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呂赫若

移除 12,959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name = 呂赫若
| image = 呂赫若.jpg
| imagesize = 250
| birthname = 呂石堆
| caption =
| pseudonym = 呂赫若
| birth_date = 1914年8月25日
| birth_place = 日據時代臺中廳葫蘆墩支廳潭仔墘區
| death_date = 1951年(37歲)
| death_place = 台灣臺北縣石碇鄉(今新北市石碇區)
| occupation =
| nationality = 日據時代}<br/>中華民國
| party = 中國共產黨
| period =
| genre = 小說
| education = 台中師範學校畢業
| subject =
| movement =
| notableworks= 《牛車》
| magnum_opus =
| influences =
| influenced =
| signature =
| website =
| footnotes =
}}
'''呂赫若'''{{BD|1914年|8月25日|1951年||}},本名'''呂石堆''',筆名'''呂赫若''',男,生於日治[[台灣]][[臺中廳]]葫蘆墩支廳潭仔墘區(今台中市潭子區),曾祖父原居[[桃園]]龍潭,後遷居台中。
 
呂為活躍於[[台灣日治時期]]到戰後初期的[[小說家]],亦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有台灣第一才子之稱。
 
呂石堆之所以用呂赫若為筆名,是擷取他所敬佩的兩位左翼作家--[[四川]]作家[[郭沫若]]與[[朝鮮]]作家[[張赫宙]] 장혁주(장혁주),各取其中一字組合而成。
 
[[葉石濤]]先生曾如此讚許過呂赫若:{{cquote|''「小說技巧卓拔,充分吸收現代西洋作家表現的技巧,因此意象鮮明,人物的刻劃真實而實際,不流於類型化,在日據時代作家中是文學成就最高的一位。」……''}}
 
==生平==
呂赫若出身地主家庭,因此接受新式教育與新式思想,並在15歲時考上台中師範學校。在1934年台中師範學校(今[[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畢業後,出任[[新竹州]][[峨嵋公學校]](今峨嵋國小)訓導(日本舊制教員職階)。但因語言不通,1935年轉調臺中州營盤公學校(今南投縣營盤國小)訓導,也在此時開始寫作生涯,發表第一篇日文小說「牛車」而成為文壇矚目對象,被譽為「文學天才」。也是第一位作品被介紹到中國大陸的作家之一。1938年任臺中州潭子公學校(今臺中市潭子國小)訓導。
 
1939年,呂赫若入日本[[東京武藏音樂學校]]聲樂科,並參加東寶劇團,演出歌劇「詩人與農夫」,展開約一年多的舞台生涯,但最後因病作罷。1942年回到[[台灣]]並且加入[[張文環]]的《台灣文學》擔任編輯,後擔任興南新聞記者。
 
呂赫若在戲劇、音樂與文學方面也頗有造詣,而被譽為台灣第一才子,不過他還是­最鍾情於文學的創作;二戰結束之後,呂赫若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擔任台中分團籌備處股長,但不久後便出任《[[人民導報]]》[[記者]],挖掘戰後台灣政治經濟的黑暗面。
 
呂赫若除了有教師、戲劇家、作家和記者等身份,其在文學上的版圖,也跨足小說和戲劇兩者,因此才能被稱為跨越日本帝國與中國統治兩個時代的台灣第一才子。
 
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呂赫若開始用中文從事小說創作,證明他繼續走文學道路的決心。而此時他一面批判皇民化運動期間的社會怪現象,也一面暗諷國民政府在台推行的國語政策。
 
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呂赫若轉向[[社會主義]]並加入[[中國共產黨]],除主編中共地下黨機關刊物《[[光明報]]》之外,並且開設由中共地下黨員直接領導的大安印刷廠,印製社會主義刊物與宣傳品。
 
1949年呂赫若出任[[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北一女中]]音樂教師,8月爆發[[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案]],《[[光明報]]》創辦人、[[國立基隆高級中學|基隆中學]]校長、中共地下黨員[[鍾浩東]]及同校相關人士陸續遭到逮捕判刑,涉及本案的[[台灣大學]]相關師生也被逮捕,而參與《光明報》編輯工作的呂赫若也因此開始逃亡,不久之後前往[[新北市|臺北縣]][[石碇區|石碇鄉]][[鹿窟]]等基地活動,史稱「[[鹿窟基地案]]」。
 
