因而取幼名為千熊丸。
 
===少年時代===
[[永祿]]12年(1569年)因其父吉弘鎮理繼承高橋家(改名鎮種,後稱[[高橋紹運]],以下簡稱紹運),年約3歲的千熊丸也因此移住筑前寶滿城,往後在山間接受紹運不時的體力鍛鍊以及合戰模擬。
當千熊丸6歲時,要求必須打敗比自己大四歲的人,打敗後,再打大六歲的,又打敗後,再找大八歲的,直到打敗大15歲的才告一段落,並且能輕易使弓射落10米遠的小鳥;文學方面,要求每看一本書便要去跟明白這本書的人反覆簡述其大綱,之後又進行背誦,直到能用書中的例子說服別人為止,另外讓千熊丸接觸外來事物如鐵砲和孫子兵法,也讓千熊丸學習自己有興趣的書道,更長於山野中熟習花草名稱用途,並臨時接受地形佈陣的問答考試,在如此教育下,千熊丸八歲便能拉開筑前一地所有的弓,辯論和見識也遠超過同齡人。並且由於生長之地近於筑前國際良港博多津,在常於商業交易的伯父[[吉弘鎮信]]的關係下也認識如[[島井宗室]]、[[神屋宗湛]]等商道茶人,由此學習茶道以及從中探知日本各大名的情勢。
 
[[天正 (日本)|天正]]6年(1578年)12月,[[龍造寺隆信]]侵入筑前進攻寶滿、立花城,於《寬永諸家系圖傳》、《立花事實記》記述此戰以12歲之齡初陣。
 
[[天正 (日本)|天正]]8年(1580年)2月2日,[[立花道雪]]率[[十時連貞]]於早良郡討伐支持龍造寺家的鄉士(傳聞此戰也是立花宗茂的初陣)。
 
[[天正 (日本)|天正]]9年(1581年)7月27日[[龍造寺隆信]]聯合[[筑紫廣門]]、[[原田隆種]]進軍至大宰府,並以筑紫廣門聯合[[秋月種實]]侵略筑前岩屋城,其父紹運與之對峙,而立花道雪另派家臣[[竹迫統種]]、[[薦野增時]]等將為游擊軍迂迴佈陣於緊鄰太宰府東側的觀世音寺,雖成功於第二次太宰府觀世音寺之戰擊退敵軍,但統種等立花家臣戰死甚多。同時於此戰中,立花高橋軍約5千在太宰府及觀世音寺東邊的石坂一地埋伏,紹運以弓、鐵砲、長槍隊分三段佈置於坂上,正面迎擊5千秋月軍,秋月先陣7百人受弓鐵砲的攻擊而退後時,紹運率家臣[[小島彌兵衛]]帶頭以3百人為先鋒突擊,手持大長刀左突右迴於千人的敵陣當中,此石坂之戰(第二次太宰府石坂之戰)為立花宗茂(此時名為高橋統虎)的初陣,於當時穿著萌黃色的唐綾縅鎧甲、頭戴銀色鍬形前立兜、腰配黃金鹿皮太刀、身背裝滿箭矢的弓筒並手握塗籠之弓、腳跨栗毛馬。此戰統虎率領3百人埋伏後,自率150兵力側擊秋月軍,奇襲箭射敵大將[[堀江備前]]更單挑壓制對方,並讓功給家臣[[萩尾治種]](萩尾大學麟可)而討取了堀江首級,初陣便獲得了家臣的信任,並且如此優異的表現令道雪正式興起迎統虎為婿養子的念頭。
 
同年8月,膝下無子的大友家重臣[[立花道雪]],希望[[高橋紹運]]的長子高橋統虎(宗茂初名)能繼承立花家,起初紹運因為統虎優秀的資質和器量,以及身為高橋家重要的繼承人而拒絕,但是在道雪數度的懇求之後,統虎終於成為了道雪的養子。於8月18日,統虎和道雪的女兒[[立花誾千代]]結婚成為了婿養子而繼承立花家。
 
同年統虎以立花繼承人的身分於11月6日,大友宗麟為了援助被秋月種實、[[問註所鑑景]]夾擊的家臣[[朽網鑑康]](朽網宗歷),而受命隨道雪、紹運出陣,兩軍共率5千[[兵力]]再次對[[秋月氏]]的嘉麻、穗波一帶攻略,當立花高橋軍收到豐後的大友軍將於原鶴一帶迎擊秋月軍後,於回軍途中遭到秋月軍上野四郎兵衛、坂田勘解由左衛門實久以及豐前、筑前國人眾長野、城井、千手、杉約8千騎的追擊,立花高橋軍利用地形於八木山的石坂道的大日寺口埋伏,於大日寺前的潤野原反擊敵軍後又往南追擊至土師村,家臣[[小野鎮幸]]、[[薦野增時]]、[[大橋京林]]、[[新田鎮實]]、[[米多比鎮久]]、[[和仁統實]]、[[森下重一]]等奮迅討取3百餘人,兩軍的激戰使立花高橋軍損失3百餘人,秋月軍坂田實久等戰死7百60人,道雪的軍師大橋京林因此在當地建立千人塚。此戰是為[[潤野原合戰]](許多史料因地名相同而常與上述第二次太宰府石坂之戰以及前二次嘉麻・穗波之戰互相混淆造成諸多誤記;秋月方史料則記為[[八木山合戰]]。第三次嘉麻・穗波・八木山之戰)。
 
同年11月12日,[[立花山城]]東北方的宗教豪族[[宗像氏貞]],其部分家臣不滿早先將部分領地作為色姬(宗像氏貞之妹色姬為道雪側室)的嫁妝給了立花,趁立花軍一面出戰秋月軍(潤野原之戰),一面以[[由布惟信]]、薦野增時、小野鎮幸、[[立花鎮實]]、[[內田鎮家]]、[[足立連安]]等立花家臣8百兵前往運輸兵糧不足的[[筑前]]東南邊境的鷹取城時,聯合秋月軍於13日半路偷襲([[小金原之戰]],立花家稱清水原之戰),此戰中足立連安連斬18人,而惟信之子[[由布惟次]]也以鐵砲狙擊敵大將[[河津盛長]](河津修理進)立下大功,但隨後奮戰中身受13處重傷,最後在由布、小野、薦野、內田、十時等立花家臣以背日光於高處下山衝陣等兵法上正確的判斷,宗像方大敗,將領吉田貞辰、石松秀兼等人皆被討取殆盡,而宗像家的背叛觸怒了道雪,兩家之間的[[同盟]]因此破裂<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020196/228 『筑後将士軍談』 卷之第十三 小金原合戦之事 P.351~353]</ref><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117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117~122</ref><ref>[https://www.nakamura-u.ac.jp/institute/media/library/kaibara/pdf/d26.pdf 『筑前國續風土記』 卷之第二十六 古城古戦場 三 鞍手郡 小金原 P.6~18]</ref><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53324/14 『立花遺香』 P.13~15]</ref><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214465/319 『宗像郡誌. 中編 宗像記追考』本書第十六 小金原合戦之事 P.622~626]</ref><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07154756/http://www1.bbiq.jp/hukobekki/koganehara/koganehara.html 小金原の戦い「立花道雪激怒」「宗像氏貞苦悩」]</ref>。
 
