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格奥尔格·齐美尔

增加 8,38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格奥尔格·齐美尔 (Georg Simmel ,1858~1918)德国 著名 社会学家 、哲学家。出生于犹太家庭,父亲是位成功的商人,父亲去 )| 圖像 =[[File:Qmer.jpg|缩略图|居中|500px|[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5479788732/1000 原图链接][https://new.qq.com/omn/20180926/20180926B0IJ3V.html 原图来自]<ref>[https://new.qq.com/omn/20180926/20180926B0IJ3V.html 齐美尔逝 方16,受家庭的一位朋友的监护,并从那里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这使得他得以在以后的岁月里潜心追求一种自在 郑作彧:齐美尔 社会 与计算机仿真技 ].腾讯网 [2018-9-26]</ref> ]] | 图片说明 =| 出 活。一 日期 = 1858年3月1日| 出 交友甚广,如马克思·韦伯等人都是他家中举办的沙龙的常客。1881年获 地点 = 柏林| 國籍 = 德国| 民族 = | 别名 = Georg Simmel| 星座 =| 毕业院校 = 柏林大学 博士 | 職業 =社会 位,后在该校任副教授 编制外教授。1914 哲学家| 武术流派 = | 活躍 转任斯特拉斯堡大 代 = | 知名原因 =是形式社会学的开创者| 知名作品 = 《货币哲学》</br>《社会 教授。》</br></br>}}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年3月1日--1918年9月28日)生于[[柏林]],[[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犹太家庭,父亲是位 就荣誉功的商人,父亲去世时年方16,受家庭的一位朋友的监护,并从那里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这使得他得以在以后的岁月里潜心追求一种自在的学术生活。一生交友甚广,如[[马克思·韦伯]]等人都是他家中举办的沙龙的常客。1881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任副教授、编制外教授。1914年转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生平与影响==齐美尔生于一个认信基督教的犹太商人家庭。父亲死得早,遗产丰厚,足以令齐美尔无经济烦忧。中学毕业后,齐美尔在柏林大学修读历史和哲学,后转为哲学与艺术史。1881年始,他以自由职业者身份任教于柏林大学。 1890年,齐美尔与Getrud Kinel成婚。他们的寓所坐落于柏林夏洛腾堡区,到访者中有[[里尔克]]、[[胡塞尔]]、[[李凯尔特]]、[[莱普修斯]]夫妇和[[马克斯·韦伯]]夫妇。在这些当时颇有影响力的朋友的帮助下,齐美尔到1901年方克服[[德国]]学术管理机构的阻挠,得到编外教授一职。 他的课程非常受欢迎,在逻辑、伦理、审美、宗教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论述风格卓然。报章也发表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齐美尔的影响力遂超出了他的学术圈子,[[图霍夫斯基]]、[[克拉考尔]]乃至恩斯特·布洛赫都嘉许他。 齐美尔的哲学观属于先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他认为,随着选择性的创新,人的认识会不断进步,个体将得到发展,但人不可通仅凭思考而对生活有全盘的认识。或这么说,人类不断发展文明,意图获得更多的生活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更多东西,反过头来使自己偏离的原本道路。诸如货币产生,为了便利生活与交易而生,但最后衍生出来的新的、高度匿名化的现代生活,却使传统社会一去不返。这种论调类似韦伯在看资本主义与科层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在他1900年出版的重要著作《货币哲学》中,齐美尔断言,货币对社会、政治和个体的冲击力将持续增长。货币经济的发展,不但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还催生了现代的民主制度。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货币越来越呈强势。就连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设计,都由货币一手决定。 齐美尔发现,货币成了上帝,因为它已经指向绝对目标的绝对工具。在现代社会,银行比教堂更大、更有势力。银行是现代城市的中心。人的一切感官知觉都与货币有关。但人仍应保有自由权,在货币之外拓展视野--例如建立基于精神交往的社交圈子。借此,令货币的权势止于文化领域:艺术家不仅仅为钱,更应为自己的精神而创作。 ==成就及荣誉==[[File:Qmer3.jpg|缩略图|居右|300px|齐美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10/788/389.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73546 原图来自]<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73546 齐美尔逝世百年 郑作彧:齐美尔的社会学与计算机仿真技术 ].