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木下靜涯

增加 1,849 位元組, 5 年前
維護清理:修改侵權內容
| image_size = 250px
| image_caption = 木下靜涯 作品
| date_of_birth = 1889 1887
| place_of_birth = 日本
| date_of_death = 1988年
| occupation = 畫家
}}
'''木下靜涯'''{{BD|1889 1887 |5月16日||1988年||8月27日}},本名'''木下源重郎''',號'''世外'''、'''龍涯'''、'''靜涯''',[[長野縣]][[伊那市]]人,日本[[東洋畫]]京都派畫畫家 。日治時期 曾在[[臺 日治時代]]的[[臺北州]][[淡水郡]](今[[新北市]][[淡水區]])居住與作畫達二 近三 十餘年<ref name="正因文化"/><ref name="廖瑾瑗"/> ,致力於台展、府展事務
==生平==
1887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上伊那郡中澤上割,父親為 木下 久太郎,靜涯為長男,下還有三個弟弟,家中務農,但因經營得善, 涯12歲開始習 涯從小生長在優渥的環境,在中澤完成初等教育後,曾短暫當過代理教員,但喜歡繪 畫,曾 師事跟隨當地畫家[[田中亨山]]學習基本技法<ref> {{link-jaCite book | author = 白適銘 | title = 日盛·雨後 木下靜涯| publisher = 藝術家| date = 2017 | pages = 17 }} </ref>。 1903年17歲時,他隱瞞家人隻身前往東京,進入[[中倉玉翠]]畫塾,1904年則轉向京都 四條派|四条派}} 畫家 [[村瀨玉田]]學習 ,並 畢業於東京郁文館中學,1907年靜涯以〈細雨〉獲得東京勸業博覽會 選,同年於日本美術學校修業,此時落款原以雅號「世外」或「龍涯」為主,但因與[[ 竹內棲鳳井上馨]]、伊藤龍涯等人撞名,改為「靜涯」沿用一生。<ref> {{Cite book | author = 白適銘 | title = 日盛·雨後 木下靜涯| publisher = 藝術家| date = 2017 | pages = 19-20 }} </ref>。1908年前往京都拜[[ 竹內-{ }- 鳳]] 的[[ 為師<ref> {{Cite book | author = 謝里法 | title = 臺灣美術運動史| publisher = 藝術家 | date = 1995 | pages = 90 }} </ref>,並加入 ]] 吸收不同流 學習圓山派、四條 的技法。1918 各家精華,1911 返回東京,之後結婚 他與畫友相偕前往觀摩[[ 在1914年和1915年分別生下一女一男<ref> {{Cite book | author = 白適銘 | title = 日盛·雨後 木下靜涯| publisher = 藝術家| date = 2017 | pages = 27 }} </ref>。 1918年木下靜涯得知 印度]][[ 阿旃陀 石窟 發現 壁畫]] 的新聞,和友人小林蓬雨、鎮內松齡、瀨尾南海等人一同前往, 途中 有人提議暫訪台灣 在1919年2月時一行人在台灣的北鐵 來臺拜訪同胞 旅館、台南公館舉行個展 但其中一人 料某畫友罹患[[ 幸染上 傷寒]] 他因此自願 唯有木下靜涯 下看護 台陪著病人 以至盤纏 由於醫療費 和生活費,使木下靜涯散 無法返日。 旅費,只能暫且 滯留 台灣;1923年日本攝政宮[[裕仁皇太子]]應第八任台 的他愛上總督[[田健治郎]]來台訪問,台南州台南市市尹(即市長)[[ 淡水郡荒卷鐵之助]] 特地委請木下靜涯繪製〈番界 風景 繪卷〉三卷呈獻裕仁 遂於1923 讓木下靜涯名噪一時。同 落籍[[ ,木下靜涯將妻子與兩子自日本接至台灣,寄居 淡水街]] 三層 厝26 厝二十六 番地(今[[ 淡水區]] 三民 街2巷2 街二巷二 號), 並將妻兒接來同住。他的房子為兩層磚造瓦蓋樓房,可眺望[[淡水河]]。他取 此樓為 「世外莊」 <ref name>{{cite news | author = 黃議震| url =http://merit-times.net/2019/01/02/86910/ | title = 【海嶠人物萬象】木下靜涯的淡水夢(上)| publisher = 人間福報| date ="廖瑾瑗"2019-01-02 }}</ref>
木下靜涯居住淡水期間,創作不輟,個性浪漫、豁達,除繪畫外,還喜歡打獵、釣魚、下[[圍棋]]、喝酒,連家中缺米他都全不知道。[[1920年代臺灣]]的1925年,他在[[國立臺灣博物館|臺灣總督府博物館]]舉行個展後,陸續的展覽,除膠彩花鳥畫以外,還有淡水風景的畫作,如〈風雨〉、〈霽レュク大屯〉、〈淡水雨後〉等。1934年以後,常畫臺灣山景,以[[觀音山 (新北市)|觀音山]]甚多。1927年起,連續擔任[[臺灣美術展覽會]]和[[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的審查委員,但是未曾正式招收弟子。自1932年開始擔任淡水街協議員,歷經四到七屆。<ref name="廖瑾瑗"/>
5,4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