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偷蛋龙

移除 4,23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偷蛋龙.jpg|350px|缩略图|右|<big>偷蛋龙</big>[http://www.zghcdc.com/data/upload/image/20171007/1507362382130690.jpg 原图链接][http://www.zghcdc.com/product/256.html 来自 华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的图片]]]
'''偷蛋龙科'''(Oviraptoridae)又名窃蛋龙科,是群类似鸟类的[[手盗龙]]类恐龙,具有类似[[鹦鹉]]的喙状嘴,嘴部没有牙齿,某些物种具有纤细的头冠。偷蛋龙科的[[化石]]主要被发现于[[蒙古]]与[[中国]]的[[大戈壁|戈壁沙漠]],但是单足龙亚科、更原始的小猎龙可能属于偷蛋龙科,它们多生存于[[北美洲]]。偷蛋龙科的体型小,经测量后,大部分个体的身长介于1到2米;某些可能属于偷蛋龙科的化石,体型更为大型。偷蛋龙科首次出现于晚[[白垩纪]]的森诺曼阶,约8400万年前,这是最可靠的资料;而可能是偷蛋龙科的[[小猎龙]]被发现于早白垩纪的阿普第阶。偷蛋龙科在马斯特里赫特阶末期灭绝。
 
==形体特征==
 
偷蛋龙科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颅骨的结构。偷蛋龙科恐龙拥有短口[[鼻]]部,与非常纵深的颌部。偷蛋龙、[[葬火龙]]、与瑞钦龙的头顶中线有个冠饰,类似食火鸡的头顶冠饰。其他的明显特征包括:从下颌孔延伸出的骨质尖刺、鼻孔位于口鼻部后方的非常高位置、[[眼睛]]下方的非常细骨棒、以及有许多气腔的头颅骨。如同它们的近亲[[近颌龙]]科,偷蛋龙科的颌部缺乏牙齿,而是用上颌的两个小型骨质突起物取代。
 
==古生物学==
 
===栖息地===
 
目前大部分的偷蛋龙科化石,是发现于戈壁沙漠的沙漠沉积层<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501304543_1838208df00100gl2q.html?from=science 偷蛋龙的秘密!偷蛋龙真会偷蛋吗?],新浪网,2019-05-09</ref>。在白垩纪晚期,这个地层已是[[沙漠]]环境、或是干燥地区。在其中许多挖掘地点,偷蛋龙科化石是相当常见的化石,数量仅次于甲龙类、[[原角龙科]]。如果环境许可,[[草食性]]动物的数量通常会远超过肉食性动物。干燥地区较多小型动物,而偷蛋龙科比较繁盛,例如西戈约特组(Barun Goyot Formation)与德加多克塔组(Djadochta Formation);气候湿润地区的动物体型较大,而偷蛋龙科比较少见,例如耐梅盖特组(Nemegt Formation)。原角龙科也有类似的地里分布,主要生存于干燥、沙漠环境,可能以质地坚硬、低矮的[[植被]]为食。
 
==食性==
 
目前并不完全清楚偷蛋龙科的食性,它们被认为是草食性动物,某些物种可能偶尔会以其他[[动物]]为食。
 
偷蛋龙科恐龙起初被认为是以[[恐龙蛋]]为食,因为曾在蒙古发现一只偷蛋龙正位于原角龙蛋巢之上。90年代的研究显示,这只偷蛋龙其实是位于自己的蛋巢之上,可能是在孵化自己的蛋。另外,曾发现一只葬火龙正位于蛋巢之上,并使用前肢孵蛋。除此之外,还有发现少数偷蛋龙科标本正位于蛋巢之上,而在其中一个蛋巢中发现了一个葬火龙的胚胎。某些研究人员提出,偷蛋龙科会以蛋、具硬壳的[[软体动物]]为食<ref>[https://www.souid.com/archives/18831.html 小偷窃蛋龙不是偷蛋而是孵蛋,从此将背上偷蛋的黑锅],世界之最网,2017-5-23 </ref>。专门以坚硬外壳动物为食的现代动物,常具有宽广、坚硬的喙状嘴、牙齿,以敲碎动物的外壳。偷蛋龙科的颌部边缘薄而锐利,显示它们生前可能有锐利喙状嘴,适合敲开坚硬外壳。偷蛋龙科的喙状嘴,外形最类似[[合弓纲]]二齿兽类,二齿兽类是群草食性动物;偷蛋龙科的喙状嘴,也类似草食性的[[鹦鹉]]、[[陆龟]]。
 
==视频==
===<center> 偷蛋龙 相关视频 </center>===
<center> 恐龙星球:偷蛋龙拼死保护自己的蛋蛋</center>
<center>{{#iDisplay:u0327kxbt9w|560|390|qq}}</center>
<center>第17集 偷蛋龙</center>
<center>{{#iDisplay:j0541e6agfk|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5,0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