澎湃新闻 [2018-9-26]</ref> ]] 齐美尔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的总和 ,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他把社会学划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他提出"理解"概念,认为研究者难免带上主观的价值取向,其知识也具有主观的和相对的性质。他创立了小群体的形式研究。从社会交往的复杂性出发,提出冲突的存在和作用,对冲突理论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还对文化社会学有突出贡献。齐美尔的唯名论、形式主义、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思想和理解社会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德国社会学家,同时对美国社会学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著有《历史哲学问题》、《道德科学引论:伦理学基本概念的批判》、《货币哲学》、《康德〈在柏林大学举行的16次讲演〉》、《宗教》、《社会学 :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探讨》、《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个人与社会》。是形式社会学的开创者。 ==学术研究==齐美尔的哲学观属于先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他认为,随著选择性的创新,人的认识会不断进步,个体将得到发展,但人不可通仅凭思考而对生活有全盘的认识。或这么说,人类不断发展文明,意图获得更多的生活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更多东西,反过头来使自己偏离的原本道路。诸如货币产生,为了便利生活与交易而生,但最后衍生出来的新的、高度匿名化的现代生活,却使传统社会一去不返。这种论调类似韦伯在看资本主义与科层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货币哲学===《货币哲学》乃齐美尔针对现代社会生活特征的归总式论述,全本分作两大部分、六大章节。前一部为论货币本身,第二部分论货币所产生的生活型态。 比较要补充上述《货币哲学》部分的论述在于:货币并非如自然科学的自变项,可以毁灭封建、开创民主制度,这中间关键在于,透过货币在数个世纪内渐次大量运用中,已经改变人们的生活型态,其中一样他相当强调的是如人们原本要追求more life,却从中产生了意想不到more than life的东西。但是他也认为,现代社会在人身自由上比过去封建社会更多,原因在于人与土地关系断裂开来了,可以自由移动(这一点在[[马克思]]理论中也出现过),大都会生活是其中最典型的生活型态,活在都会里面,人们具有高度的匿名性,也显示着货币交换过程中的高度匿名性。 虽韦伯对齐美尔评价很高,且法国书评曾经出现涂尔干从道德评论《货币哲学》,但本书问世时评价两极。 ===论流行===[[File:Qmer2.jpg|缩略图|居右|300px|《论社会分化》[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10/778/442.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73546 原图来自]<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73546 齐美尔逝世百年 郑作彧:齐美尔的社会学与计算机仿真技术 ].澎湃新闻 [2018-9-26]</ref> ]]这是一篇论文,并非专书。事实上齐美尔书目著作不多。 齐美尔认为,在流行发展过程中兼具两种貌似矛盾特色,一个是模仿群体特征的「趋同」(imitation),但个体在其中却又有一种要突显自己的「标异」(demarcation),所以流行始终都在一窝蜂、又快速消散之间的双元性摆荡,原因就在此。齐美尔特别提到14-15世纪佛罗伦斯没有流行,因为当时每个人都自有一套的穿着方式,因此无法产生趋同。 另外,流行还有一种强烈的「活在当下之感」(sense of present),强调流行是一种忘却过去,也不想未来的运动过程。 其他在论流行里面约略提到的,诸如第三阶级的出现、流行在现代社会尤其特出原因在于国家体制的关系、流行与忌妒的关系等等。 关于流行的社会学研究,在齐美尔之前有[[史宾塞]](Spencer)的;在<论流行>之后,最出名者一个是美国[[布鲁默]](Herbert Blumer)的「集体选择」研究,以及法国[[罗兰·巴特]]的《流行体系》。 一般后世学者论流行时,往往会认为齐美尔是一个「涓滴理论」(trickle down),即他主张流行是由上阶层开始带动,下阶层模仿的过程,其他研究散布过程理论者,出现由下而上、水平传递等观点,认为自己是跟齐美尔传统观点不同的。事实上齐美尔虽有这种说法,但是并非紧扣阶级观点,只是被后世过度诠释。 ==齐美尔身后事==齐美尔由于犹太人身分,加之并非完全科学化的论述,在死后与20世纪初期没没无闻,事实上思想却广为其他社会学家引用,影响甚钜。如功能论[[帕森思]]对现代社会的观点、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曾为他与[[韦伯]]的学生、象征互动论从他观察大都会生活上获得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德国哲学与社会学家[[哈伯玛斯]]等人,而社会学家[[卢曼]]更是在1980年代后大力复兴与倡导齐美尔观点与哲学。现在,齐美尔也广为后现代论者重视。 在两岸三地,[[台湾]]部分有由联经出版社出版,[[刘小枫]]翻译与撰写的《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在中国有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货币哲学》、《社会学》全本翻译。 == 资料来源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艺术人物]][[Category:社会学家]][[Category:哲学家]]
12,778
次編輯