[[天正 (日本)|天正]]10年(1582年)2月,因[[原田信種]]聯合[[秋月種實]]、[[宗像氏貞]]、[[筑紫廣門]]於筑前西南邊境的那珂郡岩戶鄉攻落大友方的山田民部丞純規鎮守的砦(猫峠城),並且引起早良郡山門村的鄉士反叛暴動,3月10日道雪率[[由布惟時]]、內田鎮家平息暴動於歸路中與原田家臣[[籠野大炊助]]在生松原遭遇引發鐵炮戰(第五次生松原之戰),由於勢力眾多一時無法排除,且一方面立花軍在道雪於小金原一事無法息怒之下先於3月16日派小野鎮幸、由布惟信、內田鎮家侵攻宗像許斐岳城周邊的吉原、八並村(西鄉表之戰)作為牽制<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122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122~123</ref><ref>吉永正春『筑前戦国史』吉原・八並の戦い p.163</ref><ref>中野等、穴井綾香『柳川の歴史4・近世大名立花家』P.47</ref><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214465/322 『宗像郡誌. 中編 宗像記追考』本書第十六 小金原合戦之事 P.628~629]</ref>,4月16日才前往那珂郡岩戶鄉驅逐秋月、原田、宗像的約2千聯軍,此戰立花軍僅1千5百軍力分道雪、由布、小野三隊為本隊進攻,統虎和薦野率5百兵為伏兵,道雪本隊在危急之時因統虎的策略終於擊退原田勢,隨後讓統虎率薦野增時、[[立花成家]]、 小野鎮幸、[[由布惟時]]、[[立花統春]]、[[佐野統幸]]共1千騎驅逐正再岩戶一帶的岩門庄久邊野築砦的原田勢武將笠興長3百兵,討取了1百50人並追擊至早良郡。
 
10月2日,秋月種實又趁隙攻下紹運領地的米之山城,紹運迅速出兵於當日隨即對戰秋月軍奪回了米之山城,道雪、統虎派[[吉田連正]]援助紹運,追擊討取2百餘人<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020196/239 『筑後将士軍談』 卷之第十四 高橋紹運取返米山付統虎初陣石垣山合戦之事 P.371]</ref>。
 
同年12月22日攻入宗像領地,侵攻宗像家至[[天正 (日本)|天正]]11年(1583年)3月16日的吉原口防戰討取了[[吉原貞安]]<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123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123~124</ref>後又於4月23日攻落宗像家的許斐岳城,氏貞只能退往白山城,遂驅逐了宗像勢力,同時從屬於秋月家的香春岳城・龍德城主[[杉連並]]畏懼大友軍而投降。而宗像氏貞之妹,道雪的側室色姬則於隔年3月24日在立花山城中病死。
 
同天正11年1月期間,筑紫廣門數次於夜晚派兵侵擾博多區的立花寺一帶,2月4日,道雪以家臣[[竹原藤內]]配合紹運以伏兵擊退廣門3百兵,斬獲甚多。2月17日,筑紫廣門又再攻岩屋城,遭寶滿城之軍兵擊退。3月1日筑紫廣門又出兵太宰府,道雪與紹運共同抵禦,[[立花統春]]作為先鋒立下一番槍,立花鎮実、[[安東連忠]]皆力戰有功,再次擊退筑紫軍勢<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128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128</ref>。4月8日,筑紫軍又潛入筑前那珂郡偷割青麥,立花軍先鋒竹原藤內與之對戰,接應主軍並行夾擊,又再次擊退筑紫軍<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128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128~129</ref>。
 
據「石城遺聞」所收「博多某家記」於天正11年12月1日(「筑前志」載於11月11日)島津軍[[川上忠智]]率1千5百兵侵攻博多並放火,但遭大友軍擊退。
 
[[天正 (日本)|天正]]13年(1585年)3月,在養父道雪實父紹運出兵[[筑後]]之時,統虎以18歲之齡僅以千餘兵力守城。[[秋月種實]]見立花山城兵少便率8千大軍來攻,統虎對此決定率5百兵力分三隊夜襲秋月軍,原先家臣們皆反對以小軍勢出戰,應當以立花山城之堅固抵擋,但宗茂回答:「如果你們不想去的話也沒有關係,由我自己去擊退敵軍便是。作戰並非是由數量決定勝敗,而是要用出其不意的行動、奇策,如此一來將不會有不勝之事。」於是先以家老米多比鎮久率百餘名兵力繞到秋月軍後方,佯攻秋月家居城古處山城,引誘了秋月軍部分兵力追擊,這時統虎和家老薦野增時率1百50兵力以火計夜襲秋月本陣,造成秋月軍前後混亂,甚至自相殘殺。一方,家老[[十時連貞]]也隱兵於森林中率兵從側面突入,鎮久也繞回來夾擊,秋月方大敗損失3百餘人,後種實內通立花家臣櫻井兄弟暗中謀反,然而卻被統虎識破,平定了謀反的兩人<ref>[https://kotenseki.nijl.ac.jp/biblio/100164361/viewer/146 『井樓纂聞 梅岳公遺事』] p.146</ref>,種實見內應失敗而改以小軍勢妨害耕作破壞[[農田]]等,但都被統虎逐次擊退,秋月軍遂放棄攻城狼狽退回領地。而此戰後也令原先有丟失[[城池]]覺悟的道雪和紹運鬆了一口氣,統虎也受到道雪的稱讚,不過卻受到紹運的斥責。
 
而據《北肥戰誌》統虎更接著出兵筑前西邊,襲擊早良郡一帶之曲淵房助和副島放牛鎮守的飯盛城等龍造寺方的城砦,令週遭敵對勢力感到立花山城雖然道雪不在以及兵少,但仍有足夠實力應付敵勢的錯覺。
 
