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9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505/71135554.jpg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505/71135554.jpg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75/c6bb3ie52n.html 林绍文]</small>
|}
'''林绍文'''(1907年-1990年7月19日)出生于福建漳州,[[生物学家,海洋学家,中国水产学奠基人]]之一。1924~1930年就读于北平燕京大学生物系及研究院,获生物学硕士学位。被公认为暖水鱼类养殖的世界权威,誉为“淡水虾养殖之父”。
== 人物介绍 ==
林绍文21岁时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23岁由同校研究院毕业,获
生物学硕士学位。其后在厦门大学任讲师,不久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1933年获湖沼学博士学位,又回厦门大学任教。1935年,林绍文受校长赵太侔的邀请,举家来青岛,担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当时童第周教授也在山东大学从事生物学教学,他们同心协力,为学科建设和日常教学,费了不少力气。抗战爆发,他随学校内迁,历尽磨难。抗战胜利后,林绍文在上海筹建中央水产研究所,经过两年多辛苦工作,克服不少困难,建成这一机构,他担任首任所长,指导所内科研人员开始水产生物的研究,开创了较好的科研局面。
== 生平 ==
林绍文,1907出生于福建漳州,生物学家,海洋学家,中国水产学奠基人之一。1924~1930年就读于北平燕京大学生物系及研究院,获生物学硕士学位。不久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1933年获湖沼学博士学位, 1935年,林绍文受校长赵太侔的邀请,举家来青岛,担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胜利后,林绍文在上海筹建中央水产研究所,担任首任所长。 1949年起,林绍文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23年之久,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淡水大虾(罗氏治虾)人工养殖成功的科学家。1974年,世界水产养殖学会颁赠他终身名誉会员奖。1990年7月19日在美国病逝。
=== 淡水虾养殖之父 ===
林绍文是世界公认的极具才华的科学家,也是我国水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奉献在了教学、科研和生产的第一线上。1933年,林绍文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获湖沼学博士学位以后,回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校长赵太侔的邀请,举家来青岛,担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胜利后,林绍文在上海筹建中央水产研究所,担任首任所长,在他的领导下,用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在黄埔江边的荒草地上,建起了一座配套设施齐全的水产科研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水产科研机构,为新中国的水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水产研究所建成以后,很快就开展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在他的组织领导下,与中央研究院上海动物研究所一起共同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这是一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调查,不仅基本掌握了我国东海一带鱼的种类和数量,了解了鱼类生长的水温、食物等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我国今后开展大规模的海上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上海解放前他们出了两个航次,其中一次对舟山渔场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当年曾参加舟山渔场调查的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福申:
“主要了解了冬季渔场,舟山渔场带鱼,确定了带鱼冬天在舟山渔场分布集中的区域,数量分布。第二,所以形成渔汛,有个条件,是食物的条件,还有海洋的海流和温度,适合它在舟山渔场海区的活动。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说明了在舟山渔场形成带鱼渔汛的必然性。”
林绍文自1949年6月起一直担任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历时23年。期间,他首次成功地解决了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为远东地区的淡水养殖的发展、人才培训做出重大贡献,被公认为暖水鱼类养殖的世界权威,誉为“淡水虾养殖之父”。 罗氏沼虾原产于印度及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著名的淡水虾。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福申说,这种虾人工养殖的成功,大大改善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渔民的生活?