之後在1951年於鹿窟基地死亡,確切日期與死亡原因不明,其遺孀蘇玉蘭表示有人說呂是被[[毒蛇]]咬死,但也有人說是同伴怕呂赫若出來自首而搶先槍殺呂,之後鹿窟基地遭國民政府圍剿,呂赫若的屍體一直未被找到。<ref>《呂赫若集》第320頁,前衛出版社</ref> 根據[[張炎憲]]'''鹿窟事件調查研究'''書中的'''李石城訪問記錄''', 李石城表示呂赫若是1950年農曆5月23日遭蛇吻而過世 ,由其姊夫蘇金英與陳春慶共同埋葬。 <ref name="張">{{cite news|url= |title= 張炎憲:《鹿窟事件調查研究》頁158,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ref>
 
身後的手稿及書籍因家人對政治肅殺的恐懼而悉數掩埋於家前的荔枝園,僅有一本日記(記錄昭和17-19年)因為詳實紀錄了子女的出生年月日而保留傳世。
 
呂赫若的作品以反對封建與家庭的病態為主要創作對象,但是呂赫若小說中的女性題材也是比較特殊的。其中《暴風雨的故事》、《婚約奇談》、《女人心》等作品,特別能反映時代、描繪出當時女性與[[殖民地]]人民受壓迫的悲哀。
 
==作品在戰後的出版==
目前為止(2011/10/01),已知的有:
* [[張恆豪]]/編,《呂赫若集》,前衛出版社,1991年。
* [[林至潔]]/譯,《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小說全集》,聯合文學,1995年。
* 呂赫若/著,《呂赫若日記》,國家台灣文學館,2004年。
* 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INK印刻出版,2006年。
* 呂赫若/著、[[江彬如]]/圖,《月光光:光復以前》,遠流出版社,2006年。
* [[河原功]]/監修,《清秋》,東京都ゆまに書房,2001年。
* 呂赫若的作品被收錄在日本ゆまに書房出版的《台灣小說集》。
 
==相關研究==
===博碩士論文===
使用「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詢,到2011年10月3日為止,以呂赫若及其作品為研究對象的論文有:
*陳黎珍,〈呂赫若的研究〉,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81/碩士。
*朱家慧,〈兩個太陽下的臺灣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84/碩士。
*王建國,〈呂赫若小說研究與詮釋〉,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87/碩士。
*張嘉元,〈呂赫若研究〉,東海大學/歷史學系/91/碩士。
*張譯文,〈呂赫若小說之社會思想與女性意識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91/碩士。
*陳姿妃,〈呂赫若小說中女性宿命觀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93/碩士。
*陳素蕙,〈知識份子文學批判的休閒意涵—以日治後期的呂赫若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94/碩士。
*蔡伶琴,〈呂赫若文学の研究 ──家族関係を中心として──〉,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95/碩士。
*施侞妏,〈韓國與台灣農民小說之比較研究-李無影與呂赫若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研究所/96/碩士。
*凌正峰,〈呂赫若農民小說的左翼立場〉,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97/碩士。
*吳欣怡,〈敘史傳統與家國圖像︰以呂赫若、鍾肇政、李喬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98/碩士。
*童袖瑜,〈生命的奮鬥:呂赫若小說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98/碩士。
*葉宜婷,〈日治時期中、短篇小說中神道與臺灣風俗信仰的書寫研究(1937-1945)〉,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99/碩士。
*沈丹莉,〈呂赫若小說的民俗書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99/碩士。
*蔡念純,〈日本統治期的台灣文學―呂赫若和坂口零子的比較研究〉,長榮大學/應用日語學系碩士班/99/碩士。
 
===單篇論文===
*[[柳書琴]],〈再剝〈石榴〉:決戰時期呂赫若小說的創作母題(1942~1945)〉,收錄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10‧呂赫若》裡。<ref>該文的電子檔目前可以在清大台文所教師的個人網頁上找到。網址:http://www.tl.nthu.edu.tw/people/writing_book.php?Sn=20。</ref>
 