7月21日,秋月軍再次進攻立花山城,於城下名子一地(即當年其養父道雪擊敗毛利軍的多多良濱之戰中的長尾一地)對戰,立花家臣[[井手度之]]率先衝入敵陣與敵單挑互刺而亡,[[安東俊信]]也戰死此役,但統虎仍將秋月軍擊退。8月8日,又以重臣[[立花家治]](大村淡路全長)於豬野表擊退敵軍。
 
===豐臣時代===
天正14年(1586年),統虎的君主[[大友宗麟]]前往大坂晉見[[豐臣秀吉]],希望豐臣家幫助大友家抵抗島津的攻勢,同時推薦統虎和生父紹運為豐臣家臣,大友筑前的領地因此於此時轉變為豐臣家。
 
一方,島津軍為了統一九州而侵略肥前、筑前地區,於7月10日以[[島津忠長]]、[[伊集院忠棟]]等2萬兵力攻下[[筑紫廣門]]的勝尾城後,逐漸集結北九州各地豪族、國人的兵力至約5萬,統虎實父紹運於12日在岩屋城僅以763名兵將抵擋了島津聯軍攻勢,使其損傷了4千5百多人以及許多大將,拖延了近兩星期後,於27日終於全軍壯烈犧牲,28日統虎之弟統增鎮守的寶滿城也被迫開城,島津軍在處理筑紫、高橋兩家的人質後於8月1日準備圍攻立花山城,統虎則徹底抗戰,積極的出城使出游擊戰術,於8月1日出其不意攻下了島津軍先前降服的[[筑紫廣門]]的勝尾城,吸引島津軍來攻後又於4日放棄勝尾城佯攻高鳥居城,島津軍再追擊時又抄小路繞至島津軍後方奇襲其後方城池,使其拖延至14日才完成對立花山城的包圍,15日抵檔了島津軍第一波的攻勢後,又趁機偷襲島津軍本陣討取百餘人的首級,更令家老[[內田鎮家]]使出詐降之計拖延時間,8月18日擊退正在岩戶一帶準備軍糧的[[原田信種]]軍勢2千餘兵討取7百人,20日更奇襲島津軍的援軍秋月種長2千兵使其傷亡4百餘人。終於,大友家等到了豐臣秀吉從毛利家派來的援軍,使的島津軍被迫於24日從立花山城撤退,而統虎並沒有等待援軍,隨即率1千5百名兵力追擊島津軍至筑後川討取了百餘首級<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020196/295 『筑後将士軍談』 卷之第十八 薩州勢退陣統虎追討之事 P.474~477]</ref>,又以火攻奪下了星野吉實、星野吉兼的高鳥居城,並從秋月方取回了父親的居城岩屋城和寶滿城。10月3日,統虎被秀吉給予"九州之一物"的感狀並被評價為"剛勇鎮西第一,忠義鎮西第一"這時統虎年僅19歲。
 
天正15年(1587年),在[[豐臣秀吉]]的[[九州征伐]]中擔任「筑前軍事總指揮」掛名統率如[[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的數萬大軍仍表現活躍,於4月初以先鋒軍先於秀吉本隊南下接連攻落肥後南關、山鹿、小代、隈本、相良、阿蘇、合志竹迫城、赤星菊池郡、有動宇土城、和仁玉名郡等地,當中[[和仁親實]]委託統虎提出降伏,統虎於是上呈秀吉,但當時的秀吉因為接連攻陷城池之勢不打算理會和仁親實的降服,統虎以:「既然自身答應了對方的請求,若無法達成將有損武士信義之面目,不如將自身殺了。」迫使秀吉答應此事。
 
之後再度為先鋒進軍薩摩,於4月27日攻落[[島津忠辰]]的出水城,又南下至川内擊退島津忠長,並救出被捕為人質的弟弟[[高橋統增]]夫婦<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020196/301 『筑後将士軍談』 卷之第十八 高橋統増入薩摩付以立花賢賀働統増帰郷之事 P.486~487]</ref>,5月8日,[[島津義久]]因日向[[根白坂之戰]]戰敗而前往川内泰平寺正式降伏於秀吉,宗茂代秀吉前往伊集院、祁答院、入來院接收人質,後又率先進軍大口城包圍仍不降的島津重臣[[新納忠元]],迫使其投降,九州終於平定<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020196/305 『筑後将士軍談』 卷之第十八 関白秀吉公九州下向付九國静謐之事 P.494~504]</ref>。戰後秀吉因功給予[[筑後]][[柳川市|柳川]]13萬2000石的領地,從[[大友氏]]獨立出來成為直屬大名。
 
同年8月7日,在宗茂的通知下秀吉知曉了[[佐佐成政]]移封後的[[肥後]]發生大規模的國人一揆動亂,9月5日,因其勢力猖狂決定動用九州各大名的兵力鎮壓,以筑前久留米[[小早川秀包]]為總大將,肥前[[鍋島直茂]]、[[龍造寺政家]]、筑後立花宗茂、[[高橋統增]]、[[筑紫廣門]],甚至毛利家的[[安國寺惠瓊]]也加入討伐。
 
9月下旬,宗茂起初率1千2百兵力(包含其弟高橋統增3百兵力;一說合立花家與力的三池軍則達至2千8百、3千)南下救援兵糧不足而被一揆方的敵將[[有動兼元]]包圍在平山東・西付城的[[佐佐成政]]軍,由於先前鍋島、安國寺惠瓊軍皆救援失敗,宗茂收集情報檢討了鍋島、安國寺兩軍皆是軍隊在前輜重在後,遭到埋伏於竹林中的敵將大津山出羽守襲擊後方以致失敗之故,令軍兵間穿插輜重隊,將兵、軍馬也配備救援物資以及兵糧彈藥,組成了互相支援、確保輜重的軍勢,並以[[小野鎮幸]]率一隊於夜中早一步潛入竹林反埋伏,另外以輜重隊引誘出大津山的軍勢時以弓、鐵砲進行背後奇襲,後分三隊反轉回攻其城砦南關城(藟嶽城)討取了大津山出羽守,一方面則趁隙以第二隊輸送兵糧,前往大原口一帶的平山東・西付城,此時該城遭到[[隈部親永]]的大將有動兼元的包圍,宗茂率第一隊3百人以弟弟統增及米多比鎮久使用騎馬鐵砲作先制攻擊支開隈部軍後,第二隊便趁隙運送兵糧,運完後加入戰鬥從側面攻擊持續往北攻向隈部軍的山鹿郡城村城(有働城),城外的隈部分隊來援後第一、二隊又退後引誘,此時第三隊又進行兵糧運輸,完成了救援[[佐佐成政]]的任務,立花軍因此退往背後的山間,又以長槍隊引誘出城村城中的有動志摩、有動左京等率軍追擊越過大原口至永野原,有動兼元雖看出是陷阱要求其子有動志摩回軍卻為時已晚,此時立花軍又一舉反轉進攻討取有動志摩,隈部軍遂崩壞退散(傳聞這一系列戰事中,宗茂運用了騎馬鐵砲和車懸,被稱為「火車懸」的戰術。)
 