“他在东南亚考察的时候提出,要提高渔民的生活,必须发展养殖业,他考察了东南亚六、七个国家,就看好了罗氏沼虾是很有发展前途,他潜心研究了两、三年,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养殖,培育到养成,整个一套工艺的技术,都是他提出的计划,这样就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这几个国家推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名义推广,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55、56年达到顶峰。有4、5个国家渔民得到很大的收益,经济生活得到改观。”
林绍文是一个既重视科研又重视科研成果推广的科学家,他认为,自己所研究的水产领域,一切科研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把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产品,都是为了造福民众。在泰国期间,他除了成功的实现了淡水虾的人工养殖以外,还潜心研究鱼类的养殖方法,提高鱼类的养殖产量和品质,并且首次将非洲的罗菲鱼移植到亚洲养殖。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邓景耀
“他的主要成绩就是改革了泰国当时养鱼的方法,在养鱼方法上实行了一次革命。他走遍城乡,去推广他的新的方法,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他的养殖方法影响跨过了太平洋,影响到美国,对美国的养鱼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美国把他称之为美国鱼类养殖之父。”
1973年,林绍文离开了FAO,退休后定居美国,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渔业学院客座教授和美国迈阿密大学海洋及大气学院名誉教授。
几十年间,林绍文在国内外的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4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并两度应邀在“海洋食物与药物”研讨会及“FAO水产养殖技术大会”等国际会议上,撰文介绍亚洲及全世界的淡水虾养殖情况。林绍文的科研成果影响广泛,为世界同行看重。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世界水产养殖学会于1974年颁赠他终身名誉奖,此奖是首次颁发给亚洲水产学者。1986年,亚洲水产学会授予他首届亚洲水产学会终身名誉会员奖。
=== 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绍文在上海筹建中央水产研究所,经过近两年的辛苦工作,他和同事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建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研究水产学的科研机构——中央水产研究所,林绍文担任首任所长,指导所内科研人员开始水产生物的研究,开创了良好的科研局面。 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央水产研究所的建设速度是惊人的,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在黄浦江畔的一片荒草地上,建起了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城。这其中,凝聚了林绍文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是,目睹了那座拔地而起的科研城,人们就会对林绍文的积极的工作精神有了清楚的认识。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福申
“ 我最佩服他的一点就是,他建所一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军公路,几百亩的一块地,建设了一个研究所,有养鱼池、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会议楼、专家待所、医务室各方面,我们那里是一片荒地,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也没有多少人,结果就建了一座小城镇一样。自己修了一个自来水厂,现在那个水塔还立在那里。”
中央水产研究所是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前身,黄海水产研究所的许多科研人员都曾经在那里工作过。解放后,根据国家的需要,这些科研人员大部分来到了青岛,组建起黄海水产研究所。这些科研人员为我国的水产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总是忘不了当年林绍文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培养,他们认为,是在林绍文的影响带动下,自己才形成了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樊宁臣:(出录音):
“我到所里还没分配工作的时候,林所长叫我打字,我因为打字比较快,打完字以后送去,他看了以后,说错倒没错,就是使用的力量不均匀,颜色不一致,这个问题他提出来。从这里我感觉他这个人既不随和,但是也不严厉,而是非常严谨认真的一个学者的态度。这一点我印象比较深。”
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福申当年只是一个高中生,进入中央水产研究所后,他先是负责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那个时候所有的文献资料没有中文的,全是英文的。林绍文要求他必须在半年时间里把英文和打字攻下来。后来他又亲自给了林福申一些书和杂志,让他去查,把有用的东西做摘要摘下来,做成一张张卡片,按作者、年代、题目、日期、卷号等项目分门别类整理好,作为研究人员翻阅、参考的资料。也就是从那时起,林福申对水产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忆起那段往事,林福申笑称:是林绍文“逼”着自己走上科研道路的
“林所长这个人非常幽默,记忆力非常好。他要求我们跟他一起工作,他讲一遍,不愿意讲第二遍的,你必须一遍就得知道、记住。今天他给了你一篇材料,说不定几天或者一、二个月,他会问,上次我给你看的那篇关于某某生物的、或者生态学的研究报告你看了没有,你要是没有看,你就倒霉。”
