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07
次編輯
變更
人生如粽(若汀)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人生如粽'''<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8160…”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人生如粽'''<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8160779/pexels-photo-816077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人生如粽》'''是[[中国]]当代作家若汀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人生如粽===
近几年四月过半,大街上的小摊早早就挂出了五彩线绳,红丝线编成的各式手环,精致的[[香囊]]铃铛似的摇曳着五月的风情。经意不经意间,你又被提了个醒:哦,端午快到了!
端午又快到了,诸多端午的记忆就紛至沓来。
记得那些年,村里的女人们早早就围坐在街门口,把买来的彩线摆出来,挑拣着,拿捏着搭配色彩,然后把挑好的五色线放在大腿上,上端顺着搓,下端倒着捻,五根细线儿一下拧成花细绳。
红纸条条横压竖,竖插横,上下翻飞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符儿。女人们在家长里短的谈笑中就把端午早早准备好了。谁家种艾草,出门时捋几把放在那,其他人回家时顺手带上,初一趁太阳出来和符一起插在门头上。
初四包粽子,初三夜里就泡了米,粽叶,马莲,和前些天早挑好的红枣。初四一早拾掇完早饭,三五女人就围坐在米盆前包开了粽子。窄窄的几片粽叶,就像孙犁手下的苇眉儿在女人怀里欢快的跳动着,黄黄的米,红红的枣,绿绿的叶,米裹着枣,叶包着米,变戏法似的一会儿一个胖粽子就从女人的手里滚出来。
包好的粽子整齐的码在锅里,满满一大锅,上面放个大荆柄,荆柄上放几块压菜石,压得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把那些愣头粽子束缚住,以免火急时上下跑跳,在锅里炸了营。
那年月,粽子入锅,母亲要拉很久的风箱,仔细的把握着火候,直见得锅盖上大气弥漫,听得锅里咕嘟咕嘟响起,大火变小火,隔会儿加铲炭,再拉几把风箱,一直持续到晚。[[灶膛]]里蒙了火 ,粽子在锅里焖一晚,粽叶的香味才和米枣的味儿融在一起。第二天一早揭锅,满屋子的粽香。母亲把粽子一个个捞在荆柄上,小山样堆着。我照例被嘱咐拿个最大的搪瓷碗给左邻右舍,近旁的孤老人,村里的亲戚们送。往往是送出自家的,端回别人的。家里的粽子模样大同小异,味道却不尽相同,精糯不一,甜寡不同,色泽各异。
送完粽子,母亲早剥了一盘[[黄灿灿]]的粽放在当炕。出锅的粽子,隔天馏一馏,准备吃的泡在凉水里。从田间回来的父亲就剥几个当饭吃。父亲爱吃粽子,天天吃天天香甜。
九二年刚进四月,我就提前被忻州师专录取,高考前两个月就离开了学校。离开学还有大把的时日,为了锻炼自己,我去二叔的饭店帮忙。端午那天,二叔让厨子炒了几样菜,让我带回家。 记忆中,这是个丰盛的端午节,除了粽子,有菜,有肉,有凉,有热。我们一家四口围坐在炕上,妹妹兴奋的夹着菜,父亲满脸绽着笑,录取通知仿佛揭去了父亲身上的一道符,我也像从五指山下爬出来的孙猴子抖落了十几年的[[霜花]]与风尘,轻松许多。从这个端午开始,生活就像锅里的粽子,慢慢的溢出了清香。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没有数字 ,只有文学,文论。大学的端午无非是把包裹了的《离骚》再投入[[汨罗江]]蒸煮一番,别有一番[[雅趣]]与沉重。身在学校的我却能感觉到母亲的惦念,母亲总觉得没吃粽子的我好像没过端午似的,粽子一馏再馏,一留再留,最后只得让父亲给承包掉。
毕业后,我回到本镇教书,每天上下班从镇子最热闹的街上穿过,自然地参与了节日的置办。从那年开始,家里饭菜的丰盛就浓烈了粽子的味道。
九七年的正月我订了婚,按当地的风俗,婆家前一天就送来了一篮粽子,一篮包子。也是从那个端午开始,我在婆家过时节。也是那个端午节,丈夫远在部队,公公领着我到公社民政处领了结婚证,以便[[暑假]]我去部队完婚。从这天开始,我从形式上正式进了家门,开始了我们[[聚少离多]]的生活。除了近几年把端午列入公休日,我和丈夫几乎没在一起 过过[[端午]]。不管相聚还是分别,就这样像锅里的[[粽子]],经过大火小火的煮焖,黏在一起,渗入了彼此的味道。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若汀,山西代县人,高中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人生如粽'''<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8160779/pexels-photo-816077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人生如粽》'''是[[中国]]当代作家若汀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人生如粽===
近几年四月过半,大街上的小摊早早就挂出了五彩线绳,红丝线编成的各式手环,精致的[[香囊]]铃铛似的摇曳着五月的风情。经意不经意间,你又被提了个醒:哦,端午快到了!