立花軍進入平山城後,隨即遭到一揆聯軍隈部家的有動兼元及邊春親行、和仁親實、大津山家稜共3千兵力的包圍,並且兼元分三隊在主要道路埋伏,宗茂對此利用先前雇用來運送兵糧的人夫30人,先讓他們離城並放出:「立花軍因敵勢眾,等到明日肥後佐佐援軍來援才會出城。」的假情報,令有動聯軍鬆懈後分三隊,以[[由布惟信]]為先鋒隊3百兵奇襲使聯軍其中二隊總崩並突破至肥後三加和的平野立尾一地,此時在山嶺上的聯軍以鐵砲從兩旁攻擊宗茂自率的5百本隊,再次突破後,和仁、邊春、大津山三將已從中、左、右三方待伏,有動軍也從後方逼近形成夾擊,此時宗茂本隊進退不能與聯軍鏖戰,聯軍中有動家臣如戶上大里之助、鹿子木親俊、福島杢之助及其郎黨30餘名,以及大津山家臣大和豐前守率部眾20騎、有動兼元親族有動下總守及隨從等80騎,皆因宗茂顯目的軍裝爭相來討,立花方[[內田鎮家]]、[[立花統春]]、[[十時連貞]]、[[安東幸貞]]、[[安東範久]]、[[森下釣雲]]、[[原尻鎮清]]、[[森下規寬]]、[[後藤虎種]]等20餘將也相應前往拔刀對決,兩方各將領遂進入肉搏亂戰的狀態,此時宗茂單手持大長刀於馬上連討七人,突然敵將有動下總守以槍刺擊宗茂左腕,宗茂順勢借力使力摑住長槍將有動下總守拉至自己的馬鞍上將之討取,此舉遂形勢逆轉,立花先鋒隊由布惟信、[[十時惟由]]突破正面的和仁軍後回軍,第三隊也在小野鎮幸率領下來援,形成反將聯軍包圍的態勢,宗茂本隊遂奮勇突破,聯軍潰敗。
 
之後立花軍突然改變方向沿著街道攻落一揆方的出城,俘虜了人質並將其示於城上、自軍前,一揆方因親友被俘無法攻擊,立花軍遂以此瞬間攻落7處城、砦,最後於傍晚時分到達南關城近鄰的太田黑城(神尾城),因大知越前守的軍勢在此處待伏,且道路狹隘,宗茂將軍勢帶往左側的森林中,儘量拉開至城方弓箭射不到的地點,引誘右側的城方5百兵出城後,以小野鎮幸、十時連貞3百兵反轉軍勢迎擊,並且由布惟信率郎黨20餘人越過堀、木柵立下一番乘殺至二之丸,大知越前守率50騎迎戰,最終[[池邊永晟]]討取了大知越前守,立花軍遂越過肥後南關至筑後北關終於得以回軍柳川。結果宗茂在此戰事創下了一日連戰13場,攻下7個敵砦,討取敵兵650餘人的輝煌戰績。
 
之後又和九州各大名包圍和仁三兄弟的田中城,城中除了和仁親實、親範、親宗外還有其妹婿邊春親行共9百餘人,在[[小早川秀包]]為總大將的情況下,秀包以二重之柵將城池包圍,約二個月後邊春親行因為[[安國寺惠瓊]]的謀略而謀反,12月5日遂攻下田中城,並且在此戰中,立花宗茂和[[小早川秀包]]合力殺退號稱人鬼的猛將和仁親宗,自身更討取其一族之和仁中務少輔。然而由於先前在九州征伐時期,和仁氏曾委託立花家降伏於豐臣,有過信賴關係,宗茂在此戰後保護了和仁兄弟中的次男和仁統實,並令他成為家臣[[小野鎮幸]]的義弟,保住了和仁氏的血脈。
 
隨後宗茂和[[佐佐成政]]、[[安國寺惠瓊]]等於12月26日攻下了隈部親永的城村城,隈部一族與家臣150人暫時為宗茂所收容,於隔年被[[豐臣秀吉]]下令處死,宗茂為了隈部一族的武士名譽,於5月27日在柳川城的「黑門」挑選手下12人與隈部一族12人(一說隈部方是精銳20人)單挑,被稱為「黑門放討」。結果隈部方自親永以下全員光榮戰死,擔任監察役的[[淺野長政]]目睹過程後在震驚之餘當場佩服其氣慨,而秀吉聽聞宗茂的做法,便說:"真不愧是立花"(さすがは立花である)
 
並且在這時期因為和[[小早川秀包]]時常擔任先鋒的緣故,宗茂認[[小早川隆景]]為義父,和[[小早川秀包]]結為義兄弟,並和秀包一同受領羽柴姓、從四位下侍從的官位,人稱「羽柴柳河侍從」並賜姓豐臣,成為第一批秀吉的譜代衆。天正18年(1590年)參加由秀吉響應的[[小田原征伐]],2月1日秀吉在一次大會中於諸大名的面前稱讚「東有[[本多忠勝]]為天下無双的大將,西有立花統虎為天下無双的大將,為東西一雙的名將」(東に本多忠勝という天下無双の大将がいるように、西には立花統虎という天下無双の大将がいる)<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020196/323 『筑後将士軍談』 卷之第十九 立花宗茂昇進之事 P.528~529]</ref>。後於岩櫬,江戶地區參陣。
 
===朝鮮時期===
[[文禄]]元年(1592年)參加[[文禄之役]]。和[[小早川隆景]]、[[小早川秀包]]、[[筑紫廣門]]、實弟[[高橋統增]]等一起組成第六大隊,負責攻略朝鮮西南方的全羅道,宗茂於出戰前製作約200個金箔押桃型兜給兵將佩帶,此種兜可說是立花家的一項招牌。
 