== 相關故事 ==
=== 電視劇 ===
*台灣時代劇《[[台北歌手]]》,樓一安[[導演]],2018年。
 
== 參考資料 ==
<references />
*《[[呂赫若日記]]》(兩冊) 呂赫若/著
*《呂赫若日記》中譯本後記:[[呂芳雄]]〈追記我的父親呂赫若〉
*王建國. (2016). 玉蘭花. 台灣文學辭典, 國立台灣文學館
*朱家慧. (2000). 兩個太陽下的臺灣作家: 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 台南市立藝術中心.
*呂佳龍. 想像的旅程--論㈰ 據時㈹ 小說㆗ 的帝國圖像.
*林承治. (2007). 呂赫若小說的社會關懷. ''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 4'', 49-66.
*張家嘉. (2012). 呂赫若戰爭期小說的家族書寫研究.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學位論文'', 1-137.
*張譯文. (2002). 呂赫若小說之社會思想與女性意識探討.
*陳貞吟. (2003). 呂赫若筆下的婦女樣貌及其對婚姻的積極思維. ''高雄師大學報,/15'', 353-367.
*潘薇綺. (1995). 歷史命定論與紅色青年—淺談冷酷又熾熱的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 ''台灣文化研究網站.''
 
== 相關條目 ==
 
* [[鹿窟基地案]]
* [[辜顏碧霞]]
* [[鹿窟]]
 
== 外部連結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13231542/http://dcc.ndhu.edu.tw/literature/author4.htm 東華大學-台灣文學資料庫]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230.html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30)>再訪鹿窟.石碇五坑]
*[http://www.srcs.nctu.edu.tw/taiwanlit/issue5/1-a-2.htm 淺談冷酷又熾熱的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 -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29042028/http://dcc.ndhu.edu.tw/literature/author4_5.htm 台灣文學資料庫-作家館>呂赫若]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hant&lid=79095 中文百科在線>呂赫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05020035/http://www.nmtl.gov.tw/ikm/index.php?option=com_klg&task=ddetail&id=262&Itemid=238 國立台灣文學館文學知識平台>小事典>1月,呂赫若發表日文小說〈牛車〉於東京《文學評論》第2卷1號]
*[http://yeats1103.pixnet.net/blog/post/4137947-%E3%80%90%E6%96%87%E5%AD%B8%E6%95%A3%E6%AD%A5%E9%81%93%E3%80%91%E4%B9%8D%E7%8F%BE%E7%9A%84%E6%96%87%E5%AD%B8%E6%98%9F%E5%85%89%E2%94%80%E5%91%82%E8%B5%AB%E8%8B%A5 文學散步道>乍現的文學星光-呂赫若]
*[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hakka/M.933509423.A/M.938941932.B.html 台灣文學步道:呂赫若-乍現的文學星光]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10110338/http://www.mingpaomonthly.com/cfm/Archive2.cfm?File=200902%2Fph%2F01a.txt 孫康宜/撰;傅爽/譯,「二二八事件之後的呂赫若」]
*[http://mypaper.pchome.com.tw/puedu/post/886256 台灣文學風>論呂赫若小說中的女性角色]
*[http://blog.yam.com/stratosphere_salon/article/6003346 同溫層-文藝沙龍>革命、音樂、愛情-紅色青年呂赫若的沙龍事件]
*[http://blog.xuite.net/pengnetkimo/twblog/135311086-%E6%B0%B4%E8%BF%94%E8%85%B3VS%E5%91%82%E8%B5%AB%E8%8B%A5 水返腳VS呂赫若@ 彭夢縈手札-舞動禪(Free Dance) :: 隨意窩Xuite日誌]
*[http://old.ltn.com.tw/2002/new/sep/2/r-deerhole1.htm 鹿窟事件五十週年《這樣的人,那樣的年代!》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Ag_3NipBw 公視《獨立特派員》 第523集 (走過鹿窟65年)]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2PzZLu6Qmw&feature=youtu.be&t=1060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教授主講-【呂赫若-〈牛車〉】]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2PzZLu6Qmw&feature=youtu.be&t=1302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教授主講-【呂赫若-〈婚約奇譚〉】]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zragKYgJ8&feature=youtu.be&t=62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教授主講-【呂赫若-〈玉蘭花〉】]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zragKYgJ8&feature=youtu.be&t=490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教授主講-【呂赫若-〈風頭水尾〉】]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zragKYgJ8&feature=youtu.be&t=759 台灣新文學史-陳芳明教授主講-【呂赫若-〈清秋〉】]
*客家電視台劇場《[[台北歌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gAweye8Ud7OcijbInVUMoqKC2qsI9a6 官方影片],樓一安導演,2018年。
 
[[Category:小說家]]
[[Category:文學家]]
[[Category:記者]]
[[Category:教師]]
[[Category:作家]]
[[Category:中國共產黨黨員]]
5,0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