端午又快到了,诸多端午的记忆就紛至沓来。
记得那些年,村里的女人们早早就围坐在街门口,把买来的彩线摆出来,挑拣着,拿捏着搭配色彩,然后把挑好的五色线放在大腿上,上端顺着搓,下端倒着捻,五根细线儿一下拧成花细绳。
红纸条条横压竖,竖插横,上下翻飞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符儿。女人们在家长里短的谈笑中就把端午早早准备好了。谁家种艾草,出门时捋几把放在那,其他人回家时顺手带上,初一趁太阳出来和符一起插在门头上。
初四包粽子,初三夜里就泡了米,粽叶,马莲,和前些天早挑好的红枣。初四一早拾掇完早饭,三五女人就围坐在米盆前包开了粽子。窄窄的几片粽叶,就像孙犁手下的苇眉儿在女人怀里欢快的跳动着,黄黄的米,红红的枣,绿绿的叶,米裹着枣,叶包着米,变戏法似的一会儿一个胖粽子就从女人的手里滚出来。
包好的粽子整齐的码在锅里,满满一大锅,上面放个大荆柄,荆柄上放几块压菜石,压得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把那些愣头粽子束缚住,以免火急时上下跑跳,在锅里炸了营。
那年月,粽子入锅,母亲要拉很久的风箱,仔细的把握着火候,直见得锅盖上大气弥漫,听得锅里咕嘟咕嘟响起,大火变小火,隔会儿加铲炭,再拉几把风箱,一直持续到晚。[[灶膛]]里蒙了火 ,粽子在锅里焖一晚,粽叶的香味才和米枣的味儿融在一起。第二天一早揭锅,满屋子的粽香。母亲把粽子一个个捞在荆柄上,小山样堆着。我照例被嘱咐拿个最大的搪瓷碗给左邻右舍,近旁的孤老人,村里的亲戚们送。往往是送出自家的,端回别人的。家里的粽子模样大同小异,味道却不尽相同,精糯不一,甜寡不同,色泽各异。
送完粽子,母亲早剥了一盘[[黄灿灿]]的粽放在当炕。出锅的粽子,隔天馏一馏,准备吃的泡在凉水里。从田间回来的父亲就剥几个当饭吃。父亲爱吃粽子,天天吃天天香甜。
九二年刚进四月,我就提前被忻州师专录取,高考前两个月就离开了学校。离开学还有大把的时日,为了锻炼自己,我去二叔的饭店帮忙。端午那天,二叔让厨子炒了几样菜,让我带回家。 记忆中,这是个丰盛的端午节,除了粽子,有菜,有肉,有凉,有热。我们一家四口围坐在炕上,妹妹兴奋的夹着菜,父亲满脸绽着笑,录取通知仿佛揭去了父亲身上的一道符,我也像从五指山下爬出来的孙猴子抖落了十几年的[[霜花]]与风尘,轻松许多。从这个端午开始,生活就像锅里的粽子,慢慢的溢出了清香。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没有数字 ,只有文学,文论。大学的端午无非是把包裹了的《离骚》再投入[[汨罗江]]蒸煮一番,别有一番[[雅趣]]与沉重。身在学校的我却能感觉到母亲的惦念,母亲总觉得没吃粽子的我好像没过端午似的,粽子一馏再馏,一留再留,最后只得让父亲给承包掉。
毕业后,我回到本镇教书,每天上下班从镇子最热闹的街上穿过,自然地参与了节日的置办。从那年开始,家里饭菜的丰盛就浓烈了粽子的味道。
九七年的正月我订了婚,按当地的风俗,婆家前一天就送来了一篮粽子,一篮包子。也是从那个端午开始,我在婆家过时节。也是那个端午节,丈夫远在部队,公公领着我到公社民政处领了结婚证,以便[[暑假]]我去部队完婚。从这天开始,我从形式上正式进了家门,开始了我们[[聚少离多]]的生活。除了近几年把端午列入公休日,我和丈夫几乎没在一起 过过[[端午]]。不管相聚还是分别,就这样像锅里的[[粽子]],经过大火小火的煮焖,黏在一起,渗入了彼此的味道。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若汀,山西代县人,高中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