宗茂於6月傾進軍到了漢陽(即今日的[[首爾]]),於南大門佈陣,此時漢城西北20公里處有朝鮮軍<ref>依位置推斷應為朝鮮義軍[[洪季男]]、[[禹性傳]]等人於京城周邊的義軍聯合。</ref>。約七千人建築山寨阻止日軍行進,[[蜂須賀家政]]和[[有馬晴信]]等將皆受到敵方弓箭隊的攻擊,[[宇喜多秀家]]急令宗茂前往驅逐,在此宗茂於6月26日前往偵查,得知山寨附近茅草繁茂地勢不平且多岩石,不利乘馬行動。當晚宗茂決定派人夫先行刈草,此舉於翌日引起敵軍懷疑,晚上又再度刈草,並將千餘人分三隊潛伏,結果引誘出山寨中的朝鮮軍2~3千人,宗茂命令自軍靜待敵軍深入後再出擊包圍,朝鮮軍頓時混亂撤退,後聯合寨中兵力三度反擊,此時立花家侍大將[[立花成家]]、[[由布惟次]]率隊討取3百餘人,之後宗茂將山寨周圍的各處屋敷點火,配合風勢助長大火並利用煙燻出寨中的朝鮮軍,追擊討取7百餘人。
 
之後宗茂等第六大隊面對全羅道的朝鮮義軍,於7月9日第一次錦山之戰,援護[[小早川隆景]]擊滅了[[高敬命]]。8月9日於梁丹山擊滅再度攻來的[[南平縣]]監韓楯5百兵,18日第二次錦山之戰又再次援護隆景擊滅[[趙憲]]、僧將[[靈圭]]海南縣監[[邊應并]]等朝鮮軍。在這之間於7月16日第一次平壤之戰也傳聞與[[黑田長政]]、[[大友義統]]北上支援[[小西行長]]擊破明軍[[祖承訓]]、[[史儒]]<ref>{{Cite web |url=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1023982/90 |title=《黑田家譜》 |access-date=2017-08-27 |archive-date=2021-04-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15092133/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023982/90 }}</ref>。之後宗茂維持了全羅道入口的錦山、茂朱等據點,隨後又北上京城參與軍議,於12月改往駐守[[平壤]]南方的牛峰。
 
[[文禄]]二年(1593年)1月2日[[小西行長]]於[[第三次平壤之戰]]遭到明軍的猛烈攻勢而慘遭大敗,日軍各部匆忙援救小西軍並由北部南撤至京城,此時宗茂駐軍於平壤南方的牛峰,於1月10日北上救援小西軍的行動中和其弟統增共3千兵一起在龍泉山城外配合城將[[黑田二十四騎]]之一的[[小河信章]](小川傳右衛門)的鐵砲攻勢,宗茂和統增分兵五隊潛伏,敵軍因而混亂撤退,此戰立花、黑田家稱為龍泉(城)之戰。
 
同年1月25日於[[碧蹄館之戰]]前夕,明、朝聯軍偵查隊[[查大受]]、[[高彥伯]]與日軍偵查隊[[加藤光泰]]、[[前野長康]]所部遭遇,日方損失60餘人撤退回報明軍進逼的消息,日軍陷入籠城或出戰的議論中,這時小早川隆景讚美「立花家的3千士兵足以抵擋他家敵軍1萬」(立花家の3千は他家の1万に匹敵する。太閤殿下もそうされるだろう)激勵各軍出戰。因此於26日,宗茂與其弟統增做為先鋒隊一號隊以3千5百兵力於清晨時分,早於其他日軍率先獨軍北上,於碧蹄館南方的礪石領進行偵查後將自軍分三隊,面對明軍先鋒隊[[查大受]]的軍勢令家臣[[十時連久]]率5百兵為前鋒,使出「示弱之計」引誘敵軍進攻包圍,並以鐵砲集體速射、投槍乘入戰法、側面奇襲,將明、朝鮮數千聯軍逼往北方至碧蹄館,期間甚至在敵軍面前果敢的食用午飯;午後在小早川隆景等日軍的集結後再度開戰,此時面對其他將領如毛利軍和宇喜多軍相爭為先鋒的請求,宗茂答應並對家臣說:「不管哪一軍的勝利都是日本的勝利,不需要爭這種虛名。」為安慰。隨後移陣隱兵於明軍右翼的山上,見機出戰先以鐵砲速射三回後,以「示強之計」突然立出多數軍旗並擊鳴戰鼓,全軍舉起長槍拔刀反射日光令敵兵敝目,一舉斬入突擊進至明軍本陣處,完成[[小早川隆景]]的包圍戰術,和突擊明軍左翼的[[小早川秀包]]、伏擊出戰的宇喜多名將[[戶川達安]]一同逼退明軍。
 
此戰宗茂於午後的作戰中再度出其不意從左方奇襲明軍右翼,從山丘上如飛將般衝進敵陣,兩手各持長刀長槍單騎連斬15人,戰後秀吉給予感狀,褒稱宗茂為"日本無雙的勇將",[[加藤清正]]當時於安邊府聽聞戰況之際也曾說「先鋒必定是立花宗茂」。此戰立花軍於二次突擊中,侍大將[[十時連久]],一族之旗本武士[[戶次鎮林]]、旗奉行[[池邊永晟]]、金甲隊先鋒隊長[[小野成幸]]及[[安東常久]]、與力眾[[小串成重]]及小野久八郎戰死,包含雜兵損失近500兵力。
 
同年6月,日軍計劃再次攻擊晉州城,然而城北方的星州一帶有明軍[[劉鋌]]以及周邊其餘明軍共約三萬餘分散駐屯於各地,且[[宜寧]]一帶有朝鮮軍[[金命元]]等率領5萬餘集結,13日朝鮮軍前往晉州城東方的[[咸安]]為援軍打算攔截日軍,宇喜多秀家得知後於軍議中接受了宗茂和[[小早川秀包]]的自告奮勇,令二人率4千兵力於13日前往咸安偵查,宗茂以2百疑兵做偽退誘敵引誘敵軍,敵軍極度警戒並且陣勢堅固無法夜襲,翌14日早朝更加退後軍勢時終於引出朝鮮軍7~8千騎,宗茂和秀包將軍隊分5隊伏擊破之,後朝鮮軍第二陣1萬七7~8千人到來,秀包先率千餘人做先制攻擊後和宗茂8百餘人輪留上陣作波狀攻擊,此時家臣[[森下釣雲]]和其弟[[森下規寬]]持長刀率所部奮迅斬入敵軍陣中,鼓舞了立花將士,立花軍第二陣[[小野鎮幸]]和[[丹親次]]又突擊敵軍,在森下規寬奮勇戰死後,立花軍以[[小野鎮幸]]、[[森下釣雲]]為先陣、宗茂和其弟[[高橋統增]]為後陣,聯合[[小早川秀包]]軍合作縱橫於敵軍第二陣中將之擊退,遂使朝鮮軍出走咸安城退守鼎岩津後無心再戰於15日撤退往全羅道的[[全州]],部分朝鮮軍以[[金千鎰]]為首等7千兵力逃往晉州城。
 