=== 心里始终牵挂着祖国 ===
1949年起,林绍文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23年之久,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淡水大虾(罗氏沼虾)人工养殖成功的科学家,为世界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和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显著贡献,1973年,林绍文离开了FAO,退休后定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渔业学院客座教授和迈阿密大学海洋及大气学院名誉教授。作为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林绍文为世界水产养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世界水产科学界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但是,作为一名旅居海外的中国人,他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关注着中国水产科学的动态。1982年,林绍文专程从美国赶回青岛,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1985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与美国进行一个渔业养殖合作项目,当时的所长邓景耀带领一个考察团到美国考察访问。林绍文得知这一消息后,理给予他们取得联系,表示非常渴望与考察团见面,那份热情,那份真诚,让邓景耀至今难以忘怀
“那天上午到了以后,陪同我们考察的那位老专家就告诉我们,说林绍文老先生非常渴望见到你们,翻译说他的讲话里说不是一般的希望,而是说渴望,这个很重。表示对我们非常非常的欢迎,而且非常急于要见到我们。那天下午我们就到他家里去了,在那里待了一个下午。从接触当中我发现,林老先生对中国、特别是对黄海所,是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的,有种种流露出他对研究所的感情。因为他曾经谈到过研究所建所的情况,建所的时候他是负责建这个研究所的,而且当这个所的所长。”
更让邓景耀感动的是,当时已经年近80岁的林绍文不顾年事已高,第二天还执意要陪同代表团到美国的几所大学访问,并且还拿起画笔,画了几只栩栩如生的大虾,送给邓景耀,作为他新出的书的封面“那个时候他已经快80岁了,他说明天我陪你到学校去,他是我们要去考察的那个大学的名誉教授,等于终身教授。他这个意思就是引起他们的重视,所以他到时候真的陪我们去了。(-1:02)在这个过场中,他先是借了一本书给我,后来我又出了一本书,是关于养虾的,他会画虾,画的那个虾和齐白石画得差不多,我跟他说希望他画个虾,我把它当封面,他很快就画了一张图,寄给我了。”
身在异国他乡的林绍文不仅时刻关注着国内水产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动态,还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祖国年轻科技人员的成长,拳拳之心,溢于言表。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邓景耀
“88年我们和加拿大成立一个海水养殖培训中心,中心设在黄海研究所,我兼着这个中心的主任。事后4个月,他就给我寄了一个贺年片,上面写着祝贺我荣任中心的主任,就是说他知道这件事情。说明他是在关心这个事情。我们所有个曹珠丽,她大概是84年去迈阿密,作为访问学者,因为是黄海所去的,他就很快跟她认识并联系上了,对她在美国期间,有很多的来往、关心。那个时候曹珠丽一个女同志在美国,也碰到各种困难,有他帮助,受到各方面的关心,这也反映出他对我们研究所,或者对国内一些年轻的同志是非常关心的。”
=== 极具亲和力的科学家 ===
林绍文为世界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和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显著贡献,也是中国水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成果影响广泛,为世界同行看重。1974年,世界水产养殖学会颁赠他终身名誉会员奖。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在生活中确实一个不拘小节、幽默风趣、极具亲和力的人。他的这种个性特点,在上海中央水产研究所工作期间,就表现的非常突出。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福申
“他有个车,吉普车,他从来不用司机的,虽然单位给他配备了司机,他从来都不用。需要维修,他自己穿着工作服,钻到彻底下,弄得满身油污,然后洗洗就上班。什么工作他的动作都非常敏捷,讲话挺幽默,对我们这些人,不管地位多高,对各个室的主任,还是我们这样的小孩,都是同样的,没有什么区分你高我低,所以他非常具有亲和力。他看起来很严肃,但是无论跟谁讲话,他没有讲话前总是先微笑,然后再讲话。”
在工作上,林绍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时甚至是非常严厉,但在业余时间,林绍文却非常随和,经常组织年轻人唱歌跳舞,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在唱歌跳舞中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与他们打成一片。林福申:
“什么事情他都事必躬亲,大大小小的事情,虽然有的事情他不一定自己做,但是他一定把这些事情交给谁去做,亲自交待工作,1234,做了以后,过一段时间他要检查,你做得怎么样。他在工作上很严肃,但是业余时间对我们非常好,我们也不把他当作一个所长,他很随便,他那个时候住在所里,(12:17)业余时间他很关心我们的业余生活,业余时间他经常组织我们这些人,不是听音乐,就是经常邀请我们到他那里聊天,无论生活方面、工作方面有什么想法,意见都可以提。我们这些单身的,他就组织我们唱歌,他唱歌唱的很好,跳舞跳得很好,他亲自教。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所里大部分人都会唱歌,有时候还跳舞。”
或许有人会说,林绍文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国外度过的,他的主要成就也是在国外取得的,对中国他没什么大的贡献,事实的确如此。但是,科学是无国界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身处何地,只要他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就是为中国人争了光,同样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林绍文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永远尊重的科学家。<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148/ 名人简历]</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画家]]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505/71135554.jpg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75/c6bb3ie52n.html 林绍文]</small>
|}
'''林绍文'''(1907年-1990年7月19日)出生于福建漳州,[[生物学家,海洋学家,中国水产学奠基人]]之一。1924~1930年就读于北平燕京大学生物系及研究院,获生物学硕士学位。被公认为暖水鱼类养殖的世界权威,誉为“淡水虾养殖之父”。
== 人物介绍 ==
林绍文21岁时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23岁由同校研究院毕业,获
生物学硕士学位。其后在厦门大学任讲师,不久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1933年获湖沼学博士学位,又回厦门大学任教。1935年,林绍文受校长赵太侔的邀请,举家来青岛,担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当时童第周教授也在山东大学从事生物学教学,他们同心协力,为学科建设和日常教学,费了不少力气。抗战爆发,他随学校内迁,历尽磨难。抗战胜利后,林绍文在上海筹建中央水产研究所,经过两年多辛苦工作,克服不少困难,建成这一机构,他担任首任所长,指导所内科研人员开始水产生物的研究,开创了较好的科研局面。
== 生平 ==
林绍文,1907出生于福建漳州,生物学家,海洋学家,中国水产学奠基人之一。1924~1930年就读于北平燕京大学生物系及研究院,获生物学硕士学位。不久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1933年获湖沼学博士学位, 1935年,林绍文受校长赵太侔的邀请,举家来青岛,担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胜利后,林绍文在上海筹建中央水产研究所,担任首任所长。 1949年起,林绍文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23年之久,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淡水大虾(罗氏治虾)人工养殖成功的科学家。1974年,世界水产养殖学会颁赠他终身名誉会员奖。1990年7月19日在美国病逝。
=== 淡水虾养殖之父 ===
林绍文是世界公认的极具才华的科学家,也是我国水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奉献在了教学、科研和生产的第一线上。1933年,林绍文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获湖沼学博士学位以后,回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校长赵太侔的邀请,举家来青岛,担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胜利后,林绍文在上海筹建中央水产研究所,担任首任所长,在他的领导下,用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在黄埔江边的荒草地上,建起了一座配套设施齐全的水产科研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水产科研机构,为新中国的水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水产研究所建成以后,很快就开展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在他的组织领导下,与中央研究院上海动物研究所一起共同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这是一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调查,不仅基本掌握了我国东海一带鱼的种类和数量,了解了鱼类生长的水温、食物等条件,更重要的是为我国今后开展大规模的海上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上海解放前他们出了两个航次,其中一次对舟山渔场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当年曾参加舟山渔场调查的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福申:
“主要了解了冬季渔场,舟山渔场带鱼,确定了带鱼冬天在舟山渔场分布集中的区域,数量分布。第二,所以形成渔汛,有个条件,是食物的条件,还有海洋的海流和温度,适合它在舟山渔场海区的活动。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说明了在舟山渔场形成带鱼渔汛的必然性。”
林绍文自1949年6月起一直担任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历时23年。期间,他首次成功地解决了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为远东地区的淡水养殖的发展、人才培训做出重大贡献,被公认为暖水鱼类养殖的世界权威,誉为“淡水虾养殖之父”。 罗氏沼虾原产于印度及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著名的淡水虾。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福申说,这种虾人工养殖的成功,大大改善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渔民的生活?