日軍因此得以從[[昌原]]、[[金海]]發兵陸續往西通過咸安、宜寧等地至晉州城,然而雖於29日攻下[[金千鎰]]、[[黃進 (朝鮮)|黃進]]、[[徐禮元]]等朝鮮7千兵力和5萬3千難民所防守之晉州城,並於7月5日~7日進擊全羅道求禮、谷城,但因南原城難以攻略而於9日撤退,晉州城也在此後因日軍改往南部沿岸築城而進行破棄。
 
後同年9月2日,做為小早川秀包軍先鋒的[[問註所統景]]、[[問註所正白]]兄弟於晉州城西南方二十餘里的[[河東郡_(韓國)|河東郡]]攻略朝鮮牧使所防守的城池時遭遇明將[[劉鋌]]來援,兄弟與之奮戰激鬥仍不敵先後戰死損失數百人,立花宗茂為援救小早川軍而前往與劉鋌對戰,結果劉鋌戰敗回軍[[晉州城]]<ref>{{Cite web |url=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228351/102 |title=《問註所家譜》 |access-date=2012-08-31 |archive-date=2016-03-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094320/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228351/102 }}</ref>。
 
[[文祿]]三年至四年(1594年~1595年)由於明、日處於議和階段,宗茂和[[小早川隆景]]等第六大隊於朝鮮[[釜山]]南部建築城池,是為[[龜浦倭城]]。宗茂因為[[小早川隆景]]途中回國養病,因此負責了後半的建築工事,並且接應軍糧的輸送。1595年回日本,於「太閤檢地」中測得柳川藩實為22萬石(表高仍為13萬2千石),且因朝鮮戰功加增4萬石為26萬石,但是不久後因為[[石田三成]]等人從中作梗,被消去10萬石而成16萬石。
 
[[慶長]]元年(1596年)受領秀吉賞賜的京都[[聚樂第]]中一棟豪華的住所,與妻誾千代共同前往居住,但不久後在秀吉擔心宗茂無繼承人的情況下以[[細川忠興]]引薦了[[矢島秀行]](傳[[足利義昭]]過繼給近江矢島氏之子)之女八千子為側室,更提拔八千子之弟[[矢島重成]]為立花家老,誾千代為此憤慨因而和宗茂分居,移往柳川城南方邊境的宮永居館。
 
[[慶長]]二年(1597年)的[[慶長之役]],宗茂因領地加增之故軍役增至5千人,並和[[小早川秀包]]出入釜山擔任[[小早川秀秋]]於朝鮮前期的輔佐役,之後轉為駐守安骨浦城、固城。同年12月底日軍[[加藤清正]]被明軍包圍在蔚山的危機中(第一次蔚山之戰),明將[[高策]]趁日軍大部離開釜山本陣援救蔚山之際率明軍2萬2千、朝鮮軍3萬兵力,打算偷襲釜山的日軍本陣做為對日軍救援蔚山行動的牽制而進軍至般丹一地。翌年1月2日,宗茂接到[[宇喜多秀家]]的急令而從救援蔚山城的部隊中選出精銳8百人,此戰在嚴寒雨天以及視線不佳的情況下進軍,對抗了明軍高策2萬2千兵力,進軍前曾有家臣泣言:「如此濕冷、視界不良,還是等白天再出發吧。」宗茂卻說:「少兵才可能在夜中勝戰,若是讓敵人知道我軍勢少將無勝機。」;宗茂在午夜到達般丹後進行偵查,掌握了風向發動火計並將8百人分3隊,自率3百人再下風處夜襲包夾明軍,斬首7百餘俘虜1千6百餘人,同時[[高策]]因日軍主力已抵達蔚山,遂率聯軍回軍蔚山,日軍終於舒緩了本陣被攻陷的壓力,是為[[般丹之戰]]。後宗茂比救援蔚山城的日本諸軍遲了兩日到達蔚山,此時做為應援隊在吉川廣家一馬當先突入明軍之後從側面進行突入追擊,與黑田長政、小早川秀秋等日本諸將一同擊退了明、朝鮮軍。
 
[[慶長]]三年(1598年)明朝廷叫回攻略蔚山城失敗的[[楊鎬]],新增兵力給於[[劉鋌]]、[[刑玠]]並調派水陸約15萬軍力進朝鮮,明將[[鄧子龍]]、[[張榜]]、[[藍芳威]]、[[陳璘]]等於此時參陣,9月以[[麻貴]]為東路攻蔚山、[[劉鋌]]為西路攻順天、[[董一元]]為中路攻泗川、[[陳璘]]為水路四軍各號稱5萬的軍勢南下進攻,日軍面對龐大軍勢僅能防守,這時因為五奉行等重要軍監回日本處裡政務,剩餘的日軍集結在釜山的會議中無法決定如何抗敵,並且互相忌妒戰功,在如此情況下,宗茂說了:「一日拖過一日城池被攻陷將是早晚之事,若是將日軍最右翼的蔚山城保住,那麼泗川之敵兵也會因此有壓力而無法專注攻城,將這二處控制住的話,那麼順天之敵自然也將退兵。我立花軍願當此趨敵之軍。」此時身為日軍總大將的[[小早川秀秋]]聽後說了:「蔚山的援軍由立花擔任是良策阿,即使失敗損失僅3千的立花軍,對我軍來說也是無關痛癢。」宗茂也清楚秀秋說話不懂事故因此並無怒言,而是準備出兵。
 