“他在东南亚考察的时候提出,要提高渔民的生活,必须发展养殖业,他考察了东南亚六、七个国家,就看好了罗氏沼虾是很有发展前途,他潜心研究了两、三年,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养殖,培育到养成,整个一套工艺的技术,都是他提出的计划,这样就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这几个国家推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名义推广,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在55、56年达到顶峰。有4、5个国家渔民得到很大的收益,经济生活得到改观。”
林绍文是一个既重视科研又重视科研成果推广的科学家,他认为,自己所研究的水产领域,一切科研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把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产品,都是为了造福民众。在泰国期间,他除了成功的实现了淡水虾的人工养殖以外,还潜心研究鱼类的养殖方法,提高鱼类的养殖产量和品质,并且首次将非洲的罗菲鱼移植到亚洲养殖。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邓景耀
“他的主要成绩就是改革了泰国当时养鱼的方法,在养鱼方法上实行了一次革命。他走遍城乡,去推广他的新的方法,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他的养殖方法影响跨过了太平洋,影响到美国,对美国的养鱼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美国把他称之为美国鱼类养殖之父。”
1973年,林绍文离开了FAO,退休后定居美国,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渔业学院客座教授和美国迈阿密大学海洋及大气学院名誉教授。
几十年间,林绍文在国内外的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4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并两度应邀在“海洋食物与药物”研讨会及“FAO水产养殖技术大会”等国际会议上,撰文介绍亚洲及全世界的淡水虾养殖情况。林绍文的科研成果影响广泛,为世界同行看重。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世界水产养殖学会于1974年颁赠他终身名誉奖,此奖是首次颁发给亚洲水产学者。1986年,亚洲水产学会授予他首届亚洲水产学会终身名誉会员奖。
=== 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绍文在上海筹建中央水产研究所,经过近两年的辛苦工作,他和同事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建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研究水产学的科研机构——中央水产研究所,林绍文担任首任所长,指导所内科研人员开始水产生物的研究,开创了良好的科研局面。 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央水产研究所的建设速度是惊人的,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在黄浦江畔的一片荒草地上,建起了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城。这其中,凝聚了林绍文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是,目睹了那座拔地而起的科研城,人们就会对林绍文的积极的工作精神有了清楚的认识。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福申
“ 我最佩服他的一点就是,他建所一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军公路,几百亩的一块地,建设了一个研究所,有养鱼池、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会议楼、专家待所、医务室各方面,我们那里是一片荒地,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也没有多少人,结果就建了一座小城镇一样。自己修了一个自来水厂,现在那个水塔还立在那里。”
中央水产研究所是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前身,黄海水产研究所的许多科研人员都曾经在那里工作过。解放后,根据国家的需要,这些科研人员大部分来到了青岛,组建起黄海水产研究所。这些科研人员为我国的水产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总是忘不了当年林绍文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培养,他们认为,是在林绍文的影响带动下,自己才形成了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樊宁臣:(出录音):
“我到所里还没分配工作的时候,林所长叫我打字,我因为打字比较快,打完字以后送去,他看了以后,说错倒没错,就是使用的力量不均匀,颜色不一致,这个问题他提出来。从这里我感觉他这个人既不随和,但是也不严厉,而是非常严谨认真的一个学者的态度。这一点我印象比较深。”
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福申当年只是一个高中生,进入中央水产研究所后,他先是负责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那个时候所有的文献资料没有中文的,全是英文的。林绍文要求他必须在半年时间里把英文和打字攻下来。后来他又亲自给了林福申一些书和杂志,让他去查,把有用的东西做摘要摘下来,做成一张张卡片,按作者、年代、题目、日期、卷号等项目分门别类整理好,作为研究人员翻阅、参考的资料。也就是从那时起,林福申对水产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忆起那段往事,林福申笑称:是林绍文“逼”着自己走上科研道路的
“林所长这个人非常幽默,记忆力非常好。他要求我们跟他一起工作,他讲一遍,不愿意讲第二遍的,你必须一遍就得知道、记住。今天他给了你一篇材料,说不定几天或者一、二个月,他会问,上次我给你看的那篇关于某某生物的、或者生态学的研究报告你看了没有,你要是没有看,你就倒霉。”
=== 心里始终牵挂着祖国 ===