9月21日明將[[麻貴]]率明朝鮮聯軍2萬9千5百人由慶州出發,22日將[[加藤清正]]7千兵力圍困在蔚山城。立花軍從釜山出發沿路偵查進擊至離蔚山西南方數十公里處的元濆,此時有如孫子兵法「難之如陰」一般,乘著早朝的濃霧,宗茂果敢的率1千人分二隊對戰明軍先陣的5千人,自身先率5百人做先制攻擊再以後陣5百人用鐵炮擴展攻勢,斬首7百餘,追擊之時,家老[[小野鎮幸]]問:「我軍寡勢若深追可能危險,該如何?」宗茂回答:「若不追可能被識破我軍勢少而反遭包圍,我們只要讓敵軍亂了步伐,追擊至前方的森林即可。」,後令將兵休息搭起陣營,將抓到的四十餘名俘虜解放散播假情報回去,此時家臣不明而問:「如此敵方不就知曉我方兵少?」宗茂答:「這是計略,讓敵軍知道我軍數少必定來攻,那時便可設伏將之痛擊。」因此於半夜起營火設假營故意讓明軍夜襲,並看破明軍的長蛇陣,將自軍1千兵以2百分5隊隱兵於兩側,以暗號密語確認自軍,待敵軍深入後,以「動如雷震」之氣勢使伏兵盡出並用分斷包圍、游擊戰術擊退敵軍1萬人,斬首5百餘。26日清晨進軍至全澄。後在樹林中豎立噓旗示威,[[麻貴]]見到自軍與之交戰二次皆敗的金兜立花軍勢且不明其兵數,為防前後夾擊而逐次撤退,但[[加藤清正]]見明軍突然撤退於是率5千軍力追擊再破明軍,而後清正知道原來有立花軍的來援且僅1千人後,便當面讚美宗茂為"日本軍第一勇將"。
 
最後於日軍撤退時,在宗茂的號召下,一方面於固城集結弟弟[[高橋統增]]、[[小早川秀包]]、筑紫廣門、[[寺澤廣高]]、共7千兵力,一方面連絡[[島津義弘]]、[[宗義智]]的一萬1千日軍分乘軍船5百艘隨立花軍援救被海陸圍困在順天城的[[小西行長]],途中於[[露梁海戰]]和明、朝鮮水軍的[[李舜臣]]、[[陳璘]]等激戰,據《谷田六郎兵衛覺書》載,立花家臣[[池邊貞政]]立下一番乘踏入陳璘的戰船,但卻反遭串刺戰死。
 
日軍此戰成功令[[小西行長]]脫圍,此時立花軍擔任日軍殿後,使主力軍艦退回釜山,並且援護其他日軍先回國。
 
據島津家臣[[川上久國]]所著《泗川御在陣記》載,此戰宗茂將立花、高橋軍之船艦繫於南海島,晚間配置水手於櫓、屋倉留意敵軍,果於夜明之時最先查知明、朝鮮水軍來襲而進入交戰,此戰立花軍將靠近的敵船兵投往己方的船斬殺,故立花軍幾近無人傷亡,又相對於[[高橋統增]]的軍兵往返於敵船,島津家的士兵少有能回到友軍的兵船,戰死負傷者眾多,戰後宗茂獲得朝鮮船60艘,並將其利用助日軍回國。
最後宗茂於年底11月26日才和[[小早川秀包]]共同突破明、朝鮮軍的海上封鎖為最後回日本的軍隊。
 
===關原時期===
[[慶長]]5年(1600年)[[關原之戰]]時,宗茂拒絕了[[德川家康]]的戰後給予50萬石的勸誘,只為了報秀吉的恩情而率4千兵力加入西軍<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020196/357 『筑後将士軍談』 卷之第二十二 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上方出馬並帰陣之事 P.590~593]</ref>。關原開戰前夕,原為西軍的近江大津城主[[京極高次]]突然率3千士兵叛變籠城,主將[[石田三成]]命令[[毛利元康]]、[[宗義智]]、[[垣屋恒總]]、[[宮部長房]]、[[增田長盛]]及豐臣黃母衣眾[[郡宗保]]等率先前往攻擊,然而元康久攻不下,因而調派[[毛利秀包]]([[小早川秀包]])、[[筑紫廣門]]等和宗茂一同前往攻擊,共1萬5千兵力包圍了大津城。
 
此戰宗茂分兵1千佈陣於城東的濱町口,攻城當中預知敵軍的夜襲,無損一兵一卒將其擊退,家臣十時連貞還捕擄了敵將丸毛萬五郎、箕浦備後、三田村安右衛門三人(出自大津籠城合戰記);更發揮了養父道雪的發明「早合」,將火藥和彈丸混合塞入竹筒準備數份,省略了填彈步驟,使的立花軍的鐵砲能比他家的鉄砲隊使出3倍速以上的銃擊,配合挖堀現代戰壕土壘讓士兵在其中互相援助填彈、擺設竹束以抵擋城方的鐵砲攻勢,其猛烈攻勢甚至令城方關閉了射擊口,並且家臣[[立花成家]]奮戰立下了一番乘的戰果<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020196/344 『筑後将士軍談』 卷之第二十一 関原一乱始末大概之事 P.566~567]</ref>;另一方面立花軍在長等山配置大筒對城內進行猛烈的砲擊,使城方的京極軍感到難以防禦(出自京極家譜)。可是在攻下了城池的同時,西軍卻也在關原戰敗,遂放棄了大津城。撤退期間遇到西軍殘兵正打算燒毀通往京都和美濃交通要道的瀨田唐橋,企圖延緩東軍的進軍速度,然而宗茂卻止住了這樣的做法,說了:「這座橋是為交通要道,不僅是軍隊連對人民而言也是重要的道路,燒毀了豈不連人民也受苦!?我軍即使不燒毀這座橋扔有伏見城的守備能拖緩敵軍!」
 
撤退到大坂城後,宗茂對[[毛利輝元]]提出在大阪籠城對抗東軍的計畫,可是輝元卻已答應家康的勸降而拒絕,宗茂憤而領軍回柳川<ref>[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020196/357 『筑後将士軍談』 卷之第二十二 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上方出馬並帰陣之事 P.590~593]</ref>。途中遇到有如殺父仇人的島津軍只餘約80人一同等待乘船,立花家臣有人提議不如趁機報殺父之仇,然而宗茂卻斥責說「趁其不備而討殺乃是武家之恥!」,並對[[島津義弘]]聲明「你我兩軍現在都是豐臣軍,我不會計較以前的仇恨,請安心登船吧!」義弘則向宗茂提出一同前往薩摩抵抗東軍的提議,但是宗茂卻回答:「放棄自身城池,前往他人的領地作戰在立花家訓是不允許的。」義弘因此由衷佩服宗茂,並且回領地後派出重臣[[新納忠元]]率一萬兵力往柳川為援軍(但是柳川開城3日後才到達)。
 
10月,宗茂回歸柳川後隨即遭到途中叛變到東軍的[[鍋島直茂]]3萬2千大軍的侵攻,而[[黑田孝高]]([[黑田如水]])也在一旁打算坐收漁翁之利。領地遭到侵入而不還擊是武士的恥辱,但是天下大勢已趨向家康,親自出陣對抗的行為等於不服家康,實為不智之舉,因此宗茂為了武家的意地以及對家康表示臣服,自己只坐鎮在城中運籌帷幄,指揮1萬3千的兵力,在柳川領地周邊的城砦和河口配置了堅固的防衛線,並命家老[[小野鎮幸]]為總大將率家臣團出戰,於15日派出小數部隊驅逐部分鍋島軍先取得的了局地戰小勝。
 
19日,[[立花成家]]率2百輕兵出柳川前往其領地城島城進行偵查,遭遇鍋島軍的先鋒3千軍勢,在距離十町的地方發放鐵砲,鍋島軍措手不及被擊殺27人,成家遂退兵,後前往水田口防備、觀察黑田如水軍的動向。同日鎮幸率3千餘兵力往北前往江上村,嘗試放出輕兵引誘鍋島軍開戰,但鍋島軍並未應戰,直至日落小野撤退。20日鎮幸僅以1千3百兵力於江上八院一帶對陣3倍於己的鍋島軍先鋒隊約3到5千兵力,雖然激昂的立花軍先鋒壞了軍令擅自開戰,仍然衝破數段敵陣至鍋島先鋒軍本陣五反田,然而以[[立花統次]]為始,為了救援以必死之勢突擊的先鋒[[安東範久]]、[[石松政之]]而率第二陣斷後的[[立花鎮實]]和其次男[[立花親雄]](善次郎‧17歲)、[[新田鎮實]]、第三陣的年輕武者[[十時惟久]](新五郎‧16歲)、[[安東幸貞]]因部分後陣的友軍[[矢島重成]]、[[千手喜雲]]未能接著出戰支援皆陸續戰死,鍋島軍則發生先鋒鍋島茂忠命危,返回先鋒軍本陣五反田才得以收拾軍勢的情況,可說是軍勢大亂憑人數優勢作戰,雖然鍋島軍包圍鎮幸的本陣,但在鎮幸拼死奮戰下不致被殲滅,最後本在戰場西方監視黑田軍動向的立花成家率3百兵力側面奇襲混亂了鍋島軍,一方面掩護鎮幸使立花軍不致於潰走。
 
結果立花方損失3百餘人,鍋島軍縱使數倍於立花軍仍付出2百餘人的犧牲者,因此畏懼精強的立花軍而不敢再近逼柳川城。
21日宗茂派出十時惟由應戰從柳川北方的支城蒲池城來的鍋島軍之挑戰,斬獲數人。
之後因為[[黑田孝高]]、[[加藤清正]]率軍加入柳川城的包圍而轉為籠城,且宗茂受到好友[[加藤清正]]的說降,在與重臣連番考慮下,宗茂因為顧慮到柳川領民的安全,終於開城交出城池。
 
===江戶時代===
關原之戰後宗茂被改易成了浪人。面對欣賞宗茂器量的[[加藤清正]]和[[前田利長]]的仕官勸誘,都被宗茂拒絕了。宗茂受加藤清正的好意於肥後玉名郡高瀨的清源寺當了一陣子的食客後於慶長6年(1601年)7月入秋後帶著家臣共約20人前往京都,於翌年3月到達妙心寺依附[[立花道雪]]義子[[戶次茂庵]]所認識的吳服商[[富士谷紹務]]並暫住於大德寺大慈院,慶長8年(1603年)秋離開京都於12月到達江戶,[[本多忠勝]]因當年共受[[豐臣秀吉]]讚賞之故,安排其暫居高田寶祥寺。
 
終於對其才能感到可惜的[[德川家康]]於慶長9年﹝1604年﹞2月透過[[本多忠勝]]招喚宗茂,於7月25日揭見家康受任將軍幕府的御書院大番頭(將軍的親衛隊長)領5千石,慶長11年(1606年)1月3日家康打算給宗茂陸奧棚倉的領地,但因將軍之位已讓於[[德川秀忠]],因此於9月上旬宗茂會見秀忠後,於11月11日正式給予[[陸奥国|陸奥]][[棚倉藩|棚倉]]1萬石復歸大名身分,更於慶長15年(1610年)7月25日加增至3萬石。
 
家康極其畏敬、賞讚宗茂,曾於二条城上洛之際,與本多正信對話時說了;真是能與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織田信長等名將比肩阿。正信詢問家康是對誰如此褒讚,家康便回答是如今天下聞名的立花宗茂。「信玄、謙信、信長等の名だたる武将と比肩して。家康公の仰に、天下に隠れなき立花宗茂が事よと宣ふ。」(翁物語)
 
[[大坂之役]]的時候家康因擔憂宗茂的武勇智謀和統率能力會為豐臣家效力而盡力的勸說宗茂,宗茂並在大阪冬之陣於大阪城西北的天滿川濱筋口參陣,大阪夏之陣更成為[[德川秀忠]]的軍事顧問和旗本大將,預言應驗了秀忠不聽建議,率軍獨斷的突出將會遭到豐臣方[[大野治房]]突襲,還預言中了豐臣秀賴並不會親自出馬作戰的戰況;後隨[[本多正純]]等人參與天王寺口抵擋突破德川軍數陣的[[毛利勝永]]的攻擊。
 
因這些功勞於[[元和 (日本)|元和]]6年(1620年)11月27日奇蹟似地得以回歸舊領[[筑後]][[柳川藩]],獲得11萬9千6百石,完成了復歸柳川大名的心願,不同於[[丹羽長重]]等僅是回復大名的身分,是日本史上唯一領地改易後還能回復舊領地的人。
晚年也擔任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相伴眾,為其說明戰國的物語故事,而德川家光也讚美宗茂為「真正的武人」。
 
寛永14年(1637年)爆發[[島原之亂]],宗茂在戰事後期被任命前往輔佐總大將[[松平信綱]],負責戰略面的指揮,預言了敵兵偷襲奪糧的行動並做出預備措施,並且於有馬城(原城)攻城時展現了昔日的勇姿,參陣的諸大名以「武神再臨」讚嘆當時的宗茂。最後寛永19年(1642年)於江戶下屋敷因胃病死去,享壽76歳,法名「大円院殿松陰宗茂大居士」葬於[[江戶]]下谷[[廣德寺]],之後移葬[[柳川藩]][[福嚴寺]]。[[天明]]年間和養父道雪、妻誾千代一起被後代祀奉在柳川境內的三柱神社,[[文政]]3(1820年)年受贈神号「松陰靈神」。
 
後世的人們褒稱他為「西國無雙、不敗的奇將、武神、常勝將軍」。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UEcckWmrY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関ヶ原参陣武将たちのその後 立花宗茂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
47,9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