1949年起,林绍文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23年之久,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淡水大虾(罗氏沼虾)人工养殖成功的科学家,为世界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和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显著贡献,1973年,林绍文离开了FAO,退休后定居美国。先后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渔业学院客座教授和迈阿密大学海洋及大气学院名誉教授。作为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林绍文为世界水产养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世界水产科学界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但是,作为一名旅居海外的中国人,他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关注着中国水产科学的动态。1982年,林绍文专程从美国赶回青岛,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1985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与美国进行一个渔业养殖合作项目,当时的所长邓景耀带领一个考察团到美国考察访问。林绍文得知这一消息后,理给予他们取得联系,表示非常渴望与考察团见面,那份热情,那份真诚,让邓景耀至今难以忘怀
“那天上午到了以后,陪同我们考察的那位老专家就告诉我们,说林绍文老先生非常渴望见到你们,翻译说他的讲话里说不是一般的希望,而是说渴望,这个很重。表示对我们非常非常的欢迎,而且非常急于要见到我们。那天下午我们就到他家里去了,在那里待了一个下午。从接触当中我发现,林老先生对中国、特别是对黄海所,是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的,有种种流露出他对研究所的感情。因为他曾经谈到过研究所建所的情况,建所的时候他是负责建这个研究所的,而且当这个所的所长。”
更让邓景耀感动的是,当时已经年近80岁的林绍文不顾年事已高,第二天还执意要陪同代表团到美国的几所大学访问,并且还拿起画笔,画了几只栩栩如生的大虾,送给邓景耀,作为他新出的书的封面“那个时候他已经快80岁了,他说明天我陪你到学校去,他是我们要去考察的那个大学的名誉教授,等于终身教授。他这个意思就是引起他们的重视,所以他到时候真的陪我们去了。(-1:02)在这个过场中,他先是借了一本书给我,后来我又出了一本书,是关于养虾的,他会画虾,画的那个虾和齐白石画得差不多,我跟他说希望他画个虾,我把它当封面,他很快就画了一张图,寄给我了。”
身在异国他乡的林绍文不仅时刻关注着国内水产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动态,还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祖国年轻科技人员的成长,拳拳之心,溢于言表。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邓景耀
“88年我们和加拿大成立一个海水养殖培训中心,中心设在黄海研究所,我兼着这个中心的主任。事后4个月,他就给我寄了一个贺年片,上面写着祝贺我荣任中心的主任,就是说他知道这件事情。说明他是在关心这个事情。我们所有个曹珠丽,她大概是84年去迈阿密,作为访问学者,因为是黄海所去的,他就很快跟她认识并联系上了,对她在美国期间,有很多的来往、关心。那个时候曹珠丽一个女同志在美国,也碰到各种困难,有他帮助,受到各方面的关心,这也反映出他对我们研究所,或者对国内一些年轻的同志是非常关心的。”
=== 极具亲和力的科学家 ===
林绍文为世界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和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显著贡献,也是中国水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科研成果影响广泛,为世界同行看重。1974年,世界水产养殖学会颁赠他终身名誉会员奖。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在生活中确实一个不拘小节、幽默风趣、极具亲和力的人。他的这种个性特点,在上海中央水产研究所工作期间,就表现的非常突出。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福申
“他有个车,吉普车,他从来不用司机的,虽然单位给他配备了司机,他从来都不用。需要维修,他自己穿着工作服,钻到彻底下,弄得满身油污,然后洗洗就上班。什么工作他的动作都非常敏捷,讲话挺幽默,对我们这些人,不管地位多高,对各个室的主任,还是我们这样的小孩,都是同样的,没有什么区分你高我低,所以他非常具有亲和力。他看起来很严肃,但是无论跟谁讲话,他没有讲话前总是先微笑,然后再讲话。”
在工作上,林绍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时甚至是非常严厉,但在业余时间,林绍文却非常随和,经常组织年轻人唱歌跳舞,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在唱歌跳舞中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与他们打成一片。林福申:
“什么事情他都事必躬亲,大大小小的事情,虽然有的事情他不一定自己做,但是他一定把这些事情交给谁去做,亲自交待工作,1234,做了以后,过一段时间他要检查,你做得怎么样。他在工作上很严肃,但是业余时间对我们非常好,我们也不把他当作一个所长,他很随便,他那个时候住在所里,(12:17)业余时间他很关心我们的业余生活,业余时间他经常组织我们这些人,不是听音乐,就是经常邀请我们到他那里聊天,无论生活方面、工作方面有什么想法,意见都可以提。我们这些单身的,他就组织我们唱歌,他唱歌唱的很好,跳舞跳得很好,他亲自教。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所里大部分人都会唱歌,有时候还跳舞。”
或许有人会说,林绍文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国外度过的,他的主要成就也是在国外取得的,对中国他没什么大的贡献,事实的确如此。但是,科学是无国界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身处何地,只要他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就是为中国人争了光,同样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林绍文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永远尊重的科学家。<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148/ 名人简历]</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